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高三政治课总复习的复习实效,显得特别重要。以下结合近几年高三复习的得失,谈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一定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
一般来说,1个课时复习的内容大致以一节教材为宜。但一定要有每课时明确的学习目标,即必须掌握哪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必须是当堂能记住、能举例、能分析的问题,而不是笼统的学习目标。问题的确定还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富于思考价值。不要在简单问题上纠缠不清。
(2)紧密联系实际。阅读鲜活的背景材料,引导自己进行理论分析。特别是分析论述题和图表分析题,应围绕重大的热点问题阅读具体的情景材料。
(3)善于学会“三抓”。一是“抓大放小”,即善于抓住主干知识、重要原理、核心观点,以此来设计问题,不面面俱到。二是“抓未知放已知”,已知、易懂的少复习,着重抓重点、难点、热点及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三是“抓困惑、理解偏差和认识误区”,澄清模糊认识,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例如,对经济生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现有正常的生产条件”的理解,到底是大多数生产者的生产条件还是大多数商品的生产条件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不是计算出来的等问题,许多同学是十分模糊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也应该在一轮复习中得到彻底地解决。
二、一定要增强综合意识
1.要立足教材想联系。所谓想联系,就是想教材的前后联系以及教材与热点问题的联系。这就要打破框节界限,恰当重组教材。例如,经济生活部分,复习消费就要与生产、就业、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等内容结合起来;复习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要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在哲学常识部分,既要复习每个观点、原理的具体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又要善于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等多种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在政治常识部分,我国的民主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宗教政策等,必须有机地联系起来。
2.要立足教材想时事。例如,在复习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时就要想到我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反恐与经济合作,中非合作,我国对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的立场态度等等。在复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部分内容时,就必须想到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入世10多年给中国带来的巨变等相关内容。在复习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实践和认识等内容时就必须想到我国“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顺利成功对接、“蛟龙”号下潜突破7000米等事件。在复习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部分知识时,自然地联想到在互联网的使用问题上,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与政府的关系等。总之,复习每部分知识时,必须对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在头脑中进行一次认真的排查,然后设计成具体的情景材料来落实教材的基础知识。
3.必须立足热点想教材。例如,青藏铁路、西气东输两大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都十分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都克服了巨大的困难,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都是为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既有利于西部的开发,又有利于东部的发展。这个热点就包含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普遍联系的原理,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这“三想”是不可分割的,应贯彻复习阶段的始终。那种教材归教材,热点归热点的复习方法是无法提高学习成绩的。
三、一定要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是复习的主体,在复习阶段,学生应重点调动自主复习的积极性。
1.学生自己要梳理教材知识,建构知识框架。对自己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并督促自己把看书复习与笔记整理结合起来。
2.学生应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一道主观题,学生第一次只能说出一个观点、角度,就应该给予自己肯定,鼓励自己再想想其他角度,如能从2—3个角度来进行分析,那就值得表扬自己,从而促使自己养成缜密思考的习惯,不断地提高主观题的答题水平。
3.发挥主体作用,既要重视个体,又要重视群体,组织好小组或班集体的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形成思维碰撞,达到相互启发的目的。
4.借助于多媒体手段辅助学习。扩大复习容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参与的目的。
四、一定要强化必要的训练
在复习阶段,重视当堂读背和课后的巩固、回忆和整理知识。训练包括:1.思维训练。学生要从目录——考点——教材纲目的回忆总结,围绕考点发散思维。2.做题训练。抓住选择题中易错易混知识点的评讲,明辨正误。从党和政府现行的方针政策——热点新闻——具体问题的训练;从试题背景材料——设问——关键字词的审题训练;从教材知识——口头语言——答案要点的答题训练。现在学生答主观题的水平不高,这与他们平时缺乏有效训练有关。平时碰到的题很多,但大多是老师包办分析的。因此在高考时碰到全新的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无话可说。此外,学生还必须不断地纠正作答中的“大白话”现象,要恰当使用政治术语,用观点回答问题,言之有理有据。
3、注意提高训练的质量。要“死活兼顾”,消灭基础知识的盲点,提高运用书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学生一定要勤于思考、钻研,在课堂上多下功夫。
