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Seprafilm生物膜对75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预防腹腔粘连的体会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73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预防腹腔手术后的腹腔粘连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于2012年9-11月,对75例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的患者,在术中采用Seprafilm生物膜(SF,美国赛诺菲公司)对损伤的创面进行了防粘连处理,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 75例患者,男45例,女30例,年龄36 ~75(平均61)岁.术前均经过纤维结肠镜病理活检证实为直肠癌.手术方法均采用经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59例行Dixon手术,其中10例行超低位乙状结肠肛管吻合术,并行回肠末端临时双腔造口术;另16例行Miles手术. 关键词:腹腔粘连;生物膜;腹腔镜直肠癌手术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患者术前营养风险评分与术后吻合口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7月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收治的641例直肠癌前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进行术前营养风险评分,通过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NRS 2002评分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结果 全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1%(26/641)
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大多已为中晚期,第七版UICC食管癌新分期Ⅲ期以上肿瘤单纯手术切除往往疗效不满意,系统性的多学科治疗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术前同期放化疗是最为有效的诱导治疗方式,可使肿瘤降期并提高根治性切除率;针对食管鳞癌中常见的多组、多野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前诱导化疗不失为可行的选择.对于已根治性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肿瘤,术后辅助放疗或有助于弥补手术清扫范围的不足以加强局控;术后辅助化疗的作
尽管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是直肠癌根治术的金标准,但术后有一定的泌尿生殖功能障碍发生率.我们通过盆腔筋膜的解剖研究明确了TME正确的手术层次,并进一步界定了手术层次与盆腔神经的关系,以期减少术中神经损伤.值得注意的是,盆丛存在两种形态,如果盆丛为弥散状,完整的切除直肠系膜将不可避免地损伤盆丛,因而需通过深入的研究明确盆丛不同的功能单位。
长期以来。我国食管癌临床诊治一直是参考西方国家的经验或依据自己的经验来实施,没有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规范化诊治标准。由于缺乏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我国整体规范化诊治水平较低,先进技术应用较少,各地诊治方案不相同,治疗效果亦不尽理想。作为我国食管癌规范诊治关键技术的研究中心和我国最大的食管癌规范化诊治培训中心,
期刊
目的 研究BH3-only基因表达在奥沙利铂诱导人结肠癌细胞株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0.3、0.6、1.25、2.5、5、10和20 mg/L)奥沙利铂处理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及HT29,应用MTT检测细胞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BH3-only基Bim和PUMA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奥沙利铂分别作用于结肠癌细胞SW480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短期疗效,回顾性分析在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在意大利Galmarini医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15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按年龄70岁及以上为老年组(101例)和小于70岁为对照组(58例),手术步骤采用标准方案,手术器械相同。
期刊
胃癌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最主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虽然在治疗方面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难题亟待解决,临床研究是回答临床问题的唯一科学方法.我国胃癌的临床研究历经数10年发展,已从简单盲从发展至自主开展的阶段.本文拟通过纵向回顾我国胃癌临床研究发展的历史,并与欧美日韩等国家进行横向比较,探讨我国胃癌临床研究发展的优势及未来发展方向。
本研究对合并腹膜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评价。对来自Eindhoven(埃因霍温)癌症登记数据库的3所社区医院中诊断为原发性结直肠癌同时合并腹膜转移的患者进行了调查。根据干预类型的不同,我们分别从术后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率、总生存率方面进行了分析。
期刊
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ASCRS)致力于通过先进的科学手段,不断获取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实时更新临床实践指南,引领结直肠及肛门部疾病的最新治疗,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国际上的指南都是根据本地区的临床证据得出的,对于直肠癌的治疗,本指南主要起到参考、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而并不是严格规范.我们应当准确地了解他们真正的内涵,根据中国国情,客观地分析国际指南对我们的指导作用,结
目的 评价前纵隔胸骨后与后纵隔食管床两种食管癌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径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进一步临床研究与循证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有关前纵隔胸骨后与后纵隔食管床两种径路的随机对照试验资料,检索时间截止至2012年6月.由2位研究者逐篇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交叉核对提取数据,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纳入6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共计376例患者,其中前纵隔胸骨后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