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要以新课程的理念作为依据,把教材与现实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作文教学内容和结构,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 贴近实际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98X(2011)12(b)-0175-01
《语文课程标准》前言中“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理念,这些理念无疑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遵循的,必须积极实施的,必须努力达成的。只有开放型办学,把教材与现实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科学设计教学环节,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才能事半功倍,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扎实语言功底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现在就以新课程的这些理念作依据,谈谈自己加强小学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做法。
1 抓住“话”机,快乐写作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抓住“话”机,快乐写作,表达真情实感。
1.1 在生活中挖掘话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生活是说话、写话的源头,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观察能力欠缺,所以必须选取生活中他们感兴趣,又比较熟悉的事物指导观察。大自然美丽而神奇,有纯洁的白雪、嫩绿的小草、沙沙的春雨、凋零的落叶、可爱的小狗……这一切都为孩子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为了让学生“有东西可写”,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去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比如今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孩子们都觉得很新奇,于是笔者就带领他们在校园里走一走,瞧瞧校园里发生了什么变化,松树变成什么样了,房子变成什么样了,还和孩子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活动结束后,通过交流发现,孩子们说得非常生动有趣,然后让孩子们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除了观察大自然外,笔者还让孩子们观察身边的事和人,如观察身边的人,从自己的同桌开始,自己的同桌长什么样,说话有怎样的特点,怎么和同学相处。慢慢地,孩子们开始喜欢观察周围的生活,并愿意讲给大家听,观察越来越细致,表达也越来越有条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1.2 在课文中寻找话题
小学生模仿性强,而模仿正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写作的方法。儿童诗朗朗上口,结构简单,受到孩子的喜爱。在教学中,笔者抓住课文的特点,引导孩子模仿。如学完《水乡歌》后,笔者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仿照课文,写自己想写的地方,孩子们十分感兴趣,写出了《马路歌》《城市歌》《农村歌》等,让笔者十分欣喜。
1.3 在体验中快乐写作
学生只有多写多练积累词语,才能把文写好。笔者要求学生将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哪怕只写一段的话也行,要求无错别字,句子通顺。比如拔河比赛赢了,你想说些什么;母亲节来了,你想对妈妈说点什么;寒假快到了,让学生写一写寒假里想做的事,等等。刚开始写时要求不要太高,学生想写多少就写多少,只要能把一件事讲清楚,就鼓励肯定,让学生真正感到写话并不难。这样坚持天天写,天天反思,写话水平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2 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作文教学
教学设备的单一是制约小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一个因素。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整合资源,跨越时空,显现多彩画面,播放各种声音,再现生活场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笔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刺激学生感官,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效果不错,提高了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2.1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小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才能激起其主动参与写作的欲望。怎样激起兴趣和欲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等通过图画、文字、声音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鲜活、生动、形象和丰富的素材,更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也解决了写作素材缺乏的问题。例如:小学语文第八册习作5要求描写一种奇妙的植物,教者从网上查找到许多奇妙植物的图片和文字简介,还下载了许多奇妙植物的视频,在作文课上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依据这些画面,文字简介以及视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植物来细细观察,学生在下笔写作时也不觉得无话可说,作文的内容也充实了。
2.2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观察对于儿童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观察对于写作非常重要,没有关观察就没有素材,没有素材就没有文章。平时,大多数小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熟视无睹,不留心观察,对同一事物更不会长期、连续地观察,一到写作时,就闭门造车,想当然,有时还会犯常识性的错误。此时如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学生平时没有观察到的内容呈现在眼前,以生动的图、文、声、像拨动他们的心弦,然后指导他们有意识的抓住特点,观察事物 ,他们就能如实记录,生动描述。例如:小学语文第十册习作1要求学生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把它的变化特点写出来。笔者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雾的形成》,将雾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前、雾后的情景清楚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写得很具体,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把雾比作绸带,有的说自己好像来到仙境……
2.3 有效地创设作文情境
信息技术能为小学生真实地再现与作文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让他们得到深刻的印象、真切的感受,从而为写好作文准备了条件。例如:小学第十册习作4要求学生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为了让小学生写好作文,笔者播放视频《新四军纪念馆》,小学生跟随摄像机的镜头走进新四军纪念馆,他们边看边听解说。清晰的画面、深情的话语仿佛把孩子们带回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笔者及时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倾吐、抒发。孩子们文如泉涌,一气呵成,不仅能把新四军纪念馆的位置、陈设等写具体,还能写出自己的感受。他们表示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吴文强.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9,20:126.
[2] 韦淑,匡明,毛知兰.浅谈农村初中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0,08:131.
