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墓志是中国书法艺术形式的一种,墓志起源较早,流行也比较久远,内容丰富,供研究的遗存体也种类繁多,从秦汉开始,经过历朝历代的更替,墓志书法因社会风俗、文字形式的演变和审美以及书风的变化而变化。本文主要就隋唐墓志主要风格的流变、发展进行初步探究,从唐代不同时期墓志的形式及风格发生的变化进行论述,并对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墓志作品进行分析。
【关键词】:墓志 中国书法 唐代墓志 流变
一.隋唐时期墓志的形成与发展
唐代时期的墓志,基本上继承了隋代墓志的文体形式,但不同的是,唐代时期的墓志因当时社会等级的差别,出现了墓志大小不一样的情况,王侯、贵族的墓志块就会比较大,刻工更加精致且装饰图案也十分丰富,主要以卷云纹、花鸟、为主,但下层官员或者平民老百姓的墓志会相对较小,刻工也会略显粗糙,墓志的内容也通常会更加简略。唐代时期的墓志技艺非常丰富高超,与同时期的其他书法种类联系十分紧密,包含了各个流派,各种风格。初唐时期的墓志书法受到了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等书家的影响,字形结构十分严谨整饬,用笔爽利精道,刻石工艺也日趋细巧,终以秀劲华润开启李唐之书法风范;到了盛唐时期,质以代兴,妍因俗易,唐代书法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与文学、绘画、诸艺术同声同气、互为影响,由沿袭陈隋而自开仙境,因百花齐放而高峰竞起,至开元、天宝年间乃为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墓志书法步趋其见,亦并同演进;①唐代的中唐时期,墓志书法又受到了颜真卿、柳公权等书家书法风格的影响,还有许多书丹者都不是很有名,但其书艺精湛,堪称精品的墓志作品有许多;晚唐时期的墓志跟初唐、盛唐、中唐的墓志相比较的话,就会显的比较粗简俗易,楷书墓志也随之减少,因当时书风发展的逐渐草率,于是行书、行草书的志文随之增多并且丰富起来。
二.唐朝时期的隶书、楷书、行书墓志书法特征与当时书法风格的对比及意义
1.唐代隶书墓志
初唐时期的隶书墓志,是隋代末期墓志风格的延续,隶书笔法并不纯粹,其中掺杂着的有楷书笔法,且装饰性较强,公正化一,形状扁方,没有很深厚的古法,艺术价值不高;盛唐时期的隶书墓志,逐渐有了新的面貌,一大批研究隶书的书家慢慢开始涌现,出现了张廷玉、卢藏用等隶书大家,响名于世;到了武周时期左右,出现了一批隶书笔法较为纯净的墓志作品, 例如《王震墓志》(709),笔力劲道,结字工整,是当时较为著名的隶书作品;到了唐玄宗时期,李隆基尤其喜好隶书,且重视书法人才,还给书法上成就较高的书家给予奖赏,于是这一时期的隶书墓志也就大大剧增,技巧娴熟刻工精妙,基本上没有了隶楷杂糅的现象。例如《张休光墓志》(734)、《豆卢建墓志》(744)等这些墓志的艺术魅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到了晚唐时期,隶书发展逐渐凋敝,不仅仅是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也逐渐走下坡路,书家逐渐减少,书迹也就随之减少,隶书墓志就更加寥寥无几,走向低谷。
2.唐代楷书墓志
唐代时期的楷书墓志发展较为复杂,风格多样。一部分楷书墓志表现出了相对的独立性,其书法风格并不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依然与南北朝墓志、隋碑風格大致相同。武德、贞观年间的楷书墓志就是这一类的典型。这一时期的楷书基本上与隋代墓志相同,风格特征都极为相似,没有因朝代更换而又出现新的墓志风格。欧阳询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人物,他所书写的墓志体现了南北书风的融合,其笔画的基本形态与隋代无明显不同,但其结字方法十分严谨,间架结构为唐代的“尚法”书风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另有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虞世南,他历经三朝,从南北朝到隋朝,再到唐朝,其墓志书法风格受到了南北朝时期与隋朝时期的影响,使得字体结构规整又不失变化,清雅而不失古朴,笔画细致而精美,虽然不能够充分体现唐代楷书的整体特征,但就艺术水平的高度而言,那是毋庸置疑的。
另一类则是其墓志风格存在着南北朝时期与隋朝时期的特点,但并不完全受其影响,开始逐渐发生变化,进入了求变的阶段。代表人物为褚遂良、薛稷等人。这一阶段大概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代表作为《张士贵墓志》,唐显庆二年(657),此墓志就与北碑,隋碑的墓志风格拉开了距离,其反差较大,端庄平稳,有法度但不僵化,志趣高雅,不随俗流。
还有一类的代表则是盛唐时期的楷书墓志,这一时期不仅是墓志书法还有其他形式的书法都达到了唐代的鼎盛时期,唐代的楷书墓志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的楷书墓志秀劲典雅、温婉柔和,有些墓志还带有行书笔意,十分流畅自然。代表人物有颜真卿、柳公权等人。颜真卿书写的《郭虚己墓志》,唐天宝八年(749)尤为著名,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墓志作品,字迹清晰,保存也十分完好,结字宽博,雍容不媚,朴厚大气,刚劲有力。
3.唐代的行书墓志
唐代行书墓志基本上与唐代行书发展同步。行书一直沿用至今,它具有自由性,快捷性,因此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使用非常普遍。正因为行书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在唐代之前行书一直不能作为正体使用,不管是重大场合还是民间普通的石刻都基本不用行书,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现象才发生了改变,许多碑刻上出现了行书,且出现在墓志上的也十分众多,这也是墓志书法的一个新突破。
