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必“糖友”们对胰岛素都不陌生。作为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一直默默为维持身体葡萄糖水平稳定而辛勤工作。胰岛素分泌过少或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可导致血糖升高。100年前,两位加拿大青年学者发现了胰岛素,开辟了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新纪元。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必须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来维持生命;很多2型或者其他类型糖尿病患者在很多时候也需要胰岛素治疗。
到目前为止,胰岛素的主要使用方式仍然是注射。除少数情况(如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外,皮下注射胰岛素都可以由患者自己完成。那么,如何正确注射呢?
不同种类的胰岛素,可选择的注射部位不尽相同。因此,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首先要了解自己使用的胰岛素种类。
根据作用时间,胰岛素可分为5种类型:超短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常规)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包括长效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包括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其中,预混胰岛素包括短效和中效的混合、短效和长效的混合(如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等。
胰岛素的注射装置包括胰岛素专用注射器、胰岛素注射笔、胰岛素泵、无针注射器等。无论选择哪种注射装置,注射部位都应选取皮下脂肪丰富的部位,主要包括上臂外侧、腹部(脐周2.5厘米以内的范围除外)、臀部、大腿外侧。胰岛素注射在不同部位,吸收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腹部、上臂外侧、大腿外侧、臀部。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时,应根据皮下脂肪厚度、胰岛素种类及活动情况等灵活选择注射部位。如果皮下脂肪较薄,注射时应用两到三指轻轻捏起皮肤。
● 通常可优先选择腹部,因为腹部的皮下脂肪较厚,在此部位注射可以减少注射至肌肉层的危险,且吸收快,较少受肌肉活动或运动的影响,也方便“糖友”们自己操作。
● 餐前使用的速效或短效胰岛素需要迅速起效,宜注射在腹部。
● 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可注射在腹部,也可选择在上臂外侧、大腿外侧或臀部注射。
● 如果注射后要运动,应避免选择上臂外侧、大腿外侧,以防胰岛素吸收过快导致胰岛素作用时间缩短、影响血糖控制。
3.选择合适的针头,一次性使用
为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胰岛素注射笔、笔芯、瓶装胰岛素及注射针头均不能共享,应专人专用。
目前市售针头的长度为4~8毫米,宜尽量选择较短、较细的针头。4毫米长的针头可垂直刺入皮肤进入皮下组织,肌肉(或皮内)注射的风险极小,被视为最安全的注射笔用针头。幼童(6岁及以下)和非常瘦的成人即使使用4毫米针头,也应“捏皮”操作,垂直进针;其他人群使用4毫米针头注射时,无须“捏皮”。此外,“糖友”也可使用无针注射器。
针头必须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会造成针尖变形(增加后续注射引起的疼痛),甚至部分针尖折断在体内,通常肉眼难以发现。注射后,应立即将针头旋下,不能继续留在注射笔上,因为那样会使空气(或其他污染物)进入笔芯或导致药液从针头漏出,可能影响剂量的准确性。
需要提醒的是,胰岛素和注射针头都应保存在儿童不容易拿取的地方。注射后,针头不要随意丢弃或与生活垃圾混放,否则不仅可能误伤儿童、环卫工人及其他人群,还可能造成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可以将废弃针头放在一次性锐器盒中,定期丢弃或送到医院进行统一回收和处理。
不能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要做到有计划地轮换注射部位。部位的轮换包括“大轮换”和“小轮换”。
“大轮换”是指不同注射部位之间的轮换,比如:第一针注射在上臂外侧,接下来可以依次注射在腹部、臀部、大腿外侧,然后再轮换至上臂外侧。
“小轮换”是指同一注射部位的不同注射点之间应至少间隔2厘米,在同一注射点再次注射的时间间隔应超过1个月。
有计划的轮换可以防止注射点出现皮下脂肪增生或硬结,避免影响胰岛素吸收,有利于血糖控制达标。
● 注射前应检查注射部位,避开炎症、硬结、破损的皮肤部位,以免影响胰岛素吸收。
● 有助于减轻注射疼痛的窍门:将胰岛素从冰箱中取出后,在室温下复温至少30分钟,然后再注射;使用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后,待酒精彻底挥发后再注射;避免在体毛根部注射;选用较细、长度较短的注射针头;每次使用新的针头。
胰岛素不是一次用完的,妥善保存十分重要。若温度过高,可使胰岛素活性降低;若温度过低,可导致胰岛素被破坏。“糖友”可以记住两个数字: 2和8。已开封的胰岛素应在28℃以下的室内环境中保存,并避免阳光直射;未开封的胰岛素应在2~8℃的冰箱中冷藏保存,千万不要将其放入冷冻室。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对胰岛素的保存须特别注意。比如:乘坐飞机时,胰岛素应随身携带,不宜托运;若携带未开封的胰岛素外出,且外出时间较长,可使用便携冰盒保存;遇到炎热或寒冷天气,应注意胰岛素的放置位置,避免其温度过高或过低。
曾天舒
到目前为止,胰岛素的主要使用方式仍然是注射。除少数情况(如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外,皮下注射胰岛素都可以由患者自己完成。那么,如何正确注射呢?
