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8日,省委宣传部、青海日报社、省社科联、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联合召开“省垣社科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省委党校、省委党史研究室、省社科院、青海大学、青海师大、青海民大的专家学者及学生代表参加会议,11位同志作了交流发言,现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如何看待马克思光辉的一生
省委党史研究室干部、博士滕馗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以“三个一生”的视角和维度,对马克思伟大而光辉的一生,进行了深情缅怀,作出了新的诠释。
不忘初心,成就了马克思的崇高理想。自青年时代起,马克思就树立起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志向,此后,无论生活的艰辛,还是身体的疾病,都未能改变他的志向。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最终成就了他为人类解放而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更加应当不忘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牢记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崇高使命,自觉担当、勇于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兼收并蓄,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早年求学时,马克思便广泛涉猎多种学科著作;在侨居英国期间,他查阅卷帙浩繁的资料,从事艰难的理论研究;50多岁时,开始学习俄语,深入研究俄国问题。正是由于孜孜以求的学习思考,马克思写出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伟大的著作,最终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当前,社会上的不良思潮,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对党员干部的思想依然带来不小的冲击,这就要求我们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以此坚定理想信念,始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不息斗争,推动了人类解放事业的发展。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不仅通过著书立说同青年黑格尔派、空想共产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等等,进行理论斗争,而且投身于工人运动,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将毕生的精力倾注于人类的解放事业。面对新时代“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面对按照“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推进“四个转变”的新任务,作为共产党员,就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扎扎实实的作风,老老实实的品格,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为新时代青海发展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
以科學、发展、实践的态度和理论看待马克思主义
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马文慧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体系,是包含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在内的内涵丰富而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新时代,我们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呢?
首先是科学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指出“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马克思主义为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正确的道路,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我们党的历史一再证明,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才是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之问的最好回答。
其次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理论。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它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总是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与时俱进、与世俱进、与民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所面临的主要矛盾、重点问题、战略方略、理论话语、实践路径都发生了变化。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也将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得到补充丰富和科学发展。
再次是实践的观点。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直面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命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创新的结晶。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牢牢坚持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能把握实践、时代和人民发展的要求,使得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结合更加自觉,使得中国力量、中国形象、中国方案不断强大美好可亲!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卢艳香
马克思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人的不同在于,他既用笔,又执剑,马克思既是思想家、哲学家,又是革命家,而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既“解释世界”,又“改变世界”。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评价马克思主义,它“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自问世起,就改变了这个世界,并持续改变着这个世界。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起,就成为一面与旧世界决裂和战斗的旗帜,成为无产阶级的行动指南,建立起无产阶级政党,开展打破旧世界的全人类解放的运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不断推进历史进程,亿万民众的命运得以改变。就我们国家来讲,正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才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时讲道:“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理论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曾预言,人类最终会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局势主流,两极化退出国际政治舞台,多边主义和全球化取而代之,必然要求政治上摒弃民族、人种、国家、制度等偏见,营造平等的新型国际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正是践行马克思主义,旨在建立平等、互利、共赢的国际新秩序,实现地球村的和谐理念,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超越国度,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仍焕发着真理的耀眼光芒。
如何看待党领导人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
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存孝
1818年,伟人马克思诞生,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革命导师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从一种学说、理论到现在成为了一种制度、道路,并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对一种更公正、更美好社会的向往。只要我们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火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够书写人类历史发展史上新的奇迹。
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纪念马克思诞辰,要将纪念活动的重大意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守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
首先,做好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工作。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加强学科建设,凝练学科方向,形成特色优势,推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工作,保持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
其次,勇于担当,服务社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是单纯的“教书匠”,也不同于一般的“学者”,而应当更加关注问题、关心社会。要通过理论宣传和宣讲,将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征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特别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好、宣传好。
第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做出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今中国人民的思想指针和行动指南。
第四,推进“四爱三有”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教育大学生跟着领袖走,永远听党话,发奋读书,刻苦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社科研究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省社科院文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毕艳君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阐明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更是让我们在深刻认识到马克思的人格魅力和历史功绩的同时,以中国历史实践论证了馬克思主义的强大真理力量,更加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首先,要明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的前提和方向。当前世界正处在信息高速发展,多样文化相互碰撞、彼此渗透的时代,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能够通过其丰富的内涵、正确的导向、科学的价值引领国家、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阔步向前。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科学理论,为哲学社会科学更好、更充分地发挥作用,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成为引领和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
其次,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任务。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改革、建设实践紧密结合,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解决当今的现实问题。
第三,社科理论界要增强理论担当,潜心研究、勇攀高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对着一系列艰巨复杂深刻的实践课题,哲学社会科学要成为“经世致用”之学,努力为国家的发展进步提供理论支持,提供有用、管用、适用的思想理论。要在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上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果,在研究回答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真学真懂真信开辟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苏雪芹
