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怎样培养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70533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就数学学科自身而言,它有自身的逻辑严密性,知识的系统性、抽象性、逻辑性、科学性都比较强,数学知识必须在学生的头脑中经过学生周密细致的思考,与已有的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同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学生才能较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即使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也离不开学生的自学。离开了学生的自学、思考,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死板的,零星的,学生不会应用。这与没学没什么两样。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 新课改 数学 自学能力 培养
  
  1.重视课前预习,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学习无非是“预习——听课——作业(或实验)——复习——考试”,不少同学课前不预习,上课被动地听老师讲课,机械地学习,难以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新知识,认识新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就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认识,全面掌握新知识,从而提高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同时,预习还可以搞清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产生渴望解决这些疑难的动机,带着问题学习就会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从而提高听课效率。有些老师认为,学生课前预习了,对新课了解了,在上课学习时就没有新鲜感、新奇感,学生就不会认真听讲。其实,我们权衡一下利弊,不难看出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关键是要指导好学生怎样预习,把预习落在实处。
  在预习过程,需要学生主动地运用学过的知识、方法去分析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并在此过程中,认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差别,增大思维量,锻炼自己把知识进行比较、归纳、综合的能力。因此,在预习中,学生一定要自己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找出要学的新知识与他们已有的哪些知识联系紧密,把握住要学的新知识的重点、难点及关键,应该怎样去理解。经过长期的预习训练,就会加快阅读的速度,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的能力。
  
  2.加强自学中读书与思考的指导。自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是读书与思考,而且阅读是自学的核心。在自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读书与思考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死读书,读死书,不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内部消化,不把读得的知识与原有的旧知识进行比较、归纳、综合、整理,就不能较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读书学习离不开思考,自学更离不开思考。“学而不思则罔”,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就必须有思考。自学中的思考首先是归纳性思考,即把学得的知识按知识间固有的逻辑线索,整理归纳,分清知识的“主干”和“分枝”,准确地把握知识的联系,进行联系性思考,考虑每个概念、定理间的关系,抓住新旧知识问的联系,使新知识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
  
  3.系统化地整理知识是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面。把知识系统化,是正确识记、保持记忆的重要手段。学生只有不断地将新获取的零碎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将其系统化、条理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才能促进知识的巩固、存储和,应用,所以,系统化地整理数学知识也是一种必备的能力。
  3.1 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数学知识由于其自身的系统性,所以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息息相关,掌握各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是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条件。
  首先指导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反复思考领会的基础上,理清各知识点的展开顺序,把这一顺序画出,用“一”表示知识的展开顺序图。在整理知识的展开顺序后,引导学生对每一个概念深入研究,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并把它与其相邻近的概念、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其在整体结构中所处的地位,相互问的因果关系、从属关系,从而整理出单元知识系统。
  3.2 掌握知识问的纵横联系。数学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时,要根据需要或可能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专题进行知识和方法的系统整理。整理的方法一般是以某一专题为线索展开,把分散在每个章节中的知识串起来,理出数学知识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应用,而且可以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了‘二次根式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把a、|a|、(a≥O)等有关非负数知识串联成以串,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学习了圆幂定理后,就可以让学生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相交弦定理及切割线定理等结合起来,总结出分析证明成比例线段的一般思路,使学生在证明比例线段时知道从何入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不断总结探索。学会总结就是要学会做单元总结、企章总结、学期总结、专题总结,把已学的数学知识、思想:疗法条理化、系统化,并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学会探索就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方法、思维方式为基础,在阅读新内容前抓住课题,按.照数学知识的结构特点和内在逻辑的发展趋势进行创造性探索,并对探索成果进行系统概括,然后再通过阅读课文,交流讨论,进行补充和深化。
  学生只有通过总结,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理解情况、熟练程度,有的放张地进行查漏补缺,亡羊补牢,把知识掌握得更全面、更圆满。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进行积极地创造性思维,大胆地猜测,进一步探索,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对探索结果.进行补充深化,自己发现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追球的最高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 教案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时间、方案、步骤、教材的组织等等。它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对教学作用极大,历来被人们所重视。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就如打仗无作战计划、表演无剧本一样,最终必将影响教学效果。中学地理教师备课、上课与批阅作业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往往是环环相扣、亦步亦趋,而教案备写则是第一步。  【关键词】 地理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英语教学己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任何语言教学都应把学习者个人看作足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分析和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力求达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效统一。    1.质疑导读——教师“精讲”体现“主导”。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巧设疑问,最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定向—
期刊
【摘要】 本文围绕宪法保障人权、限制政府权力这一功能,由此产生宪法的价值取向、正当性问题和实现宪法的辅助性工具手段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宪法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宪法基本原则 价值性原则 辅助性原则    原则,是可以作为众多法律规则之基础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或准则;基本原则,即是具有普遍性、根本性的准则;宪法基本原则,则指贯穿于宪法规范之中,指导宪法规范的制定、修改及其实施的依据、基本准
期刊
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因此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特别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对代数中理论性很强的函数等内容理解不透,而学习立体几何所需的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又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起来,这就使一些初中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同学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以下就怎样让学生学好高中数学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1.首先要改变观念。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中三年级,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使
期刊
【摘要】 主体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是指人作为活动的主体的本质属性,是人在一切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的影响作为外部客观的东西,只有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才能内化为主体的素质。因此数学教学应积极创设“活”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锻炼思维、学会学习。  【关键词】 学生主体性 实践 感
期刊
1999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国家计委等六大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的实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高校后勤对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保证作用,提高了后勤工作效率,初步形成了良性的竞争机制,节省r学校的管理开支。这些成绩的取得和广大后勤职工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作为后勤服务
期刊
【摘要】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通过创设多种情景即生活情景、游戏情景和创造情景,且在培养人、塑造人的活动中注重情感的投入,给学生以信心和勇气,鼓励和挖掘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创设情景 情感投入 创新活力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日趋发展和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迅速,数学教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尤其是乡村学
期刊
【摘要】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必然选择。然而,伴随着近二十的发展历史,办学过程中的成绩和问题都逐渐显现出来。本文以南京部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思路。  【关键词】 国际化合作办学 专业培养 专业教学    1.引言。在当前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间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国际通用型人才已拥有新
期刊
【摘要】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阶段,合作学习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人们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还存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间不善分工,不会合作;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等有待进一步研
期刊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