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期三天的韩国国际纺织展览会(Preview in SEOUL 2015,以下简称PIS)于9月4日在韩国首尔COEX会展中心落幕。该展会是韩国纺织贸易的专业展会,由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主办,今年是自2000年以来的第16届。引人注目的是,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应邀参观了展会,并在开幕首日向韩国业界介绍了中国服装消费市场的有关情况。韩国纤维产业联合会会长成耆鹤以及韩国政府官员也参观了展会。
今年共有海内外304家企业参展,与去年大体持平。展会的主题为“归宿性”,寓意在于为因经济长期不景气而疲惫的现代人提供安慰,并寻求回归。从展出产品来看,更加强化功能性下的多种变化,通过功能材料、绿色环保、新型纤维来展示纺织业的下一个辉煌。
在海外展商中,共有来自12个国家的92家海外企业参展。其中,盛虹集团、恒力化纤等65家中国企业亮相,无疑成为展会最大的海外展团。随着中韩自贸协定的实施,中韩纺织企业又面临新的市场机遇,PIS展会无疑正在成为中国企业打入韩国市场的绝好平台,中国企业力图通过高质量的产品,赢得海外市场的新商机。
中国企业:不断调整,以品质赢得市场
中国参展企业相比去年数量略有增加,其中不乏多年参展的老企业,也有初探韩国市场的新来者。
张家港宏远纺织有限公司几乎年年参展,主要以接欧美订单为主。在董事长洪松花看来,不少欧美的订单实际上都被韩国所控制。因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依靠发达的纺织业主宰了欧美的订单,建立了一定的信誉,对市场也判断准确。后来随着成本上升,纺织业逐渐向中国、东南亚转移,但由于多年与欧美的合作关系,双方的合作还是延续了下来。多年来,宏远在韩国市场也积累了一些韩国客商,接单生产。“今年情况不好,由于生产成本提高,不少订单流向了东南亚国家。”洪松花介绍说,公司主要以棉质面料为主,基本还是大众化的产品,生产多数外包,但印度、巴基斯坦的棉花更便宜,而且这些国家也开始向成品发展,质量也有所提高,价格却低得多。洪松花有些无奈的同时,也坦言有自己的优势:一是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二是她本人会讲韩语的语言优势。面对困难,洪松花表示,“不管形势如何,要做好眼前的事。”她解释说,眼前的事就是保持住和客户的合作关系,即使没有利润也要坚持下去。“做生意如做人,有困难要共同承担。”洪松花对未来依然信心满满,“只要能维持下来,后面还会有机会的。”
盛虹也是PIS展的老展商,以红色为主基调的特装展位显得十分醒目,占据了展馆中较好的位置,让参观者很容易找到。此次针对韩国市场,公司带来了更加环保的低温阳离子染色纱线,和在熔体中增加色母粒的色纱。公司外贸部业务经理缪云龙介绍说,韩国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常规品种正面临着升级换代,环保纱线逐渐得到了韩国认可。但缪云龙也坦言,“今年的形势不好,需求不旺盛,但盛虹还是基本保持了平稳。” 他分析说,韩国市场的竞争不单单在企业间,还有很多是代理商方面的。韩国面料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一个企业拥有2030台,甚至几台织机,这样的企业有上千家,这样的小客户就需要代理商负责采购,因此代理商之间的竞争是不容忽视的。
在韩国市场保持较高占有率的恒力化纤也是展会的老面孔,此次带来了酷派丝、复合丝等特殊纱线,公司外贸部副经理肖婷说,每年参展都是服务老客户、结识新客户的机会,也是了解国际市场行情的机会,公司展出的特殊纱线还是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的。
安徽华茂此次是第二次参展,主要展出了由意大利设计师设计的色织面料,以此试水韩国市场。销售经理胡开权也认为,今年市场不好,主要是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此外汇率波动大,油价下跌导致染化料价格波动,最终使得客户观望,不急于下单。但他表示华茂的质量受到韩国客户认可,而且能满足客户小批量、翻单快的需求。
无锡四棉每年都有新的产品出现,此次展出了天丝、亚麻等产品。总经理王宁宁说,常规产品肯定不行了,要根据市场经常换品种,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要跟上,虽然很艰难,但还是要不断调整,不能停。针对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对企业的促进作用,王宁宁认为,纺织品进入韩国8%的进口关税是必交的,这8%要分十年才可以逐步减为零,有的品种时间还要更长。因次公司主要做一些功能性、高端的产品,低端产品已经无法与越南等国竞争。
