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巧妙地创设课堂教学环境,科学而又合理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去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空间,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都充满无限趣味。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趣味性
皮卡杰曾这样说:所有智力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对学生智力具有促进作用。兴趣是对学生数学教育的前提,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探索数学的奥妙,因此,兴趣在数学教育中尤为重要。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使学生在愉快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学会这一抽象的知识。刚上课,我就给学生讲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3个大小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猴(1)1块。猴(2)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他2块。猴(3)更贪心,说:“我要3块”,猴王又拿出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不一会儿,学生都说:“同样多”。于是,我追问道:“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正当学生聚精会神地听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领时,我说“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们就知道了!”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之下自然地导入了新课,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转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在这里,疑问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使学生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要富有韵味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讲透,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留足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懂得怎样学、学会如何用,自奋其力,自品其果。如教學三年级在学习乘法简算时,出示例题25×24,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答。 有的学生竟用了五种解法:25×24=25×4×6;25×24=25×6×4;25×24=25×8×3;25×24=25×2×12;25×24=25×20+25×4。尤其是第五种解法,学生用超越教材内容的方法解,自然理由也是超常人的。当学生用“24个 25相加也可以分成20个25和4个25相加”来解释时,我也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从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他们在充足的思维空间里想出来的。课堂教学要富有韵味,关键是教师的引导不能直露,更不能全盘授予,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从中悟出发散性思维的真谛。
三、创新游戏,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游戏的目的是“教学”,手段是“游戏”。 如对于数学一些比较枯燥、抽象的内容,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浅显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设计有一定难度的游戏活动,帮助他们突破难点,提高计算技能。
比大小游戏:两人(也可以三人、四人)每人手里都有代表数字3——10的扑克,每次每人出示一张,谁的扑克代表的数大谁就赢了,拿走这些扑克,游戏结束后看看谁手里的扑克多就是获胜者。
口算练习游戏:同位两人每人手里都有代表数字3——10的扑克,每次两人出一张扑克,谁先说出这两张扑克的和(差)谁就赢了,拿走这两张扑克,游戏结束后看看谁手里的扑克牌多就是获胜者。
上完《位置与顺序》后,在练习课上我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了这样的游戏:一个学生喊口令,其他学生做动作:“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又如教学 “9和几的进位加法”时,我没有直接用课件演示,而是让学生课前准备好小棒,橡皮圈。上课中为突破教学难点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强调10根小棒一定要捆成一捆,通过操作,让学生自己得出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算理,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低年级的孩子喜欢游戏,对他们来说“玩”游戏是件有趣的事,有趣的才能吸引他们,所以我们教师在选择数学游戏时,要选择新颖的、有童趣的、简单易学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游戏的作用,使游戏和教学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趣味性
皮卡杰曾这样说:所有智力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对学生智力具有促进作用。兴趣是对学生数学教育的前提,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探索数学的奥妙,因此,兴趣在数学教育中尤为重要。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使学生在愉快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学会这一抽象的知识。刚上课,我就给学生讲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3个大小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猴(1)1块。猴(2)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他2块。猴(3)更贪心,说:“我要3块”,猴王又拿出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不一会儿,学生都说:“同样多”。于是,我追问道:“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正当学生聚精会神地听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领时,我说“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们就知道了!”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之下自然地导入了新课,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转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在这里,疑问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使学生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要富有韵味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讲透,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留足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懂得怎样学、学会如何用,自奋其力,自品其果。如教學三年级在学习乘法简算时,出示例题25×24,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答。 有的学生竟用了五种解法:25×24=25×4×6;25×24=25×6×4;25×24=25×8×3;25×24=25×2×12;25×24=25×20+25×4。尤其是第五种解法,学生用超越教材内容的方法解,自然理由也是超常人的。当学生用“24个 25相加也可以分成20个25和4个25相加”来解释时,我也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从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他们在充足的思维空间里想出来的。课堂教学要富有韵味,关键是教师的引导不能直露,更不能全盘授予,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从中悟出发散性思维的真谛。
三、创新游戏,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游戏的目的是“教学”,手段是“游戏”。 如对于数学一些比较枯燥、抽象的内容,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浅显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设计有一定难度的游戏活动,帮助他们突破难点,提高计算技能。
比大小游戏:两人(也可以三人、四人)每人手里都有代表数字3——10的扑克,每次每人出示一张,谁的扑克代表的数大谁就赢了,拿走这些扑克,游戏结束后看看谁手里的扑克多就是获胜者。
口算练习游戏:同位两人每人手里都有代表数字3——10的扑克,每次两人出一张扑克,谁先说出这两张扑克的和(差)谁就赢了,拿走这两张扑克,游戏结束后看看谁手里的扑克牌多就是获胜者。
上完《位置与顺序》后,在练习课上我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了这样的游戏:一个学生喊口令,其他学生做动作:“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又如教学 “9和几的进位加法”时,我没有直接用课件演示,而是让学生课前准备好小棒,橡皮圈。上课中为突破教学难点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强调10根小棒一定要捆成一捆,通过操作,让学生自己得出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算理,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低年级的孩子喜欢游戏,对他们来说“玩”游戏是件有趣的事,有趣的才能吸引他们,所以我们教师在选择数学游戏时,要选择新颖的、有童趣的、简单易学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游戏的作用,使游戏和教学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