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堂和地狱,颠峰和低谷,王子和贫儿,至美和至丑,爱人和仇人……
这些两极词,都适合王尔德。适合这个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著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家、艺术家、童话家,适合这个被同性恋拖入地狱的殉道者。
王尔德的一生就像他的童话《快乐王子》里的王子一样,先是宝石金银镶嵌的高贵,后是落入阴沟里的低微。
我不知道这世上还有哪位艺术家如王尔德的一生从天堂到地狱从王子到贫儿,这样急速地跌落?
但我知道,似乎完美的人生,不值得记忆、回味与感慨,所以,上天一定要让天才的一生,既有让人惊呼的辉煌,又让人揪心的疼痛!莫扎特是一例,兰波是一例,王尔德又是一例!
而王尔德这一例的两极对比则是格外鲜明!
王尔德说他的人生有两大转折点,第一转折点,是父亲送他到牛津,第二转折点,是社会送他进监狱。
的确,第一转折点,是王尔德辉煌人生的起点。他的古典文学获得第一名,诗歌也获得了大奖。得奖诗作由牛津大学出资付梓,成为他第一本出版的作品。这部诗歌作品成功地拉开了他辉煌文学生涯的序幕。然后是从牛津到伦敦,王尔德这位“唯美主义教授”倡导了19世纪英国的唯美主义艺术——从谈吐到衣着、从诗歌到童话、再到戏剧、小说,他的“为艺术而艺术”渗透了他的生活、艺术。他对待生活与艺术的唯美态度,近于偏执。据前俄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的描述,王尔德亲自指导伦敦的裁缝为他寓所附近的乞丐做了一身美观、昂贵的乞丐服。以免乞丐败坏他的审美趣味。王尔德认为“即便贫穷也应该优美”。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何王尔德的童话那么优美?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的童话里始终有一种高贵的至美!
“诸神几乎给了我一切。天赋、名望、地位、才华、气概。我让艺术成为一门哲学,让哲学成为一门艺术;我的所言所行,无不使人惊叹”。
这是王尔德对自己人生巅峰时期的总结。
然而,神的惩罚却随着一位天使与恶魔双重身份的同性爱人的到来降临了。
先锋、前卫的王尔德无限风光,他在那些门徒般的青年才俊的簇拥中,过着放荡形骸的生活。放荡形骸,一度在王尔德的艺术标准里也是唯美的或拥有唯美的必要手段。就像他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主人公格雷追求的那样——永存的美貌与青春以出卖的灵魂为代价。当然,王尔德后来的唯美与高贵,不是以灵魂的堕落为代价,而是以他的同性爱人波西的父亲把他告进监狱里为代价的,以他的名誉、地位、财富、家庭的失去为代价的。王尔德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毫无预兆地到来了。但是两年的监狱生活和他余生的落寞与赤贫,只是使王尔德从艺术家的阴柔走向了宗教美学的彻悟,却未曾夺尽他骨子里的唯美与高贵。
这正如王尔德自己说的那样:“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这在阴沟里仰望星空的人,就是高贵之人!
道林·格雷在爱情面前彻悟——“享乐并不是幸福,有些东西的珍贵在于它的消逝!
王尔德在《自深深处》里彻悟——“神是奇怪的。他们不但借助我们的恶来惩罚我们,也利用我们内心的美好、善良、慈悲、关爱,来毁灭我们。”然而王尔德对他至爱的,从未后悔过!这不能不说不是一种绝对的唯美与高贵!
王尔德在监狱里写给波西的长信《自深深处》虽然有控诉、有责怪,但从无后悔。——就像王尔德本人认为的那样“同性恋是高贵的。同性恋也是发现美,实现艺术的一种方式!”一百多年以来,王尔德已经成为同性恋文化的偶像。
“为了我自己,我别无选择,只得爱你。”
与其说这是爱的宿命,不如说这是王尔德艺术的宿命!
王尔德长眠的拉雪兹公墓,他的墓碑上,每日都会新添大大小小的深深浅浅的红唇印,像永不凋谢的玫瑰!
“美在任何时代,永远都不会缺少真正的爱慕者。”
王尔德一定泉下有知:他早已成为唯美的化身。
追随他的罗比是知道的!不知道的是他又爱又恨的“缺乏想象力”的波西!
崇拜王尔德的人也是知道的——他做了很多那个时代的人不能做的事,爱了很多人们不能爱的人!
