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国著名“武术之乡”——沧州,市区的西体育场上,有一方宽阔的场地,格外与众不同。与周围那些塑胶铺地的现代球场、操场相比,这里是黄土地面,一行国槐,迎面的铁网围墙上,悬着“有勇知方”、“我武唯扬”等砺志匾额,简朴厚重,古韵绵长,一望而知是习武者的天地,让人回味起过去的老沧州街上把式场的景象。每天早晨五点多,这里就开始活跃起几十个陈式太极拳的忠实拥趸,无论寒暑,从不间断。在飞速发展的城市里,一方固定的土地面而不是硬化的地面,已经成了习武者们梦寐思得、方寸难求的宝贝。沧州市体育局能够慷慨地给这个群体以如此厚爱,显然是因为这里突出的成绩、良好的氛围、难得的凝聚。而场上的核心,就是沧州陈式太极拳传人马俊敏先生。
马俊敏,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初,年幼时即受改革开放后第一波武术热的影响,有志于武学,拜著名武术家王志海为师通习了劈挂、通臂,同时,兼及于燕青、八极等诸门派,因成绩优秀,年稍长,即以拳艺人沧州师院,成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后被沧州市体育局选中任武术科长,专职从事全市武术管理工作,现为沧州市武协副主席,武术六段,先后参与了全市多次重大武术活动的组织,锻炼成为一名文通武备、艺业双精的复合型人才。
作为新时代的武术工作者,马俊敏对于武术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虽然起家于沧州传统门派,但始终保持着开放的姿态面对丰富多彩的中华武术。上世纪末,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以武术工作者特有的眼光,发现陈式太极拳与以刚猛暴烈著称的沧州武术有着奇妙的互补特质,便找了几个志同道合的热心人,邀请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世传人马虹老师前来沧州传艺。授拳后,马虹老师大发感慨,连称“三个没想到”,即:没想到沧州武术包容性那么强,与沧州武术风格迥异的陈式太极拳来了就落地生根;没想到沧州人的悟性那么好,不长时间即有一大批人掌握了精髓;没想到沧州人对于陈式太极这么热情,从学者众多。由此,沧州武苑又添奇葩。
而马俊敏正是老人家所特别喜爱的一个。由于职业的关系,更由于深厚的武学素养,开始,他就没有将立足点放在单纯的学会一套拳上,而是着眼于拳与拳之间的交汇融合、互相启发上。比如,将陈式拳“螺旋缠绕如九曲珠无孔不入”的特点与劈挂的“辘轳翻车、珠走玉盘”特色相比较,将陈式拳的“掷跌摔拿”与燕青拳的“擒拿格斗”相沟通,将陈式拳的“迈步如猫行”与通臂拳的“激绞连环步”相结合,更将陈式拳以意领气、快慢相间的行拳走架方式、陈式拳的推手与自己所掌握的几大拳种的训练方法有机地揉和在一起,居然对武术有了全新的阐发,而扎实精纯的功夫又使之迅速进入了太极新境界。这种历练,甚至刺激了他的新灵感,在2010年沧州市武术节上,他向领导提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建议,即,进行一场汇聚沧州五十三个拳种的“万人武术”表演,并成功举行,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也成就了沧州武术新美谈。他的拳艺更是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2013年一次表演后,被北京体育大学散打教研室主任李印东先生誉为“精气神十足,力道极精纯,这是我多年来所见到过的风格极为鲜明、内涵相当深厚的陈式太极拳。”同年国庆期间,又在石家庄“马虹杯陈式太极拳国际邀请赛”上,蟾宫折桂,赢得拳械第一名,其三个弟子也紧随其后,分获金奖。
眼下,他在市委某部门担任中层领导,工作异常繁忙紧张,但是出于对武术的热爱,还是每天早晨挤出时间,义务授拳,意在为武术事业培养新人,更为众多“压力山大”、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芸芸众生提供强身健体、身心修养之路,踏踏实实十余年,一路走来,成绩斐然,受益者众多。由于他看准了方向,走对了路,这支队伍象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他也形成了良好的教练风格,得到人们的真心拥戴。
