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花瓷在元代重新发展并繁荣的原因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k2pwerq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花瓷在元代重新发展并繁荣与当时的统治阶级蒙古族对蓝白二色的崇尚密不可分,元代的西征导致的回回工匠迁入与伊斯兰国家白釉蓝彩陶器的流入或许是青花瓷在元代的重新发展与繁荣的一个原因。
  【关键词】:青花瓷;元代
  根据考古发现,唐代晚期青花瓷就已经烧造成功,而经过一整个宋代的冷遇,青花瓷直到元代才又重新繁荣并且延续到明清时期甚至近现代。那么在元代导致青花瓷重新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将在这篇文章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首先,从青花瓷的制作方来考虑,青花瓷的直接制作者是工匠,在元代工匠被收编为匠户接受官府的统一调配和管理,并且元代唯一的官方烧造瓷器的窑场只有浮梁磁局,浮梁磁局也正是烧制青花瓷最重要的窑场。那么青花瓷是否有可能因为工匠的创造而重新繁荣呢?元代是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中王权高于一切,而工艺美术一定是服务于王权的,也就是说工艺美术的审美取向一定会受统治阶级的影响,统治阶级的审美会引导整个社会的审美取向。所以,工匠的创造一定是符合统治阶级审美的,工匠进行所有自主创新的前提一定是统治阶级的喜好。
  既然工匠是根据统治阶级的审美进行创作的,顺理成章,这里有必要提到元代的统治阶级也就是蒙古族和青花瓷之间的关系。由于“苍狼白鹿”的传说,蒙古族对蓝白二色非常的崇尚,也不可否认蒙古族对于蓝白二色的崇尚对青花瓷的流行和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这并不能成为青花瓷在元代又重新发展的契机,蒙古族对蓝白二色的崇尚是青花瓷繁荣起来的推动力,而不是青花瓷被重新烧造的原因。仅仅是蒙古族统治者对蓝白二色的喜爱并不能促使工匠尝试把蓝白二色组合在一起进行瓷器的烧造。诚然,考古发现唐代后期青花就已经烧造成功,可是唐代到元代之间相隔好几百年,燒造青花的技术有没有失传的可能性呢?而宋代又极少青花的出土,用画花装饰方法的瓷器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磁州窑烧制的白地黑花器,而它和青花有必然的联系吗?根据资料我们知道尽管宋代瓷器烧造业非常繁荣,但是宋代瓷器的装饰方法主要是刻花、划花、印花,画花的装饰手法在出土文物中非常少见,只有磁州窑偏好在瓷器烧造中运用画花的装饰方法,仅仅一个磁州窑是否就能影响整个元代的审美取向呢?在宋代占据主导地位的刻花划花装饰方法没有影响到后代瓷器的装饰方法,反而是一个在宋代用画花装饰方法略显孤独的磁州窑影响了后世,这未免有一些牵强。冯冕和汪柠曾在他们的文章《元青花与磁州窑釉下黑彩纹饰比较》中比较过元青花和磁州窑的纹饰,也得出结论元青花受磁州窑的影响并不大。
  在这里我有两个假想,第一,因为统治阶级喜欢蓝白二色于是工匠为迎合统治者的喜好自己进行将蓝白二色组合在一起的烧造方法研究,最终烧造出青花瓷;第二,统治阶级通过某种方式看见了蓝白二色烧造的瓷器,而正好蓝白二色是他们所崇尚的颜色,于是他们下令浮梁磁局烧造这种瓷器,于是青花得以繁荣发展起来。我认为第二种假设更具有可信度。那么统治阶级看见这件瓷器的契机是什么呢?
