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2011年高考陕西文综卷12题”的政治题正确选择,建议中学政治教师千万不要盲目追随教辅资料,也不要轻信教学参考书,而要自己认真的研究相关政治理论,学会依据教材相关概念、原理自主独立推理,创新自己的知识视野。这是作为研究型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就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而言,政治教师必须学会数理逻辑推理,能够对价值论中的任何经典结论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否则,以自己的昏昏,又如何使学生昭昭?
【关键词】政治教学 数理逻辑推理 基本素质 启示
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12题是这样的:
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的平均水平,其单位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A.1452万元 B.1320万元 C.1210万元 D.1100万元
此题涉及的知识有商品的价值量、企业的商品价值总量的计算。其最大亮点是检测考生对企业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正比关系、企业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反比关系的理解。商品价值总量的计算问题教材没有说明,考生要答对此题必须能够正确的运用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知识进行推理,检测的是考生推理的能力。其价值目标在于让考生认识到个别商品生产者必须千方百计的尽量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并且提高的速度必须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否则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对考生乃至中学政治教师而言,此题的亮点还在于其击中了中学政治教学的软肋。为什么这样说呢?
前面已经说过,商品价值总量的计算问题教材没有说明,对考生而言无疑属于难点,但对中学政治教师又何尝不是难点?不客气点说,对整个中学政治教育界都是难点。如果说考生在此题上失分的话,那么它的根子在政治教师,在于政治教师缺乏数理逻辑的推理能力,不能引导学生依据教材所给的知识去推理创新出新的未知的知识。我这样说并不是耸人听闻,时至今日,在社会上发行的教辅资料几乎无一例外的存在着对商品价值总量的错误推导,而中学政治教师们依然在普遍的按照这个错误推到结论在进行教学。
例如当前在全国口碑最好、发行量也最大的教辅资料《世纪金榜》对价值总量是这样表述的:
《世纪金榜》如此,就我所见的其他教辅资料也与之大同小异。但据我所知,这个图示其实也不是《世纪金榜》的创造,而是来自上一世纪90年代一本由权威教育部门给中学政治教师配发的教学参考上就已经存在的。显然,如果哪个学校的教师按照类似《世纪金榜》这样的表述教学,学生按照这样的表述答题,其选择的选项必然是“A.1452万元”。
正因为此,本文建议中学政治教师千万不要盲目追随教辅资料,也不要轻信教学参考书,而要自己认真的研究相关政治理论,学会依据教材相关概念、原理自主独立推理,创新自己的知识视野。这是作为研究型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就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而言,政治教师必须学会数理逻辑推理,能够对价值论中的任何经典结论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否则,以自己的昏昏,又如何使学生昭昭?
今年的12题的推理计算思路如下:
第一步,写出价值总量计算公式: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里生产的商品总量。(教材无此公式)
第二步,依据“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的平均水平,其单位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的条件,该企业2010年的商品价值总量为132元×10=1320万元;
第三步,依据“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的条件,该企业2011年的产量应为10万件×(1+10%)=110万件;
第四步,依据“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的条件,2011年商品的价值量为132元÷(1+20%)=110元;
第五步:将上面计算结果代入第一步写出的公式,该企业的商品价值总量计算为:110元×110=1210万元。
选C。
对这个试题还有更为简单的解法。即依据个别企业的商品价值总量与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道理,该企业的2010年的商品价值总量为1320万元,则2011年的商品价值总量为1320×(1+10%)÷(1+20%)=1210万元。
那么我们是如何知道“个别企业的商品价值总量与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个道理的呢?这就是依据教材所给的知识进行数理逻辑推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由商品价值量概念到商品价值总量计算的推理。
1.价值量概念关系的理解
1.1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请注意,这里所说的商品价值量是单位商品价值量。而不是单位时间里生产的商品价值量。
(1)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
教材指出:“商品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里的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是指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这里的“各个商品生产者”在现代主要是指相对于整个行业的某个企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理解为该商品流通范围内(可以是一国,也可以是整个世界)生产该商品的全行业的平均劳动时间。据此推理,从定量的角度讲: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简称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教材指出:“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它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来表示。”请注意,按照上面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在单位时间里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也即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单位商品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应该强调的是,劳动生产率区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据此推理,可以得出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与教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研究思路相同,整个社会生产是由无数个别生产者构成的,因之,虽然个别生产者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必然引起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但这种影响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教材强调:“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教材指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1.2 商品价值总量的决定因素。
(1)商品价值总量的含义:
商品价值总量是指单位时间(例如一年)里生产的全部商品的价值量。从定量的角度看,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里生产的商品总量。(以下简写为商品价值量×商品总量)
