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指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品质等。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新课改以来,小学教育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改变了原有教学中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促进单一化教学向素质教学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小学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培养数学思维
在数学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大部分学生受前面学习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会有个位是3的倍数的数的猜想。这时,老师可出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验证。第1列中“73、86、193、199、163、419、763、176、599”中9个数的个位都是3的倍数,它们能否被3整除?通过验证,学生发现先前的猜想是错误的,于是就会产生疑惑,并有了探求新知的欲望。这时老师利用错误,引导学生观察第2列数“9、21、105、237、27、78、42、591、843、534”。第二列的数能否被3整除?再观察观察,你想到什么?接着指出:看来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不能只看个位,也与数的排列顺序无关,那么,究竟与什么有关,具有什么特征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又能重新做出如下猜想:①可能与各位数的乘积有关;②可能与各位数的差有关;③可能与各位数的和有关等等。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如在教学“认识乘法”时,教师可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入手,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家里有几个人,每个人用几只碗?几只筷子?坐几张凳子?……再引到教室里的课桌,每人一张,全班共要几张?从而引出“乘法”。设计这样的生活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起来,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学习的状态。学生纷纷跃跃欲试,积极思考。又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师:同学们,中秋节马上就到了,老师这里有一块月饼,怎样分给两个同学才算公平呢?师:每人分得多少呢?(半块);半块用哪个数表示呢?用我们学过的数能不能表示出来呢?(不能,学生猜测1/2)师:对!就是1/2,谁知道1/2是个什么数?
生:分数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这样提问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分数,知道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培养数学意识,形成良好数感
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良好数感则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具备良好数学意识和数感的人应该具有对数和数的运算的敏锐感受力和适应性,能够有意识地用数学知识去观察、解释和表现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并善于捕捉生活中诸多问题所包含的潜在的数学特征。
例如,在学习“认识0”時,启发学生自己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0”,学生的积极性一下高涨了起来:“在体育比赛的比分上见过”;“在温度计上见过”;“电话上有0”;“我的格尺上有0”……使学生直观体会“0”,甚至理解了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还可以在温度计上表示分界点;在尺上表示起点;在电话上与其他数字一起组成号码……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中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加深理解数的意义,为建立数感奠定了基础。又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中,学生通过小棒操作,知道了“十个一是一个十”和“一个十与几个一和起来是十几”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号、自己家所在街道的号码、十字路口红绿灯显示的秒数,翻数学课本的页数及估计其厚度等,使学生在对这些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中,进一步强化数感,加深对数的意义的认识。
四、课堂“活”
1.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
2.活跃的教学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学和练,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五、在教学反思中渗透核心素养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较为抽象而难以理解,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先通过实际问题或者是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基础认知,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探究,进而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意识。同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检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进而落实核心素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当关注这些知识技能中所蕴含的核心素养,以及可以培养的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体现数学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世芳.让数学思想成为学生的核心数学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渗透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6,18.
作者简介
胡贵平,大学专科,从教27年,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新课改以来,小学教育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改变了原有教学中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促进单一化教学向素质教学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小学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培养数学思维
在数学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大部分学生受前面学习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会有个位是3的倍数的数的猜想。这时,老师可出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验证。第1列中“73、86、193、199、163、419、763、176、599”中9个数的个位都是3的倍数,它们能否被3整除?通过验证,学生发现先前的猜想是错误的,于是就会产生疑惑,并有了探求新知的欲望。这时老师利用错误,引导学生观察第2列数“9、21、105、237、27、78、42、591、843、534”。第二列的数能否被3整除?再观察观察,你想到什么?接着指出:看来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不能只看个位,也与数的排列顺序无关,那么,究竟与什么有关,具有什么特征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又能重新做出如下猜想:①可能与各位数的乘积有关;②可能与各位数的差有关;③可能与各位数的和有关等等。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如在教学“认识乘法”时,教师可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入手,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家里有几个人,每个人用几只碗?几只筷子?坐几张凳子?……再引到教室里的课桌,每人一张,全班共要几张?从而引出“乘法”。设计这样的生活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起来,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学习的状态。学生纷纷跃跃欲试,积极思考。又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师:同学们,中秋节马上就到了,老师这里有一块月饼,怎样分给两个同学才算公平呢?师:每人分得多少呢?(半块);半块用哪个数表示呢?用我们学过的数能不能表示出来呢?(不能,学生猜测1/2)师:对!就是1/2,谁知道1/2是个什么数?
生:分数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这样提问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分数,知道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培养数学意识,形成良好数感
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良好数感则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具备良好数学意识和数感的人应该具有对数和数的运算的敏锐感受力和适应性,能够有意识地用数学知识去观察、解释和表现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并善于捕捉生活中诸多问题所包含的潜在的数学特征。
例如,在学习“认识0”時,启发学生自己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0”,学生的积极性一下高涨了起来:“在体育比赛的比分上见过”;“在温度计上见过”;“电话上有0”;“我的格尺上有0”……使学生直观体会“0”,甚至理解了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还可以在温度计上表示分界点;在尺上表示起点;在电话上与其他数字一起组成号码……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中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加深理解数的意义,为建立数感奠定了基础。又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中,学生通过小棒操作,知道了“十个一是一个十”和“一个十与几个一和起来是十几”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号、自己家所在街道的号码、十字路口红绿灯显示的秒数,翻数学课本的页数及估计其厚度等,使学生在对这些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中,进一步强化数感,加深对数的意义的认识。
四、课堂“活”
1.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
2.活跃的教学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学和练,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五、在教学反思中渗透核心素养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较为抽象而难以理解,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先通过实际问题或者是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基础认知,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探究,进而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意识。同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检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进而落实核心素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当关注这些知识技能中所蕴含的核心素养,以及可以培养的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体现数学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世芳.让数学思想成为学生的核心数学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渗透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6,18.
作者简介
胡贵平,大学专科,从教27年,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