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谈前后期的性质不同,论者多赞同其说。前期的清谈主要以经明行修评议人物,为晋身仕途的门径,而大权操于大族之手。庶族则主张量才取士与之抗衡。其后清谈转入才性的探讨,进而陷入纯理论的论议,脱离现实。其中涉及用人的取舍,政治制度和政治斗争,哲学的探讨乃至社会风气的形成。文章尝试梳理其演变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