商品价值总量是计算社会和企业经济效益经常用到的概念。从表面上看,无论是计算社会的商品价值总量还是企业的商品价值总量,计算的方法都一样,只是前者“单位时间里生产的商品数量”是整个社会的商品数量,后者是企业的商品数量。分开来写成公式就是:
整个社会的商品价值总量=商品价值量×整个社会的商品总量。
个别企业的商品价值总量=商品价值量×个别企业的商品总量。
(2)整个社会的商品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关系的定量分析:
①由于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整个社会生产的商品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将社会劳动生产率因素引入整个社会商品价值总量计算公式,则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怎样变,整个社会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②由于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整个社会生产的商品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引入整个社会的商品价值总量计算公式,则无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怎样变,单位时间里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③由于前面已经讨论过的原因,个别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对商品价值量和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影响微乎其微,所以个别商品生产者对整个社会生产的商品总量的影响也微乎其微,在这个意义上,单位商品价值量和整个社会单位时间里生产的商品总量都与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就是说,整个社会的商品价值总量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总结上述分析可知,在不增加新劳动力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的商品价值总量是个恒量。
(注意与《世纪金榜》等教辅资料的图示比较,不是两个有关,两个无关,而是四个都无关。)
(3)个别企业的商品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关系的定量分析。
①由于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企业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将社会劳动生产率引入个别企业商品价值总量计算公式,则个别企业的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由于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个别企业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故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引入个别企业商品价值总量计算公式,则个别企业的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③由于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个别企业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将个别劳动生产率引入个别企业商品价值总量计算公式,则个别企业的商品价值总量与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④由于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个别企业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将个别劳动时间引入个别企业商品价值总量计算公式,则企业的商品价值总量与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总结上面的四点分析,可知:企业的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注意:与《世纪金榜》等教辅资料的图示比较,不是两个有关两个无关,而是四个有关。)
如果考生能够推理出以上结论,今年高考的12题就会轻而易举的拿到满分。
2.其他典型题例分析
例1:2009年安徽文综卷第3题。
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364 B.400 C.520 D.776
该试题给的答案是B 400元。
【分析】:如果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商品价值量为260元,甲生产者每小时创造的价值量为260元×2=520元;但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按照个别企业的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结论,甲生产者今年每小时创造的价值量变为520元/130%=400元。(注意:不是《世纪金榜》等教辅资料所图示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例2:2008年•宁夏文综第12题。
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
A.110亿元 B.120亿元 C.130亿元 D.132亿元
试题所给答案为A 110亿元
【分析】:劳动者数量增加10%后形成的价值:(1+10%)×100亿元/10亿件=110亿元(注意:不是许多教辅资料上所说的“社会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按照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怎样变,整个社会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道理,价值总额仍是110亿元。
例3:5.(08四川文综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分析】:依据在不增加劳动力的情况下,社会商品价值总量是个恒量,计算商品价值总量只考虑劳动者数量增加10%,故2008年M商品价值总量=100亿元×(1+10%)=110亿元;(注意:不是许多教辅资料上所说的“社会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按照“其他条件”不变的信息,2008年商品价格与2007年的价格相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则商品总量增加10%,故2008年的价格总额=100亿元×(1+10%)×(1+10%)=121亿元。(注意:不能用价值决定价格道理去生套,价值与价格不是等量关系)
应选C。
【关键词】政治教学 数理逻辑推理 基本素质 启示
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12题是这样的:
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的平均水平,其单位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A.1452万元 B.1320万元 C.1210万元 D.1100万元
此题涉及的知识有商品的价值量、企业的商品价值总量的计算。其最大亮点是检测考生对企业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正比关系、企业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反比关系的理解。商品价值总量的计算问题教材没有说明,考生要答对此题必须能够正确的运用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知识进行推理,检测的是考生推理的能力。其价值目标在于让考生认识到个别商品生产者必须千方百计的尽量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并且提高的速度必须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否则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对考生乃至中学政治教师而言,此题的亮点还在于其击中了中学政治教学的软肋。为什么这样说呢?
