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喜法师,浙江宁波慧日禅寺住持,在德意美等海内外多家报刊开辟佛学专栏,八国博客访问量过百万;出版《永恒的甘露》、《钵水明镜》、《安泰》等书刊,被誉为“中国文化非官方大使”。
我生于1967年,20多年前在悟道大和尚座下披剃出家,于明旸大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出家时是在家乡上海,有很多人问我:上海这么一座大都市就放不下你的心?为什么佛家会那么吸引你?的确,佛家一直吸引我,当时谁说哪里有个佛塔,我心里就痒痒,就想去看看。
曾经有很多困惑吸引我去思考,有的找到了答案,有的还没找到答案,有的甚至一辈子都找不到答案,因为得到正确的答案得有相当高的修行,能不能到达,到什么时候达到,也是我这种僧人的一个目标。像小时候在农村看到有人死就抬出去,然后把所有衣服烧掉,后来就明白那是一种祭奠,是送死者超度。
有记者问我,作为出家人怎么看待尘间的男女爱情?我说既然大家喜欢,那就谈呗,没什么不好意思,因为爱情是一分很有尊严的感情,尘间善男信女们才去追逐。追逐爱情没有错。出家人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尘间有多少人能把这个看破,能把这个放下?爱情有真有假,真的是生生死死的爱,当然需要弘扬,但也有很多假的,今天爱了明天吵,后天又离婚,这不是假吗?如果能够冷静想明白爱情到底是真是假,用佛家的话说人也就觉悟了。
对真的爱情,出家人也是赞颂的。但佛法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主张讲理智,理智又不纯粹是感情,需要冷静地去体会。出三界行的就是世间法,但行世间法也不能昏。其实,夫妻结合在古代不讲爱情,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男女结婚有个共同生活的目标。如今时代很开放,还能保持古圣先贤们的这个理念,其家庭应该幸福美满。当然,真正永远不变的爱是佛与大菩萨,这样的爱也应该叫慈悲,慈悲是永远不变的爱。慈悲跟爱是一个意思,只不过一个从感情里生,一个从理性里生。
如何爱才能不生烦恼?请看繁体字“愛”,一个心,一个受,就是能用心感受别人的需要。如果连自己的贪、瞋、痴都放不下,去了解别人的感受也不大可能。谈感情首先要自爱,不会爱自己又如何爱别人?
再比如财富,是有也是无,关键得看获取和处置财富的态度如何。出家前我曾开过一家电器维修部,很赚钱,别人拿一两百块工资时我能月赚两三千。但因对人生的意义很困惑,索性关掉店铺苦读《三字经》和《道德经》,渐渐体会到了“有我”“无我”。曾经一位很富有的居士打开银行保险箱让我看里面的珠宝,我说这不是你的,居士说是我的,我说你怕被别人抢去不敢戴,又怕人偷了不敢放在家里,我到珠宝店叫店员拿出来看看摸摸,跟你这样有啥区别?某种意义上说财富多了是病,甚至是罪恶……
财富的种类很多,知识、健康都是财富。“你种田来我挑水,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恩爱也是财富。有钱可以不赚,有义不能放弃,这是做人的品格,品格同样是财富。出家人又称“乞士”。托钵是乞士,除乞食还乞求佛法,乞求生命自觉的大学问。尽管“贫无立锥”,托钵佛门,但能说出家人没有财富?佛法、佛陀的智慧是珍贵的财富,是财富中的财富。当然,这需要看破,财聚得多也就成了病,甚至成了罪恶,佛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财富再多最后也带不走,活着时却提心吊胆,还不如拿财富做善事,做功德。财富是有也是无,关键得看获取和处置财富的态度如何。
有时生活质量与财富多少没有关系,与纸醉金迷、珠光宝气有关系,但那些都是迷人的虚幻与眩晕。有钱和富有是两回事,钱多并不等于生活幸福,更不等于内心快乐。我的很多弟子有钱捐出来办学校、救灾区,甚至供养佛家,他们就很快乐。之前他们也烦恼不断,如今心里十分清净。
比如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他是一个极简主义者,他打坐的房间里只有一幅爱因斯坦的画像、一盏蒂凡尼落地灯、一把椅子和一张床。他曾说,“专注和简单”是自己的梵咒,一旦做到了简单就能移山,这力量很大。
闭关或出家者原因有多种,但共同的是向往清净。我们慧日禅寺也来过很多有名的企业家,有的闭关后还提出了“休养生息”战略。他们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甚至成为业界巨头,但到了一定时候就得好好“修炼”反思。每一波大趋势后都出现不少枭雄,也不乏从疯狂追捧到迅速跌落的个案。他们事业有成后之所以闭关,更多是给自己的精神寄托找出口,对所走过的路进行反省。
我们佛门出去容易,但进来难,发心出家至少得考查半年以上,有的时间会更长,但想出去只需一秒钟,我只要点头,他就可以走了。佛家允许回头,但出一次家像经历一次死亡,慢慢放下感情才能体会无常。这些年,我国内国外走过很多庙,出家人的日子并不像外界传得那样滋润,有的小庙就一两个人守着,条件很差,洗澡都没有地方,但出家人依然想的事很大,希望佛教和世间的未来好。
只有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才会发现最需要帮助的原来是自己。因为总是在去帮助别人的时候,才发现我们自己的心力、劳力、财力等都是那么匮乏。所以,这个过程也成为我个人的一种修行、一种修法。
