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经济金融活动,都是一种信息流、物质流和金融流的组合运动。物质流是实体经济活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得以进行的基础和表现,而金融流则是推动物质流动的能量,它是货币界定的各相关主体的权益。物质流与金融流运动总是相向而行。而这一切都是靠信息流来支配和控制。因此,信息网、物流网和金融网之三网融合、依存,构成经济金融活动的整体图像。而物流网和金融网依附于信息网而存在、演进。因此,信息化的任何进步都会引起经济金融的改变。正是因此,Web2.0以及相应产生的云计算技术,给金融创新带来了迫切的需求和大量的机会。
作为金融创新背景的云计算时代
当前,信息技术应用呈现移动性、虚拟性、个性化等特点。使计算技术和应用创新相互交错、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新型计算模式及各种类型的网络应用呈井喷式涌现。
云是对互联网资源的一种形象说法。云计算即基于云的计算,这里互联网上的各类计算资源都可以视为云,而云计算则是通过基于网络的一系列新的计算技术为网络用户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按需获取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的网络应用模式。其中计算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与服务资源。而云计算的模式可以实现为用户在资源共享中提供最快捷的服务。从技术看,云计算包含了为解决大数据计算问题而形成的虚拟化的系统集成配置、网络计算、Web2.0、海量数据下的存储管理、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等主要技术基础。云计算也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L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三类服务方式。
云计算之虚拟化,是指将计算机资源从特定硬件中解放出来集成使用和分配,允许组织从一个控制点来管理关键的IT资源。其意义在于使满足业务需求的计算资源可以更加广泛、运用更为有效,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管理和应用海量数据,实现网络上的各类用户的各类业务资源(如知识与信息)实现实时、高效的共享与协同。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技术则是支撑云计算的重要基础平台。Web2.0平台的应用开启个人互联网时代,终端用户成为信息的提供者,个人成为网络进步的主体角色。SOA技术则是通过计算模块化、组件化,使用户打破组织界限,实现企业内部及外部的高效协作、资源分享、分散或共同创造。使企业与商业生态环境下的各方合作伙伴、客户的流程衔接变得更加简单,多方协同更加高效。
面向公共云、局域云和私有云的云数据平台建设,以及面向海量多媒体数据的深度信息分析技术,使企业和其他用户拥有更多可获得IT资源的数据服务,从而提升其信息应用和决策能力,实现企业信息化新拓展。促进新兴电子商务与物联网建设,引起生产和流通领域革命性变化。由此催生出所谓智慧企业、智慧家庭和智慧城市,改变人类的经济社会生存环境。IT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源的共享运用,还开辟了一条新的绿色信息化路径,从而使等量的IT资源获得尽可能大的信息化应用效果。
云计算时代的经济社会生态
由于云计算技术带来的商业生态中各合作伙伴之间多方协同、资源的高效聚合与分享,信息更加透明,服务在合作中更趋标准化,自主服务将更为流行,按需所取的服务更加便捷,更加智能化,企业服务的可扩展性要求也越高。在这种技术环境下,给人们生存方式带来一系列改变。
商业活动摆脱时空局限。企业商业活动可以表现为资金运动、物资运动和信息交换的整体。在云计算的背景下,依靠互联网的信息交流共享、依靠物流网的物资流通和依靠金融网的资金交流,商业活动不再依赖于时间、地点。商业活动的决策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依靠某个终端进行。信息与信用成为一切商业活动的本质。只要有信息和信用,交易活动可以依靠网络瞬间完成。
改变企业的定义。企业界定不再依靠产品、资本、场所和员工。互联网实现了企业更深层、广泛的价值联系。产品不再是企业的标志,企业通过外包可以将产品生产、销售都委托其他企业完成;资本也不是企业的界定,在资本相互渗透的时代,企业之间的资本互持,投资者的投资多元,企业资本只是企业契约的一种表现形式;员工也不再是企业的界定,企业不一定要有自己的固定员工,通过劳动服务协议可以把任何环节的劳动委托给其他实体进行;场所更不是企业的界定,在互联网时代,客户日益便利地靠自助享受金融和商业服务,企业则不过成为一种信息交流的后台而存在。甚至信息的后台也不是企业的界定,作为企业信息处理中心的信息管理,也可以委托专门的机构进行,企业作为一个法人实体,本质属性则是靠信用支撑的一组契约。