  蒙古族是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他们在三次大规模西征中曾经征服了中亚和西亚。根据张夫也的《外国工艺美术史》,公元9世纪至10世纪伊斯兰世界就烧成了白釉蓝彩的陶器。那么这种白釉蓝彩陶器就有机会成为战利品进入蒙古族贵族的视线,而正好蒙古族崇尚蓝白二色,于是青花瓷的重新繁荣有了一个合乎情理的契机。加之元代统治者在征战过程中掠夺了大量回回工匠,这些回回工匠拥有精湛的技巧,其中自然不缺乏制作陶器的工匠,回回工匠的大量迁入中原地区,带来了白底蓝釉陶器的制作技术,那么就算前文假设中的在唐代后期萌芽的青花瓷烧制技术失传了,青花瓷依然可以在回回工匠和原有的汉族工匠的共同努力下被烧造出来。再者,元代青花瓷的钴料经过鉴定是从伊斯兰国家进口的,元代和伊斯兰国家之间由元代西征而开启的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便利了商品的流通,当然也包括元青花的原料“苏泥勃青”,这解决了元青花大量生产时的原材料问题。
  综上所述,在宋代瓷器烧造不重视画花装饰方法且唐代后期青花烧造方法有可能失传的情况下,崇尚蓝白二色的元代统治者通过西征发现了伊斯兰国家流行的精美的白釉蓝彩陶器,于是开启了青花瓷的重新崛起之路,加之西征之后大量回回工匠的迁入和原材料进口的便利为元青花的繁荣提供了必须的条件,所以我认为元青花的重新繁荣与元代对伊斯兰国家的西征有不可切割的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1] 冯冕,汪柠. 元青花与磁州窑釉下黑彩纹饰比较[J].中国陶瓷,2014(6):75-84
  [2] 张夫也. 外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摘要】:消费者将根据产品设计所传达的各种审美因素的视觉感受,引起各种不同的审美体验。美的设计能够引起人们精神上巨大的愉悦,并且把对产品设计所产生的好印象转化成对内在商品的好感,从而产生购买的强烈欲望,美的产品设计与人的感受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审美价值关系。  【关键词】:产品设计;审美价值;消费者;审美心理;可乐产业文化与设计  如今的消费者选择商品不仅要看其实用价值,同时,更加注重该产品是否符合自
期刊
文学思潮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地域内,具有影响力的文学运动、文学流派、文学思想。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特指新民主主义革命至新中国成立这段时期内,即我国文学史上思维活跃、流派林立、文化冲突激烈的特有历史时期内我国文学史上一个特有的历史现象,是当时社会政治与文化交融的体现。  文学思潮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自身的复杂性与融合性。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至今存在,并且还在自己的轨道上前
期刊
【摘要】:四合院是集中式建筑之大成之作,素有“国宅”之称。中国四合院天人合一的精神,取古典建筑之神韵,具有深厚的建筑文化内涵。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哲学异于西方的最显著的特征。在影响建筑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是根本性的。 “天人合一”就是西周以后,人们强调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一种观点。四合院这种建筑就是典型的代表,注
期刊
【摘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物质精神水平提高,加之科学技术平面设计水平的发展使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插画艺术作为当前美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紧跟其伐不断发展。插画艺术的表现方式从传统绘制到计算机制图的根本性革新使作品仍然散发着它独有的艺术气息,影响着人们对艺术鉴赏水平的发展,同时,起到丰富平面设计文化的内涵及理念的效果。至此,本文将从平面设计及插画艺术概要和现状阐述两者间相互应用的重要意义。 
期刊
【摘要】:今日读《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一书见“果勒敏”一条,简要叙及其戏曲创作之事,后检读史料,发现关于其人生平事迹鲜有学者考证,其创作曲艺作品之事更无史料记载,本文将以《道咸以来朝野杂记》所载内容为基础,对果勒敏其人生平及创作进行钩沉与考证。  【关键词】:果勒敏;子弟书;《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果勒敏,晚清诗人,剧作家,镶黄旗蒙古人。关于果勒敏的生平,鲜有学者考证,《清史稿》、《清史列传》等正史
期刊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尤其是面对西方思想的强烈冲击,中国观念摄影的发展需要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这就从一定程度上要求在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因此,作为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形象符号的“中国元素”在观念摄影中如何应用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应该树立对中国元素应用的自信心,在观念摄影中真正的注入民族内涵,从而更好的提升中国摄影在国际上地位,有意识的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國元素;观念摄影;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从优质性、可控性、艺术性三个角度入手,阐述了光与影在灯具设计中运用特点;其后,围绕光的色彩、光的形态、光的环境、影的应用四个方面入手,重点分析了光与影在灯具设计中的创造性运用。意在通过本文的研究,探寻出光影运用的新理念、新方法,为灯具设计者的工作发展提供文本支持。  【关键词】:光影立体感;灯具设计;颜色基调  引言:光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借助光的力量,人们才得以看清世间万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与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在工业方面的水平与日俱增,多功能便携式凳子便由此诞生,提高社会生产力,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基于此,本文分析当前便携式小凳子的市场概况和设计原理,并从设计原则、设计定位和设计方案等角度详细分析多功能便携凳子的设计与应用,详细阐述这种工业发展的成果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应用的。  【关键词】:便携式凳子;多功能设计;方案研究  引言:在坐具当中,家具凳子,马扎
期刊
【摘要】:中国剪纸艺术历史悠久,风格多样、种类繁多,蕴含了华夏民族的精神与智慧。河北蔚县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美术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其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在诸多剪纸门类中堪称一绝。蔚县剪纸大多为彩绘剪纸,构图饱满、形象深动、色彩艳丽、刀工精巧,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和生活气息。本文主要从题材纹样、剪纸技艺、地域文化、历史发展等方面对蔚县剪纸的艺术特色与美学价值进行探究。  【关键词】:蔚县剪纸;民间艺术;艺
期刊
【摘要】:在近几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都逐渐加强对该技术的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在舞美设计中应用多媒体,实质上就是艺术领域中的一次技术性革命,严重影响着大众的审美理念与审美取向。本文主要是对在舞美设计中应用多媒体的意义和作用、在舞美设计中应用多媒体的意义和作用两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舞美设计;多媒体;意义和作用;应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