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造林建设期间,林业苗木质量直接决定着林木的生长速度以及苗木的成活率。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做好林业苗木的质量检验以及控制工作,以准确判定造林级别,促进林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林业;苗木;质量检验;控制
1.苗木质量
在造林过程中,若以最低成本实现了造林营林目的,则表明苗木质量符合标准。具体而言,苗木质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苗木必须具备优良的遗传品质,且具备丰产、抗病虫害以及速生等特性;二是苗木必须为壮苗,其形态必须通直、色泽正常以及充分木质化,同时还应无病虫害,顶芽必须发育良好,在嫁接后愈合良好。在评定苗木质量时一般根据《林木种苗技术标准》,且评定时必须坚持多指标以及多动态的原则,综合考虑以上两方面因素。
2.林业苗木的质量检验
2.1苗木生理方面
林业苗木的水势、根系生长状况以及顶芽的饱满程度决定着造林效果,首先是苗木的水势,苗木体内水分情况决定了其自身活力,且水势也可间接反映苗木体内的水分含量。当前,相关专家通过研究得出,苗木水势变化可以改变其根系活力,直接影响了成活率。毒刺,在苗木起苗、包装、运输等过程中必须做好水势的控制工作,并利用压力室有效测定苗木水势情况。其次是苗木根系生长情况,不同类型苗木的新根生长潜力各不相同。对此,在测定苗木活力时还应有效考虑新根的生长潜力。最后是顶芽的饱满程度,苗木的顶芽饱满度直接影响着其生根以及萌芽能力,检验时也应注意观察,比如油松等无顶芽的苗木生根能力较差。
2.2苗木地理种源
在评定苗木质量时还应有效考虑苗木地理种源因素,判断其是否为优良的遗传品种。优选苗木的前提便是选择适宜的地理种源,并做好采种、育苗等工作,这样才可以快速生产出质量上乘的木材。
2.3苗木的形态指标
通过苗木形态可以快速判定苗木质量水平,具体而言,苗木形态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苗高指标,苗木高度为地茎到顶芽的长度,一般兴安落叶松的苗高应高于15厘米,且换床苗还应高于30厘米。在种植过程中,矮小的种苗一般质量较差,且抗逆性较低,但苗木也并非越高越好,在育苗过程中,若因各种因素导致苗木变长变细,则其也属于幼苗。二是地径指标,苗木主干靠近地面的粗度为地茎指标,其直接关系着苗木根系的生长发育情况,可以全面反映苗木的质量水平。在确保苗高与育龄协调性的基础上,一般地径越粗壮的苗木质量越好,成活率也更高。
3.林业苗木的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确保苗木的质量水平,培育人员应采用优良的繁殖肥料,且在各个生产环节中采用科学的培育方法。优良的壮苗应采用良种进行培育,而良种则指的是遗传形状良好、播种情况良好的种子,壮苗则指的是根系发育良好、苗木粗壮且没有病虫害侵害的种子,这样培育出的苗木不会流失过多水分,水势较高,且根系也比较发达,苗木整体活力较强。
首先应做好成活期的质量控制工作,确保出苗根系均匀,保证生长速度。期间工作人员应选择优良的种源区,利用浓度为20-25ppm的生根粉促进种子发芽。比如对于油松等春天移植的苗木,工作人员应采用高床育苗方法,通过提高地表的温度促使苗木根系长出新根。其次是做好幼苗期的质量控制工作,幼苗期的苗木抗旱能力较差,此时工作人员应在保护幼苗的基础上做好灌溉工作。再次是快速生长期的幼苗,此时工作人员应根据既定比例施加氮肥与磷肥,并严格控制灌溉水量,而在快速生长末期应适当减少氮肥、磷肥的施加量,以提升苗木对干旱的抗逆能力。最后是苗木出圃阶段,此阶段的苗木质量控制工作十分重要,直接决定着此后苗木的生长情况。
4.提升苗木质量的措施
4.1做好选苗工作
为了确保选苗工作的顺利进行,工作人员应严格调查造林地立地条件及具体分类,明确适宜种植的树种、种源等因素,而后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育龄以及生长大小等条件选择最为适宜的苗木品种。不同育苗方式会对同一苗木的生理及形态产生不同影响,从而使苗木可以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为了充分发挥苗木优势,工作人员必须适地选苗,为苗木造林创造良好的立地条件。同时,苗圃也应根据造林工作对苗木育龄、大小、生理特性以及类型等要求,做好定向培育苗木工作,从而可以为造林针对性的提供质量合格的苗木,确保造林工作获得预期效果。苗木质量直接决定着造林地的适应程度,对此,工作人员应根据造林地条件做好苗木质量的评价工作,在选择适宜苗木类型的同时侧重观察苗木的形态指标,从而保证苗木的生理指标。