经济活动依靠价值网络生存。云计算推动产业分工深化。通过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从而使原来靠内部完成的生产环节转由外部实现。企业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成为网络时代的特征。企业的经济活动越来越依靠其他的企业。企业的供应链、销售链所形成的价值链,更依赖于其信息链、物流链,并成为价值网络中的一支。支与支之间结点相联,企业则是网络中的结点。通过这个结点与整个网络相联系,而这种联系,实际上是通过相互间一组收益和风险分配的契约而存在。
合作共赢成为基本经济生态。在价值网络生存中彼此依赖性增强,个体越来越成为整体的一部分而与整体共生。相互依存而创造整体价值的过程,也是企业自身价值增长的过程。这种合作是以彼此的需要和共同的价值成长为前提的。没有共同需要就没有合作,而合作不能共赢就不可长久。信誉则是支撑相互合作的前提,它决定相互合作选择的优先次序。
经济社会信息透明度增强。云计算通过计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一系列大数据技术,使我们更加便利地共享信息。这就有利于从根本上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竞争不公平和商业欺诈。在商业活动中,交易双方在信息对称的背景下,都能清楚地把握交易活动的收益和风险,从而都能根据自己的流动性偏好和风险偏好作出判断,使每一个交易都能实现合作共赢,从而提升整个经济社会活动的效率,整体上增加市场主体的福利。
知识稀缺性进一步增加。在云计算的环境下,使大量信息形成共享的条件,但传播和共享的信息,主要是可编码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这类知识信息的稀缺性下降。然而,海量信息的有效运用的能力,即按一定目的挖掘、组合、运用可编码信息的能力,其本身是不可编码的。在信息海洋中,你的信息灵敏性和驾驭信息、组合资源,使之创造价值的能力成为不可编码的知识,成为更加稀缺的资源。例如合格的企业家是具有这类知识的人才之一。 在同一信息共享的平台下,谁能最有效地按价值追求目标组合利用信息,谁就占有先机和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信息化的环境下,竞争更趋激烈,而创新的机会和平台更大,利用海量信息和共享数据平台下的创新能力,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云计算时代的金融生态
云计算给金融业带来一系列重要改变。
金融脱媒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依赖性减弱。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的主要功能是为投融资者提供媒介。银行以其强大的信用,实现投资者和融资者之间的间接融通。即资金富余者将钱存入银行,而需要资金者从银行贷款,银行赚取存贷差作为收益来源。随着信息与交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云计算环境下,大大提高了客户信息的透明度,投融资者的直接融通日益成为主要的融资方式,于是债券、股权市场活跃起来。通过证券市场直接撮合成为社会融资中更加主要部分。而小额贷款机构的大量发育,也使投资者与贷款中直接联接。因此传统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由于信贷共享和投融资者之间直接融通的渠道多元化,将逐步被其他提供流动性转换和财富管理的新金融机构所取代。
银行与一般企业界限模糊。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公司,如支付宝、快钱等支付公司,已将业务发展到为中小商贸企业及制造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支付结算综合服务方案,乃至提供贸易融资便利,并可提供传统银行不能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从而获得客户依存度。阿里巴巴2010年就成立两家小贷公司、为淘宝和天猫上的用户提供“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服务。2012年“光棍节”一天的电商交易量超过银行交易量的总和。上海组建一家会员制的小贷公司实际上是一个投融资俱乐部,通过规范的授信调查向会员介绍贷款,由会员认购。美国也发育着所谓人人贷公司,这种类型的利用网络技术形成的投融资撮合平台使投融资者摆脱对银行的依赖,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自己的投融资安排。
社会信用体系重构导致金融体系变革。云计算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引起经济活动主体信息构成的变化,从而改变着社会信用体系,形成新的金融生态。公共的信息和信用平台逐步建立起来,社会征信体系的完善,为企业及个人了解关联各方创造了条件,许多中介服务机构就必须转型;挖掘信息以满足特定目标需要的综合评级和信息服务机构发展壮大。经济社会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多样化,要求金融机构不断发生转型,以满足金融需求变化的需要。企业借助其供应链、销售链和其他价值联系在信息共享的情况下,形成新的信用共同体,从而衍生出金融体系的支付清算和资金融通的功能,引起金融体系的重构。
