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柴牡安神颗粒的抗焦虑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地西泮组(0.002 g·kg-1)和解郁安神颗粒组(0.001 4 g·kg-1),柴牡安神颗粒高、中、低剂量(0.001 98,0.000 99,0.000 495g·kg-1)组,每组20只。为了考察药物抗焦虑作用,小鼠每天上午灌胃给药4周后,测试明暗箱、开场活动实验,然后动物取血,其中每组6只小鼠通过心脏灌注10%甲醛后取脑组织固定,其余小鼠取血后去取脑海马组织置于液氮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和外周血中γ-氨基丁酸(GABA)及谷氨酸(Glu)含量,计算GABA/Glu;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组织γ-氨基丁酸受体α1蛋白的表达。为了考察药物催眠作用,小鼠每天灌胃给药7 d后,进行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协同催眠实验。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明暗箱实验证实柴牡安神颗粒低、中剂量组显著延长了小鼠明箱停留持续时间(P<0.05),增加了明箱进入次数(P<0.05);开场实验证实高剂量柴牡安神颗粒显著增加了小鼠在中心的区域距离(P<0.01)和中心区域停留时间(P<0.05)。进一步实验证实,在海马组织中,与正常组比较,高剂量柴牡安神颗粒显著提高了GABA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Glu含量(P<0.01),显著提高了GABA/Glu(P<0.01);在外周血,高剂量柴牡安神颗粒显著降低了Glu含量(P<0.01),同时显著增加了GABA含量(P<0.01),从而显著提高了GABA/Glu(P<0.01)。海马组织GABAα1受体蛋白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中剂量柴牡安神颗粒明显提高了GABAα1蛋白表达。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协同催眠实验证实中剂量柴牡安神颗粒显著提高了小鼠的入睡率(P<0.05)。结论:柴牡安神颗粒具有显著抗焦虑作用,作用机制与提高海马GABA含量,降低Glu的含量,且提高了海马GABAα1蛋白表达密切相关。外周血GABA,Glu含量变化与海马组织变化呈正相关,对临床诊断具有参考意义。柴牡安神颗粒同时具有改善睡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