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sj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体育课堂教学的民主自由氛围,保证学生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不竭的能源。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 民主氛围 动力系统 创新能力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不仅要从社会文化、教育体制、课程建设等方面来探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应关注体育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本文试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发展的心理环境和动力系统方面来探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学生是创新的主体,创新能力潜伏于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之中。只有在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下,创新能力才能被激活,从而释放出来。传统教育弊端在今天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仍然根深蒂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视学生为一个无知或知之甚少的生命体,以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理由,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学生的“向师性”和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的知识权威,用简单甚至是粗暴的方式,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由于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校的任务就是“向教师学知识”,再加上教师的“绝对权威”,因而学生就把那种反复灌输、强化作业和训练的“授——受”过程视为理所当然。正是在这一“理所当然”的教学过程中,作为鲜活生命体的学生就失去了自我,丧失了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性,教师成为操纵者,学生变为被操纵者。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被这种“理所当然”的教学过程所淹没。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呼唤学生生命活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自由舒展。因此,体育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分析教育哲学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教师在教学中的真正权威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状况,在善于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权威,而不是作为社会赋予教师角色的在教学活动还没有真正开始之前就已获得的那种既定权威,也不是仅仅因为教师比学生知之更多而表现出来的权威。多尔认为,教师作为领导者,他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在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局部过程。引导学生参与,不仅仅是认知因素参与,情感、意志因素也参与;不仅仅是逻辑思维参与,非逻辑思维也参与。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探讨、孜孜求索的心态。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形成一种自由的教学秩序,使学生在自由的教学秩序中学习,按照自己的意图和计划行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良好精神环境。因此,体育课堂教学的具体方式必须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
  体育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发挥教师的向导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产生稳定的探究心向和积极探究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引导之下的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研究法等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争论、交流思维方法,相互启迪,使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而集中,由集中而发散。这种合作必须是人人平等参与的合作,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审视教学中提出的种种问题,使课堂呈现出“不同的声音”,尽管有些“声音”还很“稚嫩”,但只要我们友好地“倾听”,积极地肯定与鼓励,这种“稚嫩的声音”终究会变成一种富有独创性的、铿锵有力的“呐喊”。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欢乐和充满智慧挑战的过程。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动力系统,而兴趣是构成动力系统的重要内容,它是个体力求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当前的教学过分强调学生的间接兴趣,而忽视了学生的直接兴趣。事实上,直接兴趣是学生心理的内在需求的反映。有趣的内容和活动总是吸引着他们,即使这种活动需要克服较大的困难,他们也乐意参加。当然,我们不能忽视在教学中对学生间接兴趣的培养,只是要求在教学中,讲究方式方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学中的语言美、意境美、方法美、和谐美等,都能把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教师只有创造出教学中的各种美,并使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这种美,能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才能引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智慧的涟漪,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激发创新动机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尽可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内在动机,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等,这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尽可能使创新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创新的内在动机。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是促进转化的重要条件。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使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的教处处洋溢着创新的氛围。教师不再照本宣科,不再主宰课堂,不再为学生“幼稚”的回答而指责,不再“引导”学生答出与教师预想相符的答案,代之以生动风趣的讲授,热烈而自由的讨论,发人深省的提问,多元的评价标准。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创新的意义,正确理解创新的时代要求,以及自己所肩负的创新使命,从而产生不断创新的紧迫感,加大内部动力,从根本上提高创新动机水平,建立良好的动机体系,保持长久的创新学习的积极性。
  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那些具有杰出创新能力的人,他们的一切创新活动始终伴随着崇高的情感,“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一个缺乏创新热情和激情的人,是不可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身于创新活动中去的。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教师在教学中能始终保持高昂的教学热情,就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在教师良好情感的强烈感染下,充分发挥潜力,发挥聪明才智,释放学习和创新激情。
  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惟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体育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其他文献
Since the 21st century,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ethnic minority linguistics has seen new developments in China. The contents and achieve-ments of this research
期刊
打造大庆精神品牌,是实施差别化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盘活文化资源的有效载体。 Building the Daqing spirit brand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中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既有内容广泛的政治、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听音、视唱、发声、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最佳途径。正如列宁指出:“音乐是对人民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一、在教学准备中渗透德
期刊
中学英语课改已施行多年,但一个中学毕业生无法与老外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用语交流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这是传统口语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哑巴英语”,它已不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此,我想分析一下学生说英语存在的困难及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一些方法。  一、阻碍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原因  1、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  我国学生基本上是在一种纯汉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除了每周有限的几节英语课外,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来探究生物的规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生物学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还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因此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
期刊
【内容摘要】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以学生为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努力,在班级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性。  【关键词】豁达 真诚 民主性 独立性 主体性 个性化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有别于传统教学方
内容摘要: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是声乐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声乐学习中正确的模仿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的过程中,要求教师的示范科学规范,声情并茂。而在模仿学习中,学习者要有欣赏和鉴别能力,模仿是为了提高和创新,更好地发展自我。  关键词:声乐专业 教学方法 模仿 示范 创造  “模仿”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依照一定的榜样,做出类似动作和行为的过程。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
一片金叶在轻风里翻飞着,像一只彩蝶在忽高忽低地舞蹈。金叶呀,你是在留恋曾经依附过的母体,还是在从容地铸就最后的辉煌? 你曾有郁郁葱葱的骄傲,也曾有层层叠叠的繁荣,你赋
老墙 老墙很古老。山村的黄泥把它建成,不漂亮,不华丽,甚至很土气。 老墙很破旧。乡野的风雨雕刻着它的皱纹。它已不再中用了,不能为人们遮风挡雨,但它始终没有倒下。静静
刚进入中学,初来乍到的我们还带着几分稚气与新鲜感.新老师走入课堂,看到一张张陌生而又富有朝气的面孔,常露出会心的微笑,可时常会闹出一些张冠李戴的笑话.有次,某某同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