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电子配血作为一种新的输血相容性检测技术,在部分发达国家已应用多年,国内学者近年也在开展相关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研究。本文阐述电子配血技术在国内应用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基金项目】
:
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2014SZ0033), 四川省卫生厅项目(No.120023)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配血作为一种新的输血相容性检测技术,在部分发达国家已应用多年,国内学者近年也在开展相关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研究。本文阐述电子配血技术在国内应用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即使国内部分医院基本达到开展电子配血的条件,但由于缺乏标准,一些关键技术尚待进一步规范与明确,不能保证这一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安全性,值得重视。如患者身份的电子识别、二次血型制的建立、抗体筛查试剂红细胞抗原谱设计、输血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准入制建立等方面均需严格规范,制定适合国内临床应用的电子配血技术标准,方可保障这一技术在临床的安全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将2 0 1 6年1月~1 2月就诊的1 2 0例ACS患者(ACS组)及3 0例健康
目的 分析血浆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在指导呼吸道感染患儿合理使用抗生素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呼吸道感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分型及多重耐药分子机制。方法从呼吸道感染患儿新鲜痰液或咽拭子标本中分离7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
目的建立健康人群的低血红蛋白密度(low hemoglobin density,LHD)和小红细胞贫血因子(microcytic anemia factor,MAF)的正常参考区间,研究两参数在诊断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目的 探讨AMPK磷酸化及介导的脂联素抵抗对心脏瓣膜病心功能不全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47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心脏瓣膜病组,33例心脏外伤手术患者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和谷氨酸脱氢酶(GLDH)在诊断慢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和酶法分别对150例慢性
目的分析酶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孕妇乙肝表面抗原的结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酶免疫法测定本院孕妇乙肝5项,收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血清与阴性血清共260例,其中阳性1
目的调查襄阳地区无偿献血者ABO反定型中与O细胞反应阳性抗体的发生频率和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微板法对所有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做“O细胞试验”初筛不规则抗体,初筛阳性标本分
目的研究冷沉淀冻干保存的方法并评估其效果。方法共采集40例无偿献血者新鲜全血各200ml,每袋全血按常规方法制备并均分为容量相同的2袋冷沉淀,其中1袋置-20°C保存即为
目的分析检验科危急值上报数据及报告流程,使危急值能及时、准确地报告给临床。方法 LIS系统收集2016年1~12月危急值报告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估危急值范围及报告流程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