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注册工程师制度包括专业认证、工程经验和考核要求。该制度的基础是工程教育认证,而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是进行专业综合改革,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改革,注重创新能力培养。通过设计新型教学模式、进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融合式教学及连续性教学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创新能力培养 连续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138-02
一、前言
高等工程教育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注册工程师的重要任务。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按国际惯例,注册工程师制度包括专业认证、工程经验和考核要求。该制度的基础是工程教育认证,而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是进行专业综合改革,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改革,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宁波工程学院于2006年招收建环专业本科生,即提出了以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办学目标。要求学生在修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后能灵活掌握所学内容,并能举一反三,将基础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太强,并且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难,专业课虽然相对专业基础课贴近生产实际,但往往与专业基础课脱节,其结果使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连贯性不强,使学生觉得基础课形同虚设,进而影响他们对专业课的理解程度。本文以专业基础课工程热力学,专业课空调用制冷技术、空气调节技术为例,开展连续性教学研究,将基础课融入专业课之中,使学生活学活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期达到对专业基础课的深入掌握。
二、开展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连续性教学的意义
工程热力学作为暖通方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基本理论是专业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是各种专业课进行功、能计算分析的基础,因此对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空调用制冷技术、空气调节技术作为暖通方向的专业课,旨在使学生掌握制冷空调基本原理,能够结合工程热力学对制冷循环、空气调节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最终达到系统节能的目的。两者的连续性、系统性教学对于提升工程热力学课程以及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也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保证。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连续性教学的重要目标。创新能力培养应该建立在对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透彻的理解基础之上的,因此将两者合理的融合在教学当中是重中之重。工程热力学作为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基础课,对学生将来在研究生阶段科研水平的发挥以及日后在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类具体工作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科生的思维活跃,不受限制,更容易产生新的想法,只要加以合理引导和指导,对本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也大有好处。
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连续性教学改革内容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连续性教学改革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内容
(一)设计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兴趣
学生反映在大一和大二时由于专业基础课太抽象,并且学习的目的性不强,不知道这些知识将来用到哪里,因而学习没有兴趣,导致对知识的掌握效果不好。专业基础课的地位固然重要,但是由于类似工程热力学的基础课程讲述了大量的基础理论和公式,所以教学工作中最忌讳内容枯燥,没有趣味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认知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中,首先应该使学生对工程热力学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培养对该课程学习的强烈兴趣,所以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在讲授专业基础课时,引入专业课中的工程或科研实例,使学生了解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中的应用范围,进而培养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兴趣。如在工程热力学中讲述热力学第二定律时,引入制冷空调循环作为第二定律的应用,让同学们思考制冷循环是如何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工作的,应用该定律如何提高制冷循环效率。而制冷循环效率的提高正是国内外进行节能减排的热点问题,这样联系实际进行专业基础课的讲解,便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内容融合式教学研究
教师在讲授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时,进行融合式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思考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中有哪些应用;在专业课中运用了哪些专业基础课原理,如何用该原理解释工程实际及科研课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如讲解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的制冷循环原理时,启发学生通过思考联想到工程热力学的逆卡诺循环,进而把逆卡诺循环定理对照制冷循环原理进行讲解,可使学生牢固掌握制冷循环原理,又因为有了理论依托,从深层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用基础理论解释工程现象的能力。空气调节技术是建筑环境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其中一项重要基本技能是对焓湿图的掌握。而早在工程热力学专业基础课中,焓湿图已在“湿空气”一章中提及,通常情况下,工程热力学课程主要围绕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进行讲述,“湿空气”这一章与前述定律关系不大,学生往往忽视对湿空气中焓湿图的学习,因此,需进行融合式教学,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可在工程热力学中“湿空气”一章讲述时,首先说明暖通空调对于建环专业学生的重要性,提出空气调节的概念,而空气调节的重要理论基础是焓湿图,是必须掌握的内容,进而进行焓湿图的讲解。在空气调节技术课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需回顾工程热力学中焓湿图的基本理论,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举一反三,提高理解问题的层次。
(三)建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连续性教学综合考核评价方法
传统教学中的考核评价是通过每门课程结束后进行期末测试来完成,内容仅限于本课程知识点,开展连续性教学后,为了从整体上考查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可以开展连续性综合考核评价,即通过综合性题目,测试学生用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能力提升,激发创新潜能。
四、结语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日益进步,使得建筑环境专业毕业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水电设备安装,大批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智能设备不断涌现,从而使这一行业的人才需求不断扩大。企业要求人才掌握的学科涉及面广、数量众多,并具备解决突发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在建筑环境专业教学过程中开展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连续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树立整体意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国强,熊海贝.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国际互认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3(1):5-12.
[2] 倪九派,刘蕾,魏朝富.高等学校专业课教学的团队授课法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2):145-147.
[3] 黎广彬,张淑香.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探索与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学报,2007(1):39-41.
[4] 李长萍.论交互性教学的内涵及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45-47.
[5] 杨正龙,廖欣.浅谈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和方法[J].中国建设教育,2009(1):74-76.
