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的教学方法一直以来备受大家的关注,不管是从事什么学科的教师,总感觉语文课比较好上,学生容易听懂,加之现阶段各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流行语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不重视语文的学习。这种情况在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上更是明显。从2016年起,株洲市教育局开始组织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语文教学质量的检测,我校积极配合,特别是2017年,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学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成绩,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有效推动我校的示范校、卓越校建设,成立了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质量检测监控体系研究及实践研究小组。本人主要从单元课程的整体教学方面,运用语文教学的“135”模式来对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程模式;“135”模式
1 概述
“135”模式由三大基本框架构成,其中“1”为单元课程导入;“3”为单元课程学习的步骤:整体感知、合作探索、拓展延伸;“5”为学习结束以后的“反思”:文体类型、文章结构、特殊人/景、同类比较、专业结合。
2 体例
2.1 单元导入
每一个单元的学习都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因此,对于每册课本的学习,都做到从单元的整体建构入手。中职采用的教材中使用的课文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易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一般不会存在太多的都不懂问题。但是,学生对每一个单元的课文为何能够组成这个单元,思考得比较少。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单元课程整体导入的方式来操作。系统的分析为何选用这几篇,和学生的现状有何联系,和学生的转恶意有何关系等等。同时在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去慢慢思考不同类型语文课文学习的异同,慢慢掌握规律和方法。
2.2 基本课文
2.2.1 整体感知:文章首先是一个整体,因此在教学中应首先引导学生对全文有个整体性的宏观把握。此环节教师可进行以下教学内容: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展示、重难音形义过关、文章结构探析、总体大意把握、理清文章思路等。通过对文章的总体性的初步认识与把握,掌握基础知识、理清文章脉络。方式上可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由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明确答案等。以《卖白菜》一文为例,从标题“白菜”入手,引导学生去思考它为什么被卖,怎么卖的,价值多少等整体感知,随后逐层的进入课文的学习。
2.2.2 合作探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你(教师)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
“合作探究”是教改的中心和灵魂所在,也是区别与传统教学的根本。通过合作探究,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使整个课堂充满发现、探究的乐趣。合作探究问题的提出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对本课的疑惑,比如文言文中哪个词语哪句话读不懂,现代文中对哪些句子不理解等;二是在初步整体感知的基础之上,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课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本环节的关键词是“互动”,采取小组内部合作的方式。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尤为重要,教师的引导、点拨、提升、讲解在任何教学模式下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师的知识力量、思想深度、人格魅力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2.2.3 拓展延伸:如学习《沁园春-长沙》一文时,在学习词的基本内容以后,要去将这篇文章和学生的现状结合起来,不管是词的本身魅力还是作者毛泽东的远大抱负,都可以拓展延伸。“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新課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即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拓展延伸便是在立足课文的基础上,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突破“课文”的限制,对课文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在注重新旧知识的知识迁移;注重课文与生活的联系,课文与中职学生实际的联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注重由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的渗透等,使得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更多、品味更多、收获更多,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我。
2.3 学而得思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在一个单元课文的学习之下,对一个单元进行反思是很多人忽视的内容。可能有部分情况是反思了,但是效果也一般,我的教学过程中,反思基本上是做到了以下几个步骤:
2.3.1 文体类型:具体来时是本单元学的课文的文体类型和特征。例如,学习小说单元,是否从单元中选用的几篇课文来反思小说必须具备的条件,如何体现小说的写作特点。
2.3.2 文章结构:不同的文章,在表达主旨时用到的方式是不同的。如《读书人是幸福人》一文中,作者直接表达他的观点以后再分析为何有这个观点的想法过程;而在《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一文中,作者则是采用倒叙的方式。因此,反思就很有必要了,不是教师来总结,而是学生去自己思考,自己如果面对同样的题目,能够写作出来吗?
2.3.3 特殊人/景:这个反思的原因是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很缺乏,我们不得不承认,没有资源的情况下,写作是很苍白的,因此,语文老师还必须尽最大能力的让学生记住已经学过的课文中的人或者景,说不定什么时候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可以使用上那个素材。
2.3.4 同类比较: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经常有的一种感受是能够写出来文章的人都是很优秀的,他们的经历是丰富的,他们写文章是很轻松的,而他们自己写则是很困难的,因此,反思同类比较重在比较学生和作者的相似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3.5 专业结合:这个反思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让学生学而有用武之地。语文的学习,不单是认识几个字,表达几句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可以在将来他们为之谋生的专业领域能够学习得更加深入。如学习《淡之美》一文,美术专业的学生就可以马上用淡笔调来诠释,服装专业的学生就可以用勾画衣服的线条的粗细来表现等。
3 总结