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能够穿透历史、照耀现实、引领未来,在于它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始终为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而奋斗,只要资本对劳动的掠夺存在,只要经济不平等存在,马克思主义就不会退出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我们准确把握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提供了科学思想和理论指南。马克思所追求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价值目标超越了以往所有的社会历史理论。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世情国情社情和复杂多变的时代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地超越自我、审时度势、顺应潮流,发展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
作为一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教师,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是纪念马克思的最好方法。研读原著是掌握科学理论的第一手资料,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思维能力,提升自己的认识和实践能力,才能引导青年学生读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自觉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
在科研和教学中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谨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群众”的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积极服务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事业,服务人民大众,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各种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想。在科研和教学中聚焦现实,不回避问题,多做社会调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不断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内涵做出积极的贡献。 新时代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省委党校哲学社会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张玉良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同时,积极、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增强对推进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全社会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员干部、青年学生担负着建设祖国、创造未来的任务,要精心安排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让他们更好地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化为坚定的政治信仰、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准则,把自身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建筑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之上。
第二,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是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的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也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地位的实际需要。对理论体系而言,进教材是进课堂、进头脑的前提条件。要把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作为基础性工作,带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第三,推进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广大教师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办覆盖全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的专题培训班,分层次分批次进行培训,通过机制化推进集体备课活动,建立起“集体备课+校际协同+学校推进”三级备课体系,从教学总目标出发,确保马克思主义全面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党校如何姓“马”
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张建
習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2月11日召开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党校姓党,首先要坚持姓‘马’姓‘共’”,“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远大理想。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校是学校,但不是普通学校,而是党教育培训执政骨干的学校,是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要做到党校姓“马”,必须做到党校人姓“马”,尤其是党校教师姓“马”。而党校教师姓“马”,最基础的就是要精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教会学员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熟练掌握是党校教师的看家本领。实践也证明,“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惟一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精髓,都集中而准确地凝结在原著之中。恩格斯针对如何学习《资本论》曾强调说,“对于那些希望真正理解它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正是原著本身。”当下,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辅导资料、解读文章、讲座报告很多,对深化学习理解很有帮助,但原著本身蕴含的深邃理论内涵和立场观点却是任何辅导读本无法替代的,是任何培训讲座无法替代的,离开深入研读原著也是不能真正领会的。现在的问题是能够坐下来安静地读几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人还不是很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何能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这应当成为党校教师对自己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党校姓“马”最好的努力方向。
青年学生如何学习好马克思主义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陈旭
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缅怀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了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学习总书记的讲话,结合自身经历,我认为青年学生学好马克思主义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第一,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夯实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在日常的学习中,我经常与老师沟通交流,得到老师的指导。积极参与学院每月组织的经典原著阅读分享讨论会,丰富自身的理论素养,撰写的《〈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考》一文收录于《青大学子走近马克思》一书中。
第二,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增强对党情、国情的认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不断学习,增强了对党情、国情的认知。我的学习也不仅仅局限于思政课,通过参加学校的辩论赛、征文比赛、社会实践使学习成果在实践中得以检验。
第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好马克思主义。为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我负责组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研究会,现已更名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会。2016年、2017年我带领社团成员赴湟中县田家寨镇下洛麻村、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新庄镇台其庄村、尕庄村、中滩村进行理论宣讲,2016年我们团队荣获团中央学校部表彰的全国优秀社会实践团队。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青年学生更要学习好马克思主义,用青春之力量践行青春之誓言,正如总书记所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青年学生如何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曲宣诏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大学生,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青年学生不仅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更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的身上,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青年学生的努力。作为青年学生,要积极进取、刻苦学习,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更好地为国争光。 一是刻苦努力,认真学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珍惜学习时光,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矛盾。
二是知行合一,提升自己。青年学生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真正坐下来、深进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明辨是非,亲善避恶。严于律己、学会反思应当是每个青年学生应有的品质,要从自己做起,三省吾身,摒弃错误思想认识,分清是与非,传递真善美。
四是有素质,讲文明。良好的素质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而且也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直接反映。要讲文明、树新风,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新时代的优秀青年学生,让马克思主义在我们身上绽放光芒。
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以来,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不断朝着“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前进,“中国梦”离我们越来越近。青年学生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做中国梦的建设者,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年学生要读好马克思主义经典
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王鹏
深刻理解并全面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既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也是有效帮助当代大学生逐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科学体系,进而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学会运用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
一是按照“读原著为主”的原则,认真读书,全面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仅仅阅读二、三手资料是不行的,惟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原原本本地精心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二是按照“针对新的实际”的原则,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善于运用科学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造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如果仅仅读了他们的著作,不去努力运用他们的学说来研究和思考中国当代实际问题,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学习原著一定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按照“发展创新”的原则,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决不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成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决不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一成不变的戒律,决不期盼从马克思主义本本中觅得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而是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作出符合时代需要、国情需要和现实需要的理论创造。