电子货币改变人类经济规则。在网络时代特别是云计算的背景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属性已经改变。在金本位时代,货币以黄金作为价值尺度,现在货币的价值不再对应于某种特定商品,而事实上只是一种符号,其价值取决于一系列商品货币的比值关系,取决于国家赋予的货币信用。国家事实上可以通过发行货币购买国家债券或置换企业债务的方式,不断注入流动性,增加货币总量。而货币总量增加引起的经济后果则由货币流动速度、国际化程度、生产能力及总供求情况决定。在电子货币的格局下,一方面借助信息和信用网络,可以大大提高交易的流通速度,减少对货币流通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可交易的对象越来越多,货币成为一切财富转换的中介,从而又大大增加对货币的需求;由于作为流通媒介的多元化(如一切具有流动性的财富,如股票、债券等都可以作为交易媒介),由于信用也可以作为交易的保证,从而可以替代货币作为信用中介,货币的计量十分复杂,国家对货币调控手段也多样化,又由于货币政策可以受到其他政策的对冲,因此宏观调控也变得十分复杂。
金融服务的更加个性化。金融化完全改变了人们对财富的看法,资产的种类越来越多,人们的资产收益在收入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各种投融资工具、各种风险分散工具爆发式涌现,以满足人们财富管理的个性化需求。家庭理财、企业理财成为社会财富配置和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云计算正是适应和推动这一趋势的发展。在信息资源共享的条件下,金融机构在满足主体个性化、便捷化需求方面的能力,成为竞争力的基础。
金融风险呈现系统性和全球性特征。其一,金融供求主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在云计算的条件下,日益深度发展时,各主体之间彼此的依存度增加、价值关联增强,同时风险也依价值网络扩展,经济主体的风险的关联度增强,为防范风险而形成一系列产品、工具和机构,又进一步使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深化,价值和风险的关联进一步增强。进一步强化了风险的扩散、叠加、放大的内在机制。一时一地的局部风险,可以迅速扩展为系统性、全面性风险。其二,互联网和云计算带来的经济的全球化,使金融风险在世界发生时,一国难以独善其身。一国的风险可以通过国际货币、国际化的其他金融工具、生产和贸易的相关联迅速向全球扩展。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增加。其三,经济和金融越来越依赖于信息、信息处理系统和传输系统,信息化安全成为经济社安全的最大难点、重点。一旦信息体系破坏和黑客侵入、网络中断等原因,导致信息资源的扭曲和传输障碍,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金融监管不断变革。在网络2.0和云计算的背景下,价值跨时间转换,财富随空间转移,经济主体之间需求日益多样化,套利机会日益复杂化,价值联系和风险的传递也十分复杂,区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越来越难以控制。由于信息共享克服了部分信息不对称,而信息的组合又形成新的信息不对称,机构仍然通过创造信息不对称套利甚至欺诈。随着金融脱媒、影子银行体系的大量繁殖、金融创新爆炸式增长,由于监管始终滞后于创新,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和维护市场公平公正的监管也必须随之加强。这种变革沿着三条线索进行:监督信息披露、监管资本补偿能力,监督风险传递路径。真实的信息披露,充足资本水平和有限的杠杆率,始终是防范风险的主要内容,而且越来越趋严格。而在计算资本充足水平时,对资产风险状况的评估及可能的损失、对资本的有效性及风险抵补能力,对由于关联责任可以带来的或有债务都有新的界定,并与时俱进地规定新的内容。 云计算与银行业的变革
云计算加快了银行业从传统商业银行向现代金融服务商的转型。引起客户服务方式、市场竞争与行业合作方式、企业管理方式和风险控制方式的变革。在网络金融的时代下,传统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存款人不断把资金从收益低的存款取出,转而购买其他收益较高的资产;企业不再通过银行而是借助发行股票、债券、票据等直接从金融市场筹资;电子货币的出现与兴起,第三方支付公司日益取代银行的支付结算功能,使得传统银行作为交易网络的支付结算中心功能逐步减弱。网络商务基础上引起的网络金融服务,又使银行作为投融资中介的功能弱化。正因此,比尔·盖茨预言“21世纪传统商业银行将成为灭绝的恐龙。”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莫顿和兹维·博迪也提出,如果单就存贷款业务而言“我们需要抛弃银行,并以共同基金来取而代之。”因此,银行业必须适应信息化环境和金融需求的改变而转变。