曾经的漫骂与唾弃是一种反向的证明,就像后来的鲜花与唇印是一种不朽的证明一样。
这些两极词,都适合王尔德。适合这个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著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家、艺术家、童话家,适合这个被同性恋拖入地狱的殉道者。
王尔德的一生就像他的童话《快乐王子》里的王子一样,先是宝石金银镶嵌的高贵,后是落入阴沟里的低微。
我不知道这世上还有哪位艺术家如王尔德的一生从天堂到地狱从王子到贫儿,这样急速地跌落?
但我知道,似乎完美的人生,不值得记忆、回味与感慨,所以,上天一定要让天才的一生,既有让人惊呼的辉煌,又让人揪心的疼痛!莫扎特是一例,兰波是一例,王尔德又是一例!
而王尔德这一例的两极对比则是格外鲜明!
王尔德说他的人生有两大转折点,第一转折点,是父亲送他到牛津,第二转折点,是社会送他进监狱。
的确,第一转折点,是王尔德辉煌人生的起点。他的古典文学获得第一名,诗歌也获得了大奖。得奖诗作由牛津大学出资付梓,成为他第一本出版的作品。这部诗歌作品成功地拉开了他辉煌文学生涯的序幕。然后是从牛津到伦敦,王尔德这位“唯美主义教授”倡导了19世纪英国的唯美主义艺术——从谈吐到衣着、从诗歌到童话、再到戏剧、小说,他的“为艺术而艺术”渗透了他的生活、艺术。他对待生活与艺术的唯美态度,近于偏执。据前俄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的描述,王尔德亲自指导伦敦的裁缝为他寓所附近的乞丐做了一身美观、昂贵的乞丐服。以免乞丐败坏他的审美趣味。王尔德认为“即便贫穷也应该优美”。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何王尔德的童话那么优美?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的童话里始终有一种高贵的至美!
“诸神几乎给了我一切。天赋、名望、地位、才华、气概。我让艺术成为一门哲学,让哲学成为一门艺术;我的所言所行,无不使人惊叹”。
这是王尔德对自己人生巅峰时期的总结。
然而,神的惩罚却随着一位天使与恶魔双重身份的同性爱人的到来降临了。
先锋、前卫的王尔德无限风光,他在那些门徒般的青年才俊的簇拥中,过着放荡形骸的生活。放荡形骸,一度在王尔德的艺术标准里也是唯美的或拥有唯美的必要手段。就像他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主人公格雷追求的那样——永存的美貌与青春以出卖的灵魂为代价。当然,王尔德后来的唯美与高贵,不是以灵魂的堕落为代价,而是以他的同性爱人波西的父亲把他告进监狱里为代价的,以他的名誉、地位、财富、家庭的失去为代价的。王尔德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毫无预兆地到来了。但是两年的监狱生活和他余生的落寞与赤贫,只是使王尔德从艺术家的阴柔走向了宗教美学的彻悟,却未曾夺尽他骨子里的唯美与高贵。
这正如王尔德自己说的那样:“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这在阴沟里仰望星空的人,就是高贵之人!
道林·格雷在爱情面前彻悟——“享乐并不是幸福,有些东西的珍贵在于它的消逝!
王尔德在《自深深处》里彻悟——“神是奇怪的。他们不但借助我们的恶来惩罚我们,也利用我们内心的美好、善良、慈悲、关爱,来毁灭我们。”然而王尔德对他至爱的,从未后悔过!这不能不说不是一种绝对的唯美与高贵!
王尔德在监狱里写给波西的长信《自深深处》虽然有控诉、有责怪,但从无后悔。——就像王尔德本人认为的那样“同性恋是高贵的。同性恋也是发现美,实现艺术的一种方式!”一百多年以来,王尔德已经成为同性恋文化的偶像。
“为了我自己,我别无选择,只得爱你。”
与其说这是爱的宿命,不如说这是王尔德艺术的宿命!
王尔德长眠的拉雪兹公墓,他的墓碑上,每日都会新添大大小小的深深浅浅的红唇印,像永不凋谢的玫瑰!
“美在任何时代,永远都不会缺少真正的爱慕者。”
王尔德一定泉下有知:他早已成为唯美的化身。
追随他的罗比是知道的!不知道的是他又爱又恨的“缺乏想象力”的波西!
崇拜王尔德的人也是知道的——他做了很多那个时代的人不能做的事,爱了很多人们不能爱的人!
曾经的漫骂与唾弃是一种反向的证明,就像后来的鲜花与唇印是一种不朽的证明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