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成绩很重要,是决定考生是否能被心仪高校录取的基础和关键,志愿填报也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考生是否能利用自己的分数进入一所满意的大学和专业,有的考生填报志愿时心存侥幸,去冲那些自己分数没有较大优势的院校或专业,有人“运气”比较好被录取则认为自己是“险中取胜”,但大多数的考生却是失望而归,志愿填报不但决定了考生未来四年就读哪个专业,还有可能决定了考生日后的发展发向,所以,志愿填报,还是应把“稳”字置于首位。
“稳”字当头,有利于考生利益最大化
所谓“稳”字当头,并不是要考生过于保守,仅仅去填报那些历年来录取分与省控线差值都低于自己高考成绩与省控线差值很多的院校或专业,而是希望考生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要么只参考目标院校前一年的调档线,要么只参考年的院校或专业分数来填志愿,要么盲目冲高分数比自己高考成绩高一大截的院校或专业。因为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往往忽视了这种方式带来的许多危害。
首先是无法投档到自己满意的高校。以平行志愿为例,虽然考生的几所院校志愿都是第一志愿,但如果考生盲目冲高,不在院校之间拉开梯度,可能因为几所院校的调档线相差不大而不能被投进任何一所院校。如果是梯度志愿则风险更大,一旦不能被第一志愿录取,虽然自己分数比第二志愿院校和专业的分数高出许多,也会因为所填院校在第一志愿满额而投不进去。
其次,无法选择自己满意的专业。很多抱着侥幸心理的考生,虽然成绩小心翼翼地踩着调档线投进院校,但在分专业录取时,却因为没有分数优势而节节败退。如果选择服从调剂,可能被调剂到一个自己末填报的专业,如果连服从调剂都没选择,那只能品尝退档的苦果。
再次,不利于考生长远发展。报着侥幸心理的考生,功利心比较强,并未充分地分析自己就盲目选择。由于低分进入无法选择专业,被调剂的专业不一定让考生感兴趣,学习起来则索然无味,从这个角度讲,对考生长远发展不利。
看了侥幸填报志愿的种种危害后,因此,提醒考生,填报志愿不能心怀侥幸冲高,而要按照院校所有专业的平均分及其他相关因素综合分析,稳妥地选择志愿。虽然稳妥地填报志愿,不一定能让你就读到最好的大学或专业,但最起码是最适合你的大学和专业。
不同志愿填报模式的“稳”招
目前志愿填报有考前估分填志愿、考后估分填志愿和考后知分填志愿三种形式,不同志愿填报形式的考生该怎么做到“稳”呢?
对于考前填报志愿的北京、上海考生在给自己定位时要留有余地,在填报志愿、选择学校时不仅要参考自己的几次模拟考试成绩“大排行”的位次,同时还需考虑自己考试时的状态和心理、身体状况。因为填报志愿一般在五月中旬,距离六月七、八号的高考还有二十多天,给自己定位时要把这一因素考虑在內。
对于估分填报志愿齣考生,在给自己估分定位时要留有一个变动的分数区间。墳报志愿时,不能仅凭估分上限来填报志愿,而应当估一个最高分和估一个最低分,然后取二者之间印平均分。同时还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性格外向或者自己感觉考的比较好的考生,受情绪影响往往容易将自己的分数估计过高。
对于知分填报志愿的考生而言,则要综合参考自己的分数位于哪一个分数段内,如果是平行志愿的省(区市),还要转化为相应的位次。这个时候考生要特别注意头脑不能发热,要保持清醒。自己有知分的优势,其他考生同样也有知分的优势,如果仅凭分数填报志愿,选择学校,极易造成“撞车”“扎堆”。“考后知分填志愿,思维发散是关键”,不能仅凭一年分数来定学校,而要将所选学校近几年的分数综合起来看,不能按所选院校最低分填志愿,而要按平均分填志愿。在填报志愿时要根据考生自身的兴趣和潜能来选择专业,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撞车”,达到求稳。
同时,在填报志愿时,还要综合参考其他的因素。比如不要过度限制院校所在地域,非北京、上海不去;不要仅填报一两所院校或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等。