最为关键的,还是他恪守师德,始终保持立身中正,开放授艺。他牢固的树立了“教拳即育人”的理念,始终坚持“包教包会,不收学费”政策,从不谈名利,谁想学,悉听尊便,一样的教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勇于打破传统的门户界限,力求给学生们更加广阔的天地,使之能够打开眼界看武学。他的很出彩的几个学生,都有着其它门派的习武经历,但无论师出何门,只要用心,便全心全意授艺,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理解的太极功夫倾囊相传,并特别善于将太极拳的要求与他们过去习武中形成的各种优点结合起来,使之从意识、技术上发挥更大的优势。岳军、刘宝东二人是练以骠悍勇猛著称的“愣八极”理,使之一步步地转到快慢相间、起落有致、节奏鲜明的特点上来。学生推手摸不着大门,不知道什么是松静沉稳、什么是柔化刚发,就通过练习中,自己“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技巧,一点点给学生“喂招”,教给如何听劲、发力,并且以自己的自信,从来都是任由学生发力,然后于其不经意间一招制之。由于他个子并不高大,但谁到了他的手里,基本都成了“活靶子”、“草捆子”,任由摆布。大家莫不心服口服,知道了什么叫“倚着何处何处发”,什么叫“因敌变化示神奇”。刘凤鸣也曾经练习过八极、八卦、功力等,确有自己的心得,与马老师学习之后,用他自己的话说,才觉得什么叫孙悟空打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儿。两人一搭手,就知道怎么都不行。可谓老师想让你往东,不会往西。他也曾经试着要给老师出点儿难题,可惜,由于功力的原因,那些他学来的老师的将他置于股掌之上的东西根本就派不上用场,所以,最后他总结出了一条让老师也没有办法的办法,那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感觉到老师要出招了,迅速逃跑。因为不跑就要栽跟头。但他最服的还不是这个,出身,与格外讲求松柔沉着的陈式拳大异其趣。而马俊敏却循循善诱,实现二人“由八而太”,顺利的“蹦极”,并且在比赛中屡获殊荣。也有的学生愿意开开眼界,想游走四方,串场子、交朋友,他热情地将自己昔日的朋友介绍给他们,使他们能够在新的天地里得到提升,当然,有的在外面学了一圈儿又回来,则依旧照纳,待之若往昔,继续悉心教授,颇得陈照奎先生“来之欢迎,去之欢送”之拳理真谛,大家风范十足。
学员水平参差不齐,他就采取快慢相间、区别对待的方法,确保学员虚领顶劲,对拉拔长,迅速进步发展。针对每个学员不同的领悟能力、功夫程度,马老师技以人分,因材施教,让每个阶段的学员,都知道自己当前的不足,明白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对初学者,问题一般出在架子上,就每年春天集中进行一次集体“整训”,掰开揉碎,一点点地“拿龙”改拳,反复示范,让学生一遍遍地体会,直到掌握了其中的窍要为止。行拳有了模样,则注重意气的培养与生发,采纳生活中各种常见的道而是,马老师每次给他下套儿后,都要告诉他,问题在哪里,需要注意什么等等。如此一来,老师用心,学生尽力,二人的“对拉”也使学生的优势得到迅速“拔长”,如今凤鸣先生应付周围人,也已经不成太大的问题了。 拳对人的要求,实际上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因此,练拳的过程,也是改造人的缺点的过程,所以马老师在教拳中,时刻要求大家,要气沉丹田、运劲蓄势、螺旋缠丝,改造不良作派,形成良好习惯。练拳很苦,非长期坚持不能奏实效。由于工作的原因,这里一般都在早晨六点半左右开练,好多人苦不堪言。马老师不断告诫大家,练拳要气沉丹田,树立恒心就是要沉心静气,因为生活的习惯是几十年养成的,身体功能的优劣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地由坏变好,必须坚持才能见到效果。为此,他每天只要没有特殊的事情,就坚持早晨早早到场,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大家,让那些晚到者不好意思。有的学员就曾经推心置腹地说过,是马老师的勤勉治了我的赖床。想到老师那么忙,还来这么早,咱还有什么理由晚去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学员性情直率急躁,工作生活中经常得罪人。这样,马老师就把太极拳的理论生活化,点滴地传达给大家,就是遇事要慢下来、松下来,多考虑几个为什么,三思而后行。就是象练出太极拳的缠丝劲一样,松柔为先,也就是要谦虚谨慎;多想点办法,不能心里想嘴里直接说,因为好多事情没有经过你的验证,真伪难料,而是要象推手一样,先认真听劲,知道对方的意图,然后再择机而发,当然,发的时候也是要在“我守我疆、不卑不亢”的前提下,螺旋缠绕、刚柔相济的表明自己的意图,做到无过不及。这样,太极的拳理,就化作大家的生活工作指南,非但在练拳过程中出了汗、排了毒、治了病,身体状况明显改善,血压正常,肥胖减少,力量增加,而且工作生活态度更加端正,浮腾心理得到有效遏制,暴躁脾气变得柔和,粗鲁性格变得细腻,教拳的结果,得到的是人的境界的全面提升,应付工作与生活中的难题也就由此游刃有余,豁达适度。
