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
1986年8月21日,牙买加,一个体重9.5磅的小家伙出生,父母为其取名尤塞恩·博尔特。
8岁那年,学校的牧师兼体育狂人德弗·纽金特发现博尔特在跑步方面的潜力,“学校马上就要举行运动会了,你有没有报名100米短跑?”博尔特耸了耸肩。
牙买加是个短跑王国,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就展开激烈竞争。而在博尔特的小学,跑得最快的小孩叫里卡多·格迪斯,博尔特几乎每次赛跑都比不过这位强敌。
看见博尔特并不在意,纽金特狡猾了一把,他说,“如果你能在学校的运动会上跑过里卡多,我会奖励你一份美味的午餐。”对于生活在村里普通家庭的博尔特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诱惑,一时间,多汁的鸡块、香甜的烤马铃薯和豌豆全部浮现在他的脑海里。“好,一言为定。”博尔特爽快地答应了。
站在起跑线上,博尔特的心跳极快,那是他第一次忘掉自己的身高弱点,大脑的兴奋将他推出起跑线。或许潜力被“午餐”挖掘出来,冲刺的时候,博尔特彻底甩开大部队,其中包括里卡多。胜利让他感受到奔跑的乐趣,从那时起,博尔特开始选择跑道。
02
拥有光明未来之前,博尔特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比赛赢多了以后,博尔特仗着自己成绩好,对训练并不上心,还经常逃掉一些高强度训练课程,去附近的游戏厅打游戏,每天玩到深夜才回家。
与所有成绩优秀的牙买加年轻选手一样,2003年世青赛夺冠后,博尔特收到很多美国大学的邀请。另一个国度有优秀教练和世界最好的训练器材,但同时也有博尔特为之恐惧的魔鬼训练模式。“那里太冷了,所以没什么好犹豫的,其次,去美国就不能见到妈妈了。”就这样,牙买加人有些矫情地拒绝前往美国,随后进入金斯顿高性能训练中心接受职业训练。
来到城市金斯顿,博尔特摆脱了父母的视线,随之而来的是应接不暇的派对,他经常跑去市区俱乐部的舞池跳得大汗淋漓,彻夜不归。
03
有意思的是,博尔特是一个矛盾体。个性张扬爱玩的同时,因为少年时期曾接受严厉的家庭管教,他从父母那里得到与天性相对的礼貌和信仰。
性格传统的父亲待人有礼,他希望儿子拥有同样的价值观。博尔特刚上小学,爸爸就要求他对上学途中遇到的每一个人说早安,那时博尔特一路上要对超过20个人说“早”。“我看上去一定像个疯子。”博尔特曾在自传中如此抱怨。即使日后没少做出张狂的举动,博尔特在待人接物方面仍旧谨记父亲的教诲,包括对待他的对手。
爸爸教会博尔特懂得礼貌,妈妈则带给他信仰。
作为基督教信徒,母亲每周六准时前往教堂,她会为博尔特读圣经,但从不将这份信仰强加于儿子。实际上,博尔特去教堂只不过为了逃避周末的社会服务劳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博尔特却开始渐渐正视这份信仰。他发现,上帝总会帮助那些懂得自助的人——这是牙买加飞人成名之后的感悟。
04
不过,博尔特绝不是总被上帝佑护的人。
在2002和2003年世青赛200米项目接连夺冠的同时,博尔特打破了世界青年纪录,一时间成为牙买加人最追捧的田径新星。沉浸在热捧之中,博尔特并未意识到,牙买加人对他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你必须保持胜利。
2004年,博尔特的背部和腿部出现剧烈疼痛,伤病使其缺席当年的世青赛卫冕之旅,很多比赛计划相继被取消。而雅典奥运会更是一场噩梦,他在跟腱撕裂的疼痛下耗尽全身力气,仅获得200米预赛小组第五名,无缘下一轮。
当博尔特奥运预赛失利的消息传到国内,牙买加人的脾气开始显现。整个赛季伤病缠身的事实只字不提,博尔特甚至被蔑称为承受不了压力的“小宝贝”。
博尔特选择忽略这些无理的批评和指责,“先为自己跑,然后才是牙买加。”于是,站在起跑线上,博尔特从此多了一句咒语:别想着他们,跑自己的!