银行客户服务方式的转变。从客户角度,自主服务成为主流。云意味着更低成本、更有效、更自主的金融服务,更新的客户体验。客户对物理网点和柜台的依赖减弱,通过网上银行、移动网上银行可以办理转账、消费支付甚至投资理财等各类金融服务,取现和存款也可以借助各种自助设备完成,自助服务迅速替代传统的柜面业务。原本需要由银行完成的业务流程,由客户自主完成一部分或全部。由于更高的需求响应能力,借贷双方在充分的信息沟通条件下,可以自主确立借贷条件,由征信等系统实时协同,客户自主完成服务。从银行角度,银行的主动服务成为生存之需要。银行借助与客户的信息共享,进一步发掘客户的金融需求,量身定做金融产品,针对不同客户展开个性化服务。银行产品向多元化、综合性方向拓展,以满足客户综合金融服务的需要。为此,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将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开辟更广泛的代理内容,这样可借助金融市场更广泛的专业分工,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市场竞争模式改变。在云计算条件下,信息运用更加充分、竞争表现为深度竞争、系统竞争。例如对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提供云端的从采购到支付的流程处理支持,并实现客户业务流程与银行支付结算、信贷、现金管理等金融服务的无缝对接。竞争中的主动不再依赖于单一产品或渠道的优势,而是运用一切资源的能力,尤其是信息资源的整合发掘能力。银行将改变营销模式,可以围绕客户的关键业务与财务活动,为同类客户提供标准化的业务处理支持,并向客户营销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提升客户贡献度。银行可以利用云实现行业内及跨行业的合作伙伴更紧密的多方在线协同,打破物理网点、开户行、业务资质等因素对银行业务发展的限制,从而延伸至当前无法服务的客户群体与市场。银行收入模式也发生改变,变单一的的利差收入为多元化的理财服务收益。银行不再是以存、贷、兑为主要业务的传统商业银行,而转为综合信用和信息服务中介。在新的竞争时代,联合竞争和合作共赢成为一种普遍模式。银行的竞争力表现在作为行业资源的整合者,在产业链上扮演新的角色。而所有金融机构,依靠价值网络中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彼此相互依存。
企业管理模式改变。云计算的条件下,企业内部管理和公共关系的管理将引起新的变革。人力资源管理趋向于社会化,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劳务管理逐步取代劳动管理,使企业经营管理分工进一步细化。企业的IT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和产品管理,乃至其他后援业务环节,都可以委托给具有规模效益和专业化技能的公司进行。在改善运营成本和提高效率方面,银行可以利用云更灵活地整合内部知识与资源,更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分配管理资源并优化流程。
系统的管理流程再造成为可能。银行的业务管理流程化操作,后台业务集中处理、制度规范流程化、流程管理信息化、审核要素切片化、岗位责权明晰化。绩效管理全面覆盖到每个组织岗位,并建立资金转移定价、模拟利润分配等管理机制。在内部资源管理上,优化配置银行内部的各类资源,包括IT资源。由于云计算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产品模型、定价模型、风险管理模型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在客户管理上,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改变了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客户管理更有针对性。在云计算的条件下,银行业务处理减少了对网点和人力的依赖,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在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思想理念得到更充分体现,为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和功能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风险控制模式的转变。云计算为在大数据时代的风险预警监测提供了技术,从而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系统性风险并采取控制措施;云计算为流程化操作提供了技术保证,可以基于实时的内部和外部信息加强与外部协作,强化事中风险管理。更透明、及时、高效地满足各种监管要求。这使操作风险的控制有了技术的手段。云计算形成的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应用更广泛信息评估客户的信用状态,从而降低信用风险。但由于渠道增多,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又构成银行最重要的风险。防范信息风险成为云计算时代银行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而且由于金融创新的深度加大,系统性风险有了更多的途径产生。防控金融创新时代的系统性风险,成为必须克服的新难题。
