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春天里总是想起曾点这段话,几乎是《论语》里最让人心驰神往的场景。如今看来,当然有点男男之爱的嫌疑,不过想来想去,还是多么小清新的场景呢。不过光是歌咏舞蹈还有游泳,作为暮春的户外体育运动其实还是不全面的,无论如何也应该抓紧机会野炊啊!不吃饱了怎么会有力气唱歌跳舞还游泳呢?
野炊总是记忆里最美好也最有趣的事情。在南方小城长大,最大的一点好处,就是出城很方便,走不了多远就可以到能够野炊的地方。有山有水,水里可以捉到鱼,山里雨后可以采蘑菇,还有拣不完的枯枝,石头垒出一个灶台也方便。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做任何准备空手前往。去野炊是一项大工程,一定要计划先行。我记得我的第一次野炊,是在小学五年级。当然,和野餐一样,也都是老师们带领前往。家里有办法的同学们会去联系车辆,实在联系不到,就大家凑份子租车——这一般会发生在正式野炊开始的前一周。计划的下一部分,是班上的小朋友们自由组团,然后分配该带些什么过家家的工具,谁带锅,谁带菜,谁带柴。这个环节其实最激动人心了,类似于赌博。小朋友之间互相拉拢,谁也不知道谁能够保证这组人吃上不错的饭,有可能事后会发现,最好的朋友和我一样是个笨蛋,无论如何生米也煮不成熟饭。这个环节也是诸多扣人心弦的美好回忆开始发生的瞬间,有多少小朋友希望和自己悄悄喜欢的小朋友在一个组过家家啊。可惜我从来也没有和自己暗恋的小男生在同一个野炊小组,最后总是和一群打酱油气质浓烈的小朋友们在一起。
头一天晚上,父母会帮忙整理装备。我记得那时候我的装备相当齐全,几乎只欠管制刀具——从小我父母对刀具的使用管理都很精心,让我身揣菜刀出去玩,一定不是他们想象中可以发生的事情。我的背包里装了生火煮饭用的柴火——生火用的细柴、煮饭烧菜用的粗柴,火钳,洗净晾干的蔬菜若干,好像还有一筒午餐肉?依稀记得是梅林牌的。我还带了一个饭锅,那个年代用高压锅煮饭已经算奢侈了,一般都是用普通的铝锅。之所以说装备齐全,是因为我最后发现,我好象是全班人里唯一带了一堆“创可贴”的人,而且后来果然还用上了。
野炊的时候,远远地在山坡上看着那个小男生被他们组的女生打发去淘米,立刻自告奋勇拎起饭锅去溪边淘米。淘米的时候也不敢跟人家说太多话,只是和其他执行淘米任务的小朋友一起嘲笑那个小男生有多么笨拙。这样的记忆回想起来,还是充满了温馨呢。
淘米不算什么,真正到了开始烧火的时候,小朋友们的家政能力才一见高下。野外烧食,如何垒灶,是一门学问。如果用石块垒,要注意风向,用粗柴垒则要注意围拢火势,而且要使用一个铁架子来把锅支起来。一般流程是先用废报纸引火,然后加以细柴,最后加以粗柴。其实野外用来引火最好的莫过于笋壳,此物油脂丰富,极其易燃,一堆笋壳开始燃烧以后,加上粗柴,立刻就能生起一堆熊熊篝火。在这样的篝火上吃火锅最爽,但煮饭就有些让人为难,尤其是最后焖饭的环节,一定要对火严加管教,调小的同时还得保留火种。有经验的同学就会把一些石头烧热——火钳的作用在这里就会体现出来,用火钳把烧热的石头拎出来,围成一圈,饭锅架在上面就可以取得完美的效果。
总有一些调皮的男生,最后没有女生愿意和他们一组。他们也一贯吊儿郎当,连锅都不带,可能随身只带一把砍刀,会让老师心惊胆战。但最后他们却是最有创意的,把粗毛竹砍断,洗干净竹筒,从断口里加入米饭蔬菜和调好味道的肉,吊在篝火上烧熟,味道非常好,而且野趣十足。如今竹筒饭都快成为西南风味餐馆的一道大俗菜了,但我还一直记得那些班上一贯顽皮捣蛋的男生做的竹筒饭。
现在想来,那个年代的老师们可算“胆大包天”,带着那么多小朋友出去,又要舞刀又要玩火。现在的家长应该断然不允许家里的小朋友去参加这么危险的活动吧?那时的老师们也很厉害,一幅“救火队员”随时待命的架势。总有一些小朋友,无论如何也没法燃起一堆火,煮熟一锅饭,烧熟一锅菜。这个时候,就是老师们大显神通的时刻,可惜现在的年轻老师们怕也没有这么能干吧,这些过去的技能对于他们来说恐怕就是超能力了。
现在的小朋友们出去郊游,恐怕野炊的机会也少多了吧。家家只有一个,个个都娇贵,野炊多么危险,烧伤了谁,老师也不敢负责任。户外野营恐怕就更少,哪有那么多时间出去玩,各种名为兴趣爱好实际上都为了升学便利的班,把他们的时间都耗尽了。而且如今户外野营也都用那种昂贵的专用户外炉子和炭,把石头垒起来,随便拣些枯枝笋壳来烧火的年代也过去了。