一、一定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
一般来说,1个课时复习的内容大致以一节教材为宜。但一定要有每课时明确的学习目标,即必须掌握哪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必须是当堂能记住、能举例、能分析的问题,而不是笼统的学习目标。问题的确定还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富于思考价值。不要在简单问题上纠缠不清。
(2)紧密联系实际。阅读鲜活的背景材料,引导自己进行理论分析。特别是分析论述题和图表分析题,应围绕重大的热点问题阅读具体的情景材料。
(3)善于学会“三抓”。一是“抓大放小”,即善于抓住主干知识、重要原理、核心观点,以此来设计问题,不面面俱到。二是“抓未知放已知”,已知、易懂的少复习,着重抓重点、难点、热点及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三是“抓困惑、理解偏差和认识误区”,澄清模糊认识,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例如,对经济生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现有正常的生产条件”的理解,到底是大多数生产者的生产条件还是大多数商品的生产条件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不是计算出来的等问题,许多同学是十分模糊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也应该在一轮复习中得到彻底地解决。
二、一定要增强综合意识
1.要立足教材想联系。所谓想联系,就是想教材的前后联系以及教材与热点问题的联系。这就要打破框节界限,恰当重组教材。例如,经济生活部分,复习消费就要与生产、就业、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等内容结合起来;复习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要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在哲学常识部分,既要复习每个观点、原理的具体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又要善于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等多种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在政治常识部分,我国的民主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宗教政策等,必须有机地联系起来。
2.要立足教材想时事。例如,在复习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时就要想到我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反恐与经济合作,中非合作,我国对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的立场态度等等。在复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部分内容时,就必须想到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入世10多年给中国带来的巨变等相关内容。在复习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实践和认识等内容时就必须想到我国“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顺利成功对接、“蛟龙”号下潜突破7000米等事件。在复习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部分知识时,自然地联想到在互联网的使用问题上,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与政府的关系等。总之,复习每部分知识时,必须对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在头脑中进行一次认真的排查,然后设计成具体的情景材料来落实教材的基础知识。
3.必须立足热点想教材。例如,青藏铁路、西气东输两大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都十分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都克服了巨大的困难,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都是为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既有利于西部的开发,又有利于东部的发展。这个热点就包含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普遍联系的原理,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这“三想”是不可分割的,应贯彻复习阶段的始终。那种教材归教材,热点归热点的复习方法是无法提高学习成绩的。
三、一定要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是复习的主体,在复习阶段,学生应重点调动自主复习的积极性。
1.学生自己要梳理教材知识,建构知识框架。对自己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并督促自己把看书复习与笔记整理结合起来。
2.学生应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一道主观题,学生第一次只能说出一个观点、角度,就应该给予自己肯定,鼓励自己再想想其他角度,如能从2—3个角度来进行分析,那就值得表扬自己,从而促使自己养成缜密思考的习惯,不断地提高主观题的答题水平。
3.发挥主体作用,既要重视个体,又要重视群体,组织好小组或班集体的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形成思维碰撞,达到相互启发的目的。
4.借助于多媒体手段辅助学习。扩大复习容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参与的目的。
四、一定要强化必要的训练
在复习阶段,重视当堂读背和课后的巩固、回忆和整理知识。训练包括:1.思维训练。学生要从目录——考点——教材纲目的回忆总结,围绕考点发散思维。2.做题训练。抓住选择题中易错易混知识点的评讲,明辨正误。从党和政府现行的方针政策——热点新闻——具体问题的训练;从试题背景材料——设问——关键字词的审题训练;从教材知识——口头语言——答案要点的答题训练。现在学生答主观题的水平不高,这与他们平时缺乏有效训练有关。平时碰到的题很多,但大多是老师包办分析的。因此在高考时碰到全新的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无话可说。此外,学生还必须不断地纠正作答中的“大白话”现象,要恰当使用政治术语,用观点回答问题,言之有理有据。
3、注意提高训练的质量。要“死活兼顾”,消灭基础知识的盲点,提高运用书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学生一定要勤于思考、钻研,在课堂上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