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4-0146-02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班级管理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一切教育活动及作为班主任的一切职责的总称,是指以一定的价值为目标,求得具备一定要素的业务的完成。([美]杜克主编《班级管理》)因而班级管理是班级教育的总和。坚持用发展的观点来审视班级管理是历史发展的内在要求,对班级管理进行不断地追问是坚持这种观点的必要方式,也是必由之路。只有不断地对班级管理进行追问,才可能给班级管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提升班级管理的层次。
本文意从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目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类学校班级管理,一般情况下实行的都是以班主任为管理主体,以班级全体学生为管理对象的一种管理模式。这样一种模式,在我国几十年教学实践中未曾得到过认真反思。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我们对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内在的弊端,应该有一种清醒的认识。这样的班级管理模式,因为过分强调班集体的目标、利益,往往实行过度的规范化管理,即在学校一般规范的基础上,实行更严格的强制性规范,在这种管制、压抑的环境中成长的学生,整体上都缺乏自信、自立、自律的品质,缺乏积极乐观和执著追求的性格,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教育和身心发展。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性,忽略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于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
二、学生心理素质对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人的素质结构包含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基本素质。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综合评价体系,包括认知、情绪、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等多方面因素。心理素质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素质是指个体通过教育和活动形成的,对个体活动产生影响的较稳定的心理品质。狭义的心理素质是指一个人对竞争、压力、挫折、逆境、困难和灾难的承受能力,狭义的心理素质说到底是一个人综合的、整体的心理素质(即广义的心理素质)在特殊情境中的一种体现。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起基础作用,居于核心地位,它决定着各种素质发展的质量水平,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直接控制着人体的生理活动,调节着活动能量的释放,对增进人的生理机能和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内化科学文化知识的必要主观条件。
三、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关系
班级管理是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活动才得以顺利开展和进行的。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可以促进班级管理,一个人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活动中发挥出他的全部潜能,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才能创造性地去学习和生活。学生不良的心理素质则会妨碍班级管理,学生不良的心理素质使得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容易产生自卑,逆反和孤僻等心理反应,进而不利于班级活动的开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易处于困惑状态。因而班主任要认清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关系,探索有效的策略来进行班级管理。
相关的班级的教育实践表明,成熟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形成大致要经历初建、发育、成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紧密相连的,在各个阶段若采用不当的管理方式,都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进而不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1、班级管理初建阶段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这一阶段由于班级刚刚组建起来,班级尚处于无序状态,因此需要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用强有力的规范纪律促使班级有序化。随着班级工作的开展,班级管理面临的主要任务也将由“促进班级有序化”向培养班级心理因素即“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融洽的班级气氛、多样化的角色分化”方向转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班级管理常呈现两种趋势:一种是朝“专制性”方向发展,即班主任仍然采用权威的力量和强制手段来教育和管理学生,如很多班主任都是采取制定班规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对班级心理因素缺乏关注,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易使其形成对班级的疏离感,以及自卑、猜疑、利己、胆怯、骗等不良心理素质,从而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心理素质的优化。另一种趋势是朝下一阶段即发育阶段发展。
2、班级管理发育阶段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这一阶段班级处于自律状态,学生对班级有了归属感,班级心理因素日益增长,班级规范、纪律在活动中由初建阶段的强制性遵守开始为学生所理解、认同,发育阶段的班级继续发展,班级管理面临如何在融洽的互动气氛中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性意识的问题。这一阶段也存在两种趋势:一种是朝着“放任型”方向发展,即班主任过高估计班级成员 的自我管理能力,放弃对学生的一般纪律指导和要求,对班级学生问题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这种趋势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归属、依存、自我发展等多种需要,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成熟、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另一种趋势是朝下一阶段即班级管理成熟阶段发展。
3、班级管理成熟阶段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这个阶段班级管理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完善学生的个性和激发学生潜能。此时,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关系,学生之间既不是角色领导关系,也不是敌意的竞争关系,彼此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班级成员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能自主地考虑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大胆地看问题,善于创造性思考,具有协作协调的精神。成熟的班级管理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主性、成就感、责任感、自制力等良好心理品质,丰富学生的个性,它无疑是班级管理实践中人们追求的理想状态。然而,在实践中,大多数班级管理只能处在初建阶段、至多达到发育阶段的水平,为此,班级管理如何达到成熟阶段,进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值得进一步探讨。
四、班级管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策略
现代班级管理的根本着眼点是“人的本身”,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已是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成熟的班级管理以人的发展、主体性的激发、潜能的开发为主要目标,故班级管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包括以下内容。
(一)发挥班主任主导作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
(二)确立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
(三)配备专职的心理学教师配合班主任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意志与行为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增强社会适应性,帮助学生自己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学习、适应、发展、择业等问题给予直接或间接指导和帮助。但是,目前学校这方面的师资力量相对缺乏,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班主任缺乏这一观念,对班级管理主要采取常规的行政式的管理,而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另一方面目前班主任也相对缺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技巧与方法,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不但不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反而有可能诱发学生的心理疾病,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笔者认为,综上所述,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要认清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关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使学生的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和孤僻心理等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利用班级这一集体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当然,在班级管理中,要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有关部门及相关教育者的重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不可忽视的。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班级管理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一切教育活动及作为班主任的一切职责的总称,是指以一定的价值为目标,求得具备一定要素的业务的完成。([美]杜克主编《班级管理》)因而班级管理是班级教育的总和。坚持用发展的观点来审视班级管理是历史发展的内在要求,对班级管理进行不断地追问是坚持这种观点的必要方式,也是必由之路。只有不断地对班级管理进行追问,才可能给班级管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提升班级管理的层次。