(作者单位:肖四如系江西省农村信用联社董事长;肖可砾:美国罗格斯大学)
作为金融创新背景的云计算时代
当前,信息技术应用呈现移动性、虚拟性、个性化等特点。使计算技术和应用创新相互交错、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新型计算模式及各种类型的网络应用呈井喷式涌现。
云是对互联网资源的一种形象说法。云计算即基于云的计算,这里互联网上的各类计算资源都可以视为云,而云计算则是通过基于网络的一系列新的计算技术为网络用户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按需获取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的网络应用模式。其中计算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与服务资源。而云计算的模式可以实现为用户在资源共享中提供最快捷的服务。从技术看,云计算包含了为解决大数据计算问题而形成的虚拟化的系统集成配置、网络计算、Web2.0、海量数据下的存储管理、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等主要技术基础。云计算也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L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三类服务方式。
云计算之虚拟化,是指将计算机资源从特定硬件中解放出来集成使用和分配,允许组织从一个控制点来管理关键的IT资源。其意义在于使满足业务需求的计算资源可以更加广泛、运用更为有效,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管理和应用海量数据,实现网络上的各类用户的各类业务资源(如知识与信息)实现实时、高效的共享与协同。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技术则是支撑云计算的重要基础平台。Web2.0平台的应用开启个人互联网时代,终端用户成为信息的提供者,个人成为网络进步的主体角色。SOA技术则是通过计算模块化、组件化,使用户打破组织界限,实现企业内部及外部的高效协作、资源分享、分散或共同创造。使企业与商业生态环境下的各方合作伙伴、客户的流程衔接变得更加简单,多方协同更加高效。
面向公共云、局域云和私有云的云数据平台建设,以及面向海量多媒体数据的深度信息分析技术,使企业和其他用户拥有更多可获得IT资源的数据服务,从而提升其信息应用和决策能力,实现企业信息化新拓展。促进新兴电子商务与物联网建设,引起生产和流通领域革命性变化。由此催生出所谓智慧企业、智慧家庭和智慧城市,改变人类的经济社会生存环境。IT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源的共享运用,还开辟了一条新的绿色信息化路径,从而使等量的IT资源获得尽可能大的信息化应用效果。
云计算时代的经济社会生态
由于云计算技术带来的商业生态中各合作伙伴之间多方协同、资源的高效聚合与分享,信息更加透明,服务在合作中更趋标准化,自主服务将更为流行,按需所取的服务更加便捷,更加智能化,企业服务的可扩展性要求也越高。在这种技术环境下,给人们生存方式带来一系列改变。
商业活动摆脱时空局限。企业商业活动可以表现为资金运动、物资运动和信息交换的整体。在云计算的背景下,依靠互联网的信息交流共享、依靠物流网的物资流通和依靠金融网的资金交流,商业活动不再依赖于时间、地点。商业活动的决策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依靠某个终端进行。信息与信用成为一切商业活动的本质。只要有信息和信用,交易活动可以依靠网络瞬间完成。
改变企业的定义。企业界定不再依靠产品、资本、场所和员工。互联网实现了企业更深层、广泛的价值联系。产品不再是企业的标志,企业通过外包可以将产品生产、销售都委托其他企业完成;资本也不是企业的界定,在资本相互渗透的时代,企业之间的资本互持,投资者的投资多元,企业资本只是企业契约的一种表现形式;员工也不再是企业的界定,企业不一定要有自己的固定员工,通过劳动服务协议可以把任何环节的劳动委托给其他实体进行;场所更不是企业的界定,在互联网时代,客户日益便利地靠自助享受金融和商业服务,企业则不过成为一种信息交流的后台而存在。甚至信息的后台也不是企业的界定,作为企业信息处理中心的信息管理,也可以委托专门的机构进行,企业作为一个法人实体,本质属性则是靠信用支撑的一组契约。
经济活动依靠价值网络生存。云计算推动产业分工深化。通过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从而使原来靠内部完成的生产环节转由外部实现。企业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成为网络时代的特征。企业的经济活动越来越依靠其他的企业。企业的供应链、销售链所形成的价值链,更依赖于其信息链、物流链,并成为价值网络中的一支。支与支之间结点相联,企业则是网络中的结点。通过这个结点与整个网络相联系,而这种联系,实际上是通过相互间一组收益和风险分配的契约而存在。