前面已经说过,商品价值总量的计算问题教材没有说明,对考生而言无疑属于难点,但对中学政治教师又何尝不是难点?不客气点说,对整个中学政治教育界都是难点。如果说考生在此题上失分的话,那么它的根子在政治教师,在于政治教师缺乏数理逻辑的推理能力,不能引导学生依据教材所给的知识去推理创新出新的未知的知识。我这样说并不是耸人听闻,时至今日,在社会上发行的教辅资料几乎无一例外的存在着对商品价值总量的错误推导,而中学政治教师们依然在普遍的按照这个错误推到结论在进行教学。
例如当前在全国口碑最好、发行量也最大的教辅资料《世纪金榜》对价值总量是这样表述的:
《世纪金榜》如此,就我所见的其他教辅资料也与之大同小异。但据我所知,这个图示其实也不是《世纪金榜》的创造,而是来自上一世纪90年代一本由权威教育部门给中学政治教师配发的教学参考上就已经存在的。显然,如果哪个学校的教师按照类似《世纪金榜》这样的表述教学,学生按照这样的表述答题,其选择的选项必然是“A.1452万元”。
正因为此,本文建议中学政治教师千万不要盲目追随教辅资料,也不要轻信教学参考书,而要自己认真的研究相关政治理论,学会依据教材相关概念、原理自主独立推理,创新自己的知识视野。这是作为研究型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就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而言,政治教师必须学会数理逻辑推理,能够对价值论中的任何经典结论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否则,以自己的昏昏,又如何使学生昭昭?
今年的12题的推理计算思路如下:
第一步,写出价值总量计算公式: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里生产的商品总量。(教材无此公式)
第二步,依据“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的平均水平,其单位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的条件,该企业2010年的商品价值总量为132元×10=1320万元;
第三步,依据“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的条件,该企业2011年的产量应为10万件×(1+10%)=110万件;
第四步,依据“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的条件,2011年商品的价值量为132元÷(1+20%)=110元;
第五步:将上面计算结果代入第一步写出的公式,该企业的商品价值总量计算为:110元×110=1210万元。
选C。
对这个试题还有更为简单的解法。即依据个别企业的商品价值总量与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道理,该企业的2010年的商品价值总量为1320万元,则2011年的商品价值总量为1320×(1+10%)÷(1+20%)=1210万元。
那么我们是如何知道“个别企业的商品价值总量与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个道理的呢?这就是依据教材所给的知识进行数理逻辑推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由商品价值量概念到商品价值总量计算的推理。
1.价值量概念关系的理解
1.1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请注意,这里所说的商品价值量是单位商品价值量。而不是单位时间里生产的商品价值量。
(1)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
教材指出:“商品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里的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是指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这里的“各个商品生产者”在现代主要是指相对于整个行业的某个企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理解为该商品流通范围内(可以是一国,也可以是整个世界)生产该商品的全行业的平均劳动时间。据此推理,从定量的角度讲: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简称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教材指出:“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它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来表示。”请注意,按照上面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在单位时间里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也即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单位商品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应该强调的是,劳动生产率区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据此推理,可以得出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与教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研究思路相同,整个社会生产是由无数个别生产者构成的,因之,虽然个别生产者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必然引起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但这种影响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教材强调:“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教材指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1.2 商品价值总量的决定因素。
(1)商品价值总量的含义:
商品价值总量是指单位时间(例如一年)里生产的全部商品的价值量。从定量的角度看,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里生产的商品总量。(以下简写为商品价值量×商品总量)
商品价值总量是计算社会和企业经济效益经常用到的概念。从表面上看,无论是计算社会的商品价值总量还是企业的商品价值总量,计算的方法都一样,只是前者“单位时间里生产的商品数量”是整个社会的商品数量,后者是企业的商品数量。分开来写成公式就是:
整个社会的商品价值总量=商品价值量×整个社会的商品总量。
个别企业的商品价值总量=商品价值量×个别企业的商品总量。