将以上的“135”教学模式方法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质量检测结合起来,也是我探索的重点方向。学习课文时以单元为整体,教学质量检测也是基于试卷考察的模式。我将试卷分解成基础知识部分,阅读部分,写作部分来教授学生,对试卷有了整体感知以后,面对不同的考点,继续采用这样的模式去学习,同样可以达到效果。如考点中涉及到“标点符号”的考察,也是运用“135”模式,整体识记“标号”和“点号”的类型,看到题目中的不同选项,深入比较区别延伸课内出现过的情况,检查的时候反思其异同点,准确得出答案。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中职语文“135”教学教学模式并非是每环节都一定要有,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掌握及实际需要程度灵活选用,顺序也可以随机调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成为让学生能充分展现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引导者。把语文的课堂变成自主探究的“动态”课堂,变成融合社会人生的“大课堂”,变成乐学、尚学、陶冶情操的“美”课堂。这类教学模式的探索不要把学生变成答题机器,而是在课本学习的基础上,如何更加有效的提升成绩,提高兴趣,进而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程模式;“135”模式
1 概述
“135”模式由三大基本框架构成,其中“1”为单元课程导入;“3”为单元课程学习的步骤:整体感知、合作探索、拓展延伸;“5”为学习结束以后的“反思”:文体类型、文章结构、特殊人/景、同类比较、专业结合。
2 体例
2.1 单元导入
每一个单元的学习都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因此,对于每册课本的学习,都做到从单元的整体建构入手。中职采用的教材中使用的课文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易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一般不会存在太多的都不懂问题。但是,学生对每一个单元的课文为何能够组成这个单元,思考得比较少。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单元课程整体导入的方式来操作。系统的分析为何选用这几篇,和学生的现状有何联系,和学生的转恶意有何关系等等。同时在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去慢慢思考不同类型语文课文学习的异同,慢慢掌握规律和方法。
2.2 基本课文
2.2.1 整体感知:文章首先是一个整体,因此在教学中应首先引导学生对全文有个整体性的宏观把握。此环节教师可进行以下教学内容: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展示、重难音形义过关、文章结构探析、总体大意把握、理清文章思路等。通过对文章的总体性的初步认识与把握,掌握基础知识、理清文章脉络。方式上可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由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明确答案等。以《卖白菜》一文为例,从标题“白菜”入手,引导学生去思考它为什么被卖,怎么卖的,价值多少等整体感知,随后逐层的进入课文的学习。
2.2.2 合作探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你(教师)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
“合作探究”是教改的中心和灵魂所在,也是区别与传统教学的根本。通过合作探究,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使整个课堂充满发现、探究的乐趣。合作探究问题的提出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对本课的疑惑,比如文言文中哪个词语哪句话读不懂,现代文中对哪些句子不理解等;二是在初步整体感知的基础之上,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课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本环节的关键词是“互动”,采取小组内部合作的方式。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尤为重要,教师的引导、点拨、提升、讲解在任何教学模式下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师的知识力量、思想深度、人格魅力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2.2.3 拓展延伸:如学习《沁园春-长沙》一文时,在学习词的基本内容以后,要去将这篇文章和学生的现状结合起来,不管是词的本身魅力还是作者毛泽东的远大抱负,都可以拓展延伸。“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新課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即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拓展延伸便是在立足课文的基础上,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突破“课文”的限制,对课文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在注重新旧知识的知识迁移;注重课文与生活的联系,课文与中职学生实际的联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注重由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的渗透等,使得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更多、品味更多、收获更多,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我。
2.3 学而得思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在一个单元课文的学习之下,对一个单元进行反思是很多人忽视的内容。可能有部分情况是反思了,但是效果也一般,我的教学过程中,反思基本上是做到了以下几个步骤:
2.3.1 文体类型:具体来时是本单元学的课文的文体类型和特征。例如,学习小说单元,是否从单元中选用的几篇课文来反思小说必须具备的条件,如何体现小说的写作特点。
2.3.2 文章结构:不同的文章,在表达主旨时用到的方式是不同的。如《读书人是幸福人》一文中,作者直接表达他的观点以后再分析为何有这个观点的想法过程;而在《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一文中,作者则是采用倒叙的方式。因此,反思就很有必要了,不是教师来总结,而是学生去自己思考,自己如果面对同样的题目,能够写作出来吗?
2.3.3 特殊人/景:这个反思的原因是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很缺乏,我们不得不承认,没有资源的情况下,写作是很苍白的,因此,语文老师还必须尽最大能力的让学生记住已经学过的课文中的人或者景,说不定什么时候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可以使用上那个素材。
2.3.4 同类比较: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经常有的一种感受是能够写出来文章的人都是很优秀的,他们的经历是丰富的,他们写文章是很轻松的,而他们自己写则是很困难的,因此,反思同类比较重在比较学生和作者的相似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3.5 专业结合:这个反思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让学生学而有用武之地。语文的学习,不单是认识几个字,表达几句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可以在将来他们为之谋生的专业领域能够学习得更加深入。如学习《淡之美》一文,美术专业的学生就可以马上用淡笔调来诠释,服装专业的学生就可以用勾画衣服的线条的粗细来表现等。
3 总结
将以上的“135”教学模式方法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质量检测结合起来,也是我探索的重点方向。学习课文时以单元为整体,教学质量检测也是基于试卷考察的模式。我将试卷分解成基础知识部分,阅读部分,写作部分来教授学生,对试卷有了整体感知以后,面对不同的考点,继续采用这样的模式去学习,同样可以达到效果。如考点中涉及到“标点符号”的考察,也是运用“135”模式,整体识记“标号”和“点号”的类型,看到题目中的不同选项,深入比较区别延伸课内出现过的情况,检查的时候反思其异同点,准确得出答案。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中职语文“135”教学教学模式并非是每环节都一定要有,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掌握及实际需要程度灵活选用,顺序也可以随机调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成为让学生能充分展现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引导者。把语文的课堂变成自主探究的“动态”课堂,变成融合社会人生的“大课堂”,变成乐学、尚学、陶冶情操的“美”课堂。这类教学模式的探索不要把学生变成答题机器,而是在课本学习的基础上,如何更加有效的提升成绩,提高兴趣,进而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