[6] 高玉杰,刘泽华,刘洪斌.提高专业课教学水平 贯彻教书育人理念[J].教师建设,2012(2):61-62.
[责任编辑:钟 岚]
[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创新能力培养 连续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138-02
一、前言
高等工程教育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注册工程师的重要任务。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按国际惯例,注册工程师制度包括专业认证、工程经验和考核要求。该制度的基础是工程教育认证,而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是进行专业综合改革,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改革,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宁波工程学院于2006年招收建环专业本科生,即提出了以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办学目标。要求学生在修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后能灵活掌握所学内容,并能举一反三,将基础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太强,并且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难,专业课虽然相对专业基础课贴近生产实际,但往往与专业基础课脱节,其结果使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连贯性不强,使学生觉得基础课形同虚设,进而影响他们对专业课的理解程度。本文以专业基础课工程热力学,专业课空调用制冷技术、空气调节技术为例,开展连续性教学研究,将基础课融入专业课之中,使学生活学活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期达到对专业基础课的深入掌握。
二、开展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连续性教学的意义
工程热力学作为暖通方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基本理论是专业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是各种专业课进行功、能计算分析的基础,因此对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空调用制冷技术、空气调节技术作为暖通方向的专业课,旨在使学生掌握制冷空调基本原理,能够结合工程热力学对制冷循环、空气调节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最终达到系统节能的目的。两者的连续性、系统性教学对于提升工程热力学课程以及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也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保证。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连续性教学的重要目标。创新能力培养应该建立在对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透彻的理解基础之上的,因此将两者合理的融合在教学当中是重中之重。工程热力学作为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基础课,对学生将来在研究生阶段科研水平的发挥以及日后在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类具体工作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科生的思维活跃,不受限制,更容易产生新的想法,只要加以合理引导和指导,对本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也大有好处。
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连续性教学改革内容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连续性教学改革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内容
(一)设计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兴趣
学生反映在大一和大二时由于专业基础课太抽象,并且学习的目的性不强,不知道这些知识将来用到哪里,因而学习没有兴趣,导致对知识的掌握效果不好。专业基础课的地位固然重要,但是由于类似工程热力学的基础课程讲述了大量的基础理论和公式,所以教学工作中最忌讳内容枯燥,没有趣味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认知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中,首先应该使学生对工程热力学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培养对该课程学习的强烈兴趣,所以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在讲授专业基础课时,引入专业课中的工程或科研实例,使学生了解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中的应用范围,进而培养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兴趣。如在工程热力学中讲述热力学第二定律时,引入制冷空调循环作为第二定律的应用,让同学们思考制冷循环是如何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工作的,应用该定律如何提高制冷循环效率。而制冷循环效率的提高正是国内外进行节能减排的热点问题,这样联系实际进行专业基础课的讲解,便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内容融合式教学研究
教师在讲授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时,进行融合式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思考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中有哪些应用;在专业课中运用了哪些专业基础课原理,如何用该原理解释工程实际及科研课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如讲解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的制冷循环原理时,启发学生通过思考联想到工程热力学的逆卡诺循环,进而把逆卡诺循环定理对照制冷循环原理进行讲解,可使学生牢固掌握制冷循环原理,又因为有了理论依托,从深层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用基础理论解释工程现象的能力。空气调节技术是建筑环境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其中一项重要基本技能是对焓湿图的掌握。而早在工程热力学专业基础课中,焓湿图已在“湿空气”一章中提及,通常情况下,工程热力学课程主要围绕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进行讲述,“湿空气”这一章与前述定律关系不大,学生往往忽视对湿空气中焓湿图的学习,因此,需进行融合式教学,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可在工程热力学中“湿空气”一章讲述时,首先说明暖通空调对于建环专业学生的重要性,提出空气调节的概念,而空气调节的重要理论基础是焓湿图,是必须掌握的内容,进而进行焓湿图的讲解。在空气调节技术课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需回顾工程热力学中焓湿图的基本理论,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举一反三,提高理解问题的层次。
(三)建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连续性教学综合考核评价方法
传统教学中的考核评价是通过每门课程结束后进行期末测试来完成,内容仅限于本课程知识点,开展连续性教学后,为了从整体上考查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可以开展连续性综合考核评价,即通过综合性题目,测试学生用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能力提升,激发创新潜能。
四、结语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日益进步,使得建筑环境专业毕业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水电设备安装,大批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智能设备不断涌现,从而使这一行业的人才需求不断扩大。企业要求人才掌握的学科涉及面广、数量众多,并具备解决突发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在建筑环境专业教学过程中开展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连续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树立整体意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国强,熊海贝.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国际互认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3(1):5-12.
[2] 倪九派,刘蕾,魏朝富.高等学校专业课教学的团队授课法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2):145-147.
[3] 黎广彬,张淑香.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探索与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学报,2007(1):39-41.
[4] 李长萍.论交互性教学的内涵及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45-47.
[5] 杨正龙,廖欣.浅谈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和方法[J].中国建设教育,2009(1):74-76.
[6] 高玉杰,刘泽华,刘洪斌.提高专业课教学水平 贯彻教书育人理念[J].教师建设,2012(2):61-62.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