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主要依靠核苷(酸)类似物(NA)。虽然NA 能有效地抑制HBV 复制,但短期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完全清除HBV,通常需要延长疗程。先期进入临床应用的NA,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克拉夫定、阿德福韦酯等的耐药发生率越来越高;虽然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在初治患者中发生耐药的风险很低,但一旦出现与先前耐药患者的交叉耐药则很难处理[1]。而且,随着低耐药屏障NA的序贯应用,多药耐药已成为严峻的挑战。为防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中耐药的发生,弄清楚其耐药机制及诊断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