维护集体必须风清气正,像拳谚中要求的周身一家,才能达到和谐团结。学员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大,成分越来越多样,人们的感情越来越深,一些社会性的事务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个群体。马老师出于维护这个群体关系的纯洁性,将日常生活中的人情往来也一一制定了规则,使大家快乐而简单地生活。比如,有的老人去世了,大家要一起表现哀悼之情,事主不过意,回头请客。马老师及时地予以制止,立下规矩,老人去世一律不得再请客,于礼不合,目的就是不让铜臭污染大家的关系。正因为此,也极大地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这里的人们很开心,这里的人们很努力。早晨起来,人渐多时,便开始笑语盈盈,一边压腿做着预备动作,一边海阔天空吹牛儿、扯闲篇儿,赚钱之后谈股市,股市熊跌说酒事,总是有谈不尽的话题,笑声盈耳,将一夜睡眠中形成的污秽之气吐出,吸进晨曦里的清新。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太极也是一门入世的功夫,是社会的学问,不是单个人的锻炼与苦修,而同样需要交流需要心情。练太极拳事实上不是在继承什么,而是在享受古人留给我们的瑰宝,享受如何在提高生命质量的同时,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尤其是大家都来自各个单位,忙着不同的事情,来到这里,任谁没有介蒂,说话不分轻重,都仿佛回到了孩童时代,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吧,有自己的心得你就说吧,听着什么奇闻异事、健康新闻、小巷杂谈等等,你就跟着笑吧。旺发集团的张连水老板对此深有感触,他哥哥的员工都说他脾气大,他自己也是确实每天想得挺多,经常处于焦虑状态之中。而最为幸运的就是接触到了太极拳,现在,一天最快乐的时候,就是早上。自己发迹多年,确实风光,也确实疲劳,只有在这里,收获了健康,收获了神清气爽,有一种万千烦恼全抛于九宵云外的感觉。他的话,代表了大家的心声,也因此,他大方地对拳社的发展予以赞助,虽然他在外应酬什么样的高官、高知、富豪都见过,但他最为依恋的是这个氛围;虽然他在接待客人的时候,连剩下的半瓶酒、一盘饺子都要打包,但在这里他都总是心甘情愿的慷慨解囊,冬天来了,大家弄付手套;有了比赛,就给大家弄身赛服。其实,所有人也都在像他那样,为了维护这个群体,确实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当成了自己的家来经营,由此,这里成了蒸蒸日上的乐园。
写到最后,我突发奇想,说沧州是武术的热土,的确不错,但从深层次来讲,何尝不是散发人性光辉的热土,是让人通过太极等武术门派达到人生好状态,保持生命好质量的热土呢?
马俊敏,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初,年幼时即受改革开放后第一波武术热的影响,有志于武学,拜著名武术家王志海为师通习了劈挂、通臂,同时,兼及于燕青、八极等诸门派,因成绩优秀,年稍长,即以拳艺人沧州师院,成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后被沧州市体育局选中任武术科长,专职从事全市武术管理工作,现为沧州市武协副主席,武术六段,先后参与了全市多次重大武术活动的组织,锻炼成为一名文通武备、艺业双精的复合型人才。
作为新时代的武术工作者,马俊敏对于武术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虽然起家于沧州传统门派,但始终保持着开放的姿态面对丰富多彩的中华武术。上世纪末,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以武术工作者特有的眼光,发现陈式太极拳与以刚猛暴烈著称的沧州武术有着奇妙的互补特质,便找了几个志同道合的热心人,邀请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世传人马虹老师前来沧州传艺。授拳后,马虹老师大发感慨,连称“三个没想到”,即:没想到沧州武术包容性那么强,与沧州武术风格迥异的陈式太极拳来了就落地生根;没想到沧州人的悟性那么好,不长时间即有一大批人掌握了精髓;没想到沧州人对于陈式太极这么热情,从学者众多。由此,沧州武苑又添奇葩。
