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焦虑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种的11亩番茄遭了灭顶之灾,损失两万块钱啊!”日前,记者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头道桥镇挪一村村民赵庭家时,他伤心地说起去年番茄的绝收。村党支部书记马晓林告诉记者,2007年全村番茄绝收2000亩,损失近400万元。
  在最具优势的地方种植或养殖相应产品,实现优势产品向优势区域的集中,是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大变化。近年来,陕西的苹果、宁夏的枸杞、新疆的瓜果、内蒙古的乳肉绒等一个个特色农业产业带在西部大地迅速隆起,使越来越多的农牧民从中受益。与此同时,病虫害、自然灾害、种植养殖成本剧增等因素也成了发展特色产业的“拦路虎”。一些基层干部建议,西部省区应尽快采取预防措施并建立长效机制,扎紧特色产业发展的“篱笆墙”。
  据巴彦淖尔市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程国秀介绍,2007年这个市种植番茄达50万亩,拥有8户加工企业,年加工番茄能力250万吨左右,带动16万个农户,预计全市农民来自番茄产业的人均纯收入达550元,形成我国重要的番茄种植加工基地。然而,由于去年降水过多,番茄发生“晚疫病”,超过一半面积的番茄减产,部分地方绝收。
  红枣是陕北沿黄地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去年九月下旬以来的持续降雨给延安、榆林的农作物造成较大损失,影响最为严重的就是红枣,不少地区红枣大幅减产甚至绝收。记者在榆林市采访了解到,神木、佳县、清涧等9个红枣主产县全部受灾,黄河沿岸土石山区为主的红枣主产区159万亩红枣出现严重的裂果和腐烂现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亿元以上。
  而在内蒙古,一些盟市因乳品企业牛奶收购价过低、饲料大幅度涨价,农牧民“卖牛杀牛”之风越演越烈,使仅仅发展起来几年的奶牛养殖业陷入窘境。
  一些基层干部告诉记者,特色种植养殖户在整个特色产业生产链条中是最弱势的一环。特色农业风险大,一旦陷入困境,对农牧民积极性的挫伤是不可估量的,农牧民在抱怨市场的同时,也不再相信政府和龙头企业;而对于企业来讲,失去原材料来源,企业也就失去了生命线。
  
   特色产业隐忧重重
  
  除直接遭受“灭顶之灾”外,记者采访了解到,西部特色产业虽然具有比较优势,但发展过程中隐忧不少,如不采取措施,随时都有“崩盘”之虞。
  比如,苹果蠹蛾是世界上严重的蛀果害虫之一,繁殖速度很快。苹果蠹蛾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新疆、甘肃后,正沿着河西走廊迅速以每年几十公里的速度向陕西省等我国苹果优势产区逼近,形势十分严峻。对河西地区、甘肃中东部、陕西省乃至全国果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威胁。
  每年稳定种植葵花近100万亩的内蒙古五原县,是“全国葵花第一县”,前些年葵花产业发展气势如虹。以真心食品、金鹿油脂、鸿鼎农贸市场“三驾马车”为框架,形成了投入3亿元、产出13亿元、利税近亿元的葵花产业体系。然而由于历年种植面积过大,不能轮作倒茬,导致葵花病害发生严重,产品质量下降,2006年全市病虫害发病率占总播种面积的50%左右。受之影响,葵花品质严重退化,造成3亿斤产量积压近1/3,其中5000多万斤积压在农户手中。2006年不仅种葵花的农民赔了钱,经营葵花的人大多也赔了10万元至50万元不等。
  养殖业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在内蒙古乃至全国,收不到高质奶源的企业不肯提价,而收不回成本的奶农忍痛宰牛,甚至新生的母犊也被以几百元钱卖掉,这将影响奶牛业发展的后劲。全国约40%的奶牛养殖户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奶业正处在关键性阶段。
  鄂尔多斯市农牧业副局长王水云认为,西部特色产业之所以形成特色,是因为其经营完全根据自然和地理条件进行,对自然条件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微小的自然因素就会给农业的生产造成影响。同时西部地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加之我国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发展滞后,西部农民不具备利用现有的信息对未来事件进行预测、决策的条件,因而无法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生产。而盲目的生产使产品的品种、品质不适合市场的需求,这便会带来巨大风险。
  