4.2多指标综合评价苗木质量
在苗木处于正常生长条件下,种子质量、苗木类型、形态指标、苗木生理状况以及苗木活力表现等均影响着苗木的质量水平。但若苗木处于寒冷、干旱以及营养缺乏等非正常的生长环境下,工作人员则无法全面检测苗木质量,只可以检测某一方面。对此,在综合评价苗木质量时必须综合考虑多个指标以及多方面影响因素。
4.3苗木质量动态性及质量评价阶段性
首先是起苗前,为了确保造林苗木的质量标准,在起苗前工作人员应建立苗木株高、地径、根系以及矿质元素等方面的标准曲线,做好科学育苗工作,且确保苗木各项指标合格后便可起苗。同時,还应掌握苗木根生长潜力的变化规律,当苗木根生长潜力达到最高时便可起苗,以确保苗木自身活力及抗逆性。其次是出圃前,在苗木出圃前,一般根据苗高、地径以及根系生长情况等因素对苗木进行分级,若分级后可立即出圃,则只需要做好苗木活力保护工作即可。若分级后还需要贮藏一段时间后才可出圃,则还应及时测定苗木活力,掌握种源生长情况,以防发生苗木霉烂以及贮存物质消耗过多等问题。最后是造林前,苗木出圃后至造林前,工作人员应严格控制苗木水势以及导电能力,以确保苗木完整性,以防其发生霉烂、水分流失等问题。
4.4建立苗木质量调控体系
当前的苗木质量调控体系只可以评价已经生产的成苗,为了改进此方面,工作人员应做好育苗阶段苗木的质量控制工作,通过调节苗圃环境以及育苗技术等措施调节苗木的生理形态特征。同时,在苗木质量管理方面,应由以往的质量评价转变为质量调控,有效将苗木生理特性、形态特征等因素与造林工作相联系,确保苗圃可以根据造林条件生产出质量合格的苗木,保证造林的成活率。
结束语
林业苗木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林业的发展方向,对此,在对苗木质量进行检验与控制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除了应严格遵照相关的技术规则外,还应采用先进的育苗方法,进行科学组苗,从而切实提升苗木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海军.林业生产中提高苗木质量的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7(04).
[2]黄海雷.对林业生产中提高苗木质量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5).
【关键词】:林业;苗木;质量检验;控制
1.苗木质量
在造林过程中,若以最低成本实现了造林营林目的,则表明苗木质量符合标准。具体而言,苗木质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苗木必须具备优良的遗传品质,且具备丰产、抗病虫害以及速生等特性;二是苗木必须为壮苗,其形态必须通直、色泽正常以及充分木质化,同时还应无病虫害,顶芽必须发育良好,在嫁接后愈合良好。在评定苗木质量时一般根据《林木种苗技术标准》,且评定时必须坚持多指标以及多动态的原则,综合考虑以上两方面因素。
2.林业苗木的质量检验
2.1苗木生理方面
林业苗木的水势、根系生长状况以及顶芽的饱满程度决定着造林效果,首先是苗木的水势,苗木体内水分情况决定了其自身活力,且水势也可间接反映苗木体内的水分含量。当前,相关专家通过研究得出,苗木水势变化可以改变其根系活力,直接影响了成活率。毒刺,在苗木起苗、包装、运输等过程中必须做好水势的控制工作,并利用压力室有效测定苗木水势情况。其次是苗木根系生长情况,不同类型苗木的新根生长潜力各不相同。对此,在测定苗木活力时还应有效考虑新根的生长潜力。最后是顶芽的饱满程度,苗木的顶芽饱满度直接影响着其生根以及萌芽能力,检验时也应注意观察,比如油松等无顶芽的苗木生根能力较差。
2.2苗木地理种源
在评定苗木质量时还应有效考虑苗木地理种源因素,判断其是否为优良的遗传品种。优选苗木的前提便是选择适宜的地理种源,并做好采种、育苗等工作,这样才可以快速生产出质量上乘的木材。
2.3苗木的形态指标
通过苗木形态可以快速判定苗木质量水平,具体而言,苗木形态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苗高指标,苗木高度为地茎到顶芽的长度,一般兴安落叶松的苗高应高于15厘米,且换床苗还应高于30厘米。在种植过程中,矮小的种苗一般质量较差,且抗逆性较低,但苗木也并非越高越好,在育苗过程中,若因各种因素导致苗木变长变细,则其也属于幼苗。二是地径指标,苗木主干靠近地面的粗度为地茎指标,其直接关系着苗木根系的生长发育情况,可以全面反映苗木的质量水平。在确保苗高与育龄协调性的基础上,一般地径越粗壮的苗木质量越好,成活率也更高。