唐代初期更是秉承王羲之的笔法,代表人物为虞世南。虞世南的《汝南公主墓志》(636)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墓志作品,也是唐代行书墓志的上品佳作。《汝南公主墓志》纯是二王笔法,笔力强健、俊秀洒脱、结体瘦劲、刚柔相济,姿态风流而不失风骨,沉静平稳而不失韵致,巧妙的继承了二王笔法并深得唐太宗的喜爱。
中唐、盛唐时期的行书发展到了高峰,这一时期王氏书风依旧存在,但有许多书家从王氏书风中吸取精华而有创新出新的书法风格,使得行书出现了新的面貌。颜真卿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颜真卿不仅“完成了楷书变法大业”,而且还“倡导了行草书的变化”。②他所书写的《祭侄文稿》(758)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具有代表性的《大德禅师思道墓志》(758),结字宽博大方,笔力丰腴,虽有王右军的笔法,但他加以创新,整体风格纯然是唐代的风貌,与颜真卿的行书极为相似,更与盛唐时期宽博宏伟、圆润刚劲的时代精神相吻合。
到了晚唐时期,新的书风逐渐衰落,许多作品仍然继承二王书风,但却失去了颜真卿、李北海那样气势宏伟的书法风格。如《张怀实墓志》,唐建中三年(782),平和淡雅,秀媚有余却刚健不足,几乎看不到盛唐时期那种宽宏博大的气势。但到唐代末期书风仍是发生了一些变化,预示着书风的转化更替,為新的书风做铺垫。
结语
唐代墓志在整个墓志书法历史中属于高潮期,它反映了当时唐代民间书法的生活面貌,也跟当时其他书法形式紧密相连,不仅种类丰富,而且还蕴藏着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墓志书法是我国传统石刻艺术的一部分,也是整个中国书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展现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而且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是中国书法文化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还是中国古代人民墓葬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朝代的变更墓志书法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精彩而又绚烂,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灿烂瑰宝。
参考文献:
[1]中国书法史七卷本·隋唐五代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陈云君.中国书法史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申佳宸(1996.04—),女,河南省开封市人,本科就读于郑州大学。
【关键词】:墓志 中国书法 唐代墓志 流变
一.隋唐时期墓志的形成与发展
唐代时期的墓志,基本上继承了隋代墓志的文体形式,但不同的是,唐代时期的墓志因当时社会等级的差别,出现了墓志大小不一样的情况,王侯、贵族的墓志块就会比较大,刻工更加精致且装饰图案也十分丰富,主要以卷云纹、花鸟、为主,但下层官员或者平民老百姓的墓志会相对较小,刻工也会略显粗糙,墓志的内容也通常会更加简略。唐代时期的墓志技艺非常丰富高超,与同时期的其他书法种类联系十分紧密,包含了各个流派,各种风格。初唐时期的墓志书法受到了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等书家的影响,字形结构十分严谨整饬,用笔爽利精道,刻石工艺也日趋细巧,终以秀劲华润开启李唐之书法风范;到了盛唐时期,质以代兴,妍因俗易,唐代书法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与文学、绘画、诸艺术同声同气、互为影响,由沿袭陈隋而自开仙境,因百花齐放而高峰竞起,至开元、天宝年间乃为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墓志书法步趋其见,亦并同演进;①唐代的中唐时期,墓志书法又受到了颜真卿、柳公权等书家书法风格的影响,还有许多书丹者都不是很有名,但其书艺精湛,堪称精品的墓志作品有许多;晚唐时期的墓志跟初唐、盛唐、中唐的墓志相比较的话,就会显的比较粗简俗易,楷书墓志也随之减少,因当时书风发展的逐渐草率,于是行书、行草书的志文随之增多并且丰富起来。
二.唐朝时期的隶书、楷书、行书墓志书法特征与当时书法风格的对比及意义
1.唐代隶书墓志
初唐时期的隶书墓志,是隋代末期墓志风格的延续,隶书笔法并不纯粹,其中掺杂着的有楷书笔法,且装饰性较强,公正化一,形状扁方,没有很深厚的古法,艺术价值不高;盛唐时期的隶书墓志,逐渐有了新的面貌,一大批研究隶书的书家慢慢开始涌现,出现了张廷玉、卢藏用等隶书大家,响名于世;到了武周时期左右,出现了一批隶书笔法较为纯净的墓志作品, 例如《王震墓志》(709),笔力劲道,结字工整,是当时较为著名的隶书作品;到了唐玄宗时期,李隆基尤其喜好隶书,且重视书法人才,还给书法上成就较高的书家给予奖赏,于是这一时期的隶书墓志也就大大剧增,技巧娴熟刻工精妙,基本上没有了隶楷杂糅的现象。例如《张休光墓志》(734)、《豆卢建墓志》(744)等这些墓志的艺术魅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到了晚唐时期,隶书发展逐渐凋敝,不仅仅是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也逐渐走下坡路,书家逐渐减少,书迹也就随之减少,隶书墓志就更加寥寥无几,走向低谷。
2.唐代楷书墓志
