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在简述“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尝试从实施背景、具体方法、教学效果反馈及评价等几个方面阐述“基于外贸合同”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学生的外贸职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培养目标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高职商务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旨在授予学生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包括国际贸易业务中的各个环节以及贯穿全程的业务流程,培养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技能与方法,通过使用英语语言,遵循国际贸易的通用原则进行业务往来,为企业争取最佳的利益。因此,如何对本课程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既能掌握相关的外贸英语语言知识,又能具备相应的外贸职业技能,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外贸合同”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国际贸易的整个流程贯穿起来,使得章节、项目之间有一个良好的衔接,让学生俯瞰整个外贸流程,对课程教学的整体构架、对加强该课程的实践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意义深刻。
二、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简述
基于“外贸合同”的教学模式是指在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中,教师对于任何知识点的讲解和问题的处理,都以外贸合同为主线,围绕外贸合同,从合同的各个条款如标的物条款、贸易术语条款、运输条款、保险条款、价格条款、收付条款、争议的预防和处理条款等逐一展开,在业务的履行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而教学正是伴随着外贸合同中每一个条款的磋商、拟定、履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进行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制造和提出问题,学生就跟随教师不断地解决问题,随着问题的不断被解决,学生对于外贸合同的每一个条款的磋商、拟定、履行的方方面面也熟悉和掌握了,对于外贸的流程以及外贸流程中所具备的技能、方法也就具备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外贸合同各个条款的拟定要求,不断穿插渗透英文术语和条款的解读、操练,培养学生的外贸英语语言能力,使学生既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又掌握了外贸职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外贸职业能力。
三、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背景
教学过程中,以外贸合同为中心,围绕外贸合同,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学生操练、小组研讨、代表发言、同伴评价等方式,对每一条合同条款的磋商技巧、拟定原则及履行要领等,以及对各个条款未来所可能遇到的风险的防范技巧、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等进行逐一学习巩固。教学过程中注重外贸合同中各条款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不断“从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强化学生对整个外贸工作流程以及各主要组成环节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2.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的具体探索与实践
(1)以外贸工作流程开篇,结合“外贸合同”,让学生宏观了解本课程教学内容
现行使用的教材中,多数以国际贸易的特点等开篇,对外贸工作流程以片言只语带过,甚至完全忽略。通过多年本课程的教学,笔者发现,这样的教材编写安排不甚合理,对学生认识和学习本课程,了解外贸工作流程以及所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未能起到良好的先导作用。因此,在基于“外贸合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在简介外贸特点,增添国际贸易内涵及案例讨论的基础上,笔者尝试以“外贸工作流程”开篇,通过对进出口贸易业务流程的讲解和讨论,让学生对该课程知识框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对国际贸易中必须完成的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提供中英文对照的外贸合同范本,结合外贸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找出它们在外贸合同范本中的匹配对应关系,让学生感知未来知识技能学习的整体框架。同时,在合同范本的阅读中,让学生感受合同英文条款的词汇术语、遣词造句和行文特点,明确外贸工作对英语语言的要求。尽管只是短短的两节课,但对于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对于提高学生对课程总体知识构架、外贸职业技能要求及外贸英语语言能力的整体认识以及学习准备,必不可少且意义深刻。
(2)基于“外贸合同条款”划分教学内容,逐个条款进行讲授学习
根据外贸合同条款划分主要教学内容,将其分成合同标的物条款、贸易术语条款、运输条款、货物运输保险条款、价格条款、收付条款、争议的预防和处理条款等模块,实现由整体分解到局部,再由局部组成整体。明确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位置,以及其与合同整体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每个条款时更加明确其在合同中的位置,更加一目了然。
(3)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习每个条款
