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7610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的早期疗效,探讨其手术技术及假体选择要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THA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患者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46~72岁,平均58.6岁.内固定失败表现:股骨头坏死13例,骨折不愈合8例,骨折不愈合合并股骨头坏死15例.36例患者均采用生物型固定假体,其中25例患者选择近端固定的假体柄,11例患者选择远端固定的假体柄.采用Harris评分比较患者术前及随访时的患髋功能.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26 ~ 52个月随访,平均32.5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26.3分提高到术后83.6分,其中优12例,良22例,可2例,优良率94%. 结论 对于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行挽救性THA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颈内静脉置管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它给医师及患者的治疗均带来极大的方便,但若置管不当,将会导致血胸甚至失血性休克等严重术后并发症.我科2012年8月成功救治1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通过创伤严重程度评分(trauma and injury severity score,TRISS)计算创伤患者的生存概率,评价创伤救治效果以及TRISS评分对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5所医院2009年急诊科首诊的创伤患者(研究组).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创伤类型、致伤原因等信息,并通过计算患者进入急诊室时的ISS评分、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
目的 测量半骨盆在矢状位上旋转移位,为判断骨盆在三维平面上的旋转移位建立基础,从而为骨盆骨折闭合复位提供指导. 方法 根据骨盆解剖结构及术前或术中骨盆正位X线影像学资料,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通过影像学特定点、线的测量,计算半骨盆矢状面旋转程度.选取不伴骨性结构异常的尸体骨盆标本10具,用铅线对每具标本双侧髂前上棘及耻骨联合前缘进行标记.模拟矢状位半骨盆旋转移位,摄改良的骨盆正位X线片.使用影像测量
面对"4·20"芦山地震,在总结2008年汶川地震救护经验的基础上,我院护理人员科学安排、合理分工、加强重点,配合医师顺利完成了地震伤员的救护任务,创造了医院救治地震伤员零死亡、伤口零感染的佳绩.现将本次地震伤员急救护理的特点与经验总结如下。
期刊
胸腰椎压缩骨折临床常见,对于没有神经损伤症状的胸腰椎骨折可以采用微创的方法进行治疗,以减少对脊柱后柱生物力学结构及椎旁肌的破坏,避免术后腰痛、腰背部僵硬及活动受限等并发症的发生.2009年5月-2011年4月,我科分别采用微创经椎弓根椎体支柱块置入和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对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现
期刊
随着对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修复机制的进一步认识,人们日益重视将软骨和软骨下骨作为一个整体(即骨软骨单位)来指导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方案,而不是把焦点只放在关节表面的软骨上.如果忽略了修复支撑软骨再生的软骨下骨,那么修复方案可能失败[1].软骨下骨不仅支撑着软骨再生与整合,而且在负重关节中提供了有利的力学环境,提升了软骨组织的再生性能[2].近年来,新兴的双层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这一理念正是立足于
期刊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td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对体外培养大鼠椎间盘细胞及基质代谢的影响. 方法 建立大鼠椎间盘细胞培养体系,体外单层培养大鼠椎间盘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第2代细胞,使用抗- Fas抗体诱导凋亡,加入不同浓度(10,100,1 000μg/L)的VEGF,影响椎间盘细胞的凋亡及代谢过程.利用流式细胞仪PI标记法检
目的 分析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10年6月手术治疗的63例(年龄>55岁)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钢板组)36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置换组)27例. 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9.7个月,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内翻畸形愈合、腋神经损伤、肱骨头坏死、异位骨化各1例,撞击综合征4例.置换组并发症发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的abaI基因表达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方法 以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ATCC19606为对照,选择烧伤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S,在6,24,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T-PCR检测基因abaI、pgaA、pgaB、pgaC的表达;生物感应器检测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 lactones,AHLs)的分泌;MTT法检测生物膜形成变化. 结果 (1)
四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多见于交通事故及工厂机械事故中.近年来,随着交通业的发展,由汽车碾挫伤而致的四肢皮肤片状、脱套状及潜在性大面积皮肤剥脱伤的病例日渐增多.该类损伤伤情严重、合并伤多及创面污染严重,如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外露,或合并骨、肌腱等深部组织的损伤.进而并发感染、畸形愈合甚至肢体功能障碍,Ⅱ期修复困难,甚至后期需要截肢,是临床上处理较棘手的问题.现将近五年国内外关于四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