如何看待马克思光辉的一生
省委党史研究室干部、博士滕馗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以“三个一生”的视角和维度,对马克思伟大而光辉的一生,进行了深情缅怀,作出了新的诠释。
不忘初心,成就了马克思的崇高理想。自青年时代起,马克思就树立起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志向,此后,无论生活的艰辛,还是身体的疾病,都未能改变他的志向。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最终成就了他为人类解放而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更加应当不忘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牢记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崇高使命,自觉担当、勇于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兼收并蓄,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早年求学时,马克思便广泛涉猎多种学科著作;在侨居英国期间,他查阅卷帙浩繁的资料,从事艰难的理论研究;50多岁时,开始学习俄语,深入研究俄国问题。正是由于孜孜以求的学习思考,马克思写出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伟大的著作,最终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当前,社会上的不良思潮,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对党员干部的思想依然带来不小的冲击,这就要求我们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以此坚定理想信念,始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不息斗争,推动了人类解放事业的发展。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不仅通过著书立说同青年黑格尔派、空想共产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等等,进行理论斗争,而且投身于工人运动,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将毕生的精力倾注于人类的解放事业。面对新时代“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面对按照“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推进“四个转变”的新任务,作为共产党员,就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扎扎实实的作风,老老实实的品格,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为新时代青海发展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
以科學、发展、实践的态度和理论看待马克思主义
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马文慧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体系,是包含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在内的内涵丰富而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新时代,我们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呢?
首先是科学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指出“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马克思主义为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正确的道路,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我们党的历史一再证明,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才是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之问的最好回答。
其次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理论。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它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总是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与时俱进、与世俱进、与民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所面临的主要矛盾、重点问题、战略方略、理论话语、实践路径都发生了变化。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也将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得到补充丰富和科学发展。
再次是实践的观点。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直面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命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创新的结晶。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牢牢坚持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能把握实践、时代和人民发展的要求,使得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结合更加自觉,使得中国力量、中国形象、中国方案不断强大美好可亲!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卢艳香
马克思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人的不同在于,他既用笔,又执剑,马克思既是思想家、哲学家,又是革命家,而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既“解释世界”,又“改变世界”。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评价马克思主义,它“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自问世起,就改变了这个世界,并持续改变着这个世界。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起,就成为一面与旧世界决裂和战斗的旗帜,成为无产阶级的行动指南,建立起无产阶级政党,开展打破旧世界的全人类解放的运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不断推进历史进程,亿万民众的命运得以改变。就我们国家来讲,正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才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时讲道:“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理论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曾预言,人类最终会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局势主流,两极化退出国际政治舞台,多边主义和全球化取而代之,必然要求政治上摒弃民族、人种、国家、制度等偏见,营造平等的新型国际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正是践行马克思主义,旨在建立平等、互利、共赢的国际新秩序,实现地球村的和谐理念,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超越国度,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仍焕发着真理的耀眼光芒。
如何看待党领导人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
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存孝
1818年,伟人马克思诞生,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革命导师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从一种学说、理论到现在成为了一种制度、道路,并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对一种更公正、更美好社会的向往。只要我们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火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够书写人类历史发展史上新的奇迹。
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纪念马克思诞辰,要将纪念活动的重大意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守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
首先,做好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工作。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加强学科建设,凝练学科方向,形成特色优势,推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工作,保持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
其次,勇于担当,服务社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是单纯的“教书匠”,也不同于一般的“学者”,而应当更加关注问题、关心社会。要通过理论宣传和宣讲,将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征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特别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好、宣传好。
第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做出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今中国人民的思想指针和行动指南。
第四,推进“四爱三有”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教育大学生跟着领袖走,永远听党话,发奋读书,刻苦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社科研究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省社科院文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毕艳君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阐明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更是让我们在深刻认识到马克思的人格魅力和历史功绩的同时,以中国历史实践论证了馬克思主义的强大真理力量,更加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首先,要明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的前提和方向。当前世界正处在信息高速发展,多样文化相互碰撞、彼此渗透的时代,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能够通过其丰富的内涵、正确的导向、科学的价值引领国家、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阔步向前。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科学理论,为哲学社会科学更好、更充分地发挥作用,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成为引领和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
其次,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任务。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改革、建设实践紧密结合,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解决当今的现实问题。
第三,社科理论界要增强理论担当,潜心研究、勇攀高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对着一系列艰巨复杂深刻的实践课题,哲学社会科学要成为“经世致用”之学,努力为国家的发展进步提供理论支持,提供有用、管用、适用的思想理论。要在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上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果,在研究回答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真学真懂真信开辟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苏雪芹
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能够穿透历史、照耀现实、引领未来,在于它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始终为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而奋斗,只要资本对劳动的掠夺存在,只要经济不平等存在,马克思主义就不会退出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我们准确把握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提供了科学思想和理论指南。马克思所追求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价值目标超越了以往所有的社会历史理论。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世情国情社情和复杂多变的时代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地超越自我、审时度势、顺应潮流,发展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