05
2004赛季失利后,博尔特迎来“天使教练”格伦·米尔斯。但是,当米尔斯在2007年建议他重拾400米时,博尔特内心只有恐惧,高中时期400米的艰苦训练使其心有余悸。“不行,教练,”他斩钉截铁地说,“干脆跑100米好了。”
虽然受生理条件制约,博尔特依然恳求道,“一次就行,让我参加一次比赛,如果跑不好,下赛季我就练400米,但如果我跑进10.3秒,那我就要练100米。”
米尔斯的回复也很干脆:“先打破19.86秒的200米全国纪录,做到之后才能跑100米。如果能拿到10.3以内的成绩,你就可以彻底告别400米,转投短距离项目。”博尔特做到了。
后来的故事,全地球人都知道。在2017年的伦敦世锦赛之前,博尔特赢下2008年之后所有奥运会和世锦赛的百米冠军。此外,前无古人的奥运会三项三连冠,9秒58的百米世界纪录——博尔特让全世界陷入疯狂。
06
博尔特的百米生涯里,加特林是一个绕不开的人。
在牙买加人横空出世之前,加特林早已成名。2004年奥运会和2005年世锦赛,他接连拿到100米冠军。2006年,加特林因兴奋剂丑闻被禁赛四年,之后再次复出,与博尔特在赛道上长期竞争。
“如果问我,谁是我最想遇到的对手,我的答案只有一个,贾斯汀·加特林,”博尔特曾在自传中高调提到,“我想打败他,和他嗑药没关系,是因为他喜欢在比赛前说大话,还喜欢在起跑线上恐吓其他运动员!”
加特林复出后虽然重回巅峰,但在牙买加闪电的光环下他更多是充当陪衬——美国人先后四次与博尔特站在奥运会和世锦赛的舞台上,却全数输给后者。
直至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剧情才发生改变。2017年8月6日,伦敦世锦赛百米决赛,同时是博尔特的百米告别战。一声枪响,博尔特的起跑依旧偏慢。虽然他在后半程大步追赶,但受到今年身体状态不佳的影响,博尔特失去往日的利索和从容,冲刺时侧目望去,加特林已经率先压线。
就这样,输给被自己长期压制的老对手,牙买加飞人收获了一个并不完美的结局。
07
收获一枚百米铜牌后,博尔特真正的最后一战是男子4×100米接力,然而,结局竟是受伤、倒在了赛道之上。一个谁都没有想到的结局,一个最差、也许也是最合理的结局。至此,牙买加闪电的短跑生涯宣告结束,一个时代落幕。他曾无比辉煌,如同100米赛道上的神,但最后,他倒在了赛道上,年龄、伤病,他还是难逃有心无力的凡人结局。
回到故事的最初,8岁那年,为了一顿午餐,博尔特第一次站上百米赛道。即使多年以后走上職业运动员之路,博尔特同样是为了“吃饭”和生活。
博尔特的家境并不富裕。第一次作为职业选手参赛时,博尔特渴望着赚钱为父母改善生活。直至北京奥运会,彻底成名的博尔特给了父母一大笔钱。
一旦偷懒的苗头冒出来,博尔特就会对自己说:“我还想要什么?”汽车和漂亮衣服都会浮现在他的脑海里,正如8岁那年想到的鸡块和豌豆,“起来,博尔特,如果你想要这些东西,那就起来去训练!”