每个条款开始学习之前,向学生展示外贸英文合同范本,让学生明确该条款在外贸合同中的位置,同时感知条款中的英语词汇、术语及行文特点,然后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组织学生探寻英语词汇、术语的含义,形成模糊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条款要点简要点评,导出条款主题,再对条款要点进行分析讲解,明确条款拟定对买卖双方所意味的权利和义务。进而通过匹配操练,巩固学生对英文词汇和术语表达的掌握。每个条款分析解读完毕后,安排条款实训,对英文条款内容举一反三进行操练。最后再回归到模块学习前展示的外贸英文合同范本里,重温条款的要义及拟定时的技能要求。由此,每个条款的学习都经历感性认识——分解学习——理性认识的过程,有始有终,局部和整体关系明确。
(4)以外贸合同开篇,以外贸合同收篇
遵循以上方法对合同条款进行学习,全部合同条款学习完毕后,重温整个外贸英文合同范本。此时,学生对范本里的内容已经十分熟悉。在重温英文外贸合同范本的基础上,教师设置相应的贸易背景,让学生模拟磋商过程并根据磋商结果,模仿英文外贸合同范本,起草合同条款,检查并考核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水平。
(5)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配合运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的参与度从而提高他们对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及方法、外贸英语语言的学习和掌握,需要运用多媒体、网络及贸易软件等辅助教学,还需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比如同伴学习、分组研讨、同伴评价、模拟角色、小型辩论会、展示报告等组织教学,才能活跃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反馈及评价
笔者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担任的教学班级中实施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已逾三届,历时三年,学生共计345人。课程教学任务完成后,向最后两届共260名学生发放了在线《国际贸易教学问卷调查》。回收问卷231份,其中有效问卷231份。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对课程内容不甚了解,通过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的教学,对外贸工作流程、外贸合同条款内容、外贸英语语言、外贸职业技能的认识和掌握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未来胜任外贸岗位工作也充满信心。这些方面,一定程度上说明,基于“外贸合同”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四、小结
通过实践,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通过“整体分为局部,局部回归整体”的模式更加明确和掌握外贸的工作流程、技能、方法的要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合同的各个条款的技能掌握要求进行反复操练,使学生“由点及面、点面结合”对外贸工作流程的掌握更加深入透彻,逐渐形成独立拟定外贸合同、履行外贸合同的职业能力,使外贸工作流程在“外贸合同”的贯穿下,形成了一条明确的主线,课程教学组织也浑然一体,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责任编辑 何丽华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培养目标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高职商务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旨在授予学生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包括国际贸易业务中的各个环节以及贯穿全程的业务流程,培养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技能与方法,通过使用英语语言,遵循国际贸易的通用原则进行业务往来,为企业争取最佳的利益。因此,如何对本课程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既能掌握相关的外贸英语语言知识,又能具备相应的外贸职业技能,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外贸合同”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国际贸易的整个流程贯穿起来,使得章节、项目之间有一个良好的衔接,让学生俯瞰整个外贸流程,对课程教学的整体构架、对加强该课程的实践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意义深刻。
二、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简述
基于“外贸合同”的教学模式是指在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中,教师对于任何知识点的讲解和问题的处理,都以外贸合同为主线,围绕外贸合同,从合同的各个条款如标的物条款、贸易术语条款、运输条款、保险条款、价格条款、收付条款、争议的预防和处理条款等逐一展开,在业务的履行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而教学正是伴随着外贸合同中每一个条款的磋商、拟定、履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进行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制造和提出问题,学生就跟随教师不断地解决问题,随着问题的不断被解决,学生对于外贸合同的每一个条款的磋商、拟定、履行的方方面面也熟悉和掌握了,对于外贸的流程以及外贸流程中所具备的技能、方法也就具备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外贸合同各个条款的拟定要求,不断穿插渗透英文术语和条款的解读、操练,培养学生的外贸英语语言能力,使学生既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又掌握了外贸职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外贸职业能力。
三、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背景
