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家在长江中下游北岸,江淮丘陵与沿江平原接合部,准确地说是沿江洲圩区。圩区比山区好,交通方便,物产丰富。水稻、花生、山芋、六谷(六音陆,即玉米)……物产丰富的好处在过年时就得到很好地体现。这些自家地里种的,经过父母的手,年底都能成为年货,算是对一年辛劳的犒赏,对土地的感恩。家乡的年货除了鸡鸭鱼肉外,主要的是各类炒货、冻米糖和炸圆子等。过年来客人了,泡杯茶,每样抓点,可作点心,平常可当零食,尤其是年后的三四月份,日子长,抓一把放口袋里,饿了就吃,方便。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就像是为新年而预留的日子。没了农活的父母,选个好晴天,把花生、山芋角(角音格)、米角等要炒的统统拿出来晒晒,劈柴、生火,年意升起。
炒东西的基本素材是沙子。每年暑假快结束时,母亲就叫我们去弄点沙子。这时节的沙子最好,江水退去,留在岸边的沙子经受夏日晒暑风吹,干燥干净,白而细腻。搞回来的沙子交给母亲看后,留下最好的,装到泥罐子里。年底准备炒东西前,拿出来透透风。
炒花生是最简单的。将铁锅烧热,倒入沙子,反复翻炒,等沙子热了,倒入晒干的花生,来回炒,香味飘出,即可出锅。这时火候的把握很重要,大了,容易炒焦。所以先都是用木材、棉花秆等硬柴烧锅,等炒时,搭些油菜秆、棉花壳等细柴。家乡的花生是沙土里种的,小花生,大多两粒,炒熟的花生,用手轻轻剥开,吹开衣子,扔到嘴里,嚼一嚼,香。有些瘪的花生,沙子会进去,吃时光顾着聊天,一扔进嘴里,连忙“呸呸”吐个不停。
炒山芋角亦是如此。秋后收完山芋,就要盘算是否要洗山芋粉、炒山芋角。临时准备就很仓促,年底日头不紧,晒不干透,炒的山芋角不脆,吃不动。将山芋洗净,放在锅里煮熟,起锅沥水,切成条状,8公分左右,放竹篩子里晒干收起。就像炒花生一样,炒至两端略微焦,中间深黄即熟。
米角的前期比山芋角要复杂得多。淘米洗净,在水桶中浸泡一夜。第二天,挑着米水到磨坊磨成米糊。一般是双人磨,一人推拉石磨,一人添加米水,磨架吱呀响,石磨呼呼转,米糊哗哗流。单人磨太辛苦,现在都用电磨了。米糊摊匀在凹字形的钢片上上锅蒸,随意撒点芝麻,分把钟起锅,米糊成米面。揭起米面搭在擀面杖上,转动擀面杖,扯下整块面皮,热气腾腾,拿着擀面杖跑向竹架子上阴半干。半软的宽宽面皮,切成5公分左右的长条,拿剪刀剪成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晒干成了不透明的淡青灰色,收好。炒时,沙热,洒一瓢干米角,翻炒,片状鼓起,米青色变嫩黄,盛在漏勺中,抖抖漏勺,米香四溢。一口一个,嘎嘣脆。
炒货放在竹筐里,待热散去,筛去沙子。装入瓷罐、洋箱。受潮绵了,就难吃得要死。炒年货的那晚,父亲常常就着还热乎的花生、米角喝顿酒,连着吃进胃里的大概还有丰收年景朴实的喜悦吧。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就像是为新年而预留的日子。没了农活的父母,选个好晴天,把花生、山芋角(角音格)、米角等要炒的统统拿出来晒晒,劈柴、生火,年意升起。
炒东西的基本素材是沙子。每年暑假快结束时,母亲就叫我们去弄点沙子。这时节的沙子最好,江水退去,留在岸边的沙子经受夏日晒暑风吹,干燥干净,白而细腻。搞回来的沙子交给母亲看后,留下最好的,装到泥罐子里。年底准备炒东西前,拿出来透透风。
炒花生是最简单的。将铁锅烧热,倒入沙子,反复翻炒,等沙子热了,倒入晒干的花生,来回炒,香味飘出,即可出锅。这时火候的把握很重要,大了,容易炒焦。所以先都是用木材、棉花秆等硬柴烧锅,等炒时,搭些油菜秆、棉花壳等细柴。家乡的花生是沙土里种的,小花生,大多两粒,炒熟的花生,用手轻轻剥开,吹开衣子,扔到嘴里,嚼一嚼,香。有些瘪的花生,沙子会进去,吃时光顾着聊天,一扔进嘴里,连忙“呸呸”吐个不停。
炒山芋角亦是如此。秋后收完山芋,就要盘算是否要洗山芋粉、炒山芋角。临时准备就很仓促,年底日头不紧,晒不干透,炒的山芋角不脆,吃不动。将山芋洗净,放在锅里煮熟,起锅沥水,切成条状,8公分左右,放竹篩子里晒干收起。就像炒花生一样,炒至两端略微焦,中间深黄即熟。
米角的前期比山芋角要复杂得多。淘米洗净,在水桶中浸泡一夜。第二天,挑着米水到磨坊磨成米糊。一般是双人磨,一人推拉石磨,一人添加米水,磨架吱呀响,石磨呼呼转,米糊哗哗流。单人磨太辛苦,现在都用电磨了。米糊摊匀在凹字形的钢片上上锅蒸,随意撒点芝麻,分把钟起锅,米糊成米面。揭起米面搭在擀面杖上,转动擀面杖,扯下整块面皮,热气腾腾,拿着擀面杖跑向竹架子上阴半干。半软的宽宽面皮,切成5公分左右的长条,拿剪刀剪成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晒干成了不透明的淡青灰色,收好。炒时,沙热,洒一瓢干米角,翻炒,片状鼓起,米青色变嫩黄,盛在漏勺中,抖抖漏勺,米香四溢。一口一个,嘎嘣脆。
炒货放在竹筐里,待热散去,筛去沙子。装入瓷罐、洋箱。受潮绵了,就难吃得要死。炒年货的那晚,父亲常常就着还热乎的花生、米角喝顿酒,连着吃进胃里的大概还有丰收年景朴实的喜悦吧。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