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可见,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一、 摆正位置,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小学教育是育人的奠基工程,而数学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内容的特殊决定了它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代替的育人功能。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尤其在今天,我们更应该摆正位置,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应该从一年级就抓起,并始终贯彻于各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材、进行教学等各环节中,都要有意识地考虑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要坚决贯彻知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的原则。
二、 善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另外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还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若教师在教学中,老绷着面孔,不苟言笑,则教室的气氛必然趋向紧张、严肃,师生之间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学生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更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三、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人的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经验有限,那么生活中的形象越鲜明思想影响就越强烈。”在小学教学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内涵十分丰富,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同时在教学知识时,注意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教学中。
四、善于结合教学过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也不是少先队活动课,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够整节课对学生进行品德、说理教育,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一些好的事例:如做好事、节约用水、用电、改革前后的人均收入等,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又如五年级教学统计时有这样一道题目:“我国运动员在第24——26这三届奥运会上各获得奖牌18块、54块、50块。制成获奖牌的统计表。”对于这道题,我没有急于让学生解题,而是让学生先仔细读题,接着让学生说说想到了什么,好多学生都想到了我国的体育成绩进了一大步,然后我就对学生说我国的体育成绩是进步神速的,在国际上影响很大,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感到无比的光荣,你们也应该努力学习,像运动员那样为祖国争光。结果,学生都受到很大的鼓舞,做起题来特别认真。另外就拿教学方法来说,教师可以采取小组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要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总之,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渗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能真正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材服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作者单位: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小学 561000)
一、 摆正位置,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小学教育是育人的奠基工程,而数学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内容的特殊决定了它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代替的育人功能。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尤其在今天,我们更应该摆正位置,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应该从一年级就抓起,并始终贯彻于各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材、进行教学等各环节中,都要有意识地考虑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要坚决贯彻知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的原则。
二、 善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另外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还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若教师在教学中,老绷着面孔,不苟言笑,则教室的气氛必然趋向紧张、严肃,师生之间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学生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更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三、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人的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经验有限,那么生活中的形象越鲜明思想影响就越强烈。”在小学教学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内涵十分丰富,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同时在教学知识时,注意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教学中。
四、善于结合教学过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也不是少先队活动课,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够整节课对学生进行品德、说理教育,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一些好的事例:如做好事、节约用水、用电、改革前后的人均收入等,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又如五年级教学统计时有这样一道题目:“我国运动员在第24——26这三届奥运会上各获得奖牌18块、54块、50块。制成获奖牌的统计表。”对于这道题,我没有急于让学生解题,而是让学生先仔细读题,接着让学生说说想到了什么,好多学生都想到了我国的体育成绩进了一大步,然后我就对学生说我国的体育成绩是进步神速的,在国际上影响很大,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感到无比的光荣,你们也应该努力学习,像运动员那样为祖国争光。结果,学生都受到很大的鼓舞,做起题来特别认真。另外就拿教学方法来说,教师可以采取小组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要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总之,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渗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能真正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材服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作者单位: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小学 5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