这就是大部分人眼中的“外星人”博尔特,他有极强的运动天赋,退役之时仍保持着9秒58的百米世界纪录。但他的短跑生涯起点只是为家里摆脱贫穷,他超爱鸡块,中学时翘课打游戏,爱泡夜店,喜欢曼联,也曾受伤失落,退役之战难言完美,他有着平凡人身上的优点、缺点和遭遇。
尤塞恩·博尔特,也是凡人一个。
摘自界面新闻
1986年8月21日,牙买加,一个体重9.5磅的小家伙出生,父母为其取名尤塞恩·博尔特。
8岁那年,学校的牧师兼体育狂人德弗·纽金特发现博尔特在跑步方面的潜力,“学校马上就要举行运动会了,你有没有报名100米短跑?”博尔特耸了耸肩。
牙买加是个短跑王国,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就展开激烈竞争。而在博尔特的小学,跑得最快的小孩叫里卡多·格迪斯,博尔特几乎每次赛跑都比不过这位强敌。
看见博尔特并不在意,纽金特狡猾了一把,他说,“如果你能在学校的运动会上跑过里卡多,我会奖励你一份美味的午餐。”对于生活在村里普通家庭的博尔特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诱惑,一时间,多汁的鸡块、香甜的烤马铃薯和豌豆全部浮现在他的脑海里。“好,一言为定。”博尔特爽快地答应了。
站在起跑线上,博尔特的心跳极快,那是他第一次忘掉自己的身高弱点,大脑的兴奋将他推出起跑线。或许潜力被“午餐”挖掘出来,冲刺的时候,博尔特彻底甩开大部队,其中包括里卡多。胜利让他感受到奔跑的乐趣,从那时起,博尔特开始选择跑道。
02
拥有光明未来之前,博尔特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比赛赢多了以后,博尔特仗着自己成绩好,对训练并不上心,还经常逃掉一些高强度训练课程,去附近的游戏厅打游戏,每天玩到深夜才回家。
与所有成绩优秀的牙买加年轻选手一样,2003年世青赛夺冠后,博尔特收到很多美国大学的邀请。另一个国度有优秀教练和世界最好的训练器材,但同时也有博尔特为之恐惧的魔鬼训练模式。“那里太冷了,所以没什么好犹豫的,其次,去美国就不能见到妈妈了。”就这样,牙买加人有些矫情地拒绝前往美国,随后进入金斯顿高性能训练中心接受职业训练。
来到城市金斯顿,博尔特摆脱了父母的视线,随之而来的是应接不暇的派对,他经常跑去市区俱乐部的舞池跳得大汗淋漓,彻夜不归。
03
有意思的是,博尔特是一个矛盾体。个性张扬爱玩的同时,因为少年时期曾接受严厉的家庭管教,他从父母那里得到与天性相对的礼貌和信仰。
性格传统的父亲待人有礼,他希望儿子拥有同样的价值观。博尔特刚上小学,爸爸就要求他对上学途中遇到的每一个人说早安,那时博尔特一路上要对超过20个人说“早”。“我看上去一定像个疯子。”博尔特曾在自传中如此抱怨。即使日后没少做出张狂的举动,博尔特在待人接物方面仍旧谨记父亲的教诲,包括对待他的对手。
爸爸教会博尔特懂得礼貌,妈妈则带给他信仰。
作为基督教信徒,母亲每周六准时前往教堂,她会为博尔特读圣经,但从不将这份信仰强加于儿子。实际上,博尔特去教堂只不过为了逃避周末的社会服务劳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博尔特却开始渐渐正视这份信仰。他发现,上帝总会帮助那些懂得自助的人——这是牙买加飞人成名之后的感悟。
04
不过,博尔特绝不是总被上帝佑护的人。
在2002和2003年世青赛200米项目接连夺冠的同时,博尔特打破了世界青年纪录,一时间成为牙买加人最追捧的田径新星。沉浸在热捧之中,博尔特并未意识到,牙买加人对他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你必须保持胜利。
2004年,博尔特的背部和腿部出现剧烈疼痛,伤病使其缺席当年的世青赛卫冕之旅,很多比赛计划相继被取消。而雅典奥运会更是一场噩梦,他在跟腱撕裂的疼痛下耗尽全身力气,仅获得200米预赛小组第五名,无缘下一轮。
当博尔特奥运预赛失利的消息传到国内,牙买加人的脾气开始显现。整个赛季伤病缠身的事实只字不提,博尔特甚至被蔑称为承受不了压力的“小宝贝”。
博尔特选择忽略这些无理的批评和指责,“先为自己跑,然后才是牙买加。”于是,站在起跑线上,博尔特从此多了一句咒语:别想着他们,跑自己的!