而马俊敏正是老人家所特别喜爱的一个。由于职业的关系,更由于深厚的武学素养,开始,他就没有将立足点放在单纯的学会一套拳上,而是着眼于拳与拳之间的交汇融合、互相启发上。比如,将陈式拳“螺旋缠绕如九曲珠无孔不入”的特点与劈挂的“辘轳翻车、珠走玉盘”特色相比较,将陈式拳的“掷跌摔拿”与燕青拳的“擒拿格斗”相沟通,将陈式拳的“迈步如猫行”与通臂拳的“激绞连环步”相结合,更将陈式拳以意领气、快慢相间的行拳走架方式、陈式拳的推手与自己所掌握的几大拳种的训练方法有机地揉和在一起,居然对武术有了全新的阐发,而扎实精纯的功夫又使之迅速进入了太极新境界。这种历练,甚至刺激了他的新灵感,在2010年沧州市武术节上,他向领导提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建议,即,进行一场汇聚沧州五十三个拳种的“万人武术”表演,并成功举行,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也成就了沧州武术新美谈。他的拳艺更是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2013年一次表演后,被北京体育大学散打教研室主任李印东先生誉为“精气神十足,力道极精纯,这是我多年来所见到过的风格极为鲜明、内涵相当深厚的陈式太极拳。”同年国庆期间,又在石家庄“马虹杯陈式太极拳国际邀请赛”上,蟾宫折桂,赢得拳械第一名,其三个弟子也紧随其后,分获金奖。
眼下,他在市委某部门担任中层领导,工作异常繁忙紧张,但是出于对武术的热爱,还是每天早晨挤出时间,义务授拳,意在为武术事业培养新人,更为众多“压力山大”、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芸芸众生提供强身健体、身心修养之路,踏踏实实十余年,一路走来,成绩斐然,受益者众多。由于他看准了方向,走对了路,这支队伍象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他也形成了良好的教练风格,得到人们的真心拥戴。
最为关键的,还是他恪守师德,始终保持立身中正,开放授艺。他牢固的树立了“教拳即育人”的理念,始终坚持“包教包会,不收学费”政策,从不谈名利,谁想学,悉听尊便,一样的教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勇于打破传统的门户界限,力求给学生们更加广阔的天地,使之能够打开眼界看武学。他的很出彩的几个学生,都有着其它门派的习武经历,但无论师出何门,只要用心,便全心全意授艺,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理解的太极功夫倾囊相传,并特别善于将太极拳的要求与他们过去习武中形成的各种优点结合起来,使之从意识、技术上发挥更大的优势。岳军、刘宝东二人是练以骠悍勇猛著称的“愣八极”理,使之一步步地转到快慢相间、起落有致、节奏鲜明的特点上来。学生推手摸不着大门,不知道什么是松静沉稳、什么是柔化刚发,就通过练习中,自己“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技巧,一点点给学生“喂招”,教给如何听劲、发力,并且以自己的自信,从来都是任由学生发力,然后于其不经意间一招制之。由于他个子并不高大,但谁到了他的手里,基本都成了“活靶子”、“草捆子”,任由摆布。大家莫不心服口服,知道了什么叫“倚着何处何处发”,什么叫“因敌变化示神奇”。刘凤鸣也曾经练习过八极、八卦、功力等,确有自己的心得,与马老师学习之后,用他自己的话说,才觉得什么叫孙悟空打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儿。两人一搭手,就知道怎么都不行。可谓老师想让你往东,不会往西。他也曾经试着要给老师出点儿难题,可惜,由于功力的原因,那些他学来的老师的将他置于股掌之上的东西根本就派不上用场,所以,最后他总结出了一条让老师也没有办法的办法,那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感觉到老师要出招了,迅速逃跑。因为不跑就要栽跟头。但他最服的还不是这个,出身,与格外讲求松柔沉着的陈式拳大异其趣。而马俊敏却循循善诱,实现二人“由八而太”,顺利的“蹦极”,并且在比赛中屡获殊荣。也有的学生愿意开开眼界,想游走四方,串场子、交朋友,他热情地将自己昔日的朋友介绍给他们,使他们能够在新的天地里得到提升,当然,有的在外面学了一圈儿又回来,则依旧照纳,待之若往昔,继续悉心教授,颇得陈照奎先生“来之欢迎,去之欢送”之拳理真谛,大家风范十足。
学员水平参差不齐,他就采取快慢相间、区别对待的方法,确保学员虚领顶劲,对拉拔长,迅速进步发展。针对每个学员不同的领悟能力、功夫程度,马老师技以人分,因材施教,让每个阶段的学员,都知道自己当前的不足,明白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对初学者,问题一般出在架子上,就每年春天集中进行一次集体“整训”,掰开揉碎,一点点地“拿龙”改拳,反复示范,让学生一遍遍地体会,直到掌握了其中的窍要为止。行拳有了模样,则注重意气的培养与生发,采纳生活中各种常见的道而是,马老师每次给他下套儿后,都要告诉他,问题在哪里,需要注意什么等等。如此一来,老师用心,学生尽力,二人的“对拉”也使学生的优势得到迅速“拔长”,如今凤鸣先生应付周围人,也已经不成太大的问题了。 