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课堂教学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h4975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七年级生物学教科书中最为核心的概念。人教版教材,正是通过引导学生完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个实验,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意义,进一步掌握控制单一变量、设置空白对照的实验原则,认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养成爱绿护绿的情感。
  【关 键 词】 课堂教学;生物;光合作用
  一、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七年级生物学教科书中最为核心的概念。人教版教材,正是通过引导学生完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个实验,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意义,进一步掌握控制单一变量、设置空白对照的实验原则,认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养成爱绿护绿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②阐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③说明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2. 能力目标
  ①尝试设计简单的对照实验来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②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爱绿护绿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控制单一变量、设置空白对照是实验法的基本原则,也是本次实验成功的关键,七年级上的学生对此仅有初步的认识;同时由于该实验涉及的实验器材较多,实验操作的规范和有序相对比较困难,所以:①教学重点是: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②教学难点是:组织好“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活动。
  四、教学流程及难点处理
  为了突破重、难点,使三维目标最终达成,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如图1)
  整个流程穿插着两条明线和两条暗线:
  明线1:教学课件上的大标题“打开探究之门”“步入探究之路”“总结探究所获”奏响了课堂教学的三步曲,此为明线一。
  明线2: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是本节课教学的核心路线,也是第二条明线。
  暗线1:同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本节课的一条隐含线索。
  暗线2:从“5000亿吨”切入,由“5000亿吨”延伸,到“5000亿吨”升华,一个普通的数据串出一段生动的探究历程,此为暗线二。
  第一篇章:打开探究之门。
  如何让学生对这样一个有一定难度的植物生理实验感兴趣呢?采用了这样一段引入:
  同学们,请把目光聚焦大屏幕。把你看到的数据大声地读出来。Are you ready?
  大屏幕上依次出现5,50,500,5000,5000亿。
  这5000亿不是人民币,也不是dollar,但是,它比dollar更有价值。它是什么呢?那就是每一年,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约为5000亿吨。当你获得这样一个信息,除了惊讶还有什么疑惑?
  这样一来,极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然而然地提出了许多问题:这5000亿吨有机物是什么?怎样生产的?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生产吗?有哪些用处?学生的探究热情被彻底点燃。
  第二篇章:步入探究之路。
  Step 1:提出问题。
  从学生之前提出的众多问题中,选取本节课需要探究的两个问题:
  ①绿叶在什么条件下制造有机物?
  ②绿叶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
  Step 2:作出假设。
  对于探究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作出假设: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对于探究2,学生因为对有机物认识不够,作出假设遇到了困难。所以我引导学生复习了有机物的种类,然后联系生活,做出假设:植物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Step 3:制定计划。
  关键需要做好两点:一是设置对照,二是控制变量。一方面将实验原则和备选的实验用具提示在课件和学案上;另一方面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制定实验方案;然后邀请一个小组到展台,汇报展示,其他组参与交流完善。展示的小组设计是这样的:
  a. 选用两盆天竺葵,一盆放在光下,另一盆把光遮住;
  b. 放一段时间以后,在两盆天竺葵上各取一片叶子,滴加碘液;
  c. 观察实验结果。
  接下来老师引导学生开展生生互评。对于第一步,其他组的同学立刻提出了修改意见:认为应该用一盆天竺葵→为什么?→两盆天竺葵差异太大→用一盆怎么操作?→半盆遮光,半盆不遮光,然后两边各取一片叶子→这样变量就控制好了吗?学生经过思考,立刻想到:两片不同的叶片还是存在着差异,那怎么改进?→用一片叶子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当学生得出这一步后,教师立即出示已经做好遮光处理的天竺葵,肯定学生的思维成果,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老师在课前进行遮光处理的录像,向学生示范如何操作。
  很明显,在这一步之前,实验还需要进行黑暗处理,但是学生在此很难想到这一点。为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此并不做过多提示,而是先放下这一步,接着往后讨论展示的方案。
  对于这个方案的第二步——直接往叶片上滴加碘液检测淀粉,全班同学都没有看出问题,没能提出意见。此时,老师顺势取一片光照后的叶子直接滴加碘液,让学生观察,学生发现变色并不明显。然后启发提问:经过光照的绿叶有没有淀粉?→有→那理论上滴加碘液后应不应该发生颜色变化?→应该→但我们现在没能看出颜色变化,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经过思考回答“被叶片的绿色遮盖了”→那我们需要怎么处理一下呢?有学生就想到了“把绿叶的颜色去掉”→怎么去?有学生说用水来煮。老师当即又出示了课前水煮过的叶片,学生观察发现,脱色效果并不理想。该怎么办呢?这里学生因为化学知识的欠缺,想不到用酒精隔水加热的方法,此时打开事先预设的PPT链接“化学博士支招”,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帮助。然后逐步提出完善的检验方法“用酒精隔水加热”。这时老师再追问“加热后直接从酒精里取出来滴加碘液吗?”学生很快想到酒精的干扰,回答“要先把酒精洗干净”。在这个师生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演示具体操作,一方面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这样的操作效果究竟如何,另一方面弥补了学生实验技能的不足,让学生观察学习老师的操作规范。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梳理了全班讨论出来的实验方案:遮光照射→酒精脱色→清水漂洗→滴加碘液,然后反问学生“实验步骤是否完善?”学生迟疑,觉得已经完善了,老师追问:同学们仔细看看整个步骤,遮光照射之前天竺葵有没有受到光照?→有→会不会产生淀粉?→会→这对本次实验有没有干扰?→有→那怎么办?学生思考后回答:让天竺葵叶片把原有的淀粉消耗掉。→怎么样才能消耗呢?老师提示学生,植物在晚上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淀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学生马上就会应用这个知识,完善步骤“黑暗处理”。这样一来,制定的计划就完善了。