教学过程中,以外贸合同为中心,围绕外贸合同,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学生操练、小组研讨、代表发言、同伴评价等方式,对每一条合同条款的磋商技巧、拟定原则及履行要领等,以及对各个条款未来所可能遇到的风险的防范技巧、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等进行逐一学习巩固。教学过程中注重外贸合同中各条款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不断“从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强化学生对整个外贸工作流程以及各主要组成环节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2.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的具体探索与实践
(1)以外贸工作流程开篇,结合“外贸合同”,让学生宏观了解本课程教学内容
现行使用的教材中,多数以国际贸易的特点等开篇,对外贸工作流程以片言只语带过,甚至完全忽略。通过多年本课程的教学,笔者发现,这样的教材编写安排不甚合理,对学生认识和学习本课程,了解外贸工作流程以及所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未能起到良好的先导作用。因此,在基于“外贸合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在简介外贸特点,增添国际贸易内涵及案例讨论的基础上,笔者尝试以“外贸工作流程”开篇,通过对进出口贸易业务流程的讲解和讨论,让学生对该课程知识框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对国际贸易中必须完成的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提供中英文对照的外贸合同范本,结合外贸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找出它们在外贸合同范本中的匹配对应关系,让学生感知未来知识技能学习的整体框架。同时,在合同范本的阅读中,让学生感受合同英文条款的词汇术语、遣词造句和行文特点,明确外贸工作对英语语言的要求。尽管只是短短的两节课,但对于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对于提高学生对课程总体知识构架、外贸职业技能要求及外贸英语语言能力的整体认识以及学习准备,必不可少且意义深刻。
(2)基于“外贸合同条款”划分教学内容,逐个条款进行讲授学习
根据外贸合同条款划分主要教学内容,将其分成合同标的物条款、贸易术语条款、运输条款、货物运输保险条款、价格条款、收付条款、争议的预防和处理条款等模块,实现由整体分解到局部,再由局部组成整体。明确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位置,以及其与合同整体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每个条款时更加明确其在合同中的位置,更加一目了然。
(3)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习每个条款
每个条款开始学习之前,向学生展示外贸英文合同范本,让学生明确该条款在外贸合同中的位置,同时感知条款中的英语词汇、术语及行文特点,然后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组织学生探寻英语词汇、术语的含义,形成模糊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条款要点简要点评,导出条款主题,再对条款要点进行分析讲解,明确条款拟定对买卖双方所意味的权利和义务。进而通过匹配操练,巩固学生对英文词汇和术语表达的掌握。每个条款分析解读完毕后,安排条款实训,对英文条款内容举一反三进行操练。最后再回归到模块学习前展示的外贸英文合同范本里,重温条款的要义及拟定时的技能要求。由此,每个条款的学习都经历感性认识——分解学习——理性认识的过程,有始有终,局部和整体关系明确。
(4)以外贸合同开篇,以外贸合同收篇
遵循以上方法对合同条款进行学习,全部合同条款学习完毕后,重温整个外贸英文合同范本。此时,学生对范本里的内容已经十分熟悉。在重温英文外贸合同范本的基础上,教师设置相应的贸易背景,让学生模拟磋商过程并根据磋商结果,模仿英文外贸合同范本,起草合同条款,检查并考核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水平。
(5)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配合运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的参与度从而提高他们对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及方法、外贸英语语言的学习和掌握,需要运用多媒体、网络及贸易软件等辅助教学,还需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比如同伴学习、分组研讨、同伴评价、模拟角色、小型辩论会、展示报告等组织教学,才能活跃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反馈及评价
笔者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担任的教学班级中实施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已逾三届,历时三年,学生共计345人。课程教学任务完成后,向最后两届共260名学生发放了在线《国际贸易教学问卷调查》。回收问卷231份,其中有效问卷231份。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对课程内容不甚了解,通过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的教学,对外贸工作流程、外贸合同条款内容、外贸英语语言、外贸职业技能的认识和掌握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未来胜任外贸岗位工作也充满信心。这些方面,一定程度上说明,基于“外贸合同”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四、小结
通过实践,基于“外贸合同”的双语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通过“整体分为局部,局部回归整体”的模式更加明确和掌握外贸的工作流程、技能、方法的要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合同的各个条款的技能掌握要求进行反复操练,使学生“由点及面、点面结合”对外贸工作流程的掌握更加深入透彻,逐渐形成独立拟定外贸合同、履行外贸合同的职业能力,使外贸工作流程在“外贸合同”的贯穿下,形成了一条明确的主线,课程教学组织也浑然一体,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