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南师范大学
摘要:《孟子·腾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中的“舍”字学界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在各家研究的基础上对“舍”进行了分析,通过考察认为此“舍”当表示总括范围的副词,与“皆”同义并用。“舍皆”当为同义副词连用。
关键词:“舍”;《孟子·滕文公章句》
《孟子·腾文公章句上》里有一段话:“以票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诚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 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 关于“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中的“舍”字的解释,历来分歧较大!至今还没有定论。
关于“舍”字有如下的解释:
1.shè 始夜切,去,冯韵。
(1)客舍。《说文解字》中对“舍”是这样解释的:市居曰舍,从亼从屮,象屋也。口象築也,始夜切。其本义为客馆,引申为“住宿、休息、停止、止息”的意思。继而引申有“保留、安置”之意。
(2) (外出)留宿。
(3)保留。
(4)止息
(5)古时军队住宿一夜。
(6)古时军行三十里为一舍。
2. shě 書冶切,上,馬韵。也作“捨”
(7)放弃,放出。《广韵》中“舍” 舒冶切,上,马韵。其本义为“放弃,放下”。引申为“放射,释放”、“离开,除开”,继而引申为“施舍、布施”。
(8)离开。
(9)赐予。
3. shì集韻 施隻切,入,昔韵。
(10)通“释”,放置,消除。
另外舍还表示人名或姓;谦辞:亲属中比自己年龄小或辈分低的,如舍弟,舍亲;
在诸多学者的观点中,对“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中的“舍”的解释大致分以下几种:
一、释“舍”为“止”
1.东汉赵岐《孟子章句》说“舍者,止也,止不肯自取之宫室而用之”。
2.焦循在《孟子正义》中进一步阐发说:“舍为居止之止,此为禁止之止,故又引申解止为不肯。”
3.清代毛奇龄在《四书賸言》中“言止取宫中,不需外求也”,他也释“舍”为“止”,不同的是他把“止”讲成“只”即“仅仅”。
4.南宋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曰“舍,止也”;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曰“舍,止(只)。”又“按:‘舍’字不好懂,姑从旧注。郭锡良等编著的《古代汉语》曰:“旧注解释为‘止’(只)。”
释“舍”为“止”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舍”和“止”只在“止息”这一意义上想通的。“止”有“禁止”之义,但“舍”做“禁止”讲,于古书无证。“止”训“不肯”,先秦古籍罕有证明,“舍”再训“不肯”就更不存在了。
其次:古文中有大量“舍”字做“止”字义解,也有“止”通“只”的用法,但我们不能据此推断“舍”可通“止(只)”。他们的声韵不同。舍:冯韵审母;止(只):纸韵照母,这样来解释“舍”有“只”义,有违于通假用字的规律。
再次:“舍”为副词“止(只)”义,在《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源》、《康熙字典》等工具书例都没有找到此义项。且《孟子》全书用32次,无一例用作副词“止(只)”义,毛氏之说似不充足。
最后:按照焦循的说法翻译此句是“(一切东西)不肯都放在家里用?”语气上不对;按照毛氏的观点,他省略了“皆”,翻译出来是“(为什么不)仅仅全部从自己家拿出东西来使用?”又不符合语法习惯!
二、释“舍”为语气词
清代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野有死麕》中提出:“舍亦语气词,不为义,言何不自谓陶冶,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也。”又曰:“舍古音同舒,而舒,语辞。”
我认为这种说法没有有力依据,《诗经》中的“舍”字没有一处通“舒”为语气词的用例,同一世道、同一體裁、同一风格的同一部诗歌总集中,有“舒”为语气词,但不见“舍”通“舒”这一说法。
三、释“舍”通“啥”
1.近人章炳麟《新方言·释词》“故余亦训何,通做舍。《孟子·滕文公》篇: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犹言何物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也。”又曰:“今通言曰什么,舍之切音也。川楚之间曰舍子,江南曰舍,亦作啥。”
2.杨伯俊从之,其《孟子译注》中“舍,何物也,后代做“亻奢”缓言之为什么、甚么。”
3.洪玉成主编的《古代汉语教程》也引用了这一说法。
关于这种说法,我认为似乎证据不足,有待商榷:
首先:整个著作在表达“什么”这个意义时多用书面语疑问代词“何,奚、曷”等,全书若只有一例“舍(啥)”这个方言疑问代词,似乎与“何,奚、曷”不类,也与政论文这一体裁不谐。
其次:“余”训“何”之说很难成立,那么说“舍”为“余”之借字,把“舍”与“什么”“啥”联系起来证据不足。“什么”的用法在唐宋之后,“啥”更晚!
王力先生在《训诂学》一文中也对词观点做出了否定,王力先生认为
首先:“何物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不符合上古的语法:“什么都……”是近代语法的产品,唐宋以前没有,更何况先秦!
其次:“舍”字变为“甚么”很奇怪,“舍”是清音字,“甚”是浊音字,不能成为切音,而且中间有个m为什么就消失了,也很难解释。
特别是从语法角度指出:“什么都”一类疑问代词后紧接范围副词的现象,是上古所没有的,于是“舍皆”就不能解释为“何物皆”。这是从语法证语义的一个好例子!
综上所述,我以为,“舍”当按董志翘先生之解表示总括的范围副词,与“皆”同义并用。《孟子·滕文公上》中这句“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可以译为:“而且许子为什么不亲自烧窑冶铁,一切(所有)都从自己家里取用呢?”
参考文献:
[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
[2]董志翘.古今同形异义词语汇释[M].江苏科技出版社,1992.
