婴幼儿脑白质发育的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

来源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LBC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分析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不同部位脑白质的各向异性。材料和方法:将26例正常婴幼儿(年龄4d至24个月)分为4组:第一组7例,小于6个月;第二组8例,6—12个月;第三组6例,12—18个月;第四组5例,18—24个月。均进行常规头颅MR和弥散张量成像,并测量不同部位脑白质的FA值和ADC值。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ADC值逐渐减低,FA值逐渐升高。不同组别大脑白质各部位的ADC值和FA值不同(P〈0.05)。结论:弥散张量成像可以反映活体脑白质的细微结构,可用于评价脑白质发育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的MR成像技术对脑组织近似弥散系数(ADC)定量的影响.材料和方法:使用5种不同的弥散敏感系数(b值)(b=500、1 000、1 500、2 000、3 000s/mm2)在3T MR上对17名志
研究催眠态和气功态下脑运动皮质的低频同步活动,探讨催眠态与气功态对脑功能皮质活动的不同效应。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1例28岁的健康女性志愿者,右利手。采用气功入静和催眠
目的:无创性定量研究脑脊液循环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应用MR相位对比电影法,测定了15例正常志愿者,67例脑脊液循环障碍患者(交通性脑积水32例、阻塞性脑积水31例、C
目的:研究胶质瘤动态增强磁化率MR灌注图像、曲线特点及各指标相应数值对胶质瘤术前分级的作用和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1例经常规MRI检查证实颅内占位并诊断为胶质瘤的病人进行
约10年前我们曾以认真做好医学影像学的“四定”诊断为题对影像学诊断的定位、定性、定量和定期作过探讨。10年过去了,这10年中影像学设备和技术突飞猛进,所提供的诊断信息在质
目的:评价近似弥散系数(ADC)在鉴别星形细胞肿瘤、瘤周水肿及正常组织中的作用,以及对星形细胞肿瘤良、恶性评估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GE 1.5T超导MR成像系统,对17例1~2级
目的:初步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不同脑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39例颅内肿瘤分别行常规MRI及1H-MRS检查,将肿瘤实质与对侧相应部位及正常对照组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