作为一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教师,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是纪念马克思的最好方法。研读原著是掌握科学理论的第一手资料,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思维能力,提升自己的认识和实践能力,才能引导青年学生读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自觉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
在科研和教学中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谨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群众”的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积极服务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事业,服务人民大众,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各种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想。在科研和教学中聚焦现实,不回避问题,多做社会调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不断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内涵做出积极的贡献。 新时代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省委党校哲学社会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张玉良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同时,积极、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增强对推进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全社会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员干部、青年学生担负着建设祖国、创造未来的任务,要精心安排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让他们更好地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化为坚定的政治信仰、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准则,把自身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建筑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之上。
第二,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是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的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也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地位的实际需要。对理论体系而言,进教材是进课堂、进头脑的前提条件。要把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作为基础性工作,带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第三,推进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广大教师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办覆盖全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的专题培训班,分层次分批次进行培训,通过机制化推进集体备课活动,建立起“集体备课+校际协同+学校推进”三级备课体系,从教学总目标出发,确保马克思主义全面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党校如何姓“马”
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张建
習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2月11日召开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党校姓党,首先要坚持姓‘马’姓‘共’”,“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远大理想。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校是学校,但不是普通学校,而是党教育培训执政骨干的学校,是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要做到党校姓“马”,必须做到党校人姓“马”,尤其是党校教师姓“马”。而党校教师姓“马”,最基础的就是要精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教会学员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熟练掌握是党校教师的看家本领。实践也证明,“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惟一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精髓,都集中而准确地凝结在原著之中。恩格斯针对如何学习《资本论》曾强调说,“对于那些希望真正理解它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正是原著本身。”当下,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辅导资料、解读文章、讲座报告很多,对深化学习理解很有帮助,但原著本身蕴含的深邃理论内涵和立场观点却是任何辅导读本无法替代的,是任何培训讲座无法替代的,离开深入研读原著也是不能真正领会的。现在的问题是能够坐下来安静地读几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人还不是很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何能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这应当成为党校教师对自己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党校姓“马”最好的努力方向。
青年学生如何学习好马克思主义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陈旭
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缅怀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了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学习总书记的讲话,结合自身经历,我认为青年学生学好马克思主义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第一,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夯实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在日常的学习中,我经常与老师沟通交流,得到老师的指导。积极参与学院每月组织的经典原著阅读分享讨论会,丰富自身的理论素养,撰写的《〈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考》一文收录于《青大学子走近马克思》一书中。
第二,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增强对党情、国情的认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不断学习,增强了对党情、国情的认知。我的学习也不仅仅局限于思政课,通过参加学校的辩论赛、征文比赛、社会实践使学习成果在实践中得以检验。
第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好马克思主义。为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我负责组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研究会,现已更名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会。2016年、2017年我带领社团成员赴湟中县田家寨镇下洛麻村、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新庄镇台其庄村、尕庄村、中滩村进行理论宣讲,2016年我们团队荣获团中央学校部表彰的全国优秀社会实践团队。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青年学生更要学习好马克思主义,用青春之力量践行青春之誓言,正如总书记所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青年学生如何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曲宣诏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大学生,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青年学生不仅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更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的身上,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青年学生的努力。作为青年学生,要积极进取、刻苦学习,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更好地为国争光。 一是刻苦努力,认真学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珍惜学习时光,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矛盾。
二是知行合一,提升自己。青年学生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真正坐下来、深进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明辨是非,亲善避恶。严于律己、学会反思应当是每个青年学生应有的品质,要从自己做起,三省吾身,摒弃错误思想认识,分清是与非,传递真善美。
四是有素质,讲文明。良好的素质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而且也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直接反映。要讲文明、树新风,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新时代的优秀青年学生,让马克思主义在我们身上绽放光芒。
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以来,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不断朝着“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前进,“中国梦”离我们越来越近。青年学生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做中国梦的建设者,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年学生要读好马克思主义经典
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王鹏
深刻理解并全面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既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也是有效帮助当代大学生逐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科学体系,进而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学会运用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
一是按照“读原著为主”的原则,认真读书,全面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仅仅阅读二、三手资料是不行的,惟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原原本本地精心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二是按照“针对新的实际”的原则,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善于运用科学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造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如果仅仅读了他们的著作,不去努力运用他们的学说来研究和思考中国当代实际问题,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学习原著一定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按照“发展创新”的原则,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决不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成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决不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一成不变的戒律,决不期盼从马克思主义本本中觅得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而是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作出符合时代需要、国情需要和现实需要的理论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