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价一直是民生的核心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高人口密度的社会,房地产市场需要小型房的理念。越是大城市,越是发达的经济,这种理念就越珍贵。
一万元多一平米的房价,五十平米就需要五六十万。这让许多中产阶级也难以承受。这个阶层,住房至少要上百平米。但是,如果把面积缩小到二十平米,那么二三十万就够了。这样做的人多了,房子的需求就会减小,房价会下跌,住房问题的解决也就将变得容易。
最近在西方国家,小型房如同小型车一样,正在成为悄然而起的新潮。美国的新住宅平均面积从1978年的1750平方英尺(约162多平米)涨到2007年的2479平方英尺(约230平米),房子越盖越大。但是,自2008年开始,新房建设的平均面积有减小的趋势。特别是一些中高产阶层,正在领导着小型房潮流。《淦融时报》、《波士顿环球报》等主流媒体,对此都有不少报道。
比如,GregoryPaulJohnson是小房协会的创办人之一,住在地广人稀的中西部州艾奥瓦,自建的小房仅140平方英尺(13平米),从2003年搬进去住,一直悠然自得。在他看来,这房子一个人住很完美,两个人住也舒服。他说这是他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他每天去健身房,在那里洗澡。他多在外面吃饭,社交活动频繁。他的主要生活在房子外面。房子就是个睡觉的地方。住进小房子后,他的身外之物反而更少,操心的事情也更少,更加自由,生活更充实。在加州的JayShafer是一家小房公司TumbleweedTinyHouseCo.的创建人,在4000平方英尺(370多平米)的大房子里长大,如今则搬进自建的百英尺(9平米多)的房子里。实际上,远在艾奥瓦的GregoryPaulJohnson是他的一个客户,两人又成了小房运动的合伙人。GregoryPaulJohnson的微型房协会有四十位建筑师和城市规划专家,已经在世界各地建设了五百多栋微型房。500平方英尺(46平米)以下的房子成为他们的模型。在日本和欧洲,小房运动正在开始成气候。
小房运动虽然还远非现代西方社会的主流,但是,领导这一运动的,则多是中高产职业阶层。他们的行为会大大影响住房的趋势。小房运动的一个动力当然是环保意识和房价的高涨,但另一方面,大城市的职业阶层也开始对自己的生活时尚进行重新分析。在纽约、旧金山这种大城市,很多成功的职业人士往往24小时不着家,生活非常简单,社会活动则十分丰富。他们有各种其他的方式来标志自己的社会地位,不需要通过大房子来摆气派。特别是在这种繁忙的竞争中,朋友家庭之间的走动也很少。到人家里做客已经不是时尚。大家都在各种组织的聚会上碰头交流。一句话,人对社会越重要,在家里待的时间可能就越少,对房子的需求也就相应减少。
这种时尚,值得中国的中高产职业阶层借鉴。北京、上海这等大城市的成功人士,每天出门在外应酬,在家里待的时间可能不会太多,何况,小房微房也称得上是一种很“酷”的生活方式。可惜的是,现在一些经济适用房,规格也要到八十平米。这对中国这么一个地皮紧缺的社会而言,实在太奢侈了。
一万元多一平米的房价,五十平米就需要五六十万。这让许多中产阶级也难以承受。这个阶层,住房至少要上百平米。但是,如果把面积缩小到二十平米,那么二三十万就够了。这样做的人多了,房子的需求就会减小,房价会下跌,住房问题的解决也就将变得容易。
最近在西方国家,小型房如同小型车一样,正在成为悄然而起的新潮。美国的新住宅平均面积从1978年的1750平方英尺(约162多平米)涨到2007年的2479平方英尺(约230平米),房子越盖越大。但是,自2008年开始,新房建设的平均面积有减小的趋势。特别是一些中高产阶层,正在领导着小型房潮流。《淦融时报》、《波士顿环球报》等主流媒体,对此都有不少报道。
比如,GregoryPaulJohnson是小房协会的创办人之一,住在地广人稀的中西部州艾奥瓦,自建的小房仅140平方英尺(13平米),从2003年搬进去住,一直悠然自得。在他看来,这房子一个人住很完美,两个人住也舒服。他说这是他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他每天去健身房,在那里洗澡。他多在外面吃饭,社交活动频繁。他的主要生活在房子外面。房子就是个睡觉的地方。住进小房子后,他的身外之物反而更少,操心的事情也更少,更加自由,生活更充实。在加州的JayShafer是一家小房公司TumbleweedTinyHouseCo.的创建人,在4000平方英尺(370多平米)的大房子里长大,如今则搬进自建的百英尺(9平米多)的房子里。实际上,远在艾奥瓦的GregoryPaulJohnson是他的一个客户,两人又成了小房运动的合伙人。GregoryPaulJohnson的微型房协会有四十位建筑师和城市规划专家,已经在世界各地建设了五百多栋微型房。500平方英尺(46平米)以下的房子成为他们的模型。在日本和欧洲,小房运动正在开始成气候。
小房运动虽然还远非现代西方社会的主流,但是,领导这一运动的,则多是中高产职业阶层。他们的行为会大大影响住房的趋势。小房运动的一个动力当然是环保意识和房价的高涨,但另一方面,大城市的职业阶层也开始对自己的生活时尚进行重新分析。在纽约、旧金山这种大城市,很多成功的职业人士往往24小时不着家,生活非常简单,社会活动则十分丰富。他们有各种其他的方式来标志自己的社会地位,不需要通过大房子来摆气派。特别是在这种繁忙的竞争中,朋友家庭之间的走动也很少。到人家里做客已经不是时尚。大家都在各种组织的聚会上碰头交流。一句话,人对社会越重要,在家里待的时间可能就越少,对房子的需求也就相应减少。
这种时尚,值得中国的中高产职业阶层借鉴。北京、上海这等大城市的成功人士,每天出门在外应酬,在家里待的时间可能不会太多,何况,小房微房也称得上是一种很“酷”的生活方式。可惜的是,现在一些经济适用房,规格也要到八十平米。这对中国这么一个地皮紧缺的社会而言,实在太奢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