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作面内全部工序至少完成一次的周而复始采煤过程,如完成了一个落煤、装煤、运煤、支柱、回柱等工序过程,即循环。对于单体支柱工作面以回柱放顶为循环结束的标志。本文主要阐述了回采工作面循环作业方式的确定、工序安排、劳动组织等问题。
[关键词]回采工作面 循环作业 应用
中图分类号:V243.1;TN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224-01
工作面内全部工序至少完成一次的周而复始采煤过程,如完成了一个落煤、装煤、运煤、支柱、回柱等工序过程,即循环。对于单体支柱工作面以回柱放顶为循环结束的标志。实践证明,进行正规循环作业,是煤矿生产中一项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能有效保证工作面高产高效。在确定的回采阶段高度或区段内,先由运输机巷做两条上山掘通回风巷。在回采范围内的上山应考虑架尾下切角度,采用伪倾斜掘进;在回采范围以外的上山可沿倾斜掘进。两上山间的距离应考虑在回采结束后,可以在平巷及两上山的联络巷内打密闭墙。运输机巷掘到采区边界时,做伪倾斜开切眼透回风巷。开切眼为1.6m×1.8m的梯形棚,中旬支设柱子钉齐隔煤板,一侧行人上风,一侧出煤。为提高采面生产能力和回采工效,当工作面伪斜长度超过50m时,可由运输巷开掘伪上山,把工作面分成数个25-30m的出煤带,各带有各自出煤路线,再集中到运输机巷,在各伪斜上山内铺设搪瓷溜槽,其伪倾角要以煤能自溜而又不产生飞炭伤人为原则,一般为25°-30°。
巷道位置:回风巷沿顶板掘进,以利掌握煤层走向,并为安装掩护支架掌握方向创造条件,如果煤层较薄,可按煤厚掘进,以减少安装架子时的扩巷工序。运输机巷要沿底板掘进,在回收架子时,顶板是实煤便于回收。在回采中需要通过的平巷或斜巷,一般布置在煤层中间偏底板的位置且断面不宜过大,以便于掩护支架能顺利通过。支架通过平巷时,先要撤掉平巷内的棚子,并用煤填实,保证支架正常下放。
循环率是衡量正规循环完成好坏的标准。
循環率η=月实际完成循环数/月计划循环数×100%
此值不应低于80%,不然,应查明原因,改进薄弱环节,使之按时完成正规循环。在技术进步提前完成正规循环时,要重新制定新的循环方式,以提高产量。
一、循环作业方式的确定
循环方式是每日完成的循环个数,有单循环和多循环之分。
确定循环方式时,必须综合考虑矿井生产能力、工作面生产能力、矿井工作制度及人员配备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其中,工作面生产能力与工作面选择的作业方式、工序安排、劳动组织相关。
循环方式确定的步骤为:一是要按工作面地质条件、生产技术条件,确定正序安排形式,排出工艺流程图;二是工序安排和劳动定额确定作业形式和人员配备,三是绘出正规循环图并计算产量;四是按该工作面的计划产量,对工作面循环方式进行调整。直至达到80%循环率的情况下能完成计划产量。
二、工序安排
采煤工作面工序安排有顺序作业和平行作业及二者相结合的形式等。安排时必须分清主、次工序,保证主要工序顺利进行,以增加出煤时间;辅助工序要尽量与采煤平行,充分利用空间及时间,并保证作业安全;注意薄弱环节,结合定额,加强措施。同时,要按上述要求,排出工艺流程图,编制作业循环图的基础。
三、劳动组织
劳动组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各工种的劳动量以及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具体要求所进行的劳动力配备及在生产工序中的配合方式,与工作面的循环作业方式有关。
各个工种人员的配备要按工作面的设备及循环图表中所规定的工作时间安排,它与工作面长度的变化和日常循环数的变化无关。
随着工作面长度增大,日循环数增多,日进度增加,工作量也随之增加,这时各个工种的人员也要相应增多,这样能保证按时完成循环中各工序。其所需人数可由下式得出:
各工种人数=各工种昼夜工作量/各工种的劳动定额
其中各工种的劳动定额必须按工时测定确定。通过上式求出各工种人数后,再按循环表中所规定的工作时间,分到相应的小班中去。
单体支柱机采长壁工作面的劳动组织形式有如下几种:
(1)追机作业。这种劳动组织的优点是工种单一,便于实行工种岗位责任制,工作效率高。缺点是分工过细,跟机作业时劳动紧张,强度大。在割煤速度较快时。挂梁与支柱跟不上,可能导致由于空顶面积过大而被迫停机。而在采煤机进刀回头时会出现窝工现象。所以,可能发生忙闲不均的现象。这种形式通常适用于工作面长度较大,顶板稳定的情况。