合作共赢成为基本经济生态。在价值网络生存中彼此依赖性增强,个体越来越成为整体的一部分而与整体共生。相互依存而创造整体价值的过程,也是企业自身价值增长的过程。这种合作是以彼此的需要和共同的价值成长为前提的。没有共同需要就没有合作,而合作不能共赢就不可长久。信誉则是支撑相互合作的前提,它决定相互合作选择的优先次序。
经济社会信息透明度增强。云计算通过计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一系列大数据技术,使我们更加便利地共享信息。这就有利于从根本上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竞争不公平和商业欺诈。在商业活动中,交易双方在信息对称的背景下,都能清楚地把握交易活动的收益和风险,从而都能根据自己的流动性偏好和风险偏好作出判断,使每一个交易都能实现合作共赢,从而提升整个经济社会活动的效率,整体上增加市场主体的福利。
知识稀缺性进一步增加。在云计算的环境下,使大量信息形成共享的条件,但传播和共享的信息,主要是可编码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这类知识信息的稀缺性下降。然而,海量信息的有效运用的能力,即按一定目的挖掘、组合、运用可编码信息的能力,其本身是不可编码的。在信息海洋中,你的信息灵敏性和驾驭信息、组合资源,使之创造价值的能力成为不可编码的知识,成为更加稀缺的资源。例如合格的企业家是具有这类知识的人才之一。 在同一信息共享的平台下,谁能最有效地按价值追求目标组合利用信息,谁就占有先机和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信息化的环境下,竞争更趋激烈,而创新的机会和平台更大,利用海量信息和共享数据平台下的创新能力,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云计算时代的金融生态
云计算给金融业带来一系列重要改变。
金融脱媒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依赖性减弱。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的主要功能是为投融资者提供媒介。银行以其强大的信用,实现投资者和融资者之间的间接融通。即资金富余者将钱存入银行,而需要资金者从银行贷款,银行赚取存贷差作为收益来源。随着信息与交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云计算环境下,大大提高了客户信息的透明度,投融资者的直接融通日益成为主要的融资方式,于是债券、股权市场活跃起来。通过证券市场直接撮合成为社会融资中更加主要部分。而小额贷款机构的大量发育,也使投资者与贷款中直接联接。因此传统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由于信贷共享和投融资者之间直接融通的渠道多元化,将逐步被其他提供流动性转换和财富管理的新金融机构所取代。
银行与一般企业界限模糊。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公司,如支付宝、快钱等支付公司,已将业务发展到为中小商贸企业及制造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支付结算综合服务方案,乃至提供贸易融资便利,并可提供传统银行不能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从而获得客户依存度。阿里巴巴2010年就成立两家小贷公司、为淘宝和天猫上的用户提供“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服务。2012年“光棍节”一天的电商交易量超过银行交易量的总和。上海组建一家会员制的小贷公司实际上是一个投融资俱乐部,通过规范的授信调查向会员介绍贷款,由会员认购。美国也发育着所谓人人贷公司,这种类型的利用网络技术形成的投融资撮合平台使投融资者摆脱对银行的依赖,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自己的投融资安排。
社会信用体系重构导致金融体系变革。云计算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引起经济活动主体信息构成的变化,从而改变着社会信用体系,形成新的金融生态。公共的信息和信用平台逐步建立起来,社会征信体系的完善,为企业及个人了解关联各方创造了条件,许多中介服务机构就必须转型;挖掘信息以满足特定目标需要的综合评级和信息服务机构发展壮大。经济社会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多样化,要求金融机构不断发生转型,以满足金融需求变化的需要。企业借助其供应链、销售链和其他价值联系在信息共享的情况下,形成新的信用共同体,从而衍生出金融体系的支付清算和资金融通的功能,引起金融体系的重构。
