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有次到使馆区附近的街道采访垃圾分类工作,路过各国驻华使馆门口时,脑海里突然冒出几个问句:他们产生的垃圾怎么处理?也跟北京市一样进行垃圾分类吗?
这些疑问最近有了答案。北京就有这么一个特殊群体,负责涉外机构的环境卫生服务与管理工作——北京市使馆清洁运输管理处(简称“使馆处”)是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下属事业单位,在垃圾分类宣传沟通、交流合作和试点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是国际友人认识、了解和学习中国垃圾管理政策和实践的一个重要窗口。
以北京奥运为背景
开展垃圾分类宣传
北京2008年奥运申办报告中向全世界郑重承诺:到2006年以前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50%,垃圾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30%。2010年郭金龙市长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10年计划加快推进垃圾无害化焚烧处理,开展生活垃圾“零废弃”管理试点。完善分类收集运输体系,新建、改扩建小区、社会单位全部实行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分类处理。
作为一支专业从事涉外机构环境卫生服务清洁运输任务的单位,使馆处为实现北京的承诺义不容辞。2004年,北京市开始试点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使馆处也将垃圾分类列为一项重要工作,设定使馆区垃圾分类收集及综合利用率率先达到50%和30%的目标。研究制定了实施垃圾分类的方案,根据实际情况,首先在伊朗、联合国开发署、德国等25家使馆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研究管理途径和管理方法,明确管理部门和清运部门在分类工作中的责任;积极和相关上级部门协调,寻求理解与支持,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在具体工作中,使馆处实施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它垃圾、大件垃圾四大类的大类粗分,分类收集,集中深度分拣。采取统一标识、统一颜色、区分大小桶的分类操作手段。充分利用各项宣传资料和手段,如采取直接面谈的形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得到多数外方官员尤其是环保官员的支持。发现客户没有按规定投放时,及时对清洁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并及时对客户进行垃圾分类宣传。
以外交公寓为试点
深入涉外单位和家庭
各国外交人员工作和生活区域主要集中在建国门外第一使馆区、三里屯第二使馆区、燕莎第三使馆区和五大外交公寓即亮马外交公寓、塔园外交公寓、三里屯外交公寓、建国门外交公寓、齐家园外交公寓。其中五大外交公寓总体服务量占总体水平的近一半,在使馆处的服务对象中占有重要地位。
2005年初,外交公寓分类试点工作拉开帷幕。针对公寓特有的人文环境,配置垃圾桶、垃圾袋,张贴垃圾分类标识和中英双语的垃圾分类操作说明,发放中英双语的垃圾分类入户宣传手册,开展试点公寓垃圾分类宣传讲解活动。在齐家园公寓,以“绿色家园,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儿童绘画作品征集、展览和评奖活动以及“绿色家园”消夏晚会吸引了76个国家的外交人员和家属500余人出席参加,使垃圾分类宣传深入到每一个涉外单位和家庭。之后,垃圾分类工作在其他外交公寓很快开展起来。根据各个公寓不同的人文环境和特点,使馆处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宣传活动,分发大量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展板巡回展出,组织培训各公寓主管工作人员,等。
此外,使馆处工作人员经常到各个公寓实地考察并听取其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了解和解决问题。例如塔园公寓,由于公寓内垃圾桶站较少,实施分类后的小垃圾桶不能满足用户垃圾投放量的需求,造成用户将垃圾随便扔在桶外的现象,给塔园公寓的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经过了解后,及时对塔园公寓的垃圾桶做出了调整,将原有的小桶更换成为大桶,解决了容积不足的问题。又如乌兹别克使馆,由于馆内部分中国工作人员对垃圾分类的抵触,使分类工作在该馆几次反复,使馆处工作人员耐心予以解答,并及时与工人、翻译、外方人员沟通,最终形成了良好的分类工作氛围。
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使馆处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在170余家涉外机构和五大外交公寓全面实施了大类粗分、分类回收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分类环保处理模式,为北京垃圾分类工作起到了率先垂范的历史作用,为北京的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
建立垃圾分选线
可回收物走绿色通道
为提高垃圾分类水平,使馆处从2007年开始筹划建设生活垃圾分选转运中心,该项目从立项到动工,克服了许多实际问题和困难。现在主体工程已经落成,预计2015年下半年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年底试运营。
根据垃圾分选线的工艺要求,将垃圾分类模式由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它垃圾三大类调整为可回收物(可上线垃圾)、玻璃、厨余垃圾和大件垃圾四大类。可回收物(可上线)经过场内深度分拣(收缴政治性敏感刊物及制品)后,与玻璃及拆解大件垃圾回收的可回收物一起进入“绿色通道”,即交由市商委指定的资源回收企业进行资源再利用;厨余垃圾运至厨余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堆肥处理;不可回收物进行卫生填埋。据了解,实行垃圾分类后,涉外机构的垃圾资源利用率由未实施分类时的7%上升到现在的23%,使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总体达到48%。
该单位从1969年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成立,至今40多年,圆满完成了涉外环境卫生服务保障工作,共获得各项区级先进37个、市级先进39个;先后涌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张洪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时纯利、全国优秀环卫工人荣誉称号获得者王海宽、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获得者张晶等优秀杰出代表。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使馆处车队被北京市委、市政府评为劳动模范集体。光荣传统和辉煌业绩为根,涉外卫生服务为干,垃圾分类为叶,一棵参天大树就此长成。
