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机对话”考试反思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来源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izhi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应用能力的构成内容,包括听说读写技能。英语学习中要注重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知识应用技能。任课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以此为指导方针,合理设置语言实践活动,巧妙创设语言应用情境,实现有效提升学生英语知识应用技能的目的。江苏省从2009年起全面实施“人机对话”考试,运用成熟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将听力、口语等级测试实现全面自动化运作,从而使得整个考试过程和结果变得更加客观、公正合理,排除了原先人为因素的干扰。英语“人机对话”考试结果按30分计入总分(听力20分;口语10分)。“人机对话”考试的实施和运作有效地推动了《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英语的教学改革。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亲身感受到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教师、家长,再到学生本身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广大教师开始意识到应该改变“轻说重写”、“轻过程重结果”、“轻发展重形式”的教学现状,教师应努力将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自始至终贯穿于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但从历年口语等级的训练和考试中不难发现:广大考生在语言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哑巴语言”仍就困扰着部分学生。在此,笔者分析英语口语的教学状况,围绕中考“人机对话”考试中口语测试部分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1. 缺乏语感,不能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说”的能力“五级”标准对于初三学生的要求作如下描述:根据简单的话题开展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参与合作学习,提高合作交流与互动能力;增强口头表达能力,改进口语交际中存在的缺陷;有效询问信息并请求帮助;根据情境和话题开展对话交流,表达思想感情;具备英语短剧编写和表演能力;口语交流中语音正确,语调自然,表达得体。根据这些要求,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课标还有较大的差距。
  进入口语考查的第三部分——朗读短文。《江苏省口语自动化考试纲要》(以下简称《考试纲要》)中提供了30篇短文材料,大部分材料来源于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学生较为熟悉。《考试纲要》中对于朗读短文的考查要求如下:测试语音、语调、连读、不完全爆破、句子重音、意群和停顿及流畅程度。根据教学要求和测试目的,让学生连贯和流利的朗读语言材料,顺利完成阅读任务。但从平时模拟训练和培训中不难发现,部分学生发音不到位或不够圆润饱满。不能准确朗读开音节和闭音节,升降调使用不当,句子意群停顿错误等现象屡见不鲜。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很多,但作为教者来说,我们应先认真审视自己,少数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能使用规范、标准的语音和语调来组织教学。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启蒙阶段,语言习得通过模仿操练实现,教学中应提高标准,让学生反复训练,掌握技巧,把握要点,纠正错误的发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本身要先过好语音关,严格按照国际音标的发音技巧及要点实施教学,正确指导口语训练。另一方面,教师要教会学生发音的方法和技巧,经常给学生进行读音归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发音技能和发音技巧。如名称词尾、动词第三人称单数词尾-s或-es的读音;规则动词词尾-ed的发音等在朗读材料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教师要能指导到位才行。再例如有些学生不能准确把握英语句子朗读的节奏感,节奏感的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于语速的控制和调节,有些学生的英语口语别扭和生硬,很不自然。以上种种因素势必会影响计算机系统的评分结果。
  2. 口头表达能力差,平时教学中缺乏真实语境的训练
  进入“人机对话”测试的第四部分—情景问答。考试要求考生根据屏幕上的中文要点提示(一至两句话),由考试系统用英语提两个问题,每个问题连续问两遍。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用英语分别作答。此题型能考查考生语言组织和快速反应能力。针对这种考查形式,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利用每节课开始的Free talk环节, 设计较为合理的问题加以操练。围绕日常生活中的话题或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师生对练或生生对练。另外牛津译林教材每个单元中的Welcome to the unit和Integrated skill 部分都有专项的对话练习,对话围绕本单元的Main task主题展开,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这部分的教学环节,适当的时候可以补充或增加一些语言材料,让学生有话说,从而说得精彩。
  进入“人机对话”测试的第五部分—话题简述。这一部分一档得分的要求是:考生能完整准确地表达所给提示的内容要点,语音语调正确,表达连贯清楚,不少于7句话。综合近几年“人机对话”考试的结果可以看出考生在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优秀学生用恰当的词和句子,流畅表达要点,语音满足要求。2)一般学生基本完成回答,对话题进行叙述,灵活性和连贯性不足,略显呆板。3)困难学生语言表达含糊,答非所问,少数学生用“Yes/No”回答完所有问题。通过上述测试表明,三个层次的学生表现截然不同,他们的语言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种种差异的原因与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学校的活动、平时的课堂语境生成训练等因素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很多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语法教学和词汇的学习,强调提高学生英语笔试成绩,但忽视加强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技能,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应用能力。或者是等到初三进入“人机对话”考试的准备阶段,让学生突击、机械化地背诵《考试纲要》上的内容和材料。殊不知机械化地背书绝对不能客观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性。背诵材料取代了口语在真实语境中训练的初衷,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善于营造口语训练环境。