电子货币改变人类经济规则。在网络时代特别是云计算的背景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属性已经改变。在金本位时代,货币以黄金作为价值尺度,现在货币的价值不再对应于某种特定商品,而事实上只是一种符号,其价值取决于一系列商品货币的比值关系,取决于国家赋予的货币信用。国家事实上可以通过发行货币购买国家债券或置换企业债务的方式,不断注入流动性,增加货币总量。而货币总量增加引起的经济后果则由货币流动速度、国际化程度、生产能力及总供求情况决定。在电子货币的格局下,一方面借助信息和信用网络,可以大大提高交易的流通速度,减少对货币流通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可交易的对象越来越多,货币成为一切财富转换的中介,从而又大大增加对货币的需求;由于作为流通媒介的多元化(如一切具有流动性的财富,如股票、债券等都可以作为交易媒介),由于信用也可以作为交易的保证,从而可以替代货币作为信用中介,货币的计量十分复杂,国家对货币调控手段也多样化,又由于货币政策可以受到其他政策的对冲,因此宏观调控也变得十分复杂。
金融服务的更加个性化。金融化完全改变了人们对财富的看法,资产的种类越来越多,人们的资产收益在收入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各种投融资工具、各种风险分散工具爆发式涌现,以满足人们财富管理的个性化需求。家庭理财、企业理财成为社会财富配置和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云计算正是适应和推动这一趋势的发展。在信息资源共享的条件下,金融机构在满足主体个性化、便捷化需求方面的能力,成为竞争力的基础。
金融风险呈现系统性和全球性特征。其一,金融供求主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在云计算的条件下,日益深度发展时,各主体之间彼此的依存度增加、价值关联增强,同时风险也依价值网络扩展,经济主体的风险的关联度增强,为防范风险而形成一系列产品、工具和机构,又进一步使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深化,价值和风险的关联进一步增强。进一步强化了风险的扩散、叠加、放大的内在机制。一时一地的局部风险,可以迅速扩展为系统性、全面性风险。其二,互联网和云计算带来的经济的全球化,使金融风险在世界发生时,一国难以独善其身。一国的风险可以通过国际货币、国际化的其他金融工具、生产和贸易的相关联迅速向全球扩展。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增加。其三,经济和金融越来越依赖于信息、信息处理系统和传输系统,信息化安全成为经济社安全的最大难点、重点。一旦信息体系破坏和黑客侵入、网络中断等原因,导致信息资源的扭曲和传输障碍,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金融监管不断变革。在网络2.0和云计算的背景下,价值跨时间转换,财富随空间转移,经济主体之间需求日益多样化,套利机会日益复杂化,价值联系和风险的传递也十分复杂,区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越来越难以控制。由于信息共享克服了部分信息不对称,而信息的组合又形成新的信息不对称,机构仍然通过创造信息不对称套利甚至欺诈。随着金融脱媒、影子银行体系的大量繁殖、金融创新爆炸式增长,由于监管始终滞后于创新,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和维护市场公平公正的监管也必须随之加强。这种变革沿着三条线索进行:监督信息披露、监管资本补偿能力,监督风险传递路径。真实的信息披露,充足资本水平和有限的杠杆率,始终是防范风险的主要内容,而且越来越趋严格。而在计算资本充足水平时,对资产风险状况的评估及可能的损失、对资本的有效性及风险抵补能力,对由于关联责任可以带来的或有债务都有新的界定,并与时俱进地规定新的内容。 云计算与银行业的变革
云计算加快了银行业从传统商业银行向现代金融服务商的转型。引起客户服务方式、市场竞争与行业合作方式、企业管理方式和风险控制方式的变革。在网络金融的时代下,传统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存款人不断把资金从收益低的存款取出,转而购买其他收益较高的资产;企业不再通过银行而是借助发行股票、债券、票据等直接从金融市场筹资;电子货币的出现与兴起,第三方支付公司日益取代银行的支付结算功能,使得传统银行作为交易网络的支付结算中心功能逐步减弱。网络商务基础上引起的网络金融服务,又使银行作为投融资中介的功能弱化。正因此,比尔·盖茨预言“21世纪传统商业银行将成为灭绝的恐龙。”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莫顿和兹维·博迪也提出,如果单就存贷款业务而言“我们需要抛弃银行,并以共同基金来取而代之。”因此,银行业必须适应信息化环境和金融需求的改变而转变。