关键词:作文教学 贴近实际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98X(2011)12(b)-0175-01
《语文课程标准》前言中“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理念,这些理念无疑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遵循的,必须积极实施的,必须努力达成的。只有开放型办学,把教材与现实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科学设计教学环节,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才能事半功倍,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扎实语言功底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现在就以新课程的这些理念作依据,谈谈自己加强小学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做法。
1 抓住“话”机,快乐写作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抓住“话”机,快乐写作,表达真情实感。
1.1 在生活中挖掘话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生活是说话、写话的源头,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观察能力欠缺,所以必须选取生活中他们感兴趣,又比较熟悉的事物指导观察。大自然美丽而神奇,有纯洁的白雪、嫩绿的小草、沙沙的春雨、凋零的落叶、可爱的小狗……这一切都为孩子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为了让学生“有东西可写”,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去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比如今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孩子们都觉得很新奇,于是笔者就带领他们在校园里走一走,瞧瞧校园里发生了什么变化,松树变成什么样了,房子变成什么样了,还和孩子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活动结束后,通过交流发现,孩子们说得非常生动有趣,然后让孩子们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除了观察大自然外,笔者还让孩子们观察身边的事和人,如观察身边的人,从自己的同桌开始,自己的同桌长什么样,说话有怎样的特点,怎么和同学相处。慢慢地,孩子们开始喜欢观察周围的生活,并愿意讲给大家听,观察越来越细致,表达也越来越有条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1.2 在课文中寻找话题
小学生模仿性强,而模仿正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写作的方法。儿童诗朗朗上口,结构简单,受到孩子的喜爱。在教学中,笔者抓住课文的特点,引导孩子模仿。如学完《水乡歌》后,笔者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仿照课文,写自己想写的地方,孩子们十分感兴趣,写出了《马路歌》《城市歌》《农村歌》等,让笔者十分欣喜。
1.3 在体验中快乐写作
学生只有多写多练积累词语,才能把文写好。笔者要求学生将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哪怕只写一段的话也行,要求无错别字,句子通顺。比如拔河比赛赢了,你想说些什么;母亲节来了,你想对妈妈说点什么;寒假快到了,让学生写一写寒假里想做的事,等等。刚开始写时要求不要太高,学生想写多少就写多少,只要能把一件事讲清楚,就鼓励肯定,让学生真正感到写话并不难。这样坚持天天写,天天反思,写话水平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2 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作文教学
教学设备的单一是制约小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一个因素。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整合资源,跨越时空,显现多彩画面,播放各种声音,再现生活场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笔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刺激学生感官,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效果不错,提高了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2.1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小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才能激起其主动参与写作的欲望。怎样激起兴趣和欲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等通过图画、文字、声音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鲜活、生动、形象和丰富的素材,更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也解决了写作素材缺乏的问题。例如:小学语文第八册习作5要求描写一种奇妙的植物,教者从网上查找到许多奇妙植物的图片和文字简介,还下载了许多奇妙植物的视频,在作文课上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依据这些画面,文字简介以及视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植物来细细观察,学生在下笔写作时也不觉得无话可说,作文的内容也充实了。
2.2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观察对于儿童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观察对于写作非常重要,没有关观察就没有素材,没有素材就没有文章。平时,大多数小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熟视无睹,不留心观察,对同一事物更不会长期、连续地观察,一到写作时,就闭门造车,想当然,有时还会犯常识性的错误。此时如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学生平时没有观察到的内容呈现在眼前,以生动的图、文、声、像拨动他们的心弦,然后指导他们有意识的抓住特点,观察事物 ,他们就能如实记录,生动描述。例如:小学语文第十册习作1要求学生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把它的变化特点写出来。笔者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雾的形成》,将雾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前、雾后的情景清楚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写得很具体,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把雾比作绸带,有的说自己好像来到仙境……
2.3 有效地创设作文情境
信息技术能为小学生真实地再现与作文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让他们得到深刻的印象、真切的感受,从而为写好作文准备了条件。例如:小学第十册习作4要求学生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为了让小学生写好作文,笔者播放视频《新四军纪念馆》,小学生跟随摄像机的镜头走进新四军纪念馆,他们边看边听解说。清晰的画面、深情的话语仿佛把孩子们带回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笔者及时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倾吐、抒发。孩子们文如泉涌,一气呵成,不仅能把新四军纪念馆的位置、陈设等写具体,还能写出自己的感受。他们表示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吴文强.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9,20:126.
[2] 韦淑,匡明,毛知兰.浅谈农村初中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0,0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