拳对人的要求,实际上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因此,练拳的过程,也是改造人的缺点的过程,所以马老师在教拳中,时刻要求大家,要气沉丹田、运劲蓄势、螺旋缠丝,改造不良作派,形成良好习惯。练拳很苦,非长期坚持不能奏实效。由于工作的原因,这里一般都在早晨六点半左右开练,好多人苦不堪言。马老师不断告诫大家,练拳要气沉丹田,树立恒心就是要沉心静气,因为生活的习惯是几十年养成的,身体功能的优劣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地由坏变好,必须坚持才能见到效果。为此,他每天只要没有特殊的事情,就坚持早晨早早到场,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大家,让那些晚到者不好意思。有的学员就曾经推心置腹地说过,是马老师的勤勉治了我的赖床。想到老师那么忙,还来这么早,咱还有什么理由晚去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学员性情直率急躁,工作生活中经常得罪人。这样,马老师就把太极拳的理论生活化,点滴地传达给大家,就是遇事要慢下来、松下来,多考虑几个为什么,三思而后行。就是象练出太极拳的缠丝劲一样,松柔为先,也就是要谦虚谨慎;多想点办法,不能心里想嘴里直接说,因为好多事情没有经过你的验证,真伪难料,而是要象推手一样,先认真听劲,知道对方的意图,然后再择机而发,当然,发的时候也是要在“我守我疆、不卑不亢”的前提下,螺旋缠绕、刚柔相济的表明自己的意图,做到无过不及。这样,太极的拳理,就化作大家的生活工作指南,非但在练拳过程中出了汗、排了毒、治了病,身体状况明显改善,血压正常,肥胖减少,力量增加,而且工作生活态度更加端正,浮腾心理得到有效遏制,暴躁脾气变得柔和,粗鲁性格变得细腻,教拳的结果,得到的是人的境界的全面提升,应付工作与生活中的难题也就由此游刃有余,豁达适度。
维护集体必须风清气正,像拳谚中要求的周身一家,才能达到和谐团结。学员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大,成分越来越多样,人们的感情越来越深,一些社会性的事务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个群体。马老师出于维护这个群体关系的纯洁性,将日常生活中的人情往来也一一制定了规则,使大家快乐而简单地生活。比如,有的老人去世了,大家要一起表现哀悼之情,事主不过意,回头请客。马老师及时地予以制止,立下规矩,老人去世一律不得再请客,于礼不合,目的就是不让铜臭污染大家的关系。正因为此,也极大地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这里的人们很开心,这里的人们很努力。早晨起来,人渐多时,便开始笑语盈盈,一边压腿做着预备动作,一边海阔天空吹牛儿、扯闲篇儿,赚钱之后谈股市,股市熊跌说酒事,总是有谈不尽的话题,笑声盈耳,将一夜睡眠中形成的污秽之气吐出,吸进晨曦里的清新。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太极也是一门入世的功夫,是社会的学问,不是单个人的锻炼与苦修,而同样需要交流需要心情。练太极拳事实上不是在继承什么,而是在享受古人留给我们的瑰宝,享受如何在提高生命质量的同时,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尤其是大家都来自各个单位,忙着不同的事情,来到这里,任谁没有介蒂,说话不分轻重,都仿佛回到了孩童时代,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吧,有自己的心得你就说吧,听着什么奇闻异事、健康新闻、小巷杂谈等等,你就跟着笑吧。旺发集团的张连水老板对此深有感触,他哥哥的员工都说他脾气大,他自己也是确实每天想得挺多,经常处于焦虑状态之中。而最为幸运的就是接触到了太极拳,现在,一天最快乐的时候,就是早上。自己发迹多年,确实风光,也确实疲劳,只有在这里,收获了健康,收获了神清气爽,有一种万千烦恼全抛于九宵云外的感觉。他的话,代表了大家的心声,也因此,他大方地对拳社的发展予以赞助,虽然他在外应酬什么样的高官、高知、富豪都见过,但他最为依恋的是这个氛围;虽然他在接待客人的时候,连剩下的半瓶酒、一盘饺子都要打包,但在这里他都总是心甘情愿的慷慨解囊,冬天来了,大家弄付手套;有了比赛,就给大家弄身赛服。其实,所有人也都在像他那样,为了维护这个群体,确实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当成了自己的家来经营,由此,这里成了蒸蒸日上的乐园。
写到最后,我突发奇想,说沧州是武术的热土,的确不错,但从深层次来讲,何尝不是散发人性光辉的热土,是让人通过太极等武术门派达到人生好状态,保持生命好质量的热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