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汉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对高中阶段学生应该具有的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是:能够顺利阅读略加改动、无关键性生词和新语法点、内容及篇幅同课文类似的一般性文章,速度不低于150字/分钟,理解准确率为90%以上,能够阅读一般性科普文章和新闻报道。有相当的跳越障碍、查寻所需信息、了解内容梗概的能力。并能通过大量的泛读,自然地吸收一定数量的、由已学过的语素组成的新词语。阅读理解包括对字、词、段落、篇章的理解能力。阅读是获取知识、了解新信息的重要途径。那么,在高中汉语教学过程中怎样对民族学生进行汉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呢?
一、以学生为主体,提高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
我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汉语知识。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
我经常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民族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每周开展一次汉语阅读分享课,让民族学生交流阅读中的收获;平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民族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民族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开展实践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为使民族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班上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如“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谈谈读后感”“故事大王比赛”“小博士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反馈民族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且能提高民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充分利用学习园地展出民族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民族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⒊发挥故事的魅力让民族学生主动去阅读。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民族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我声情并茂,娓娓宣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情感交跌时,我告诉学生: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在阅读技能训练中,应分阶段有针对性地从以下几个方面,给高中民族学生系统地阅读技巧方法上的指导。
1、学会精读和泛读。
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精读一般都按“整体感知→局部分析→整体综合”这三个逻辑步骤训练学生精读,如:查检、参考、圈点、批注等。针对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泛读是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另外,我紧密结合汉语课本的实际内容、学习的要求,适当提出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帮助他们深刻领会课本知识,同时对民族学生的理科学习也发挥了辅助作用。
2 巧抓重点词句,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1)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不能对所谓的重点词句加以单一、孤立的分析、讲解,或者简单地一股脑儿地对字、词、句面面俱到地“肢解”,而是保存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和意境完美性。以读促解,以读悟法,以读动情。如我在《游山西村》教学中,为指导学生读好“丰年留客足鸡豚”里的足一词。 让学生理解“足”的含义,而且让学生对“足”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起到“一石数鸟”的效果。
(2)抓住中心句,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高中汉语课文中,某个词语或句子就是贯穿全文的中心点,仔细思考,全文处处与之紧密相连。如果抓住这些中心词句进行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例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 抓住“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课文写风景优美的段落有哪些?写物产丰富的段落是哪几段?优美的风景体现在哪些景物上?丰富的物产又是什么?通过理解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初步懂得整篇课文是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两个词来写,用了总分的叙述方式,以下的内容都是这两个词的具体化和形象化。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无疑起了先导作用。
(3)抓住过渡句或关键词,指导学生掌握课文框架。
抓过渡句。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阅读教学中突出过渡句的教学,能帮助学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如《赵州桥》一文的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既总结了上文,又开启下文,像一座桥梁,使课文的前后部分自然、连贯地衔接,并使课文的结构清晰、明了地展现在小读者面前。
抓关键词。有些课文中能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眼。凭借这个词眼,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就会让学生对文本留下完整的印象。《飞夺泸定桥》一课,抓住课题中“飞夺”一词,这一关键词语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提示了课文的分段思路。教学时,我紧紧抓住“飞夺”这个关键词语来教,仅30多分钟就教完了全文,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课文思路,又明确了课文中心,掌握了重点词语,真是一举多得。剩下来的时间,便进行片断练习。这样紧扣关键词教全篇,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突出重点,思路清晰,整体感强,学生学了印象更深刻。
总之,我们要认识少数民族汉语言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提高阅读意识,强化阅读训练,既要注意阅读的数量,又要注意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通过长期大量的阅读,一定能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提高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
我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汉语知识。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
我经常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民族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每周开展一次汉语阅读分享课,让民族学生交流阅读中的收获;平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民族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民族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开展实践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为使民族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班上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如“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谈谈读后感”“故事大王比赛”“小博士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反馈民族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且能提高民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充分利用学习园地展出民族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民族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⒊发挥故事的魅力让民族学生主动去阅读。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民族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我声情并茂,娓娓宣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情感交跌时,我告诉学生: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在阅读技能训练中,应分阶段有针对性地从以下几个方面,给高中民族学生系统地阅读技巧方法上的指导。
1、学会精读和泛读。
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精读一般都按“整体感知→局部分析→整体综合”这三个逻辑步骤训练学生精读,如:查检、参考、圈点、批注等。针对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泛读是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另外,我紧密结合汉语课本的实际内容、学习的要求,适当提出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帮助他们深刻领会课本知识,同时对民族学生的理科学习也发挥了辅助作用。
2 巧抓重点词句,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1)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不能对所谓的重点词句加以单一、孤立的分析、讲解,或者简单地一股脑儿地对字、词、句面面俱到地“肢解”,而是保存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和意境完美性。以读促解,以读悟法,以读动情。如我在《游山西村》教学中,为指导学生读好“丰年留客足鸡豚”里的足一词。 让学生理解“足”的含义,而且让学生对“足”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起到“一石数鸟”的效果。
(2)抓住中心句,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高中汉语课文中,某个词语或句子就是贯穿全文的中心点,仔细思考,全文处处与之紧密相连。如果抓住这些中心词句进行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例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 抓住“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课文写风景优美的段落有哪些?写物产丰富的段落是哪几段?优美的风景体现在哪些景物上?丰富的物产又是什么?通过理解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初步懂得整篇课文是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两个词来写,用了总分的叙述方式,以下的内容都是这两个词的具体化和形象化。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无疑起了先导作用。
(3)抓住过渡句或关键词,指导学生掌握课文框架。
抓过渡句。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阅读教学中突出过渡句的教学,能帮助学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如《赵州桥》一文的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既总结了上文,又开启下文,像一座桥梁,使课文的前后部分自然、连贯地衔接,并使课文的结构清晰、明了地展现在小读者面前。
抓关键词。有些课文中能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眼。凭借这个词眼,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就会让学生对文本留下完整的印象。《飞夺泸定桥》一课,抓住课题中“飞夺”一词,这一关键词语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提示了课文的分段思路。教学时,我紧紧抓住“飞夺”这个关键词语来教,仅30多分钟就教完了全文,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课文思路,又明确了课文中心,掌握了重点词语,真是一举多得。剩下来的时间,便进行片断练习。这样紧扣关键词教全篇,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突出重点,思路清晰,整体感强,学生学了印象更深刻。
总之,我们要认识少数民族汉语言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提高阅读意识,强化阅读训练,既要注意阅读的数量,又要注意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通过长期大量的阅读,一定能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