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乃一声姚江水

来源 :宁波通讯·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ongruby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源于18世纪上叶的姚剧,属吴语系滩簧类地方剧种,以其传统剧目丰富、表演通俗易懂、剧目贴近生活而深受百姓欢迎。新中国成立后,姚剧在经历改革后焕发新的生机:1956年,余姚姚剧团成立;2008年,姚剧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剧团改制,余姚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成立……当一些剧团艰难经营,有的剧种甚至成为“绝唱”时,我们不禁要问:姚剧如何做到长唱不衰?在发展过程中走过了怎样的路呢?
  姚剧发展的现状
  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姚剧“八个一”保护方案》,余姚市从组织机构、基地建设、传承展示、资料建档等方面明确对姚剧的具体保护措施,为传承人的培育、基地的建设、剧种的发展提供条件。一方面,巩固和扩大演出市场,每年演出姚剧剧目近20台、160场左右。并投资支持姚剧原创剧目的创作,以两年出一台新戏的进度创作了姚剧现代戏《母亲》《五月杨梅红》和《浪漫村庄》、姚剧历史剧《王阳明》等优秀的地方戏曲。另一方面,搭建展示平台。定期组织展演活动,打造了“周末戏院”等品牌演出活动,让姚剧更加亲民,普通百姓都能进剧院欣赏姚剧名家的精彩演出。在全市城乡还以姚剧联谊会、票友会等民间组织形式,组织开展联谊、观摩、座谈等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三届余姚、慈溪地区“姚剧演唱大赛”。
  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自姚剧团成立以来,经历了个别吸收随团学员——拜师学艺——集中培养人才的发展过程。1963年,姚剧团开办三年制的姚剧学员班;1980年,开办宁波地区姚剧训练班;1992年,开办余姚市职技校姚剧专业班;2012年6月,姚剧表演专业班第八代演员正式登台,演出了姚剧《白蛇前传》;2016年,姚剧保护传承中心共有事业编制85人,中坚力量为40岁左右的姚剧第七代传承人,现着力培养17名20岁左右的姚剧第八代传承人。
  为了检验演员们的业务水平,姚剧保护传承中心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考核制度》,坚持每年组织青年演职员专业技能考试。剧院还鼓励青年演员参加各种专业比赛和业务培训,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参加各种函授学习,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
  此外,在姚剧历史文化及专业知识整理上,还出版了《姚剧发展简史》《姚剧音乐》《姚剧剧作选》等书籍,编著“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余姚姚剧》,整理出版了《姚剧唱腔集锦》《姚剧传统唱段》(精选)、《姚剧经典唱段》(集锦)等音像资料。
  姚剧发展的困难
  戏曲生存大环境较为严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欣赏习惯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许多新兴的娱乐方式、娱乐项目占据了人们的生活。戏曲过去曾经具有的娱乐功能、教化功能很快被边缘化,国外电影、话剧的冲击,编制发放的困难,使得戏曲演出生存环境日趋严峻。虽然近年来,姚剧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余姚政府和社会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及民族戏曲的保护,但新媒体时代下戏曲的生存环境并没有得到大幅度提升和改善,姚剧在余姚本地的传承、发展虽兴旺,但也影响着姚剧往更大、更好方向的發展。
  姚剧受众小,编演的传统戏较少。目前,姚剧的受众多分布于余姚、慈溪,外地影响力小、爱好者少。如何增加外地受众,辐射剧种影响力,培养其他省市的观众,也是姚剧面临的一个难题。此外,编演传统戏少现代戏多,演现代戏是姚剧的长项,但客观上向戏曲化发展受到限制。20世纪70年代起,姚剧共演出过367个各类题材的大中小型剧目,其中现代戏有298个,占演出剧目总数的81%。
  缺少作曲、领军人物。目前,领军人物只有两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沈守良和浙江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寿建立,而作曲人只有一位。姚剧的发展需要高端人才的注入,也需要合理的导演、作曲、编剧人才培训。戏曲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余姚市政府对姚剧的保护发展十分重视,在小学就设置有姚剧的音乐老师,并将优秀人才输送至绍兴艺术学校进行统一培养,开设专业的姚剧课程,对演出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专业技术考试,但对演出人员的深造、培训支持力度不足。