高考志愿是考生就自己喜欢就读的学校和专业按规定的形式向招生部门和招生院校所表述的一种个人意愿,理应由考生自己做主,但由千考生的阅历和社会经验不足,在填报志愿时应当听取家长和教师的参考意见,不能固执己见、心存侥幸,以免带来苦果。
(编校 孔惠楠)
“稳”字当头,有利于考生利益最大化
所谓“稳”字当头,并不是要考生过于保守,仅仅去填报那些历年来录取分与省控线差值都低于自己高考成绩与省控线差值很多的院校或专业,而是希望考生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要么只参考目标院校前一年的调档线,要么只参考年的院校或专业分数来填志愿,要么盲目冲高分数比自己高考成绩高一大截的院校或专业。因为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往往忽视了这种方式带来的许多危害。
首先是无法投档到自己满意的高校。以平行志愿为例,虽然考生的几所院校志愿都是第一志愿,但如果考生盲目冲高,不在院校之间拉开梯度,可能因为几所院校的调档线相差不大而不能被投进任何一所院校。如果是梯度志愿则风险更大,一旦不能被第一志愿录取,虽然自己分数比第二志愿院校和专业的分数高出许多,也会因为所填院校在第一志愿满额而投不进去。
其次,无法选择自己满意的专业。很多抱着侥幸心理的考生,虽然成绩小心翼翼地踩着调档线投进院校,但在分专业录取时,却因为没有分数优势而节节败退。如果选择服从调剂,可能被调剂到一个自己末填报的专业,如果连服从调剂都没选择,那只能品尝退档的苦果。
再次,不利于考生长远发展。报着侥幸心理的考生,功利心比较强,并未充分地分析自己就盲目选择。由于低分进入无法选择专业,被调剂的专业不一定让考生感兴趣,学习起来则索然无味,从这个角度讲,对考生长远发展不利。
看了侥幸填报志愿的种种危害后,因此,提醒考生,填报志愿不能心怀侥幸冲高,而要按照院校所有专业的平均分及其他相关因素综合分析,稳妥地选择志愿。虽然稳妥地填报志愿,不一定能让你就读到最好的大学或专业,但最起码是最适合你的大学和专业。
不同志愿填报模式的“稳”招
目前志愿填报有考前估分填志愿、考后估分填志愿和考后知分填志愿三种形式,不同志愿填报形式的考生该怎么做到“稳”呢?
对于考前填报志愿的北京、上海考生在给自己定位时要留有余地,在填报志愿、选择学校时不仅要参考自己的几次模拟考试成绩“大排行”的位次,同时还需考虑自己考试时的状态和心理、身体状况。因为填报志愿一般在五月中旬,距离六月七、八号的高考还有二十多天,给自己定位时要把这一因素考虑在內。
对于估分填报志愿齣考生,在给自己估分定位时要留有一个变动的分数区间。墳报志愿时,不能仅凭估分上限来填报志愿,而应当估一个最高分和估一个最低分,然后取二者之间印平均分。同时还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性格外向或者自己感觉考的比较好的考生,受情绪影响往往容易将自己的分数估计过高。
对于知分填报志愿的考生而言,则要综合参考自己的分数位于哪一个分数段内,如果是平行志愿的省(区市),还要转化为相应的位次。这个时候考生要特别注意头脑不能发热,要保持清醒。自己有知分的优势,其他考生同样也有知分的优势,如果仅凭分数填报志愿,选择学校,极易造成“撞车”“扎堆”。“考后知分填志愿,思维发散是关键”,不能仅凭一年分数来定学校,而要将所选学校近几年的分数综合起来看,不能按所选院校最低分填志愿,而要按平均分填志愿。在填报志愿时要根据考生自身的兴趣和潜能来选择专业,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撞车”,达到求稳。
同时,在填报志愿时,还要综合参考其他的因素。比如不要过度限制院校所在地域,非北京、上海不去;不要仅填报一两所院校或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等。
高考志愿是考生就自己喜欢就读的学校和专业按规定的形式向招生部门和招生院校所表述的一种个人意愿,理应由考生自己做主,但由千考生的阅历和社会经验不足,在填报志愿时应当听取家长和教师的参考意见,不能固执己见、心存侥幸,以免带来苦果。
(编校 孔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