(2)分段作业。条件合适时还可实行支、综合作业。通常条件下可由两人负责一段,共同完成该段内所有非常定工种的工作。也可采取分组分段的方法,加大分段长度到25m左右,增加每组人数,组内再进行适当分工,这样有利于集中人力和组织管理。
这种劳动组织形式的优点是劳动量均衡,便于劳动力的强弱搭配和培养一职多能,工人熟悉工作地点情况,对安全生产有利。缺点是在煤层局部出现地质变化时,该段工作量显著增加,所以,这种组织形式主要适用于工作面较短,班进多刀,顶板条件较差的情况。在刨煤机工作面尤其适用。
(3)分段接力追机作业。此形式是上述两种劳动组织形式的综合。即将挂梁、支柱、清煤等工种组成2~4人的作业小组,每组负责6m长范围内的采、支工作,几组轮流接力追机前进。这样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同时能充分利用工时,还能集中力量处理事故。
在劳动组织上,一般对技术较为复杂、工程质量要求很高的工作,如机修、做缺口等工作实行专业化作业;而对工作量大、操作简单又较固定的工作实行综合作业,如移架、清煤等,分段接力追机作业形式适用于工作面较长的情况。
综采工作面的劳动组织形式同样也有以上三种类型。由于综采工作面只有采煤、移刮板输送机、移架三道工序,所以,支护与处理采空区速度比普采工作面快得多,在顶板稳定的条件下,能随采煤机前进而跟机完成,因此,用追机作业形式较多。在采煤机牵引速度较快,顶板叉较破碎时,实行追机作业会出现困难,这时也可采用分段接力追机作业或分段作业等组织形式。由于机电设备复杂,要求使用和维修人员技术水平较高,所以,有时也常组织几个专业组,如组织采煤机、泵站、支架、输送机等包机组。
参考文献
[1] 郑远新: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的确定与采煤工艺的主要参数,科技风,2013.5.
[2] 曹树刚、勾攀峰:采煤学,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2.2.
[3] 周英:采煤概论,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3.1.
[4] 赵利安:采煤概论,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6.
[关键词]回采工作面 循环作业 应用
中图分类号:V243.1;TN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224-01
工作面内全部工序至少完成一次的周而复始采煤过程,如完成了一个落煤、装煤、运煤、支柱、回柱等工序过程,即循环。对于单体支柱工作面以回柱放顶为循环结束的标志。实践证明,进行正规循环作业,是煤矿生产中一项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能有效保证工作面高产高效。在确定的回采阶段高度或区段内,先由运输机巷做两条上山掘通回风巷。在回采范围内的上山应考虑架尾下切角度,采用伪倾斜掘进;在回采范围以外的上山可沿倾斜掘进。两上山间的距离应考虑在回采结束后,可以在平巷及两上山的联络巷内打密闭墙。运输机巷掘到采区边界时,做伪倾斜开切眼透回风巷。开切眼为1.6m×1.8m的梯形棚,中旬支设柱子钉齐隔煤板,一侧行人上风,一侧出煤。为提高采面生产能力和回采工效,当工作面伪斜长度超过50m时,可由运输巷开掘伪上山,把工作面分成数个25-30m的出煤带,各带有各自出煤路线,再集中到运输机巷,在各伪斜上山内铺设搪瓷溜槽,其伪倾角要以煤能自溜而又不产生飞炭伤人为原则,一般为25°-30°。
巷道位置:回风巷沿顶板掘进,以利掌握煤层走向,并为安装掩护支架掌握方向创造条件,如果煤层较薄,可按煤厚掘进,以减少安装架子时的扩巷工序。运输机巷要沿底板掘进,在回收架子时,顶板是实煤便于回收。在回采中需要通过的平巷或斜巷,一般布置在煤层中间偏底板的位置且断面不宜过大,以便于掩护支架能顺利通过。支架通过平巷时,先要撤掉平巷内的棚子,并用煤填实,保证支架正常下放。
循环率是衡量正规循环完成好坏的标准。
循環率η=月实际完成循环数/月计划循环数×100%
此值不应低于80%,不然,应查明原因,改进薄弱环节,使之按时完成正规循环。在技术进步提前完成正规循环时,要重新制定新的循环方式,以提高产量。
一、循环作业方式的确定
循环方式是每日完成的循环个数,有单循环和多循环之分。
