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体育爱好者和参与者接触最为广泛、最有活力、最富创意的一种文化。也有利于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丰富体育文化内涵、满足人民群众日常各种文化生活、体育活动的需要。本文重点探讨了两种体育文化的异同,以及两种文化的传承与互动发展。
关键词 社会体育文化 学校体育文化 异同 互动发展
一、体育文化的含义、价值基及特点
体育文化的内容及含义:所谓体育文化,是一切体育现象和体育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包括人们在体育生活和体育实践过程中,为谋求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竞技性、娱乐性、教育性等手段,以身体形态变化和动作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运动属性的文化。
体育文化,是人类自身内在需要的精神面反映。即人类在体育生活和体育娱乐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以其有形的动作、技能、身体形态、运动设备、物质以及无形的与社会属性相关的精神、意志、观念反映出来,突显了独特的存在形式。新世纪中国的体育文化已开始重构与改建,更具现代化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在世界体育文化中更多地体现出华夏民族体育文化的血液和风采,并积极借鉴、移植国外先进、文明的现代化体育文化,以促进和实现我国社会文化转型。并以学校体育作为基础,发挥社会体育重要平台,从传统走向现代,进一步拓展体育文化的生存空间,不断延续着体育文化生命力,创造出充满活力的新型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是国民文化强大的精神内聚力,为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直接提供了核心动力,更是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动力。我国学者把体育文化概括为“是在增加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及规范体育活动的各种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为达成目标的各种改革举措以及相应的成果”。
二、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的关系
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存在于不同的领域、针对不同的人群,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共性和互同性:(一)属性与特质的共性;(二)文化价值的共性;(三)教育价值的共性;(四)社会价值的共性;(五)经济价值的共性。体育文化也逐渐成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是人类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和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体育文化所包含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提升民族精神、增强团队意识、提高人格境界、净化道德环境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的价值基及地位
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各有其自身特性,但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在服务方向与内容从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相通性、统一性。体育文化的发展符合并适应时代需要,体育文化的精神价值、健身价值、审美价值,以及其健身性、娱乐性、竞争性、教育性、艺术性、民族性、国际性、全民性等各种功能,在社会及校园里的社会地位及价值已经越来越重要,并在很多社会实践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社会群体素质、丰富和满足社会与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大力发展体育文化,利用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对广大参与群体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可以丰富体育活动的内容、激发参与者健身锻炼的兴趣、提高身体素质,而且对深化社会文化建设、全面提高社会整体素质、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是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四、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互动发展,推动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体育是文化是有效的物质载体,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体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体育的本质功能还是其衍生的文化及教育功能都被充分的展现出来,体育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一部分。必须将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两者接轨,找到一个切合点,遵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律,保持可续发展的核心,以促进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互动发展,推动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一)将学校体育作为体育事业的主阵地,充分利用学校所提供的体育资源,推进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将社会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依托,充分利用社会所提供的体育资源,推进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构建体育文化品牌,促进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四)推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加快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五)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有机融合,协调好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地位,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保持两者的可持续发展。
(六)注重“生态体育”的发展,“生态体育”将成为未来体育事业发展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俊.浅谈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J].宜春学院学报.2007(12).
[2] 赵卓.2009年体育文化论坛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10(01):47.
[3] 何强.小康社会体育文化功能探索[J].浙江体育科学.2004(10):32-34.
[4] 姚大为.体育生活化对未来社会和人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1(01).
摘 要 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体育爱好者和参与者接触最为广泛、最有活力、最富创意的一种文化。也有利于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丰富体育文化内涵、满足人民群众日常各种文化生活、体育活动的需要。本文重点探讨了两种体育文化的异同,以及两种文化的传承与互动发展。
关键词 社会体育文化 学校体育文化 异同 互动发展
一、体育文化的含义、价值基及特点
体育文化的内容及含义:所谓体育文化,是一切体育现象和体育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包括人们在体育生活和体育实践过程中,为谋求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竞技性、娱乐性、教育性等手段,以身体形态变化和动作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运动属性的文化。
体育文化,是人类自身内在需要的精神面反映。即人类在体育生活和体育娱乐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以其有形的动作、技能、身体形态、运动设备、物质以及无形的与社会属性相关的精神、意志、观念反映出来,突显了独特的存在形式。新世纪中国的体育文化已开始重构与改建,更具现代化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在世界体育文化中更多地体现出华夏民族体育文化的血液和风采,并积极借鉴、移植国外先进、文明的现代化体育文化,以促进和实现我国社会文化转型。并以学校体育作为基础,发挥社会体育重要平台,从传统走向现代,进一步拓展体育文化的生存空间,不断延续着体育文化生命力,创造出充满活力的新型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是国民文化强大的精神内聚力,为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直接提供了核心动力,更是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动力。我国学者把体育文化概括为“是在增加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及规范体育活动的各种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为达成目标的各种改革举措以及相应的成果”。
二、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的关系
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存在于不同的领域、针对不同的人群,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共性和互同性:(一)属性与特质的共性;(二)文化价值的共性;(三)教育价值的共性;(四)社会价值的共性;(五)经济价值的共性。体育文化也逐渐成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是人类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和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体育文化所包含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提升民族精神、增强团队意识、提高人格境界、净化道德环境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的价值基及地位
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各有其自身特性,但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在服务方向与内容从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相通性、统一性。体育文化的发展符合并适应时代需要,体育文化的精神价值、健身价值、审美价值,以及其健身性、娱乐性、竞争性、教育性、艺术性、民族性、国际性、全民性等各种功能,在社会及校园里的社会地位及价值已经越来越重要,并在很多社会实践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社会群体素质、丰富和满足社会与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大力发展体育文化,利用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对广大参与群体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可以丰富体育活动的内容、激发参与者健身锻炼的兴趣、提高身体素质,而且对深化社会文化建设、全面提高社会整体素质、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是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四、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互动发展,推动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体育是文化是有效的物质载体,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体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体育的本质功能还是其衍生的文化及教育功能都被充分的展现出来,体育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一部分。必须将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两者接轨,找到一个切合点,遵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律,保持可续发展的核心,以促进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互动发展,推动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一)将学校体育作为体育事业的主阵地,充分利用学校所提供的体育资源,推进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将社会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依托,充分利用社会所提供的体育资源,推进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构建体育文化品牌,促进社会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四)推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加快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五)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有机融合,协调好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地位,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保持两者的可持续发展。
(六)注重“生态体育”的发展,“生态体育”将成为未来体育事业发展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俊.浅谈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J].宜春学院学报.2007(12).
[2] 赵卓.2009年体育文化论坛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10(01):47.
[3] 何强.小康社会体育文化功能探索[J].浙江体育科学.2004(10):32-34.
[4] 姚大为.体育生活化对未来社会和人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