唐代时期的楷书墓志发展较为复杂,风格多样。一部分楷书墓志表现出了相对的独立性,其书法风格并不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依然与南北朝墓志、隋碑風格大致相同。武德、贞观年间的楷书墓志就是这一类的典型。这一时期的楷书基本上与隋代墓志相同,风格特征都极为相似,没有因朝代更换而又出现新的墓志风格。欧阳询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人物,他所书写的墓志体现了南北书风的融合,其笔画的基本形态与隋代无明显不同,但其结字方法十分严谨,间架结构为唐代的“尚法”书风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另有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虞世南,他历经三朝,从南北朝到隋朝,再到唐朝,其墓志书法风格受到了南北朝时期与隋朝时期的影响,使得字体结构规整又不失变化,清雅而不失古朴,笔画细致而精美,虽然不能够充分体现唐代楷书的整体特征,但就艺术水平的高度而言,那是毋庸置疑的。
另一类则是其墓志风格存在着南北朝时期与隋朝时期的特点,但并不完全受其影响,开始逐渐发生变化,进入了求变的阶段。代表人物为褚遂良、薛稷等人。这一阶段大概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代表作为《张士贵墓志》,唐显庆二年(657),此墓志就与北碑,隋碑的墓志风格拉开了距离,其反差较大,端庄平稳,有法度但不僵化,志趣高雅,不随俗流。
还有一类的代表则是盛唐时期的楷书墓志,这一时期不仅是墓志书法还有其他形式的书法都达到了唐代的鼎盛时期,唐代的楷书墓志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的楷书墓志秀劲典雅、温婉柔和,有些墓志还带有行书笔意,十分流畅自然。代表人物有颜真卿、柳公权等人。颜真卿书写的《郭虚己墓志》,唐天宝八年(749)尤为著名,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墓志作品,字迹清晰,保存也十分完好,结字宽博,雍容不媚,朴厚大气,刚劲有力。
3.唐代的行书墓志
唐代行书墓志基本上与唐代行书发展同步。行书一直沿用至今,它具有自由性,快捷性,因此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使用非常普遍。正因为行书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在唐代之前行书一直不能作为正体使用,不管是重大场合还是民间普通的石刻都基本不用行书,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现象才发生了改变,许多碑刻上出现了行书,且出现在墓志上的也十分众多,这也是墓志书法的一个新突破。
唐代初期更是秉承王羲之的笔法,代表人物为虞世南。虞世南的《汝南公主墓志》(636)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墓志作品,也是唐代行书墓志的上品佳作。《汝南公主墓志》纯是二王笔法,笔力强健、俊秀洒脱、结体瘦劲、刚柔相济,姿态风流而不失风骨,沉静平稳而不失韵致,巧妙的继承了二王笔法并深得唐太宗的喜爱。
中唐、盛唐时期的行书发展到了高峰,这一时期王氏书风依旧存在,但有许多书家从王氏书风中吸取精华而有创新出新的书法风格,使得行书出现了新的面貌。颜真卿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颜真卿不仅“完成了楷书变法大业”,而且还“倡导了行草书的变化”。②他所书写的《祭侄文稿》(758)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具有代表性的《大德禅师思道墓志》(758),结字宽博大方,笔力丰腴,虽有王右军的笔法,但他加以创新,整体风格纯然是唐代的风貌,与颜真卿的行书极为相似,更与盛唐时期宽博宏伟、圆润刚劲的时代精神相吻合。
到了晚唐时期,新的书风逐渐衰落,许多作品仍然继承二王书风,但却失去了颜真卿、李北海那样气势宏伟的书法风格。如《张怀实墓志》,唐建中三年(782),平和淡雅,秀媚有余却刚健不足,几乎看不到盛唐时期那种宽宏博大的气势。但到唐代末期书风仍是发生了一些变化,预示着书风的转化更替,為新的书风做铺垫。
结语
唐代墓志在整个墓志书法历史中属于高潮期,它反映了当时唐代民间书法的生活面貌,也跟当时其他书法形式紧密相连,不仅种类丰富,而且还蕴藏着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墓志书法是我国传统石刻艺术的一部分,也是整个中国书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展现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而且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是中国书法文化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还是中国古代人民墓葬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朝代的变更墓志书法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精彩而又绚烂,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灿烂瑰宝。
参考文献:
[1]中国书法史七卷本·隋唐五代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陈云君.中国书法史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申佳宸(1996.04—),女,河南省开封市人,本科就读于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