我生于1967年,20多年前在悟道大和尚座下披剃出家,于明旸大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出家时是在家乡上海,有很多人问我:上海这么一座大都市就放不下你的心?为什么佛家会那么吸引你?的确,佛家一直吸引我,当时谁说哪里有个佛塔,我心里就痒痒,就想去看看。
曾经有很多困惑吸引我去思考,有的找到了答案,有的还没找到答案,有的甚至一辈子都找不到答案,因为得到正确的答案得有相当高的修行,能不能到达,到什么时候达到,也是我这种僧人的一个目标。像小时候在农村看到有人死就抬出去,然后把所有衣服烧掉,后来就明白那是一种祭奠,是送死者超度。
有记者问我,作为出家人怎么看待尘间的男女爱情?我说既然大家喜欢,那就谈呗,没什么不好意思,因为爱情是一分很有尊严的感情,尘间善男信女们才去追逐。追逐爱情没有错。出家人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尘间有多少人能把这个看破,能把这个放下?爱情有真有假,真的是生生死死的爱,当然需要弘扬,但也有很多假的,今天爱了明天吵,后天又离婚,这不是假吗?如果能够冷静想明白爱情到底是真是假,用佛家的话说人也就觉悟了。
对真的爱情,出家人也是赞颂的。但佛法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主张讲理智,理智又不纯粹是感情,需要冷静地去体会。出三界行的就是世间法,但行世间法也不能昏。其实,夫妻结合在古代不讲爱情,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男女结婚有个共同生活的目标。如今时代很开放,还能保持古圣先贤们的这个理念,其家庭应该幸福美满。当然,真正永远不变的爱是佛与大菩萨,这样的爱也应该叫慈悲,慈悲是永远不变的爱。慈悲跟爱是一个意思,只不过一个从感情里生,一个从理性里生。
如何爱才能不生烦恼?请看繁体字“愛”,一个心,一个受,就是能用心感受别人的需要。如果连自己的贪、瞋、痴都放不下,去了解别人的感受也不大可能。谈感情首先要自爱,不会爱自己又如何爱别人?
再比如财富,是有也是无,关键得看获取和处置财富的态度如何。出家前我曾开过一家电器维修部,很赚钱,别人拿一两百块工资时我能月赚两三千。但因对人生的意义很困惑,索性关掉店铺苦读《三字经》和《道德经》,渐渐体会到了“有我”“无我”。曾经一位很富有的居士打开银行保险箱让我看里面的珠宝,我说这不是你的,居士说是我的,我说你怕被别人抢去不敢戴,又怕人偷了不敢放在家里,我到珠宝店叫店员拿出来看看摸摸,跟你这样有啥区别?某种意义上说财富多了是病,甚至是罪恶……
财富的种类很多,知识、健康都是财富。“你种田来我挑水,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恩爱也是财富。有钱可以不赚,有义不能放弃,这是做人的品格,品格同样是财富。出家人又称“乞士”。托钵是乞士,除乞食还乞求佛法,乞求生命自觉的大学问。尽管“贫无立锥”,托钵佛门,但能说出家人没有财富?佛法、佛陀的智慧是珍贵的财富,是财富中的财富。当然,这需要看破,财聚得多也就成了病,甚至成了罪恶,佛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财富再多最后也带不走,活着时却提心吊胆,还不如拿财富做善事,做功德。财富是有也是无,关键得看获取和处置财富的态度如何。
有时生活质量与财富多少没有关系,与纸醉金迷、珠光宝气有关系,但那些都是迷人的虚幻与眩晕。有钱和富有是两回事,钱多并不等于生活幸福,更不等于内心快乐。我的很多弟子有钱捐出来办学校、救灾区,甚至供养佛家,他们就很快乐。之前他们也烦恼不断,如今心里十分清净。
比如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他是一个极简主义者,他打坐的房间里只有一幅爱因斯坦的画像、一盏蒂凡尼落地灯、一把椅子和一张床。他曾说,“专注和简单”是自己的梵咒,一旦做到了简单就能移山,这力量很大。
闭关或出家者原因有多种,但共同的是向往清净。我们慧日禅寺也来过很多有名的企业家,有的闭关后还提出了“休养生息”战略。他们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甚至成为业界巨头,但到了一定时候就得好好“修炼”反思。每一波大趋势后都出现不少枭雄,也不乏从疯狂追捧到迅速跌落的个案。他们事业有成后之所以闭关,更多是给自己的精神寄托找出口,对所走过的路进行反省。
我们佛门出去容易,但进来难,发心出家至少得考查半年以上,有的时间会更长,但想出去只需一秒钟,我只要点头,他就可以走了。佛家允许回头,但出一次家像经历一次死亡,慢慢放下感情才能体会无常。这些年,我国内国外走过很多庙,出家人的日子并不像外界传得那样滋润,有的小庙就一两个人守着,条件很差,洗澡都没有地方,但出家人依然想的事很大,希望佛教和世间的未来好。
只有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才会发现最需要帮助的原来是自己。因为总是在去帮助别人的时候,才发现我们自己的心力、劳力、财力等都是那么匮乏。所以,这个过程也成为我个人的一种修行、一种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