浙江嘉华特种尼龙有限公司是台华新材旗下的企业,虽然公司是最早打入韩国市场的锦纶企业,但参展还是第一次。销售部经理高玲认为,相比韩国同行,他们在成本、产业链、品质、价格方面都有优势,虽然近期韩币汇率波动、加之病毒感染等因素影响了需求,但还是看好韩国市场。
江苏瓯堡纺织染整有限公司初次参展也希望借助色织面料打开韩国市场,展位负责人陈小玲介绍,公司以欧洲订单为主,但韩国也有需求,市场在哪里,公司就跟到哪里。
韩国企业:侧重功能,以多样性吸引客户
在韩国参展企业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晓星(HYOSUNG)、汇维仕(Huvis)继去年参展之后,今年再次参加PIS展会。他们与合作的下游企业共同组成特装展位,展示丰富多样的新面料。作为全球氨纶巨头的晓星公司最新推出了一种可以消除异味的纤维freshgear,可以做内衣、T恤等,对于市场反应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公司负责人介绍,尽管经济不好,但公司氨纶的出货量今年以来还是在增加,这是技术创新的结果。
展会现场,记者还到访韩国纤维开发研究院的展位。这家单位专门为韩国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包括产品开发、人员培训、提供信息等服务。所需资金由国家及地方政府提供,每年完成政府课题50项,全部进行产业化应用。像这样的研究开发机构在韩国共有6个,涉及纤维、纺织、染整、服装、设计、产业用等领域。展位负责人Hee Dong Kim认为,中国的纺织技术水平很高,与韩国没有差距,但人工费用低,因此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此外,韩国最大的户外用品企业Youngone也参加了今年的PIS展会,展示高性能、功能性面料制成的户外服装。另外,DuPont Korea展示了将芳纶面料等用于时装面料的产品,颇引人关注。
其他韩国企业还展示了保温纤维、抗紫外线纤维,以及可依据角度变色的面料等产品,以功能性、环保性、时尚性等特点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
陈大鹏在参观后评价说,韩国纺织品在功能性、科技含量方面有着很高的水平,他们在色彩、品质、趋势的把握上非常到位,这也是很多中国品牌企业愿意采购韩国面料的原因。
今年共有海内外304家企业参展,与去年大体持平。展会的主题为“归宿性”,寓意在于为因经济长期不景气而疲惫的现代人提供安慰,并寻求回归。从展出产品来看,更加强化功能性下的多种变化,通过功能材料、绿色环保、新型纤维来展示纺织业的下一个辉煌。
在海外展商中,共有来自12个国家的92家海外企业参展。其中,盛虹集团、恒力化纤等65家中国企业亮相,无疑成为展会最大的海外展团。随着中韩自贸协定的实施,中韩纺织企业又面临新的市场机遇,PIS展会无疑正在成为中国企业打入韩国市场的绝好平台,中国企业力图通过高质量的产品,赢得海外市场的新商机。
中国企业:不断调整,以品质赢得市场
中国参展企业相比去年数量略有增加,其中不乏多年参展的老企业,也有初探韩国市场的新来者。
张家港宏远纺织有限公司几乎年年参展,主要以接欧美订单为主。在董事长洪松花看来,不少欧美的订单实际上都被韩国所控制。因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依靠发达的纺织业主宰了欧美的订单,建立了一定的信誉,对市场也判断准确。后来随着成本上升,纺织业逐渐向中国、东南亚转移,但由于多年与欧美的合作关系,双方的合作还是延续了下来。多年来,宏远在韩国市场也积累了一些韩国客商,接单生产。“今年情况不好,由于生产成本提高,不少订单流向了东南亚国家。”洪松花介绍说,公司主要以棉质面料为主,基本还是大众化的产品,生产多数外包,但印度、巴基斯坦的棉花更便宜,而且这些国家也开始向成品发展,质量也有所提高,价格却低得多。洪松花有些无奈的同时,也坦言有自己的优势:一是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二是她本人会讲韩语的语言优势。面对困难,洪松花表示,“不管形势如何,要做好眼前的事。”她解释说,眼前的事就是保持住和客户的合作关系,即使没有利润也要坚持下去。“做生意如做人,有困难要共同承担。”洪松花对未来依然信心满满,“只要能维持下来,后面还会有机会的。”