  发展“避灾型”迫切
  
  采访中一些专家指出,西部地区是一个农牧业多灾的地区,十年九旱,还有低温霜冻、冰雹、暴雨、雪、干热风等,这些气象现象成灾后,往往伴生鼠灾、虫灾等,多灾并发每年都要使特色农牧业生产受到影响。因此,西部地区一定要采取措施扎紧特色产业发展的“篱笆墙”,当下发展“避灾型”特色产业刻不容缓。
  从重视灾后救灾转向灾前防御,提高避灾意识,把握自然规律,努力采取避灾措施防范灾害发生。要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特别是水利设施建设,把有限的水资源充分用好。
  从重视工程措施向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重转变。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积极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禁牧和休牧等非工程减灾措施,收到了明显成效。今后要认真总结经验,主要通过减灾管理、减灾公共政策的调整、减灾法律法规制订等非工程措施改善自然条件和环境的同时,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有效规避、减少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为特色农牧业产业化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从以政府救灾为主逐渐向政府救灾与实行农牧业灾害保险相结合转变。政府应根据基本国情确定一个农业保险的支持度,为农业保险部门提供优惠的资金筹集和税收政策,使农业保险补贴成为政府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以达到降低西部特色农业自然风险的目的。
  此外,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强农业信息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县乡两级信息服务网络,做好市场信息的预测、收集和发布工作,建立健全危机预警机制,使农牧民第一时间知晓市场动态,以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同时,企业农户要真正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让农牧民在种植和养殖中获益,从而保证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酒能助兴”,每逢节庆或喜聚,酒是不可或缺的配角,甚而有演绎成核心角色的能耐。这一文化现象在中西方是相同的。12月25日是西方的节日,过洋节就不可避免地喝“洋酒”助兴。而在有葡萄酒酿造传统和品饮习惯的国度里,葡萄酒中的快乐族群———起泡酒常是人们佳节“助兴”的首选。    泡泡酒的起源     起泡酒最早出现的年代和地方已不可考证。但人们知道的,三百多年前,香槟酒作为起泡酒的诞生、流行和兴旺,并成
期刊
2007年圣诞节期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库纳木博尔镇的居民被洪水困在家里。该地区共有十几家牧场的数百头牛被洪水冲走。该州初级产业部的干旱救助热线现在变成了洪灾救助热线,初级产业部正在统计损失。但是,当地许多人心里的欢愉却溢于言表,他们说:这雨水是上帝赐予他们最好的圣诞礼物,期待来年秋天会有一个好收成。   近一段时间新南威尔士州北部和昆士兰州,雨水断断续续没有停歇。日前倾盆大雨还横扫了澳大利亚东
期刊
近几年,国内一些大中城市的超市水果专柜,出现了一种色彩与品质都迥异与同族的热带果品——琼中绿橙。琼中绿橙来自拥有全国最大的绿橙生产基地、位于五指山腹地的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绿橙”商标在国家商标局成功注册,成为海南第一家以地理标志认证的商标,并被国家质检总局受理公示。    绿橙之果:琼中农业的现代象征    琼中地处亚热带,年均气温22.5℃,年降雨量高达2600多毫米,是海南岛雨水最
期刊
本刊讯 国家工商总局有关负责人日前透露,2008年食品安全监管将在巩固专项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完善和推进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两项制度”,强化专项执法检查,加强日常规范管理,全面提升监管水平,切实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今年,各地将加大完善和推进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两项制度”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制度具体内容,严格规范制度格式文本,确保可追溯、可操作和实效性,切实提高“两项制度”的规范化水平。同时,
期刊
2008年,中国粮食工作将把维护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切实保障粮油市场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  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3日在此间召开的全国粮食局长会议上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今年粮食工作要着力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保障粮油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同时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继续完善和健全体制机制。推进现
期刊
本刊讯 日前,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与记者见面会上表示,今年我国农机具购置补贴将在去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40亿元。  危朝安说,农机具购置补贴是我国实行的支农补贴中的一项重要补贴,我国的农业机械近几年的较快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去年,中央财政预算拿出12亿元作为农机具购置补贴;根据各个地方的情况,特别是农民的需要,年中、年末又增加了8亿元,总数达到了20亿元。但在今年,一方面农
期刊
本刊讯 订单农业很好地解决了广大农户最关心的农产品“卖难”问题,但是由于一些订单合同缺乏可行性和规范性,为日后纠纷埋下隐患。为避免由于订单农业不规范给农户或企业造成损失,全国首部订单农业合同文本指引近日在浙江正式发布。  一年来,浙江省工商部门共为农户或涉农企业制定、规范了403种订单合同文本,涉及种植业和养殖业两大类大部分农产品的品种,并从中收集筛选实际使用的13类159种农产品合同文本,编印了
期刊
丹诏大地梅飘香    “百花谁敢雪中开,梅花独领天下春”。严冬早春时节,素有“花魁”之称的梅花,傲霜斗雪、凌寒绽开、暗香浮动、冠领群芳。1月11日,由福建省委农办、省经贸委、农业厅、林业厅、文化厅、文联等单位和漳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诏安县人民政府承办的海峡两岸(诏安)首届青梅节暨书画艺术节在诏安县隆重举行。此次活动以“彰显特色、展现魅力、搭建平台、推动发展”为主题,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发挥诏安“中国青梅
期刊
今年,粮食问题的重要性近十年来再次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当前农业生产的特殊性,粮价不仅关乎百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甚至关乎经济全局。粮食能否稳定?粮食增收的难题如何破解?强基固本的农业该如何走?不少人认为,对于人多地少的中国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十分遥远。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其实并不遥远。十七大报告也曾明确提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期刊
遏制通胀,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着墨最多的话题,粮食问题,成为治理通胀的主要抓手。   但与2007年不同的是,战略已然微调。     “粮食战略工程”取代“粮食安全”     “粮食战略工程”的提法,取代了“粮食安全”,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字意转换背后,其基本实施战略亦有相应调整。   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粮食问题专家李国祥博士认为,这个提法说明国家将把粮食问题纳入系统工程考虑,更具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