3.林业苗木的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确保苗木的质量水平,培育人员应采用优良的繁殖肥料,且在各个生产环节中采用科学的培育方法。优良的壮苗应采用良种进行培育,而良种则指的是遗传形状良好、播种情况良好的种子,壮苗则指的是根系发育良好、苗木粗壮且没有病虫害侵害的种子,这样培育出的苗木不会流失过多水分,水势较高,且根系也比较发达,苗木整体活力较强。
首先应做好成活期的质量控制工作,确保出苗根系均匀,保证生长速度。期间工作人员应选择优良的种源区,利用浓度为20-25ppm的生根粉促进种子发芽。比如对于油松等春天移植的苗木,工作人员应采用高床育苗方法,通过提高地表的温度促使苗木根系长出新根。其次是做好幼苗期的质量控制工作,幼苗期的苗木抗旱能力较差,此时工作人员应在保护幼苗的基础上做好灌溉工作。再次是快速生长期的幼苗,此时工作人员应根据既定比例施加氮肥与磷肥,并严格控制灌溉水量,而在快速生长末期应适当减少氮肥、磷肥的施加量,以提升苗木对干旱的抗逆能力。最后是苗木出圃阶段,此阶段的苗木质量控制工作十分重要,直接决定着此后苗木的生长情况。
4.提升苗木质量的措施
4.1做好选苗工作
为了确保选苗工作的顺利进行,工作人员应严格调查造林地立地条件及具体分类,明确适宜种植的树种、种源等因素,而后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育龄以及生长大小等条件选择最为适宜的苗木品种。不同育苗方式会对同一苗木的生理及形态产生不同影响,从而使苗木可以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为了充分发挥苗木优势,工作人员必须适地选苗,为苗木造林创造良好的立地条件。同时,苗圃也应根据造林工作对苗木育龄、大小、生理特性以及类型等要求,做好定向培育苗木工作,从而可以为造林针对性的提供质量合格的苗木,确保造林工作获得预期效果。苗木质量直接决定着造林地的适应程度,对此,工作人员应根据造林地条件做好苗木质量的评价工作,在选择适宜苗木类型的同时侧重观察苗木的形态指标,从而保证苗木的生理指标。
4.2多指标综合评价苗木质量
在苗木处于正常生长条件下,种子质量、苗木类型、形态指标、苗木生理状况以及苗木活力表现等均影响着苗木的质量水平。但若苗木处于寒冷、干旱以及营养缺乏等非正常的生长环境下,工作人员则无法全面检测苗木质量,只可以检测某一方面。对此,在综合评价苗木质量时必须综合考虑多个指标以及多方面影响因素。
4.3苗木质量动态性及质量评价阶段性
首先是起苗前,为了确保造林苗木的质量标准,在起苗前工作人员应建立苗木株高、地径、根系以及矿质元素等方面的标准曲线,做好科学育苗工作,且确保苗木各项指标合格后便可起苗。同時,还应掌握苗木根生长潜力的变化规律,当苗木根生长潜力达到最高时便可起苗,以确保苗木自身活力及抗逆性。其次是出圃前,在苗木出圃前,一般根据苗高、地径以及根系生长情况等因素对苗木进行分级,若分级后可立即出圃,则只需要做好苗木活力保护工作即可。若分级后还需要贮藏一段时间后才可出圃,则还应及时测定苗木活力,掌握种源生长情况,以防发生苗木霉烂以及贮存物质消耗过多等问题。最后是造林前,苗木出圃后至造林前,工作人员应严格控制苗木水势以及导电能力,以确保苗木完整性,以防其发生霉烂、水分流失等问题。
4.4建立苗木质量调控体系
当前的苗木质量调控体系只可以评价已经生产的成苗,为了改进此方面,工作人员应做好育苗阶段苗木的质量控制工作,通过调节苗圃环境以及育苗技术等措施调节苗木的生理形态特征。同时,在苗木质量管理方面,应由以往的质量评价转变为质量调控,有效将苗木生理特性、形态特征等因素与造林工作相联系,确保苗圃可以根据造林条件生产出质量合格的苗木,保证造林的成活率。
结束语
林业苗木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林业的发展方向,对此,在对苗木质量进行检验与控制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除了应严格遵照相关的技术规则外,还应采用先进的育苗方法,进行科学组苗,从而切实提升苗木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海军.林业生产中提高苗木质量的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7(04).
[2]黄海雷.对林业生产中提高苗木质量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