(责任编辑:徐春芳)
这些疑问最近有了答案。北京就有这么一个特殊群体,负责涉外机构的环境卫生服务与管理工作——北京市使馆清洁运输管理处(简称“使馆处”)是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下属事业单位,在垃圾分类宣传沟通、交流合作和试点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是国际友人认识、了解和学习中国垃圾管理政策和实践的一个重要窗口。
以北京奥运为背景
开展垃圾分类宣传
北京2008年奥运申办报告中向全世界郑重承诺:到2006年以前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50%,垃圾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30%。2010年郭金龙市长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10年计划加快推进垃圾无害化焚烧处理,开展生活垃圾“零废弃”管理试点。完善分类收集运输体系,新建、改扩建小区、社会单位全部实行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分类处理。
作为一支专业从事涉外机构环境卫生服务清洁运输任务的单位,使馆处为实现北京的承诺义不容辞。2004年,北京市开始试点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使馆处也将垃圾分类列为一项重要工作,设定使馆区垃圾分类收集及综合利用率率先达到50%和30%的目标。研究制定了实施垃圾分类的方案,根据实际情况,首先在伊朗、联合国开发署、德国等25家使馆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研究管理途径和管理方法,明确管理部门和清运部门在分类工作中的责任;积极和相关上级部门协调,寻求理解与支持,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在具体工作中,使馆处实施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它垃圾、大件垃圾四大类的大类粗分,分类收集,集中深度分拣。采取统一标识、统一颜色、区分大小桶的分类操作手段。充分利用各项宣传资料和手段,如采取直接面谈的形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得到多数外方官员尤其是环保官员的支持。发现客户没有按规定投放时,及时对清洁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并及时对客户进行垃圾分类宣传。
以外交公寓为试点
深入涉外单位和家庭
各国外交人员工作和生活区域主要集中在建国门外第一使馆区、三里屯第二使馆区、燕莎第三使馆区和五大外交公寓即亮马外交公寓、塔园外交公寓、三里屯外交公寓、建国门外交公寓、齐家园外交公寓。其中五大外交公寓总体服务量占总体水平的近一半,在使馆处的服务对象中占有重要地位。
2005年初,外交公寓分类试点工作拉开帷幕。针对公寓特有的人文环境,配置垃圾桶、垃圾袋,张贴垃圾分类标识和中英双语的垃圾分类操作说明,发放中英双语的垃圾分类入户宣传手册,开展试点公寓垃圾分类宣传讲解活动。在齐家园公寓,以“绿色家园,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儿童绘画作品征集、展览和评奖活动以及“绿色家园”消夏晚会吸引了76个国家的外交人员和家属500余人出席参加,使垃圾分类宣传深入到每一个涉外单位和家庭。之后,垃圾分类工作在其他外交公寓很快开展起来。根据各个公寓不同的人文环境和特点,使馆处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宣传活动,分发大量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展板巡回展出,组织培训各公寓主管工作人员,等。
此外,使馆处工作人员经常到各个公寓实地考察并听取其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了解和解决问题。例如塔园公寓,由于公寓内垃圾桶站较少,实施分类后的小垃圾桶不能满足用户垃圾投放量的需求,造成用户将垃圾随便扔在桶外的现象,给塔园公寓的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经过了解后,及时对塔园公寓的垃圾桶做出了调整,将原有的小桶更换成为大桶,解决了容积不足的问题。又如乌兹别克使馆,由于馆内部分中国工作人员对垃圾分类的抵触,使分类工作在该馆几次反复,使馆处工作人员耐心予以解答,并及时与工人、翻译、外方人员沟通,最终形成了良好的分类工作氛围。
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使馆处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在170余家涉外机构和五大外交公寓全面实施了大类粗分、分类回收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分类环保处理模式,为北京垃圾分类工作起到了率先垂范的历史作用,为北京的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
建立垃圾分选线
可回收物走绿色通道
为提高垃圾分类水平,使馆处从2007年开始筹划建设生活垃圾分选转运中心,该项目从立项到动工,克服了许多实际问题和困难。现在主体工程已经落成,预计2015年下半年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年底试运营。
根据垃圾分选线的工艺要求,将垃圾分类模式由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它垃圾三大类调整为可回收物(可上线垃圾)、玻璃、厨余垃圾和大件垃圾四大类。可回收物(可上线)经过场内深度分拣(收缴政治性敏感刊物及制品)后,与玻璃及拆解大件垃圾回收的可回收物一起进入“绿色通道”,即交由市商委指定的资源回收企业进行资源再利用;厨余垃圾运至厨余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堆肥处理;不可回收物进行卫生填埋。据了解,实行垃圾分类后,涉外机构的垃圾资源利用率由未实施分类时的7%上升到现在的23%,使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总体达到48%。
该单位从1969年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成立,至今40多年,圆满完成了涉外环境卫生服务保障工作,共获得各项区级先进37个、市级先进39个;先后涌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张洪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时纯利、全国优秀环卫工人荣誉称号获得者王海宽、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获得者张晶等优秀杰出代表。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使馆处车队被北京市委、市政府评为劳动模范集体。光荣传统和辉煌业绩为根,涉外卫生服务为干,垃圾分类为叶,一棵参天大树就此长成。
(责任编辑:徐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