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投入逐步加大,使得水利工程快速发展,在这种大发展背景下,许多的水利工程混凝土技术得以更新,混凝土在当代的建筑中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物品,在水利工程中一直得到大量运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当下水利工程建设中一种常见的施工技术,对水利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对混凝土容易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裂缝原因探讨未来如何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策略探讨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水利工程建设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其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裂缝现象的出现。而对于较为轻微的裂缝,会直接的影响水利工程的牢固性、耐久性,缩短水利工程的服务年限。严重的裂缝问题会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甚至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产生危害。所以,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相关施工部门和施工建设人员一定要重视混凝土裂缝问题。
一、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材料选配不当形成缺陷和裂缝
使用过期水泥,骨料含泥过量、含活性SiO2,水泥中含碱量过高,骨料石灰石,水泥水化热等。
2、施工违反操作规程形成缺陷和裂缝
塑性混凝土下沉,被顶部钢筋所阻,形成沿钢筋的裂缝;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出现蜂窝、易形成各种受力裂缝的起点;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使水分蒸发,引起混凝土浇注时坍落度过低,使得在混凝土体积中出现不规则的网状裂缝;混凝土初期养护时急骤干燥使得在混凝土与大气接触面上出现不规则的网状裂缝;过早拆模,混凝土尚未建立足够强度,构件在实际施加与自身的重力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各种受力裂缝等。
3、因构件受力、变形形成缺陷和裂缝
中心受拉;中心受压;受弯;受剪;受冲切;梁的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板的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
4、温度形成的裂缝
当混凝土的体积较大时,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不易散发,从而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同时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容易形成混凝土内外较大的温差,导致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后期。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固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常表现为纵横交错。
5、因环境因素影响形成缺陷和裂缝
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构件多次受冰冻——溶解循环作用,使混凝土中产生内应力,促进已有裂缝发展,结构疏松,表面龟裂,表层剥落或整体崩溃。
二、做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策略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众所周知,混凝土是由多种原料配合而成的,所以,在配料以前,对原材料选择必须严格把关,争取选择符合水利工程建设的原材料,而在原材料选择中,水泥是混凝土材料中的核心成分,做好水泥的选择尤为重要。由于混凝土受水泥水化热影響非常大,所以,可以优先选择水化热不高的水泥,比如:地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地热硅酸水泥等,进而保障水泥的水化热小,达到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求。水利工程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在进行水利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当针对水利工程的特性进行全面的考虑,比如:混凝土的水化热、水利工程施工要求、水利工程对混凝土的稳定性要求等综合标准,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必须将这些因素融入到里面去,以达到水利工程的混凝土配合比要求,在设计配合比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在保障混凝土的结构强度下,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影响;在保障混凝土施工、保障易性的前提下,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比如:减少混凝土中的含沙量,从而有效的混凝土产生变形情况的发生;混凝土在搅拌时尽量控制用水量,科学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凝固时间。
2、水利工程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
水利工程的混凝土生产必须严格依照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求进行,在混凝土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相关的实验和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进而保障混凝土的收缩、强度、水化热、坍落度等多项指标符合水利工程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在运输水利工程混凝土时,必须采用专业的混凝土灌型运输车,进而防止混凝土在运输过程受遭受到雨水或者太阳等因素的影响,降低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外界对质量的影响因素。水利工程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运输装置必须保持转动状态,进而有效的防止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时间长、没有搅拌而凝固现象。如果水利工程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后,不能满足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求,必须禁止使用,进而避免对水利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3、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作业
