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存在很多信贷问题,因此银行的信贷风险评级就显得很重要。现在人们对风险评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商业银行信用评级能对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对企业的各种信贷风险进行准确的预测,从而有效的评价企业信用问题,为是否贷款提供明确依据。
【关键词】 风险评级系统 信贷风险 风险评级 商业银行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的内容和意义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的内容
目前,有许多的商业银行有着自己的一套绩效评级系统,一般都是以业务量作为评价指标,缺乏对信用风险的评估指标,因此增加了风险因素。首先,应该对相关的责任人分布明确的职责,客户经理和专职人员都应该履行自己的职责,不履行的应该承担相应的经济惩罚。其次,要确立有效的考核制度,相关性和信用管理指标为评价指标体系和工作人员,例如不良贷款的控制,这直接关系到员工的收益,应该调动积极性的信贷相关控制信用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的意义
信用评级机构并不是一个标准,对于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评价方法。一般来说,信用评级机构是根据公司的还款记录和借款记录、项目数据情况、业务能力,来对其信用进行评级。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的现状
中国的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评级这方面存在许多的不足,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想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实施有效的风险评级系统。并且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开展,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信贷方面的额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对于银行的信贷风险评级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只有科学的进行风险评估,才能让银行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中得以生存。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往往信用风险就是最重要、最原始的风险,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是导致不确定性因素使得借款人不履行合同的恶性贷款,银行无法按期收回贷款变成坏账,信用风险在整个信贷过程中都存在。中国要想更深入、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只有及时准确的发现信用风险的诱发因素,才能更好的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客户信用风险评级对商业银行十分重要,商业银行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往往会忽略信用风险评级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还没有真正的从风险计量、风险保护、风险识别出发,从而更好的控制信用风险。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在业务运营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中国的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评级中存在着系统性的问题,这一点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想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实施有效的风险评级系统。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开展,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信贷问题也变得更明显,此时银行的信贷风险评级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只有科学的进行风险评估,银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发展。
长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对于客户的评价主要采用国际上的数学模型,这样可以很好的提升识别、计量风险的能力。但是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用模型虽然能帮助评级,但是评级不能完全依赖于模型,专家经验需要进行科学的测量并共同承担风险,以此来提高信用评级的质量。信贷管理制度存在着许多的漏洞,主要包含对管理者的管理不够。
(三)评级模型的维护不够
随着风险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评级模型和分化有了越来越多的细分模式。因此,信用评级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越来越复杂,然而,目前许多的国内商业银行没有给信用评级模型足够的时间,使其更新频率更低。还存在的问题包括过滤分离机制限于形式,例如贷款人员经常填写贷款前的法律文件和证书,本票,银行的贷款合同等,出现白条合同签订日期和贷款批准日期较早的日期,在不同的数量和现象进行贷款和期限批准。
三、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弊端出现的原因
(一)管理机制不健全
信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是目前存在的普遍现象,一个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应该包括以下方面:机制、激励约束、体制。信贷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对每一道信贷工作的工序进行授权,弄清楚每一程序的内容和目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能同时发挥每一个员工的信用功能,使得劳动信用工作人员有着明确的职责分工,加强对信贷人员的纪律管理,确保信贷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