(2)整个社会的商品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关系的定量分析:
①由于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整个社会生产的商品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将社会劳动生产率因素引入整个社会商品价值总量计算公式,则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怎样变,整个社会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②由于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整个社会生产的商品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引入整个社会的商品价值总量计算公式,则无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怎样变,单位时间里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③由于前面已经讨论过的原因,个别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对商品价值量和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影响微乎其微,所以个别商品生产者对整个社会生产的商品总量的影响也微乎其微,在这个意义上,单位商品价值量和整个社会单位时间里生产的商品总量都与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就是说,整个社会的商品价值总量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总结上述分析可知,在不增加新劳动力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的商品价值总量是个恒量。
(注意与《世纪金榜》等教辅资料的图示比较,不是两个有关,两个无关,而是四个都无关。)
(3)个别企业的商品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关系的定量分析。
①由于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企业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将社会劳动生产率引入个别企业商品价值总量计算公式,则个别企业的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由于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个别企业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故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引入个别企业商品价值总量计算公式,则个别企业的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③由于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个别企业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将个别劳动生产率引入个别企业商品价值总量计算公式,则个别企业的商品价值总量与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④由于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个别企业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将个别劳动时间引入个别企业商品价值总量计算公式,则企业的商品价值总量与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总结上面的四点分析,可知:企业的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注意:与《世纪金榜》等教辅资料的图示比较,不是两个有关两个无关,而是四个有关。)
如果考生能够推理出以上结论,今年高考的12题就会轻而易举的拿到满分。
2.其他典型题例分析
例1:2009年安徽文综卷第3题。
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364 B.400 C.520 D.776
该试题给的答案是B 400元。
【分析】:如果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商品价值量为260元,甲生产者每小时创造的价值量为260元×2=520元;但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按照个别企业的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结论,甲生产者今年每小时创造的价值量变为520元/130%=400元。(注意:不是《世纪金榜》等教辅资料所图示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例2:2008年•宁夏文综第12题。
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
A.110亿元 B.120亿元 C.130亿元 D.132亿元
试题所给答案为A 110亿元
【分析】:劳动者数量增加10%后形成的价值:(1+10%)×100亿元/10亿件=110亿元(注意:不是许多教辅资料上所说的“社会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按照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怎样变,整个社会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道理,价值总额仍是110亿元。
例3:5.(08四川文综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分析】:依据在不增加劳动力的情况下,社会商品价值总量是个恒量,计算商品价值总量只考虑劳动者数量增加10%,故2008年M商品价值总量=100亿元×(1+10%)=110亿元;(注意:不是许多教辅资料上所说的“社会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按照“其他条件”不变的信息,2008年商品价格与2007年的价格相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则商品总量增加10%,故2008年的价格总额=100亿元×(1+10%)×(1+10%)=121亿元。(注意:不能用价值决定价格道理去生套,价值与价格不是等量关系)
应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