在进行浇筑以前,必须做好相关的施工技术准备,必须参照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要求进行详细的验算,比如:对水利工程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应力、温度应力等进行综合检验计算,通过计算得出混凝土的内外部温度、降温的时差、混凝土升降温峰值等控制指标,然后参照这些控制指标制定有针对性的温控对策。在进行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的升温峰值维持在45℃左右最好,内外温差最好不要超过三十摄氏度,降温的效率大概维持在每个小时降温在两摄氏度为宜。
3.1模板施工。在进行模板施工时,必须掌握水利工程的特性,严格按照水利工程混凝土模板的建设标准进行施工,同时对模板的稳定性与刚强度进行检验计算,然后参照水利工程混凝土的养护周期和养护要求制定合理的养护对策。水利工程混凝土的拆除时间必须达到混凝土的养护刚强度的要求,同时,还需要对混凝土的内外温度进行全面控制,保障内外温差在标准范围之内,只有以上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才可以对模板实行拆除。 3.2混凝土的浇灌。水利工程的混凝土浇筑方式比较多,目前采取的浇筑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分层连续浇筑,另一种是推移式连续浇筑。其中,分层浇筑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比如:斜线分层、全面分层、分段分层等。在进行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实践中,必须最大限度的降低浇筑间隔时间,并且,千万不能在混凝土凝固后继续浇筑,必须一次性完成。在水利工程混凝土建筑过程中,浇筑顺利也是有严格要求的,通常情况下,对水利工程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是由低到高进行,浇筑方法是优先浇筑混凝土结构长的一方,在浇筑混凝土结构短的一方,并且,浇筑过程不能停顿,必须一次性连续施工完成。当混凝土浇筑工作开始后,相关的振捣工作必须及时跟进,并且振捣工作必须在混凝土凝固前完成,对工程的特殊位置应当实行二次振捣,振捣过程中需要把握重点,避免出现振捣不到位的情况出现,进而导致混凝土凝固强度不达标。
4、水利工程混凝土养护
考虑到水利工程混凝土的特点,可以采取两种养护措施,一种是适当保持混凝土的湿度,另一种适当保持混凝土的温度。水利工程混凝土的保温方法通常是将麻袋打湿铺盖在浇筑完的混凝土上,或者在浇筑完的混凝土上撒上一些保温物质,同时,也可以采取搭建挡风、遮阳保温棚的方法,但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还是前一种方法。在混凝土养护周期内,养护监管人员应当定期对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进行监控,如果内外溫差超过了相关的规定,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一般来说,水利工程的混凝土养护周期不能少于两周。
三、结束语
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出现问题非常常见,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非常必要,通常情况下,可以以预防为主。在发现质量问题时,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这样能够将出现的损失控制在最低,同时,在处理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大的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也能更好的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吴金成.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处理[J].价值工程,2010(23):89-94.
[2]黄永盛.浅谈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处理[J].科学之友,2010(06):105-108.
[3]张驰,隋腾.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20):336.
注:文章所参考资料来源于中国知网。
【关键词】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策略探讨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水利工程建设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其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裂缝现象的出现。而对于较为轻微的裂缝,会直接的影响水利工程的牢固性、耐久性,缩短水利工程的服务年限。严重的裂缝问题会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甚至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产生危害。所以,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相关施工部门和施工建设人员一定要重视混凝土裂缝问题。
一、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材料选配不当形成缺陷和裂缝
使用过期水泥,骨料含泥过量、含活性SiO2,水泥中含碱量过高,骨料石灰石,水泥水化热等。
2、施工违反操作规程形成缺陷和裂缝
塑性混凝土下沉,被顶部钢筋所阻,形成沿钢筋的裂缝;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出现蜂窝、易形成各种受力裂缝的起点;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使水分蒸发,引起混凝土浇注时坍落度过低,使得在混凝土体积中出现不规则的网状裂缝;混凝土初期养护时急骤干燥使得在混凝土与大气接触面上出现不规则的网状裂缝;过早拆模,混凝土尚未建立足够强度,构件在实际施加与自身的重力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各种受力裂缝等。
3、因构件受力、变形形成缺陷和裂缝
中心受拉;中心受压;受弯;受剪;受冲切;梁的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板的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
4、温度形成的裂缝
当混凝土的体积较大时,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不易散发,从而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同时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容易形成混凝土内外较大的温差,导致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后期。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固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常表现为纵横交错。
5、因环境因素影响形成缺陷和裂缝
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构件多次受冰冻——溶解循环作用,使混凝土中产生内应力,促进已有裂缝发展,结构疏松,表面龟裂,表层剥落或整体崩溃。