(二)权力过于集中
由于权力过于集中,因此监督制约机制有时候不能真的起作用。例如基层要等待发放贷款,最后发挥出的作用很小,容易造成投资混乱。《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制度进步,使其和国际步伐进一步接轨。其内部评级系统被分为四层功能:结账层、模型层、数据层。该协议内部的数据指出,我们必须有足够多的样本量,并且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对于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更要达到足够的观察期,并要求其具备一致性的精度要求。对于有违约风险、违约概率的风险文件,要注重清除数据以及相关的业务要求。因此,银行必须耗费许多精力在建设内部评级体系上。从数据层到层,触发它包含了评级和违约记录、数据处理、评级行动。数据的质量可能没有很大的问题但是在原始数据中始终是多余的,这是必须要处理均匀的。这种一般包含集成、转换、清洗、数据评估和防欺诈的处理。
(三)贷款义务无法落实
对于客观评价方法的使用不够科学,会助长短期内不正规行为的操作,最后演变成为了完成任务而被迫采取违规行为。审查提交的贷款较为宽松;贷款前的调查仅止于形式;贷款跟踪记录表不真实;忽视借款人的信用担保;信用担保的情况变化都是现在存在的问题。信用管理是目前的商业银行面临的一大重要问题。其违规经营主要包括滥用贷款、坏账等方式,并随意调整贷款账户的大小和其他方式,主要投资于房地产或者其他高風险领域。发达国家建立的评级系统对于该类客户在每个分支设立了独立的法律和独立的追踪系统,以此来判断客户的整体目标,建立了基于某一个客户,识别该目标并且默认判断其违约评级的程度来决定是否为后续的贷款提供条件。评级出发进入自动启动和人工启动,新的贷款申请,警告事件要启动人工等级和一些定期维护等级可以被系统自动触发。其中模型层包括对客户的债项评级。顾客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顾客进行评估。这取决于银行客户采用的信用评级系统的特征和特性,评级是对客户的违约概率进行估算和统计;而债务评级主要是取决于该贷款的风险率,该评级是为了计算债务违约的损失率。因为债务本身就有很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其违约损失率可能比违约率要高。顾客的评价当作一个例子,首先需要对客户进行检测,系统需要根据适用性进行评价。系统生成的评级报告能对应描述客户的等级,并结合非财务因素进行评分。 四、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的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加强信贷风险评级
汇率能有机的将各国货币联系起来,汇率对一国的经济影响更是不可小觑,要看商业银行风险评级的作用,不能仅仅看重平时的静态,在金融危机的挑战下,要积极发现弊端。
上世纪90年代时,我国的汇率盯住美元,因此保证了汇率的稳定性。在1994年时汇率改革刺激了我国的外贸出口。除此之外,国际收支状况逐渐改善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快速增加。然而,亚洲金融危机是上述的两个发行渠道受到大幅打击。由于大部分国家的货币出现贬值,我国的外汇出口出现大幅下降,导致外汇占比下降,顺差下滑,这也让政府决定要对我国的商业银行进行改革,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央行不允许给政策性银行提供再贷款;第二,成立专门的管理公司对资产进行合理规制,最终提高银行的整体信用;第三,取消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额度管理体制,允许四大行根据自身资产自行制定年度信贷规则的基础上,这个新措施可以在根本上消除央行基础货币所谓的机制风险;第四,监督四大国有银行快速处置不良资产,并要求各个银行严格遵守巴塞尔协议,并在年底前达到要求。
(二)提高银行的业务效率
推动业务发展速度和工作人员分析能力,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商机和更多有效的风险控制技巧。新的巴塞尔协议充分的考虑了银行可能面对的各种风险,因此对风险加强了管理,利用各种先进的测量工具对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从监管角度来看,新的协议给出了主要的原则,对于银行风险的监督和风险管理的指导更加透明化。新的巴塞尔协议在抛弃旧制度的不良性之后进行了创新。可以说,新协议对于中国银行的业务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我们应该把握的一个机遇。修改管理制度要确保系统之间的协调性,以此确保信贷管理的制度执行情况。首先,要对信用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完善,制定可行的管理办法,并且尽快收集信用档案数据,评价实际执行情况。对于企业的虚假财务信息,可以考虑建立“虚假财务报表审计制度”和“正规性审计”。具体而言,一方面可以对借款企业的明细账、重要凭证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和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协议,由该公司委托银行贷款进行财务报表审核,并且出具了具体的审计报告、合同,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善合同。
总而言之,中国的银行正在为国际竞争积极做准备。中国工商银行的内部评估系统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经济调节和刺激,不少银行已经开始研究新资本协议的内容,以落实清楚具体要求。相信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不断成熟,流程规范,努力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和同行之間进行善意竞争,中国的银行必须抓住机会积极面对挑战,和国际接轨,缩小与国际知名银行的差距,为中国的金融市场营造良好的环境并为良性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量.反思与重构:影子银行监管的域外经验及中国路径[J].中财法律评论,2017,9(00):3-47.