让学生平时学习中用英语对话和交流,有效融入学习环境中,培养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知识应用技能。从基础年级开始,就要注重学生的口语训练,教师要精心备课,悉心指导和点拨。初一年级的学生表现欲较强,爱说、想说、敢说英语,教师要适时抓住孩子的这些优点,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扩大学生的参与度,长久保持孩子的表现欲。初二年级是英语学习过程中较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阶段。因此,教师要多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激发和保持学生说的兴趣,利用教材上现有的材料和话题或是创设出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加以练习和消化吸收。初三年级是初中英语学习的冲刺阶段,初三教材接地气的话题较多,如牛津译林版九上教材Unit Four的Main task部分的话题“The person who has influenced me most”和Unit Seven中的“My favorite film star”等话题。教师可适时开展演讲比赛或以脱口秀(talk show)等形式让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并陈述相应的理由,可以让部分英语基础较好、口语表达较佳的学生组成“评委会”,当场亮分并做点评。初三学生有了丰富的阅历和知识的储备,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培养,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表达习惯,有些基本功较为扎实,性格相对开朗的学生就能做到侃侃而谈,表达话题时也会如同行云流水一般。   3. 学生心理压力大,应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自从2005年开始,口语等级测试正式计入英语中考总分,口语考查列为中考英语的必考项目。学生的心理压力有所增大,部分学生在口语测试时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他们在用英语表达的时候声音变调,语速加快,有时一句话会颠来覆去重读好几遍才能表达结束。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要努力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缓解心理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强学好英语的自信。教师语言要生动、活泼、幽默风趣,课堂气氛要和谐、轻松、愉快,教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教师不要总是凌驾于学生之上。增进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学习的难点,让学生有效学习知识。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克服焦虑心理,释放压力,有效投入英语知识学习活动中,在交流互动中提高英语知识应用技能。这样学生也可以提高课堂参与度,有效融入学习活动,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师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相得益彰,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除了注重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发展外,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任课教师应该落实该理念,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情感投入,以情促教。教师要力争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因担心说错被人嘲笑时,教师应予以及时鼓励,及时给予提示和帮助。一句鼓励的话,一种期待的眼神,一次及时的指导,都可能使学生鼓足勇气,从容自信的用英语表达。学生没有一点进步,我们都应该及时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另外,考前还应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考前指导,告知学生考试中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以及解题注意点和解题技巧,平时教学中做好扎实的训练和提升。让学生亲自到机房上机熟悉考试的整个流程,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从而消除他们的考试恐惧心理,让他们能镇定自若地参加“人机对话”考试,发挥出每位考生的最佳水平。
  总之,作为英语教师,应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每位教师在新形势下,要积极思考,努力促进英语口语教学改革,提高口语训练的质量。口语训练不能仅凭零时性地搞突击,应付考试考查。教师要依据《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语言能力的要求,真抓实干,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本班学生学情、行之有效的英语口语训练的路子。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综合采取有效对策,让学生融入英语口语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口语表达技能和英语知识应用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下原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现在,进行高中英语教学时,以往的教学策略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难点或重点。但是现在很多教师通过微课进行英语教学时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也影响了微课教学的质量,这便要求教师必须正确使用微课,发挥其作用。  1. 高中英语微课教学质量提高的策略  1.1 微课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听力的提高  进行英语学习的目的便是让学生
初中阶段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知识有了很大的提升,性格也逐渐形成,这足以看出初中阶段的重要性,教师在初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初中也是培养道德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德育,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品质,这比教授学生知识更为重要。英语教学也不例外,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1. 进行德育渗透
词汇在英语教学中是基础,也是难点,很多学生就是因为词汇未过关而被拦在了英语学习的门外。特别是高中阶段,英语学习中词汇量更大,词汇更难,这就让一些本来基础就不怎么好的学生望而却步,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掌握词汇,成为我们高中英语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1重词形而轻读音  学生在记诵单词时往往沿用小学初中那种死记硬背的模式,即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背,最终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