1.知晓胰岛素的种类
不同种类的胰岛素,可选择的注射部位不尽相同。因此,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首先要了解自己使用的胰岛素种类。
根据作用时间,胰岛素可分为5种类型:超短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常规)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包括长效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包括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其中,预混胰岛素包括短效和中效的混合、短效和长效的混合(如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等。
常用胰岛素的种类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胰岛素的注射装置包括胰岛素专用注射器、胰岛素注射笔、胰岛素泵、无针注射器等。无论选择哪种注射装置,注射部位都应选取皮下脂肪丰富的部位,主要包括上臂外侧、腹部(脐周2.5厘米以内的范围除外)、臀部、大腿外侧。胰岛素注射在不同部位,吸收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腹部、上臂外侧、大腿外侧、臀部。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时,应根据皮下脂肪厚度、胰岛素种类及活动情况等灵活选择注射部位。如果皮下脂肪较薄,注射时应用两到三指轻轻捏起皮肤。
● 通常可优先选择腹部,因为腹部的皮下脂肪较厚,在此部位注射可以减少注射至肌肉层的危险,且吸收快,较少受肌肉活动或运动的影响,也方便“糖友”们自己操作。
● 餐前使用的速效或短效胰岛素需要迅速起效,宜注射在腹部。
● 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可注射在腹部,也可选择在上臂外侧、大腿外侧或臀部注射。
● 如果注射后要运动,应避免选择上臂外侧、大腿外侧,以防胰岛素吸收过快导致胰岛素作用时间缩短、影响血糖控制。
3.选择合适的针头,一次性使用
为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胰岛素注射笔、笔芯、瓶装胰岛素及注射针头均不能共享,应专人专用。
目前市售针头的长度为4~8毫米,宜尽量选择较短、较细的针头。4毫米长的针头可垂直刺入皮肤进入皮下组织,肌肉(或皮内)注射的风险极小,被视为最安全的注射笔用针头。幼童(6岁及以下)和非常瘦的成人即使使用4毫米针头,也应“捏皮”操作,垂直进针;其他人群使用4毫米针头注射时,无须“捏皮”。此外,“糖友”也可使用无针注射器。
针头必须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会造成针尖变形(增加后续注射引起的疼痛),甚至部分针尖折断在体内,通常肉眼难以发现。注射后,应立即将针头旋下,不能继续留在注射笔上,因为那样会使空气(或其他污染物)进入笔芯或导致药液从针头漏出,可能影响剂量的准确性。
需要提醒的是,胰岛素和注射针头都应保存在儿童不容易拿取的地方。注射后,针头不要随意丢弃或与生活垃圾混放,否则不仅可能误伤儿童、环卫工人及其他人群,还可能造成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可以将废弃针头放在一次性锐器盒中,定期丢弃或送到医院进行统一回收和处理。
4.有計划地轮换注射部位
不能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要做到有计划地轮换注射部位。部位的轮换包括“大轮换”和“小轮换”。
“大轮换”是指不同注射部位之间的轮换,比如:第一针注射在上臂外侧,接下来可以依次注射在腹部、臀部、大腿外侧,然后再轮换至上臂外侧。
“小轮换”是指同一注射部位的不同注射点之间应至少间隔2厘米,在同一注射点再次注射的时间间隔应超过1个月。
有计划的轮换可以防止注射点出现皮下脂肪增生或硬结,避免影响胰岛素吸收,有利于血糖控制达标。
5.学会注射小技巧
● 注射前应检查注射部位,避开炎症、硬结、破损的皮肤部位,以免影响胰岛素吸收。
● 有助于减轻注射疼痛的窍门:将胰岛素从冰箱中取出后,在室温下复温至少30分钟,然后再注射;使用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后,待酒精彻底挥发后再注射;避免在体毛根部注射;选用较细、长度较短的注射针头;每次使用新的针头。
小贴士:正确保存胰岛素
胰岛素不是一次用完的,妥善保存十分重要。若温度过高,可使胰岛素活性降低;若温度过低,可导致胰岛素被破坏。“糖友”可以记住两个数字: 2和8。已开封的胰岛素应在28℃以下的室内环境中保存,并避免阳光直射;未开封的胰岛素应在2~8℃的冰箱中冷藏保存,千万不要将其放入冷冻室。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对胰岛素的保存须特别注意。比如:乘坐飞机时,胰岛素应随身携带,不宜托运;若携带未开封的胰岛素外出,且外出时间较长,可使用便携冰盒保存;遇到炎热或寒冷天气,应注意胰岛素的放置位置,避免其温度过高或过低。
曾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