【关键词】 风险评级系统 信贷风险 风险评级 商业银行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的内容和意义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的内容
目前,有许多的商业银行有着自己的一套绩效评级系统,一般都是以业务量作为评价指标,缺乏对信用风险的评估指标,因此增加了风险因素。首先,应该对相关的责任人分布明确的职责,客户经理和专职人员都应该履行自己的职责,不履行的应该承担相应的经济惩罚。其次,要确立有效的考核制度,相关性和信用管理指标为评价指标体系和工作人员,例如不良贷款的控制,这直接关系到员工的收益,应该调动积极性的信贷相关控制信用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的意义
信用评级机构并不是一个标准,对于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评价方法。一般来说,信用评级机构是根据公司的还款记录和借款记录、项目数据情况、业务能力,来对其信用进行评级。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的现状
中国的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评级这方面存在许多的不足,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想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实施有效的风险评级系统。并且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开展,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信贷方面的额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对于银行的信贷风险评级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只有科学的进行风险评估,才能让银行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中得以生存。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往往信用风险就是最重要、最原始的风险,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是导致不确定性因素使得借款人不履行合同的恶性贷款,银行无法按期收回贷款变成坏账,信用风险在整个信贷过程中都存在。中国要想更深入、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只有及时准确的发现信用风险的诱发因素,才能更好的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客户信用风险评级对商业银行十分重要,商业银行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往往会忽略信用风险评级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还没有真正的从风险计量、风险保护、风险识别出发,从而更好的控制信用风险。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在业务运营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中国的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评级中存在着系统性的问题,这一点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想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实施有效的风险评级系统。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开展,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信贷问题也变得更明显,此时银行的信贷风险评级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只有科学的进行风险评估,银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发展。
长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对于客户的评价主要采用国际上的数学模型,这样可以很好的提升识别、计量风险的能力。但是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用模型虽然能帮助评级,但是评级不能完全依赖于模型,专家经验需要进行科学的测量并共同承担风险,以此来提高信用评级的质量。信贷管理制度存在着许多的漏洞,主要包含对管理者的管理不够。
(三)评级模型的维护不够
随着风险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评级模型和分化有了越来越多的细分模式。因此,信用评级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越来越复杂,然而,目前许多的国内商业银行没有给信用评级模型足够的时间,使其更新频率更低。还存在的问题包括过滤分离机制限于形式,例如贷款人员经常填写贷款前的法律文件和证书,本票,银行的贷款合同等,出现白条合同签订日期和贷款批准日期较早的日期,在不同的数量和现象进行贷款和期限批准。
三、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弊端出现的原因
(一)管理机制不健全
信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是目前存在的普遍现象,一个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应该包括以下方面:机制、激励约束、体制。信贷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对每一道信贷工作的工序进行授权,弄清楚每一程序的内容和目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能同时发挥每一个员工的信用功能,使得劳动信用工作人员有着明确的职责分工,加强对信贷人员的纪律管理,确保信贷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