银行客户服务方式的转变。从客户角度,自主服务成为主流。云意味着更低成本、更有效、更自主的金融服务,更新的客户体验。客户对物理网点和柜台的依赖减弱,通过网上银行、移动网上银行可以办理转账、消费支付甚至投资理财等各类金融服务,取现和存款也可以借助各种自助设备完成,自助服务迅速替代传统的柜面业务。原本需要由银行完成的业务流程,由客户自主完成一部分或全部。由于更高的需求响应能力,借贷双方在充分的信息沟通条件下,可以自主确立借贷条件,由征信等系统实时协同,客户自主完成服务。从银行角度,银行的主动服务成为生存之需要。银行借助与客户的信息共享,进一步发掘客户的金融需求,量身定做金融产品,针对不同客户展开个性化服务。银行产品向多元化、综合性方向拓展,以满足客户综合金融服务的需要。为此,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将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开辟更广泛的代理内容,这样可借助金融市场更广泛的专业分工,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市场竞争模式改变。在云计算条件下,信息运用更加充分、竞争表现为深度竞争、系统竞争。例如对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提供云端的从采购到支付的流程处理支持,并实现客户业务流程与银行支付结算、信贷、现金管理等金融服务的无缝对接。竞争中的主动不再依赖于单一产品或渠道的优势,而是运用一切资源的能力,尤其是信息资源的整合发掘能力。银行将改变营销模式,可以围绕客户的关键业务与财务活动,为同类客户提供标准化的业务处理支持,并向客户营销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提升客户贡献度。银行可以利用云实现行业内及跨行业的合作伙伴更紧密的多方在线协同,打破物理网点、开户行、业务资质等因素对银行业务发展的限制,从而延伸至当前无法服务的客户群体与市场。银行收入模式也发生改变,变单一的的利差收入为多元化的理财服务收益。银行不再是以存、贷、兑为主要业务的传统商业银行,而转为综合信用和信息服务中介。在新的竞争时代,联合竞争和合作共赢成为一种普遍模式。银行的竞争力表现在作为行业资源的整合者,在产业链上扮演新的角色。而所有金融机构,依靠价值网络中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彼此相互依存。
企业管理模式改变。云计算的条件下,企业内部管理和公共关系的管理将引起新的变革。人力资源管理趋向于社会化,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劳务管理逐步取代劳动管理,使企业经营管理分工进一步细化。企业的IT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和产品管理,乃至其他后援业务环节,都可以委托给具有规模效益和专业化技能的公司进行。在改善运营成本和提高效率方面,银行可以利用云更灵活地整合内部知识与资源,更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分配管理资源并优化流程。
系统的管理流程再造成为可能。银行的业务管理流程化操作,后台业务集中处理、制度规范流程化、流程管理信息化、审核要素切片化、岗位责权明晰化。绩效管理全面覆盖到每个组织岗位,并建立资金转移定价、模拟利润分配等管理机制。在内部资源管理上,优化配置银行内部的各类资源,包括IT资源。由于云计算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产品模型、定价模型、风险管理模型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在客户管理上,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改变了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客户管理更有针对性。在云计算的条件下,银行业务处理减少了对网点和人力的依赖,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在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思想理念得到更充分体现,为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和功能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风险控制模式的转变。云计算为在大数据时代的风险预警监测提供了技术,从而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系统性风险并采取控制措施;云计算为流程化操作提供了技术保证,可以基于实时的内部和外部信息加强与外部协作,强化事中风险管理。更透明、及时、高效地满足各种监管要求。这使操作风险的控制有了技术的手段。云计算形成的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应用更广泛信息评估客户的信用状态,从而降低信用风险。但由于渠道增多,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又构成银行最重要的风险。防范信息风险成为云计算时代银行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而且由于金融创新的深度加大,系统性风险有了更多的途径产生。防控金融创新时代的系统性风险,成为必须克服的新难题。
(作者单位:肖四如系江西省农村信用联社董事长;肖可砾:美国罗格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