本文意从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目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类学校班级管理,一般情况下实行的都是以班主任为管理主体,以班级全体学生为管理对象的一种管理模式。这样一种模式,在我国几十年教学实践中未曾得到过认真反思。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我们对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内在的弊端,应该有一种清醒的认识。这样的班级管理模式,因为过分强调班集体的目标、利益,往往实行过度的规范化管理,即在学校一般规范的基础上,实行更严格的强制性规范,在这种管制、压抑的环境中成长的学生,整体上都缺乏自信、自立、自律的品质,缺乏积极乐观和执著追求的性格,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教育和身心发展。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性,忽略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于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
二、学生心理素质对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人的素质结构包含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基本素质。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综合评价体系,包括认知、情绪、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等多方面因素。心理素质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素质是指个体通过教育和活动形成的,对个体活动产生影响的较稳定的心理品质。狭义的心理素质是指一个人对竞争、压力、挫折、逆境、困难和灾难的承受能力,狭义的心理素质说到底是一个人综合的、整体的心理素质(即广义的心理素质)在特殊情境中的一种体现。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起基础作用,居于核心地位,它决定着各种素质发展的质量水平,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直接控制着人体的生理活动,调节着活动能量的释放,对增进人的生理机能和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内化科学文化知识的必要主观条件。
三、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关系
班级管理是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活动才得以顺利开展和进行的。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可以促进班级管理,一个人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活动中发挥出他的全部潜能,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才能创造性地去学习和生活。学生不良的心理素质则会妨碍班级管理,学生不良的心理素质使得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容易产生自卑,逆反和孤僻等心理反应,进而不利于班级活动的开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易处于困惑状态。因而班主任要认清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关系,探索有效的策略来进行班级管理。
相关的班级的教育实践表明,成熟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形成大致要经历初建、发育、成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紧密相连的,在各个阶段若采用不当的管理方式,都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进而不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1、班级管理初建阶段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这一阶段由于班级刚刚组建起来,班级尚处于无序状态,因此需要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用强有力的规范纪律促使班级有序化。随着班级工作的开展,班级管理面临的主要任务也将由“促进班级有序化”向培养班级心理因素即“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融洽的班级气氛、多样化的角色分化”方向转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班级管理常呈现两种趋势:一种是朝“专制性”方向发展,即班主任仍然采用权威的力量和强制手段来教育和管理学生,如很多班主任都是采取制定班规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对班级心理因素缺乏关注,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易使其形成对班级的疏离感,以及自卑、猜疑、利己、胆怯、骗等不良心理素质,从而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心理素质的优化。另一种趋势是朝下一阶段即发育阶段发展。
2、班级管理发育阶段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这一阶段班级处于自律状态,学生对班级有了归属感,班级心理因素日益增长,班级规范、纪律在活动中由初建阶段的强制性遵守开始为学生所理解、认同,发育阶段的班级继续发展,班级管理面临如何在融洽的互动气氛中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性意识的问题。这一阶段也存在两种趋势:一种是朝着“放任型”方向发展,即班主任过高估计班级成员 的自我管理能力,放弃对学生的一般纪律指导和要求,对班级学生问题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这种趋势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归属、依存、自我发展等多种需要,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成熟、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另一种趋势是朝下一阶段即班级管理成熟阶段发展。
3、班级管理成熟阶段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这个阶段班级管理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完善学生的个性和激发学生潜能。此时,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关系,学生之间既不是角色领导关系,也不是敌意的竞争关系,彼此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班级成员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能自主地考虑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大胆地看问题,善于创造性思考,具有协作协调的精神。成熟的班级管理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主性、成就感、责任感、自制力等良好心理品质,丰富学生的个性,它无疑是班级管理实践中人们追求的理想状态。然而,在实践中,大多数班级管理只能处在初建阶段、至多达到发育阶段的水平,为此,班级管理如何达到成熟阶段,进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值得进一步探讨。
四、班级管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策略
现代班级管理的根本着眼点是“人的本身”,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已是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成熟的班级管理以人的发展、主体性的激发、潜能的开发为主要目标,故班级管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包括以下内容。
(一)发挥班主任主导作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
(二)确立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
(三)配备专职的心理学教师配合班主任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意志与行为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增强社会适应性,帮助学生自己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学习、适应、发展、择业等问题给予直接或间接指导和帮助。但是,目前学校这方面的师资力量相对缺乏,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班主任缺乏这一观念,对班级管理主要采取常规的行政式的管理,而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另一方面目前班主任也相对缺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技巧与方法,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不但不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反而有可能诱发学生的心理疾病,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笔者认为,综上所述,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要认清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关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使学生的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和孤僻心理等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利用班级这一集体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当然,在班级管理中,要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有关部门及相关教育者的重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