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根据智力落后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了相应的体育干预策略。
关键词: 智力落后学生分级身心特点体育干预策略
智力落后又称为“智力障碍”或“弱智”,主要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表现适应性行为的障碍”。对智力落后学生实施符合其身心特点的体育干预可使他们的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接受教育的权利更应得到尊重与保护。
1.智力落后的分级
根据智力落后学生的可教育性,他们可分为三种水平:可教育的、可训练的和需要监护的。见下表:
2.智力落后学生的身心特点
2.1身体特点。
我们通常将人体测量方面所研究的身体形态发育部分称为体格发育,将测量生理反应称为运动素质。智力落后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与正常学生不同。轻度智障学生较接近普通学生,因此体型发育较好;中度智障学生因智力差,学习能力差,缺乏认知能力,所以不在乎身体体型;重度智障学生缺乏自理能力,因此身体发育只有依赖家庭背景和社会养护。
2.2 心理特点。
2.2.1 认知特征
智力落后学生明显的特征是学习困难、学习能力低下,与认知有关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感知觉等方面存在缺陷。
2.2.1.1 注意力特点
注意力范围比一般人狭窄,注意力分配差,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和参加体育活动。
2.2.1.2 记忆力特点
短时间记忆有困难,机械记忆能力优于理解记忆,识记过程缓慢,不牢固,再现不精确。
2.2.1.3 思维能力特点
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只能根据事物表面特征加以具体描述,缺乏独立性和目的性。
2.2.1.4 感知觉的特点
各种感觉普遍迟钝,认知能力差,同时知觉速度缓慢,范围狭小,不能充分获取有关的任务信息,效率很低。
2.2.2 个性特征
由于脑功能受损,他们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表现为:缺乏主动性;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暗示,脾气固执。
3.智力落后学生的体育干预策略
3.1 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增进身体素质。
智力落后学生由于大脑受到损伤,构成他们反射弧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组成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对他们的体育教育要提高其感受器的功能;增强中枢神经接收、处理、存储、输出信息能力;提高效应器(各种肌肉)产生动作的能力。
3.2 施以适度运动负荷,保持机体一定的紧张度。
对智力落后学生进行体育指导时,我们要让他们有一定的运动负荷,使机体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当刺激的强度较小或者重复的数量不足时,就很难形成动力定型,因此他们需要较强的刺激和较多数量的重复刺激。
3.3 体育教育要多样化,同时要个别化指导。
练习手段要多样化,以保持他们的注意力,诱发他们进行运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智力落后学生的身心特征差异显著,因此我们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因人施教,进行个别化指导。
3.4 体育教学要实行“低、小、多、快”的方法。
“低”即“低起点”,摸清学生的相关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能达到的水平上。“小”即“小步子”,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多”即“多活动”,针对智力落后学生学习能力差的特点,体育教师对学生应采取少讲解、多练习的教学方法。“快”即“快反馈”,在每一层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既有体育教师的“讲”,又有学生的“练”,还有体育教师的“查”,使之受到鼓励,乐于接受下个任务,而且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矫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六号公布.1990-12-28.
[2]顾定倩.特殊教育导论[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庄茂花.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
[4]肖非.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
[5]刘全礼.残障儿童早期干预的理论与实践[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
关键词: 智力落后学生分级身心特点体育干预策略
智力落后又称为“智力障碍”或“弱智”,主要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表现适应性行为的障碍”。对智力落后学生实施符合其身心特点的体育干预可使他们的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接受教育的权利更应得到尊重与保护。
1.智力落后的分级
根据智力落后学生的可教育性,他们可分为三种水平:可教育的、可训练的和需要监护的。见下表:
2.智力落后学生的身心特点
2.1身体特点。
我们通常将人体测量方面所研究的身体形态发育部分称为体格发育,将测量生理反应称为运动素质。智力落后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与正常学生不同。轻度智障学生较接近普通学生,因此体型发育较好;中度智障学生因智力差,学习能力差,缺乏认知能力,所以不在乎身体体型;重度智障学生缺乏自理能力,因此身体发育只有依赖家庭背景和社会养护。
2.2 心理特点。
2.2.1 认知特征
智力落后学生明显的特征是学习困难、学习能力低下,与认知有关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感知觉等方面存在缺陷。
2.2.1.1 注意力特点
注意力范围比一般人狭窄,注意力分配差,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和参加体育活动。
2.2.1.2 记忆力特点
短时间记忆有困难,机械记忆能力优于理解记忆,识记过程缓慢,不牢固,再现不精确。
2.2.1.3 思维能力特点
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只能根据事物表面特征加以具体描述,缺乏独立性和目的性。
2.2.1.4 感知觉的特点
各种感觉普遍迟钝,认知能力差,同时知觉速度缓慢,范围狭小,不能充分获取有关的任务信息,效率很低。
2.2.2 个性特征
由于脑功能受损,他们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表现为:缺乏主动性;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暗示,脾气固执。
3.智力落后学生的体育干预策略
3.1 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增进身体素质。
智力落后学生由于大脑受到损伤,构成他们反射弧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组成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对他们的体育教育要提高其感受器的功能;增强中枢神经接收、处理、存储、输出信息能力;提高效应器(各种肌肉)产生动作的能力。
3.2 施以适度运动负荷,保持机体一定的紧张度。
对智力落后学生进行体育指导时,我们要让他们有一定的运动负荷,使机体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当刺激的强度较小或者重复的数量不足时,就很难形成动力定型,因此他们需要较强的刺激和较多数量的重复刺激。
3.3 体育教育要多样化,同时要个别化指导。
练习手段要多样化,以保持他们的注意力,诱发他们进行运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智力落后学生的身心特征差异显著,因此我们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因人施教,进行个别化指导。
3.4 体育教学要实行“低、小、多、快”的方法。
“低”即“低起点”,摸清学生的相关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能达到的水平上。“小”即“小步子”,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多”即“多活动”,针对智力落后学生学习能力差的特点,体育教师对学生应采取少讲解、多练习的教学方法。“快”即“快反馈”,在每一层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既有体育教师的“讲”,又有学生的“练”,还有体育教师的“查”,使之受到鼓励,乐于接受下个任务,而且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矫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六号公布.1990-12-28.
[2]顾定倩.特殊教育导论[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庄茂花.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
[4]肖非.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
[5]刘全礼.残障儿童早期干预的理论与实践[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