  Step 4:实施计划。学生开始亲自动手。为了保证实验在一课时内做完,黑暗处理和遮光照射由老师在课前完成,学生继续完成脱色及检验。为了缩短酒精脱色的时间,提前准备热水供学生隔水加热时使用,但课堂上学生操作时还是有几分钟等待时间,再将预期实验结果安排进来,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实验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酒精加热的安全,老师准备了湿毛巾,并将酒精灯的注意事项标注在了课件上和每位学生的学案上。同时老师加强巡视,及时指导学生规范有序地开展实验。
  Step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学生将小组的实验结果记录在学案上,拿上展台展示交流。对于实验不成功,却依然能如实记录结果,认真分析误差的小组,老师大力表扬他们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最后在交流中学生总结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主要是淀粉”,老师点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
  第三篇章:总结探究所获。呼应课前提出的5000亿吨,总结这5000亿吨是什么→主要是淀粉,如何来→光合作用,有何用→为植物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营养。总结知识的过程中,还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实验态度等做出总结。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为植物撰写颁奖词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认可植物对生物圈的重要性,养成爱绿护绿的情感,德育目标得到升华。
  五、教学总结
  1. 新颖的引入。本节课选取教材中一个常常被忽略的数据切入。充分发挥引入的作用——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激发热情,为本节课的最后环节“光合作用意义”的教学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做铺垫,首尾呼应相得益彰。
  2.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引导作用。如设计实验方案,遭遇控制变量与设置对照的教学难点时,老师通过课件和学案提示、分组讨论的教学设计,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再进行全班讨论,教师发挥引导作用。
  3. 注重课堂的生成性。如全班讨论实验方案时,以展示的方案为素材,主要采取生生互评,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老师适时点拨引导,得出最终方案。
  4. 实验教学中三维目标巧妙落实。如设计活动“为植物写颁奖词”,让学生重新审视绿色植物,体会植物对人类和生物圈的意义,情感升华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 范文浩. “光合作用”一节的课堂教学设计[J]. 生物学杂志,2000(1).
  [2] 张蕾.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一节的教学设计[J]. 考试周刊,2012(3).
  [3] 刘新华.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M]. 海口:南方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放射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在放疗过程中,靶区勾画至关重要。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技术能更好地区分肿瘤组织与非肿瘤组织,从而使NSCLC放疗靶区勾画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羊肉中的4种β-受体激动剂(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含量。样品经酶解、提取后,经MCX小柱净化,以乙腈和体积分数为0.00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有效学习方法之一。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改变原来单一、枯燥的课堂气氛,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科学教育中占据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初中科学内容范围广泛,知识点较为松散,需要同学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取长补短,才能提高对科学学习的效率。   一、初中科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实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原因  科学这门课程的内容较
<b>Objective:</b> To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DNF gene frequency in Li and Han nationalities in Hainan province. <b>Methods:</b> In June 201
为了确定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对小麦根尖的细胞遗传毒性,选择不同浓度的三叶鬼针草根、茎、叶浸提液处理小麦根尖,采用常规染色体压片技术,观察小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变化。
【正】 我们五常县有18个国营灌区,工程设计灌溉面积59万亩。1987年以前,由于水费征收不力,使灌区陷入极端被动的局面。1987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供水工程收费和
作为一线的教育者,我们要注意为学生打造一个“美”的教育空间。当然,这里我们所说的美的教育空间不是单纯的环境美,更多的应该是“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
为了丰富滇黄精不同器官发育的转录组数据,筛选参与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对滇黄精根、茎和叶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参与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分析。转录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