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地理学科特点,构建和谐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致力于民主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强化师生互动,激发师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努力营造开放、和谐、宽松的教育教学氛围,从而构建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
  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打造和谐宽松自由的地理课堂,应该先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兴趣可以说是学习的驱动力,因而,当学生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一定会竭尽所能认识它、理解它、掌握它。在地理学科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把学生学习的动力化为原动力,课堂自然就兴趣盎然,宽松和谐,富有成效。由此,在课堂上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构建宽松、和谐、自由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样的话,怎样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
  1.巧借课件妙导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性。
  以往的新课导入往往是开门见山式,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学习内容的位置,感知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不过,终究较难从心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难以达到启发其思维与调动其积极性的目的,进而,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所以,在地理学科课堂教学中,我会适时采用一些新的引入方法打破传统课始引入的局限,主要以学生的求知、心理、生活为触点,用一些相关的富于新颖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授“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时,用课件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展示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国风光奇异的景象。再切换另一个画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乘东风放纸鸢。”如此,同学们立刻分辨出南中国与北中国的不同景色。在兴致盎然中,我和同学们一起神游祖国的大江南北。所以,新课导入的妙诀更应着重于激起学生学习思维和求知欲望,从而寓教于乐,而不是直捣黄龙府——学习内容。
  2.巧借生活用途激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1)可巧借历史典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草船借箭”的故事,告诉学生理解诸葛亮能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能够取得成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2)汲取民间故事,拓宽地理知识的视野。如让学生学习安溪县城西民俗小说《梅影仙踪》,从这民俗故事中,拓宽了学生对于我县的城西范围的地理知识的认知,激发了其探知家乡地理的兴趣,扩大了视野,增强了对家乡的情感。
  3.巧借课堂游戏激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诚然,游戏活动、综合实践具有吸引人的特点,尤其对于天真活泼的学生来说,其诱惑力更强大。如果能够在地理课堂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佐料,那么无疑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通过联想和想象的说图游戏,能很快掌握意大利的地图就像高筒的马靴;再如,识记我国省级行政区知识时,我让学生扮演导游,引领同学们“周游”各省,等等。
  二、贯彻新课程理念,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1.充分备课,因人施教。
  要认真、充分。要真正搞好地理课堂教学,就必须认真备好教材、学情。备课不单单要把握好教学大纲和教材,更要了解清楚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应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学生情况,按照学生实际水平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切不可年复一年地“复制”以往的教案,“年年岁岁皆如此”切不可行。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引入新鲜的教学血液,比如,在授课“黄河”时,我没有因循守旧,而是综合诸多因素之后,设置了一些栏目:走进黄河、关注黄河,同时,依据所任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心设计。其中,如黄河诗文颂、黄河历史钩沉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更进一步提高了。
  2.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促使知识易懂化。
  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地理学科知识,当我们选择了富于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子,才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不露痕迹,自然而然地领会各个不同区域内的“道法自然”,进而增强学生的生活能力。我们所选择的例子,应该是学生能见到、能感触到的,而不是凭空想象的空中楼阁的地理现象。如教学“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时,我别出心裁地进行了这样的设计:橘子和枳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生于淮南为橘子,而生于淮北则为枳子?在教学纬度高下差异时,我引用了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学生由桃花的开花延缓而明白了维度较高气候较冷,从而推迟了花期。我还让学生深入思考,我县内安溪和外安溪的茶叶的生长情况的区别,从而加深了对于种茶知识的了解,为引导家乡父老科学种茶提供了地理科学的帮助和支持。诸如此类,都是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促使学生尽快融入地理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构建宽松、自由、和谐的地理课堂有着各种各样的方法,我们必须按照各种不同的案例特征和实际状况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无论教材如何改变,我们都应牢牢记住:我们是组织者,是导演,学生是主体,是主角。当我们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构建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自觉学习,寓学于乐,寓学于创新之中,才有可能真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其他文献
目的:(1)比较外用法斯通凝胶、口服西乐葆及关节腔内注射施沛特三种不同途径方法治疗门诊轻、重两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2)探讨三种不同途径的方法治疗OA的优点
摘 要: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应当重视从传统模式向素质化模式的转变,关键要运用好信息手段,联系生活补充教学信息,体现师生互动的作用,重视学生的能力训练,拓展教学空间,打造更加高效的历史课堂。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教学改革 五个转变  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历史潮流下,高中历史教学应当主动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从传统教学向素质化教学转变,关键要广大教师深刻领会课改精髓,立足实际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推动历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渗透,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思考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问题。本文以高中政治学科为例,简单对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开展政治教学活动进行了探究和思考。  关键词: 互联网 政治教学 互动性 信息化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拓展到了各行各业的各个领域,其中教育教学领域没能逃开互联网的冲击,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好地开展政治课堂教学,成了广大从事整治教育的工作
摘 要: 探究式学习方式是我国新推出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有着明显区别。探究式学习方法主要强调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进而逐渐实现自我发现的过程,着重对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的关注。在新课程标准教学背景下,以初中地理进行实践探究,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积极采用探究式学习放法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寻求更深层次的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推动学生进
学习历史事件首先要搞清楚历史事件的原因,在历史试题中经常涉及历史事件的原因。历史事件原因的分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从事件不同的角度分析,就有不同的原因。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原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等。  一、历史事件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外因是事
期刊
摘 要: 高中地理学习中,一些同学存在学习观念陈旧、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当等方面的问题,因而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作者通过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尤其注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成长,采取预习、复习、小作业等各种有效措施,并通过建立学生学习过程档案,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自始至终一盘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过程管理
本研究应用新型基因转移载体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聚物(polyamidoaminedendrimer,PAMAM-D)纳米微球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greenfluorescentprotein,EGFP)基因转染人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