  姚剧传承发展的对策建议
  扩大姚剧受众。虽然政府对姚剧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但家乡戏家乡看的局面,也限制了姚剧向外辐射式的发展。培养外地观众,扩大受众,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一方面,要发动和鼓励热爱戏曲的企业家投资姚剧的对外演出,或发行出售与姚剧相关的文创产品,如纪念币、贺卡、主题书册等。另一方面,要鼓励院团与企业、知名品牌联姻,充分发挥明星效应和戏曲经纪人的作用,对外宣传姚剧,扩大姚剧的知名度。同时,开设有关姚剧的课程和专题讲座,培养新一代的戏曲观众。姚剧团可以建立定期到周边大学巡回演出的机制,使一批大学生在校期间受到姚剧艺术的熏陶。这些大学生将来分布到各行各业,凭借他们的影响,可以为姚剧争取更多的观众。
  创新表演方式、剧目等。就演出方式而言,可以学习近年崛起的“小剧场戏剧”,在新的文化艺术中心营建姚剧小剧场。小剧场的演出,与一般剧院舞台的演出大不相同,大大缩短了观赏距离,给人更直接、强劲的视觉感受。在剧目与舞台艺术方面,姚剧的传统戏重在保持原声原色,使其得到良好的传承和保护,但姚剧的部分现代戏可以进行创新,以吸引不同地区的观众。要创新剧本,在了解各地观众口味、思维及习惯的基础上,对剧目进行改编,注重剧目的通俗性和娱乐性,使其更能引起现代人精神上的共鸣;或在主题思想上,体现新的创作理念和新的时代精神,同时还能保持小剧种的地方特色。在内容上要体现现代意识,形式上也要大胆吸收现代舞台艺术手段,甚至融入电影电视、现代歌舞、武术等艺术元素,配合故事情节,创造出新的舞台表现手段,引入新的戏剧元素,如利用虚实相错、时空变换、声光电水技术等,简约但富有时代性,以充实剧目表现力,使之符合现代都市人的审美趣味。
  培养姚剧领军型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而领军人才更是核心竞争力。姚剧要走出余姚、走出宁波,影响中国甚至世界,就必须着力发现、培养戏曲领军型人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一是要培养高层次戏剧人才。姚剧团可以分批次输送人才到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学校接受戏剧理论培训,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艺术家,突破艺匠型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二是剧团要对青年队伍进行学习引导,让年轻人才编演结合,多学习表演技巧,并注重实践,给予青年演员更多上台演出机会,让老艺人带徒弟,提高专业技能。三是要培养暂缺的音乐与编剧、导演人才,适时引进著名的或艺术学院毕业的优秀人才,本地年轻人才的培养,让年轻人多学习声腔、曲牌音乐知识,掌握驾驭不同行当、不同流派的唱腔风格的能力,熟知锣鼓经等诸多技术要素,打好综合的音乐素质基础拓宽创作思维。
其他文献
2015年以来,市直机关纪工委在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中广泛开展了以“树廉气”“敲廉钟”“掌廉情”“献廉策”“记廉账”“督廉政”“执廉剑”“肃廉纪”为主要内容的“八廉”工作法探索实践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紧贴形势任务,体现单位特色,提炼出一批好的经验做法,形成了一批务实管用的工作案例,以工作实践把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责任化、项目化、具体化,有力促进了机关纪检工作和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的
期刊
宁波是“红帮裁缝”之乡,中国近代服装业的发祥地,是我国重要的服装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拥有雅戈尔、杉杉、罗蒙、唐狮、太平鸟等一大批全国知名品牌。目前,全市拥有各类服装生产企业3000余家,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中东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业外向度达65%以上,居全国前列。  优势突显的宁波服装业  产品门类齐全,品牌优势凸显。宁波纺织服装业已形成了以西服、衬衫、女装、休闲装、童装及服装设计、加工
期刊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变化、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出现。象山县委、县政府意识到,单靠一个或几个部门来解决,手段有限、力量不足。因此,从2015年开始,象山县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作为县委一号课题,由县委书记挂帅进行破解。2016年,象山县将“科技创新与人才”作为县委一号课题,主动对接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战略部署,通过近一年的实地调研、论证探讨,一条贴合象山实际、符合象山长远发展的“科技创新”