二、做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策略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众所周知,混凝土是由多种原料配合而成的,所以,在配料以前,对原材料选择必须严格把关,争取选择符合水利工程建设的原材料,而在原材料选择中,水泥是混凝土材料中的核心成分,做好水泥的选择尤为重要。由于混凝土受水泥水化热影響非常大,所以,可以优先选择水化热不高的水泥,比如:地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地热硅酸水泥等,进而保障水泥的水化热小,达到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求。水利工程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在进行水利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当针对水利工程的特性进行全面的考虑,比如:混凝土的水化热、水利工程施工要求、水利工程对混凝土的稳定性要求等综合标准,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必须将这些因素融入到里面去,以达到水利工程的混凝土配合比要求,在设计配合比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在保障混凝土的结构强度下,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影响;在保障混凝土施工、保障易性的前提下,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比如:减少混凝土中的含沙量,从而有效的混凝土产生变形情况的发生;混凝土在搅拌时尽量控制用水量,科学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凝固时间。
2、水利工程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
水利工程的混凝土生产必须严格依照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求进行,在混凝土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相关的实验和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进而保障混凝土的收缩、强度、水化热、坍落度等多项指标符合水利工程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在运输水利工程混凝土时,必须采用专业的混凝土灌型运输车,进而防止混凝土在运输过程受遭受到雨水或者太阳等因素的影响,降低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外界对质量的影响因素。水利工程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运输装置必须保持转动状态,进而有效的防止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时间长、没有搅拌而凝固现象。如果水利工程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后,不能满足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求,必须禁止使用,进而避免对水利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3、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作业
在进行浇筑以前,必须做好相关的施工技术准备,必须参照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要求进行详细的验算,比如:对水利工程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应力、温度应力等进行综合检验计算,通过计算得出混凝土的内外部温度、降温的时差、混凝土升降温峰值等控制指标,然后参照这些控制指标制定有针对性的温控对策。在进行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的升温峰值维持在45℃左右最好,内外温差最好不要超过三十摄氏度,降温的效率大概维持在每个小时降温在两摄氏度为宜。
3.1模板施工。在进行模板施工时,必须掌握水利工程的特性,严格按照水利工程混凝土模板的建设标准进行施工,同时对模板的稳定性与刚强度进行检验计算,然后参照水利工程混凝土的养护周期和养护要求制定合理的养护对策。水利工程混凝土的拆除时间必须达到混凝土的养护刚强度的要求,同时,还需要对混凝土的内外温度进行全面控制,保障内外温差在标准范围之内,只有以上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才可以对模板实行拆除。 3.2混凝土的浇灌。水利工程的混凝土浇筑方式比较多,目前采取的浇筑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分层连续浇筑,另一种是推移式连续浇筑。其中,分层浇筑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比如:斜线分层、全面分层、分段分层等。在进行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实践中,必须最大限度的降低浇筑间隔时间,并且,千万不能在混凝土凝固后继续浇筑,必须一次性完成。在水利工程混凝土建筑过程中,浇筑顺利也是有严格要求的,通常情况下,对水利工程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是由低到高进行,浇筑方法是优先浇筑混凝土结构长的一方,在浇筑混凝土结构短的一方,并且,浇筑过程不能停顿,必须一次性连续施工完成。当混凝土浇筑工作开始后,相关的振捣工作必须及时跟进,并且振捣工作必须在混凝土凝固前完成,对工程的特殊位置应当实行二次振捣,振捣过程中需要把握重点,避免出现振捣不到位的情况出现,进而导致混凝土凝固强度不达标。
4、水利工程混凝土养护
考虑到水利工程混凝土的特点,可以采取两种养护措施,一种是适当保持混凝土的湿度,另一种适当保持混凝土的温度。水利工程混凝土的保温方法通常是将麻袋打湿铺盖在浇筑完的混凝土上,或者在浇筑完的混凝土上撒上一些保温物质,同时,也可以采取搭建挡风、遮阳保温棚的方法,但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还是前一种方法。在混凝土养护周期内,养护监管人员应当定期对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进行监控,如果内外溫差超过了相关的规定,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一般来说,水利工程的混凝土养护周期不能少于两周。
三、结束语
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出现问题非常常见,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非常必要,通常情况下,可以以预防为主。在发现质量问题时,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这样能够将出现的损失控制在最低,同时,在处理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大的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也能更好的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吴金成.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处理[J].价值工程,2010(23):89-94.
[2]黄永盛.浅谈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处理[J].科学之友,2010(06):105-108.
[3]张驰,隋腾.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20):336.
注:文章所参考资料来源于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