盛虹也是PIS展的老展商,以红色为主基调的特装展位显得十分醒目,占据了展馆中较好的位置,让参观者很容易找到。此次针对韩国市场,公司带来了更加环保的低温阳离子染色纱线,和在熔体中增加色母粒的色纱。公司外贸部业务经理缪云龙介绍说,韩国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常规品种正面临着升级换代,环保纱线逐渐得到了韩国认可。但缪云龙也坦言,“今年的形势不好,需求不旺盛,但盛虹还是基本保持了平稳。” 他分析说,韩国市场的竞争不单单在企业间,还有很多是代理商方面的。韩国面料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一个企业拥有2030台,甚至几台织机,这样的企业有上千家,这样的小客户就需要代理商负责采购,因此代理商之间的竞争是不容忽视的。
在韩国市场保持较高占有率的恒力化纤也是展会的老面孔,此次带来了酷派丝、复合丝等特殊纱线,公司外贸部副经理肖婷说,每年参展都是服务老客户、结识新客户的机会,也是了解国际市场行情的机会,公司展出的特殊纱线还是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的。
安徽华茂此次是第二次参展,主要展出了由意大利设计师设计的色织面料,以此试水韩国市场。销售经理胡开权也认为,今年市场不好,主要是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此外汇率波动大,油价下跌导致染化料价格波动,最终使得客户观望,不急于下单。但他表示华茂的质量受到韩国客户认可,而且能满足客户小批量、翻单快的需求。
无锡四棉每年都有新的产品出现,此次展出了天丝、亚麻等产品。总经理王宁宁说,常规产品肯定不行了,要根据市场经常换品种,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要跟上,虽然很艰难,但还是要不断调整,不能停。针对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对企业的促进作用,王宁宁认为,纺织品进入韩国8%的进口关税是必交的,这8%要分十年才可以逐步减为零,有的品种时间还要更长。因次公司主要做一些功能性、高端的产品,低端产品已经无法与越南等国竞争。
浙江嘉华特种尼龙有限公司是台华新材旗下的企业,虽然公司是最早打入韩国市场的锦纶企业,但参展还是第一次。销售部经理高玲认为,相比韩国同行,他们在成本、产业链、品质、价格方面都有优势,虽然近期韩币汇率波动、加之病毒感染等因素影响了需求,但还是看好韩国市场。
江苏瓯堡纺织染整有限公司初次参展也希望借助色织面料打开韩国市场,展位负责人陈小玲介绍,公司以欧洲订单为主,但韩国也有需求,市场在哪里,公司就跟到哪里。
韩国企业:侧重功能,以多样性吸引客户
在韩国参展企业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晓星(HYOSUNG)、汇维仕(Huvis)继去年参展之后,今年再次参加PIS展会。他们与合作的下游企业共同组成特装展位,展示丰富多样的新面料。作为全球氨纶巨头的晓星公司最新推出了一种可以消除异味的纤维freshgear,可以做内衣、T恤等,对于市场反应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公司负责人介绍,尽管经济不好,但公司氨纶的出货量今年以来还是在增加,这是技术创新的结果。
展会现场,记者还到访韩国纤维开发研究院的展位。这家单位专门为韩国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包括产品开发、人员培训、提供信息等服务。所需资金由国家及地方政府提供,每年完成政府课题50项,全部进行产业化应用。像这样的研究开发机构在韩国共有6个,涉及纤维、纺织、染整、服装、设计、产业用等领域。展位负责人Hee Dong Kim认为,中国的纺织技术水平很高,与韩国没有差距,但人工费用低,因此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此外,韩国最大的户外用品企业Youngone也参加了今年的PIS展会,展示高性能、功能性面料制成的户外服装。另外,DuPont Korea展示了将芳纶面料等用于时装面料的产品,颇引人关注。
其他韩国企业还展示了保温纤维、抗紫外线纤维,以及可依据角度变色的面料等产品,以功能性、环保性、时尚性等特点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
陈大鹏在参观后评价说,韩国纺织品在功能性、科技含量方面有着很高的水平,他们在色彩、品质、趋势的把握上非常到位,这也是很多中国品牌企业愿意采购韩国面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