(二)权力过于集中
由于权力过于集中,因此监督制约机制有时候不能真的起作用。例如基层要等待发放贷款,最后发挥出的作用很小,容易造成投资混乱。《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制度进步,使其和国际步伐进一步接轨。其内部评级系统被分为四层功能:结账层、模型层、数据层。该协议内部的数据指出,我们必须有足够多的样本量,并且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对于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更要达到足够的观察期,并要求其具备一致性的精度要求。对于有违约风险、违约概率的风险文件,要注重清除数据以及相关的业务要求。因此,银行必须耗费许多精力在建设内部评级体系上。从数据层到层,触发它包含了评级和违约记录、数据处理、评级行动。数据的质量可能没有很大的问题但是在原始数据中始终是多余的,这是必须要处理均匀的。这种一般包含集成、转换、清洗、数据评估和防欺诈的处理。
(三)贷款义务无法落实
对于客观评价方法的使用不够科学,会助长短期内不正规行为的操作,最后演变成为了完成任务而被迫采取违规行为。审查提交的贷款较为宽松;贷款前的调查仅止于形式;贷款跟踪记录表不真实;忽视借款人的信用担保;信用担保的情况变化都是现在存在的问题。信用管理是目前的商业银行面临的一大重要问题。其违规经营主要包括滥用贷款、坏账等方式,并随意调整贷款账户的大小和其他方式,主要投资于房地产或者其他高風险领域。发达国家建立的评级系统对于该类客户在每个分支设立了独立的法律和独立的追踪系统,以此来判断客户的整体目标,建立了基于某一个客户,识别该目标并且默认判断其违约评级的程度来决定是否为后续的贷款提供条件。评级出发进入自动启动和人工启动,新的贷款申请,警告事件要启动人工等级和一些定期维护等级可以被系统自动触发。其中模型层包括对客户的债项评级。顾客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顾客进行评估。这取决于银行客户采用的信用评级系统的特征和特性,评级是对客户的违约概率进行估算和统计;而债务评级主要是取决于该贷款的风险率,该评级是为了计算债务违约的损失率。因为债务本身就有很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其违约损失率可能比违约率要高。顾客的评价当作一个例子,首先需要对客户进行检测,系统需要根据适用性进行评价。系统生成的评级报告能对应描述客户的等级,并结合非财务因素进行评分。 四、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的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加强信贷风险评级
汇率能有机的将各国货币联系起来,汇率对一国的经济影响更是不可小觑,要看商业银行风险评级的作用,不能仅仅看重平时的静态,在金融危机的挑战下,要积极发现弊端。
上世纪90年代时,我国的汇率盯住美元,因此保证了汇率的稳定性。在1994年时汇率改革刺激了我国的外贸出口。除此之外,国际收支状况逐渐改善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快速增加。然而,亚洲金融危机是上述的两个发行渠道受到大幅打击。由于大部分国家的货币出现贬值,我国的外汇出口出现大幅下降,导致外汇占比下降,顺差下滑,这也让政府决定要对我国的商业银行进行改革,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央行不允许给政策性银行提供再贷款;第二,成立专门的管理公司对资产进行合理规制,最终提高银行的整体信用;第三,取消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额度管理体制,允许四大行根据自身资产自行制定年度信贷规则的基础上,这个新措施可以在根本上消除央行基础货币所谓的机制风险;第四,监督四大国有银行快速处置不良资产,并要求各个银行严格遵守巴塞尔协议,并在年底前达到要求。
(二)提高银行的业务效率
推动业务发展速度和工作人员分析能力,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商机和更多有效的风险控制技巧。新的巴塞尔协议充分的考虑了银行可能面对的各种风险,因此对风险加强了管理,利用各种先进的测量工具对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从监管角度来看,新的协议给出了主要的原则,对于银行风险的监督和风险管理的指导更加透明化。新的巴塞尔协议在抛弃旧制度的不良性之后进行了创新。可以说,新协议对于中国银行的业务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我们应该把握的一个机遇。修改管理制度要确保系统之间的协调性,以此确保信贷管理的制度执行情况。首先,要对信用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完善,制定可行的管理办法,并且尽快收集信用档案数据,评价实际执行情况。对于企业的虚假财务信息,可以考虑建立“虚假财务报表审计制度”和“正规性审计”。具体而言,一方面可以对借款企业的明细账、重要凭证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和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协议,由该公司委托银行贷款进行财务报表审核,并且出具了具体的审计报告、合同,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善合同。
总而言之,中国的银行正在为国际竞争积极做准备。中国工商银行的内部评估系统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经济调节和刺激,不少银行已经开始研究新资本协议的内容,以落实清楚具体要求。相信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不断成熟,流程规范,努力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和同行之間进行善意竞争,中国的银行必须抓住机会积极面对挑战,和国际接轨,缩小与国际知名银行的差距,为中国的金融市场营造良好的环境并为良性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量.反思与重构:影子银行监管的域外经验及中国路径[J].中财法律评论,2017,9(0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