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导,告别“屏幕依赖”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一份《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该报告称全国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超六成10岁以前“触网”。同时,另一则新闻则让不少家长忧心忡忡:英国年龄最小的平板电脑成瘾症患者,仅仅4岁。
  信息时代,通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电子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也随之加快。随着无线通信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终端进行学习和娱乐。相较于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快捷简便,更易于操作,且具有隐蔽性,因而对广大中小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手机、平版电脑持有者日趋低龄化已成为不可遏止的趋势。而由于探索欲强、自控力相对较弱,不少中小学生一旦接触此类电子产品,就极易沉溺其中,“网瘾”“屏幕依赖”等副作用越来越明显。长时间沉迷于电子网络,再加上不注意坐姿,学生不仅视力受到损害,而且颈椎和脊柱的发育也受到很大影响。此外,学生一旦对电子产品形成依赖,社交活动大量减少,久而久之,容易自我封闭,产生社交障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面对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学校和老师应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使学生告别“屏幕依赖”。 首先,学校教育应重视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然而,在应试指挥棒下,学生被湮没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无暇也无力求得精神的成长。学生沉迷于网络,其实是在有意无意间找寻一些精神补偿,而这又恰是其精神生活空虚的反映之一。学校教育应立足于培养真正的“人”,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一方面,学校应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传播深远的经典著作中汲取精髓,为学生创造丰富精神世界的良好氛围。网络时代阅读的快餐化,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品位,学校可通过开展经典阅读活动,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网络小说转移到经典名著中来,使学生通过研读经典,获得良好的文学熏陶,培养高雅的志趣。另一方面,学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结合学科教学,组建各种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创建自然真实、鲜活丰富的校园文化。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和兴趣小组的学习研究,学生能发掘自身的特长和潜力,形成真正具有内驱力的兴趣爱好,就会主动将精力投入到发展兴趣爱好上来,而无需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打发课余时间,反而会自觉利用电子产品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家庭应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风气既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它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说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心理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分。”家长应注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通过家庭习惯的养成熏陶孩子。第一,家长应保证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一些家长因工作繁忙,每天早出晚归,家庭生活被挤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有的父母甚至直接将手机、电脑当作“保姆”,由它们来充当安抚或陪伴孩子的角色。孩子的感情诉求得不到关注,只好通过上网,在虚拟世界寻求慰藉。因此,家长应注意平衡家庭与事业,尽量安排一定的时间照顾家庭,加强亲子沟通。第二,家长应重视丰富家庭生活。孩子之所以沉迷于电子网络,很大部分原因是受家庭氛围的影响。网络的普及使一部分家长自身也染上了“网瘾”,手机、平板电脑随身带,茶余饭后甚至睡前,都要“触屏”“触网”一番,这不仅使家庭成员生活单调,而且极易让孩子效仿。家长应注意自我约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多组织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家庭活动,如创设以纸质阅读为主的家庭阅读环境、家庭成员一起饲养动物或种植草木、参加以户外活动为主的体育锻炼等,充实家庭成员的休闲娱乐生活。“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孩子长期生活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自然而然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育教学手段的转变,同时也催生了新的学习方式。但青少年还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学校和家庭都应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使其告别“屏幕依赖”,科学利用网络和科技,使科技的发展真正促进人才的成长。
其他文献
一段时间以来,频频发生在高校校园里的惨案,让原本被家人及社会寄予厚望的莘莘学子以另一种姿态成为各大媒体焦点。4月16日,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某被室友投毒,不治身亡。4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学生刺死室友。4月17日,南昌航空大学学生宿舍发现一具男性死尸,法医分析其为“性窒息”死亡。4月17日,江苏省张家港沙洲职业工学院学生刺死在校培训学员。  悲剧催人反思。以上惨案,我们不能将其原因仅仅归结
通过多年与三星半导体公司的校企合作,进行产教深度融合,借鉴'三星工科大学'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行业升级及学生全面发展的'三方面需
近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因校制宜,大力推动节约型校园建设,要在教学实验、科学研究、行政办公、基建后勤等各方面建立严格、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在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节约办公用品、节约经费等各个环节制定具体实施办法。通知还特别指出,要严格控制校舍建设项目的造价标准,不得搞豪华装修,坚决杜绝“豪华校门”“豪
近年来,高考防作弊手段逐年翻新,考试全程有电子眼监控,金属探测器、手机屏蔽仪、身份证识别仪等已是各地考场的基本配置。今年,吉林一高三班主任对考生善意提醒:“文胸要换成背心,裤子穿松紧带儿的,鞋子最好是一次成型的塑料凉拖……”高考安检措施之严厉可见一斑。  在教育公平的话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今天,我们理解政府确保高考公平公正的善意和决心,然而也不禁要问:如此如临大敌,竟是我们十几年教育的成果么?
教育部近期启动了以“宣传典型经验、规范办学行为、更新教育观念、营造良好氛围”为主题的义务教育阶段“减负万里行”活动,要求通过自查、抽查等形式,对不规范办学行为予以曝光和问责处理。教育部的集中督查涉及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入学、校外培训、考评体系等多方面内容,重点督查学校将“奥数”与升学挂钩、通过校外培训机构上新课和赶进度等行为。  “减负”话题在近期再度被密集提及,体现了新一届政府解决该问题的决心。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