确定循环方式时,必须综合考虑矿井生产能力、工作面生产能力、矿井工作制度及人员配备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其中,工作面生产能力与工作面选择的作业方式、工序安排、劳动组织相关。
循环方式确定的步骤为:一是要按工作面地质条件、生产技术条件,确定正序安排形式,排出工艺流程图;二是工序安排和劳动定额确定作业形式和人员配备,三是绘出正规循环图并计算产量;四是按该工作面的计划产量,对工作面循环方式进行调整。直至达到80%循环率的情况下能完成计划产量。
二、工序安排
采煤工作面工序安排有顺序作业和平行作业及二者相结合的形式等。安排时必须分清主、次工序,保证主要工序顺利进行,以增加出煤时间;辅助工序要尽量与采煤平行,充分利用空间及时间,并保证作业安全;注意薄弱环节,结合定额,加强措施。同时,要按上述要求,排出工艺流程图,编制作业循环图的基础。
三、劳动组织
劳动组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各工种的劳动量以及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具体要求所进行的劳动力配备及在生产工序中的配合方式,与工作面的循环作业方式有关。
各个工种人员的配备要按工作面的设备及循环图表中所规定的工作时间安排,它与工作面长度的变化和日常循环数的变化无关。
随着工作面长度增大,日循环数增多,日进度增加,工作量也随之增加,这时各个工种的人员也要相应增多,这样能保证按时完成循环中各工序。其所需人数可由下式得出:
各工种人数=各工种昼夜工作量/各工种的劳动定额
其中各工种的劳动定额必须按工时测定确定。通过上式求出各工种人数后,再按循环表中所规定的工作时间,分到相应的小班中去。
单体支柱机采长壁工作面的劳动组织形式有如下几种:
(1)追机作业。这种劳动组织的优点是工种单一,便于实行工种岗位责任制,工作效率高。缺点是分工过细,跟机作业时劳动紧张,强度大。在割煤速度较快时。挂梁与支柱跟不上,可能导致由于空顶面积过大而被迫停机。而在采煤机进刀回头时会出现窝工现象。所以,可能发生忙闲不均的现象。这种形式通常适用于工作面长度较大,顶板稳定的情况。
(2)分段作业。条件合适时还可实行支、综合作业。通常条件下可由两人负责一段,共同完成该段内所有非常定工种的工作。也可采取分组分段的方法,加大分段长度到25m左右,增加每组人数,组内再进行适当分工,这样有利于集中人力和组织管理。
这种劳动组织形式的优点是劳动量均衡,便于劳动力的强弱搭配和培养一职多能,工人熟悉工作地点情况,对安全生产有利。缺点是在煤层局部出现地质变化时,该段工作量显著增加,所以,这种组织形式主要适用于工作面较短,班进多刀,顶板条件较差的情况。在刨煤机工作面尤其适用。
(3)分段接力追机作业。此形式是上述两种劳动组织形式的综合。即将挂梁、支柱、清煤等工种组成2~4人的作业小组,每组负责6m长范围内的采、支工作,几组轮流接力追机前进。这样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同时能充分利用工时,还能集中力量处理事故。
在劳动组织上,一般对技术较为复杂、工程质量要求很高的工作,如机修、做缺口等工作实行专业化作业;而对工作量大、操作简单又较固定的工作实行综合作业,如移架、清煤等,分段接力追机作业形式适用于工作面较长的情况。
综采工作面的劳动组织形式同样也有以上三种类型。由于综采工作面只有采煤、移刮板输送机、移架三道工序,所以,支护与处理采空区速度比普采工作面快得多,在顶板稳定的条件下,能随采煤机前进而跟机完成,因此,用追机作业形式较多。在采煤机牵引速度较快,顶板叉较破碎时,实行追机作业会出现困难,这时也可采用分段接力追机作业或分段作业等组织形式。由于机电设备复杂,要求使用和维修人员技术水平较高,所以,有时也常组织几个专业组,如组织采煤机、泵站、支架、输送机等包机组。
参考文献
[1] 郑远新: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的确定与采煤工艺的主要参数,科技风,2013.5.
[2] 曹树刚、勾攀峰:采煤学,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2.2.
[3] 周英:采煤概论,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3.1.
[4] 赵利安:采煤概论,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