野炊总是记忆里最美好也最有趣的事情。在南方小城长大,最大的一点好处,就是出城很方便,走不了多远就可以到能够野炊的地方。有山有水,水里可以捉到鱼,山里雨后可以采蘑菇,还有拣不完的枯枝,石头垒出一个灶台也方便。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做任何准备空手前往。去野炊是一项大工程,一定要计划先行。我记得我的第一次野炊,是在小学五年级。当然,和野餐一样,也都是老师们带领前往。家里有办法的同学们会去联系车辆,实在联系不到,就大家凑份子租车——这一般会发生在正式野炊开始的前一周。计划的下一部分,是班上的小朋友们自由组团,然后分配该带些什么过家家的工具,谁带锅,谁带菜,谁带柴。这个环节其实最激动人心了,类似于赌博。小朋友之间互相拉拢,谁也不知道谁能够保证这组人吃上不错的饭,有可能事后会发现,最好的朋友和我一样是个笨蛋,无论如何生米也煮不成熟饭。这个环节也是诸多扣人心弦的美好回忆开始发生的瞬间,有多少小朋友希望和自己悄悄喜欢的小朋友在一个组过家家啊。可惜我从来也没有和自己暗恋的小男生在同一个野炊小组,最后总是和一群打酱油气质浓烈的小朋友们在一起。
头一天晚上,父母会帮忙整理装备。我记得那时候我的装备相当齐全,几乎只欠管制刀具——从小我父母对刀具的使用管理都很精心,让我身揣菜刀出去玩,一定不是他们想象中可以发生的事情。我的背包里装了生火煮饭用的柴火——生火用的细柴、煮饭烧菜用的粗柴,火钳,洗净晾干的蔬菜若干,好像还有一筒午餐肉?依稀记得是梅林牌的。我还带了一个饭锅,那个年代用高压锅煮饭已经算奢侈了,一般都是用普通的铝锅。之所以说装备齐全,是因为我最后发现,我好象是全班人里唯一带了一堆“创可贴”的人,而且后来果然还用上了。
野炊的时候,远远地在山坡上看着那个小男生被他们组的女生打发去淘米,立刻自告奋勇拎起饭锅去溪边淘米。淘米的时候也不敢跟人家说太多话,只是和其他执行淘米任务的小朋友一起嘲笑那个小男生有多么笨拙。这样的记忆回想起来,还是充满了温馨呢。
淘米不算什么,真正到了开始烧火的时候,小朋友们的家政能力才一见高下。野外烧食,如何垒灶,是一门学问。如果用石块垒,要注意风向,用粗柴垒则要注意围拢火势,而且要使用一个铁架子来把锅支起来。一般流程是先用废报纸引火,然后加以细柴,最后加以粗柴。其实野外用来引火最好的莫过于笋壳,此物油脂丰富,极其易燃,一堆笋壳开始燃烧以后,加上粗柴,立刻就能生起一堆熊熊篝火。在这样的篝火上吃火锅最爽,但煮饭就有些让人为难,尤其是最后焖饭的环节,一定要对火严加管教,调小的同时还得保留火种。有经验的同学就会把一些石头烧热——火钳的作用在这里就会体现出来,用火钳把烧热的石头拎出来,围成一圈,饭锅架在上面就可以取得完美的效果。
总有一些调皮的男生,最后没有女生愿意和他们一组。他们也一贯吊儿郎当,连锅都不带,可能随身只带一把砍刀,会让老师心惊胆战。但最后他们却是最有创意的,把粗毛竹砍断,洗干净竹筒,从断口里加入米饭蔬菜和调好味道的肉,吊在篝火上烧熟,味道非常好,而且野趣十足。如今竹筒饭都快成为西南风味餐馆的一道大俗菜了,但我还一直记得那些班上一贯顽皮捣蛋的男生做的竹筒饭。
现在想来,那个年代的老师们可算“胆大包天”,带着那么多小朋友出去,又要舞刀又要玩火。现在的家长应该断然不允许家里的小朋友去参加这么危险的活动吧?那时的老师们也很厉害,一幅“救火队员”随时待命的架势。总有一些小朋友,无论如何也没法燃起一堆火,煮熟一锅饭,烧熟一锅菜。这个时候,就是老师们大显神通的时刻,可惜现在的年轻老师们怕也没有这么能干吧,这些过去的技能对于他们来说恐怕就是超能力了。
现在的小朋友们出去郊游,恐怕野炊的机会也少多了吧。家家只有一个,个个都娇贵,野炊多么危险,烧伤了谁,老师也不敢负责任。户外野营恐怕就更少,哪有那么多时间出去玩,各种名为兴趣爱好实际上都为了升学便利的班,把他们的时间都耗尽了。而且如今户外野营也都用那种昂贵的专用户外炉子和炭,把石头垒起来,随便拣些枯枝笋壳来烧火的年代也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