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针对学生在学习《电子技术》这门课时出现的问题,提倡实行一体化教学:划分模块,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同时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成立兴趣小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子技术一体化;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8-0096-01
目前大多数学习电工专业的学生,普遍感到《电子技术》这门课难学,听不懂,因而产生厌学情绪。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学生基础薄弱,尤其是对初中毕业生而言,高等数学和电工学都没有学习过,当然难以理解很多细节问题的推导,听不进去;(2)该课程本身专业性理论多,逻辑性强,内容抽象,本身难度较大;(3)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只注视基础理论的教学,忽略动手能力的培养。过多倚靠书本知识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难以奏效。而这门课程又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所以必须要学好。怎么办?我们认为实行一体化教学效果会好些。
现在一体化教材已经面世,很多学校已经采用,但反馈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好,有人认为不好,究竟如何?方法又如何?学生能否掌握和理解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认真分析教材,结合大纲、详细划分模块
我把该课程划分为八个模块,分别是:器件与结构;放大电路;负反馈电路性能分析;集成运放电路;功率放大器;稳压电源电路;正弦波振荡器电路;晶闸管触发电路。每个模块就是一个项目,通过项目划分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程划分为八个模块后,各个模块的内容不一,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例如器件与结构模块,主要讲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这三种元件。讲这一部分时,首先找一些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从外形上辨别它们。内容结构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们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讲解,把工作原理通过动画表现出来,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最后把这三种元件的特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就一目了然了。放大电路模块是电子技术课中的重点但也是难点,讲到这一部分时,首先通过典型电路在多媒体上演示工作原理,让学生清楚看到基极、发射极等点的不同波形,有了一个感性认识。接下来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设置放大电路,通过Multisim7软件来进行仿真,通过虚拟仪表测量波形,若出现问题自动给出错误原因,学生十分感兴趣。他们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动手,所以问问题的学生很多,说服他们开动大脑,思考问题了,效果十分明显。稳压电源模块也是这门课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我们采取先讲典型电路原理,再进行仿真练习,确定无误之后,通过protel软件,制成PCB板,最后让学生自己做一个稳压电源,使学生了解制做电路板的整个过程和检测方法。由模拟到实物,自己动手做电路板,测试各点电压、电流波形等电气参数,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成立兴趣小组,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为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我们成立了电子制作兴趣小组。结合教学大纲、拓宽学生知识面,主要是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在讲振荡器模块时,通过电容三点式振荡的学习,让学生制做一个加湿器,从元件的采集,电路的设计,制板、焊接、调试等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最后调试成功加湿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使他们理解了振荡器的工作原理,而且成功地制造出了一个电子产品,让他们十分有成就感,兴趣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家长也十分满意,觉得孩子没有白学,看到了希望。
四、“模块”划分要科学、“一体化”的方法要恰当
“模块化”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大纲进行,能够体现大纲的内容,达到大纲的要求,各个“模块”的衔接要紧密,不可遗漏和重复。“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许多学校都在尝试,这种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因为学生直接参与在教学的过程中,而不是被动地灌输知识。但是老师们一定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兴趣,强调知识要点,善于引导学生去总结,通过各个模块,把所有模拟电子电路中的知识系统化、理性化、逻辑化,切忌杂乱无章。当然一体化教学中,老师工作量较大,尤其是准备工作十分辛苦。这也是“项目法”和“行动教学法”的一种尝试,相信这种教学方法会被越来越重视的。
以上是我们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尝试,它要求老师要熟练掌握protel、Multisim7等软件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更希望有更好方法的同行,介绍经验,共同搞好《电子技术》这门课的教学工作。
作者简介:陈玉楼(1967—),男,供职于洛阳市技工学校,中级职称,工学学士,研究方向:自动化工程。
【关键词】电子技术一体化;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8-0096-01
目前大多数学习电工专业的学生,普遍感到《电子技术》这门课难学,听不懂,因而产生厌学情绪。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学生基础薄弱,尤其是对初中毕业生而言,高等数学和电工学都没有学习过,当然难以理解很多细节问题的推导,听不进去;(2)该课程本身专业性理论多,逻辑性强,内容抽象,本身难度较大;(3)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只注视基础理论的教学,忽略动手能力的培养。过多倚靠书本知识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难以奏效。而这门课程又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所以必须要学好。怎么办?我们认为实行一体化教学效果会好些。
现在一体化教材已经面世,很多学校已经采用,但反馈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好,有人认为不好,究竟如何?方法又如何?学生能否掌握和理解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认真分析教材,结合大纲、详细划分模块
我把该课程划分为八个模块,分别是:器件与结构;放大电路;负反馈电路性能分析;集成运放电路;功率放大器;稳压电源电路;正弦波振荡器电路;晶闸管触发电路。每个模块就是一个项目,通过项目划分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程划分为八个模块后,各个模块的内容不一,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例如器件与结构模块,主要讲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这三种元件。讲这一部分时,首先找一些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从外形上辨别它们。内容结构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们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讲解,把工作原理通过动画表现出来,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最后把这三种元件的特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就一目了然了。放大电路模块是电子技术课中的重点但也是难点,讲到这一部分时,首先通过典型电路在多媒体上演示工作原理,让学生清楚看到基极、发射极等点的不同波形,有了一个感性认识。接下来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设置放大电路,通过Multisim7软件来进行仿真,通过虚拟仪表测量波形,若出现问题自动给出错误原因,学生十分感兴趣。他们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动手,所以问问题的学生很多,说服他们开动大脑,思考问题了,效果十分明显。稳压电源模块也是这门课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我们采取先讲典型电路原理,再进行仿真练习,确定无误之后,通过protel软件,制成PCB板,最后让学生自己做一个稳压电源,使学生了解制做电路板的整个过程和检测方法。由模拟到实物,自己动手做电路板,测试各点电压、电流波形等电气参数,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成立兴趣小组,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为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我们成立了电子制作兴趣小组。结合教学大纲、拓宽学生知识面,主要是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在讲振荡器模块时,通过电容三点式振荡的学习,让学生制做一个加湿器,从元件的采集,电路的设计,制板、焊接、调试等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最后调试成功加湿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使他们理解了振荡器的工作原理,而且成功地制造出了一个电子产品,让他们十分有成就感,兴趣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家长也十分满意,觉得孩子没有白学,看到了希望。
四、“模块”划分要科学、“一体化”的方法要恰当
“模块化”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大纲进行,能够体现大纲的内容,达到大纲的要求,各个“模块”的衔接要紧密,不可遗漏和重复。“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许多学校都在尝试,这种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因为学生直接参与在教学的过程中,而不是被动地灌输知识。但是老师们一定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兴趣,强调知识要点,善于引导学生去总结,通过各个模块,把所有模拟电子电路中的知识系统化、理性化、逻辑化,切忌杂乱无章。当然一体化教学中,老师工作量较大,尤其是准备工作十分辛苦。这也是“项目法”和“行动教学法”的一种尝试,相信这种教学方法会被越来越重视的。
以上是我们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尝试,它要求老师要熟练掌握protel、Multisim7等软件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更希望有更好方法的同行,介绍经验,共同搞好《电子技术》这门课的教学工作。
作者简介:陈玉楼(1967—),男,供职于洛阳市技工学校,中级职称,工学学士,研究方向:自动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