05
2004赛季失利后,博尔特迎来“天使教练”格伦·米尔斯。但是,当米尔斯在2007年建议他重拾400米时,博尔特内心只有恐惧,高中时期400米的艰苦训练使其心有余悸。“不行,教练,”他斩钉截铁地说,“干脆跑100米好了。”
虽然受生理条件制约,博尔特依然恳求道,“一次就行,让我参加一次比赛,如果跑不好,下赛季我就练400米,但如果我跑进10.3秒,那我就要练100米。”
米尔斯的回复也很干脆:“先打破19.86秒的200米全国纪录,做到之后才能跑100米。如果能拿到10.3以内的成绩,你就可以彻底告别400米,转投短距离项目。”博尔特做到了。
后来的故事,全地球人都知道。在2017年的伦敦世锦赛之前,博尔特赢下2008年之后所有奥运会和世锦赛的百米冠军。此外,前无古人的奥运会三项三连冠,9秒58的百米世界纪录——博尔特让全世界陷入疯狂。
06
博尔特的百米生涯里,加特林是一个绕不开的人。
在牙买加人横空出世之前,加特林早已成名。2004年奥运会和2005年世锦赛,他接连拿到100米冠军。2006年,加特林因兴奋剂丑闻被禁赛四年,之后再次复出,与博尔特在赛道上长期竞争。
“如果问我,谁是我最想遇到的对手,我的答案只有一个,贾斯汀·加特林,”博尔特曾在自传中高调提到,“我想打败他,和他嗑药没关系,是因为他喜欢在比赛前说大话,还喜欢在起跑线上恐吓其他运动员!”
加特林复出后虽然重回巅峰,但在牙买加闪电的光环下他更多是充当陪衬——美国人先后四次与博尔特站在奥运会和世锦赛的舞台上,却全数输给后者。
直至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剧情才发生改变。2017年8月6日,伦敦世锦赛百米决赛,同时是博尔特的百米告别战。一声枪响,博尔特的起跑依旧偏慢。虽然他在后半程大步追赶,但受到今年身体状态不佳的影响,博尔特失去往日的利索和从容,冲刺时侧目望去,加特林已经率先压线。
就这样,输给被自己长期压制的老对手,牙买加飞人收获了一个并不完美的结局。
07
收获一枚百米铜牌后,博尔特真正的最后一战是男子4×100米接力,然而,结局竟是受伤、倒在了赛道之上。一个谁都没有想到的结局,一个最差、也许也是最合理的结局。至此,牙买加闪电的短跑生涯宣告结束,一个时代落幕。他曾无比辉煌,如同100米赛道上的神,但最后,他倒在了赛道上,年龄、伤病,他还是难逃有心无力的凡人结局。
回到故事的最初,8岁那年,为了一顿午餐,博尔特第一次站上百米赛道。即使多年以后走上職业运动员之路,博尔特同样是为了“吃饭”和生活。
博尔特的家境并不富裕。第一次作为职业选手参赛时,博尔特渴望着赚钱为父母改善生活。直至北京奥运会,彻底成名的博尔特给了父母一大笔钱。
一旦偷懒的苗头冒出来,博尔特就会对自己说:“我还想要什么?”汽车和漂亮衣服都会浮现在他的脑海里,正如8岁那年想到的鸡块和豌豆,“起来,博尔特,如果你想要这些东西,那就起来去训练!”
这就是大部分人眼中的“外星人”博尔特,他有极强的运动天赋,退役之时仍保持着9秒58的百米世界纪录。但他的短跑生涯起点只是为家里摆脱贫穷,他超爱鸡块,中学时翘课打游戏,爱泡夜店,喜欢曼联,也曾受伤失落,退役之战难言完美,他有着平凡人身上的优点、缺点和遭遇。
尤塞恩·博尔特,也是凡人一个。
摘自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