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点,求得新的发现,丰富教学内容。
【关键词】思维探究 激发兴趣 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90-01
思想品德教学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探讨新课程的导学方法,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来教”,要引导学生自己“学教材”。
一、精心设计问题,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应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情况,自觉运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精心设疑,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去思维、去探索,激发强烈的求知欲,达到释疑解惑之目的。在教学内容时,我在课堂上展开以“校园内的废纸该不该拾?你会不会拾?为什么?”的讨论活动。于是同学们纷纷发言,有同学说:“该拾,但我不会拾,因为我怕别人笑我。”有同学认为:“不该拾,因为不是我扔的。”也有同学说:“不该拾,因为那不是我的义务。”还有同学说:“不该拾,我不能用我的勤劳培养他人的懒惰。”更有同学认为:“该拾,但我不会拾,因为我拾他扔,拾不完。”……以上同学的种种思想在讨论中碰撞,如何在碰撞中提高呢?我做了这样的引导:该拾而且必须拾。也许有人会继续扔,但我却用行动告诉他,你的行为错了。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评判,从而建构起新的更深层的理解,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认真创设表演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思考、去理解、去掌握课本的知识,从而再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所以,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去学习、思考,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品质,学生才能最终达到知行结合。因此,围绕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上台演讲,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讲一讲感受最深的人和事,并说出印象最深刻的原因。如,我在教学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隐私和隐私权》这节课时,要求学生上台讲一讲自己或他人的秘密被别人偷看、知晓的情况,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纷纷上台发言。由于讲的都是自己或自己非常熟悉的人和事。所以,学生讲得真实生动,有真情实感,启示也说得深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为导入新课成功地进行了铺垫。
三、教师做好本职工作,提高自身水平
好的板书设计具有提纲挈领、突出重点、增强教学节奏感、集中学生注意力、达到审美教育的作用。因此,板书直接影响着讲授的效果。如此言简意骇,不仅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本课的体系,而且从微观上明确了知识点及其联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达到主客体的统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最终获得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学重难点的处理。因此,重点的讲解,一方面要精而简;另一方面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此外,难点的讲解,要充分重视高中生学习的难点所在,注意分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参与社会实践,践覆道德形成习惯
为了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其价值,必须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把自己在课堂中新学的道德规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在活动中发展品德能力,形成良好习惯,自觉防止和克服“能说不能做”的现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必须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真正地活动起来,真正有新感动,这样的实践活动才有意义。如教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把学生引向火热的改革大潮中去,让他们观察、访问和参与不同的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过程,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和创造,奉献精神,激发他们发自内心的热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情感。这是在课堂中无论如何也体验不到的。
五、创设情景,促进成功
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我在思想品德课堂导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感受,辨别善恶,识别美丑,分清是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中学生。比如,我在执教《礼仪美化生活》一课时,把教材《爸爸的生日》这则材料,将学生分成几组,一些同学演“爸爸”,一些同学演“女儿”。同学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就充分感受到浓浓的父女情谊,女儿为有一个勤劳而艰苦奋斗的爸爸而流泪,爸爸则为有一个懂事又孝敬父母的女儿而流泪。创设这样的情景学生感受到了社会家庭生活的真、善、美,陶冶了情操,锤炼了人格,悟到了人生真啼。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经受了洗礼和磨练,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今后人生事业的成功。
现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创新的精神,形成创新的能力,在于塑造一个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研究性学习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评判,从而建构起新的更深层的理解,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关键词】思维探究 激发兴趣 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90-01
思想品德教学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探讨新课程的导学方法,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来教”,要引导学生自己“学教材”。
一、精心设计问题,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应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情况,自觉运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精心设疑,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去思维、去探索,激发强烈的求知欲,达到释疑解惑之目的。在教学内容时,我在课堂上展开以“校园内的废纸该不该拾?你会不会拾?为什么?”的讨论活动。于是同学们纷纷发言,有同学说:“该拾,但我不会拾,因为我怕别人笑我。”有同学认为:“不该拾,因为不是我扔的。”也有同学说:“不该拾,因为那不是我的义务。”还有同学说:“不该拾,我不能用我的勤劳培养他人的懒惰。”更有同学认为:“该拾,但我不会拾,因为我拾他扔,拾不完。”……以上同学的种种思想在讨论中碰撞,如何在碰撞中提高呢?我做了这样的引导:该拾而且必须拾。也许有人会继续扔,但我却用行动告诉他,你的行为错了。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评判,从而建构起新的更深层的理解,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认真创设表演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思考、去理解、去掌握课本的知识,从而再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所以,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去学习、思考,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品质,学生才能最终达到知行结合。因此,围绕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上台演讲,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讲一讲感受最深的人和事,并说出印象最深刻的原因。如,我在教学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隐私和隐私权》这节课时,要求学生上台讲一讲自己或他人的秘密被别人偷看、知晓的情况,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纷纷上台发言。由于讲的都是自己或自己非常熟悉的人和事。所以,学生讲得真实生动,有真情实感,启示也说得深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为导入新课成功地进行了铺垫。
三、教师做好本职工作,提高自身水平
好的板书设计具有提纲挈领、突出重点、增强教学节奏感、集中学生注意力、达到审美教育的作用。因此,板书直接影响着讲授的效果。如此言简意骇,不仅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本课的体系,而且从微观上明确了知识点及其联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达到主客体的统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最终获得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学重难点的处理。因此,重点的讲解,一方面要精而简;另一方面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此外,难点的讲解,要充分重视高中生学习的难点所在,注意分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参与社会实践,践覆道德形成习惯
为了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其价值,必须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把自己在课堂中新学的道德规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在活动中发展品德能力,形成良好习惯,自觉防止和克服“能说不能做”的现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必须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真正地活动起来,真正有新感动,这样的实践活动才有意义。如教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把学生引向火热的改革大潮中去,让他们观察、访问和参与不同的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过程,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和创造,奉献精神,激发他们发自内心的热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情感。这是在课堂中无论如何也体验不到的。
五、创设情景,促进成功
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我在思想品德课堂导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感受,辨别善恶,识别美丑,分清是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中学生。比如,我在执教《礼仪美化生活》一课时,把教材《爸爸的生日》这则材料,将学生分成几组,一些同学演“爸爸”,一些同学演“女儿”。同学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就充分感受到浓浓的父女情谊,女儿为有一个勤劳而艰苦奋斗的爸爸而流泪,爸爸则为有一个懂事又孝敬父母的女儿而流泪。创设这样的情景学生感受到了社会家庭生活的真、善、美,陶冶了情操,锤炼了人格,悟到了人生真啼。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经受了洗礼和磨练,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今后人生事业的成功。
现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创新的精神,形成创新的能力,在于塑造一个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研究性学习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评判,从而建构起新的更深层的理解,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