[3]董志翘.中古虚词语法例释[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4]董志翘.训诂类稿[M].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摘要:《孟子·腾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中的“舍”字学界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在各家研究的基础上对“舍”进行了分析,通过考察认为此“舍”当表示总括范围的副词,与“皆”同义并用。“舍皆”当为同义副词连用。
关键词:“舍”;《孟子·滕文公章句》
《孟子·腾文公章句上》里有一段话:“以票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诚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 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 关于“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中的“舍”字的解释,历来分歧较大!至今还没有定论。
关于“舍”字有如下的解释:
1.shè 始夜切,去,冯韵。
(1)客舍。《说文解字》中对“舍”是这样解释的:市居曰舍,从亼从屮,象屋也。口象築也,始夜切。其本义为客馆,引申为“住宿、休息、停止、止息”的意思。继而引申有“保留、安置”之意。
(2) (外出)留宿。
(3)保留。
(4)止息
(5)古时军队住宿一夜。
(6)古时军行三十里为一舍。
2. shě 書冶切,上,馬韵。也作“捨”
(7)放弃,放出。《广韵》中“舍” 舒冶切,上,马韵。其本义为“放弃,放下”。引申为“放射,释放”、“离开,除开”,继而引申为“施舍、布施”。
(8)离开。
(9)赐予。
3. shì集韻 施隻切,入,昔韵。
(10)通“释”,放置,消除。
另外舍还表示人名或姓;谦辞:亲属中比自己年龄小或辈分低的,如舍弟,舍亲;
在诸多学者的观点中,对“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中的“舍”的解释大致分以下几种:
一、释“舍”为“止”
1.东汉赵岐《孟子章句》说“舍者,止也,止不肯自取之宫室而用之”。
2.焦循在《孟子正义》中进一步阐发说:“舍为居止之止,此为禁止之止,故又引申解止为不肯。”
3.清代毛奇龄在《四书賸言》中“言止取宫中,不需外求也”,他也释“舍”为“止”,不同的是他把“止”讲成“只”即“仅仅”。
4.南宋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曰“舍,止也”;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曰“舍,止(只)。”又“按:‘舍’字不好懂,姑从旧注。郭锡良等编著的《古代汉语》曰:“旧注解释为‘止’(只)。”
释“舍”为“止”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舍”和“止”只在“止息”这一意义上想通的。“止”有“禁止”之义,但“舍”做“禁止”讲,于古书无证。“止”训“不肯”,先秦古籍罕有证明,“舍”再训“不肯”就更不存在了。
其次:古文中有大量“舍”字做“止”字义解,也有“止”通“只”的用法,但我们不能据此推断“舍”可通“止(只)”。他们的声韵不同。舍:冯韵审母;止(只):纸韵照母,这样来解释“舍”有“只”义,有违于通假用字的规律。
再次:“舍”为副词“止(只)”义,在《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源》、《康熙字典》等工具书例都没有找到此义项。且《孟子》全书用32次,无一例用作副词“止(只)”义,毛氏之说似不充足。
最后:按照焦循的说法翻译此句是“(一切东西)不肯都放在家里用?”语气上不对;按照毛氏的观点,他省略了“皆”,翻译出来是“(为什么不)仅仅全部从自己家拿出东西来使用?”又不符合语法习惯!
二、释“舍”为语气词
清代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野有死麕》中提出:“舍亦语气词,不为义,言何不自谓陶冶,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也。”又曰:“舍古音同舒,而舒,语辞。”
我认为这种说法没有有力依据,《诗经》中的“舍”字没有一处通“舒”为语气词的用例,同一世道、同一體裁、同一风格的同一部诗歌总集中,有“舒”为语气词,但不见“舍”通“舒”这一说法。
三、释“舍”通“啥”
1.近人章炳麟《新方言·释词》“故余亦训何,通做舍。《孟子·滕文公》篇: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犹言何物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也。”又曰:“今通言曰什么,舍之切音也。川楚之间曰舍子,江南曰舍,亦作啥。”
2.杨伯俊从之,其《孟子译注》中“舍,何物也,后代做“亻奢”缓言之为什么、甚么。”
3.洪玉成主编的《古代汉语教程》也引用了这一说法。
关于这种说法,我认为似乎证据不足,有待商榷:
首先:整个著作在表达“什么”这个意义时多用书面语疑问代词“何,奚、曷”等,全书若只有一例“舍(啥)”这个方言疑问代词,似乎与“何,奚、曷”不类,也与政论文这一体裁不谐。
其次:“余”训“何”之说很难成立,那么说“舍”为“余”之借字,把“舍”与“什么”“啥”联系起来证据不足。“什么”的用法在唐宋之后,“啥”更晚!
王力先生在《训诂学》一文中也对词观点做出了否定,王力先生认为
首先:“何物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不符合上古的语法:“什么都……”是近代语法的产品,唐宋以前没有,更何况先秦!
其次:“舍”字变为“甚么”很奇怪,“舍”是清音字,“甚”是浊音字,不能成为切音,而且中间有个m为什么就消失了,也很难解释。
特别是从语法角度指出:“什么都”一类疑问代词后紧接范围副词的现象,是上古所没有的,于是“舍皆”就不能解释为“何物皆”。这是从语法证语义的一个好例子!
综上所述,我以为,“舍”当按董志翘先生之解表示总括的范围副词,与“皆”同义并用。《孟子·滕文公上》中这句“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可以译为:“而且许子为什么不亲自烧窑冶铁,一切(所有)都从自己家里取用呢?”
参考文献:
[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
[2]董志翘.古今同形异义词语汇释[M].江苏科技出版社,1992.
[3]董志翘.中古虚词语法例释[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4]董志翘.训诂类稿[M].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