期刊
新年伊始,我市围绕建设国际港口名城和打造东方文明之都宏伟蓝图,频频“放大招”:首个工作日,即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全市88个项目集体“亮相”,破土动工,总投资达1029亿元;同日,市政府与浙江大学举行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建设对接会,共商转型提升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新建浙大宁波研究院、浙大宁波工程师学院和筹建浙大宁波国际学院等市校合作大计。  以笔者管窥之见,“相约”同时出现在本市媒体的这两则
期刊
这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小镇,同时也是极具人文特色的小镇——她叫鄞江。从四明山麓缓缓流下来的溪水,在这里汇聚,成为清澈见底、奔流不息的“宁波之根”。古镇东去宁波平原,南入山去奉化,西通四明山,北去梅园、蜃蛟,造就了“四明锁钥”。  良好的自然生态,不仅吸引着不少游人前来一探自然的奥秘,也让众多的体育爱好者纷纷前来挥洒汗水:或是游泳,或是登山,或是皮划艇竞技。昔日的山水小镇,正朝着商文旅融合的方向发展
期刊
鄞州区咸祥镇的71省道穿镇路段,曾是镇内集交通、商业等功能的重要枢纽。然而,在新城镇发展过程中,这条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路段已露疲态:沿街立面破旧,路面破损严重,部分店铺跨门经营……与此同时,镇中心小店铺密集、缺乏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商业广场等问题凸显,百姓渴求改善购物环境的意愿愈发强烈。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咸祥镇以71省道穿镇段为改造为突破口,开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道路“白”改“黑”。
期刊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街道)是最基层的行政单元,是服务基层群众的桥梁,作为最接地气的基层治理体系,其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能力至关重要。近年来,基层管理服务压力逐步增大,对乡镇(街道)汇聚资源、整合力量、统筹协调、高效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在现有的体制下,事在乡里、权在县里、条块分割、权责不一的矛盾比较突出,来自条线的大量事务和职责需要落到乡镇(街道),而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权限和资源配置
期刊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群众利益需求日益多样化,影响社会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显现,如何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成为摆在各地各部门面前的现实课题。  自2014年以来,镇海区庄市街道积极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以综合指挥室为牵引、“全科网格”建设为基础、“四个平台”为手段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有效推动了镇海区“最多跑一次”改革。  “一
期刊
全景式展现中国反腐风暴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通过扣人心弦的剧情,淋漓尽致地鞭挞了暗流涌动的官场潜规则,入木三分地揭露其对党纪国法触目惊心的严重破坏。  “团团伙伙”,滋生腐败的催化剂。在汉东有两个“圈子”:以赵立春为首的“秘书帮”,以高育良为首的“汉大帮”。大凡拉帮结派者,其动机绝对不单纯。赵立春有句“名言”:组织靠不住,自己的亲人才靠得住。他纵容儿子赵瑞龙通过美人计把高育良拉下水,使污染严重的
期刊
海曙区西门街道属于居住型为主的城区街道,辖区内老小区多、老年人多、外来人口多、矛盾纠纷多的“四多”现象尤为突出。近年来,西门街道立足街情,聚焦民生服务主线,大力推进党建区域化、治理信息化、参与社会化“三化联动”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西门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着眼区域化  打造党建工作新生态  西门街道翠南社区有支党员便民服务队,被居民们称为“24小时待机的移动终端”,队员们都是社区里有一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